擤鼻涕,四川方言有兩個音:醒鼻子、哄鼻子。


    鼻子,四川方言裏除了指人體器官鼻子外,也指鼻涕。“醒”和“哄”則是“擤”字在四川話的兩個發音。


    擤,普通話讀作擤(xing),本意是指按住鼻孔出氣,借以排出鼻腔內的粘液。


    四川方言為啥又有“醒xin”和“哄hong”兩個發音呢?還得從“擤”字的古漢語發音去找來源。


    “擤”在《康熙字典》的記錄:


    【卯集中】【手字部】《篇海》呼梗切,亨上聲。手撚鼻膿曰擤。


    這是說:“擤”過去的發音是“呼”的聲母(即h)和“梗”的韻母(即eng)相拚,即“亨”(heng),聲調為上聲,即【hěng】,這是“擤”字在古漢語的發音。


    喜歡琢磨方言的很多朋友應該知道:古漢語沒有jqx聲母,jqx聲母由部分gkh聲母字的顎化而來(另有部分來源zcs與細音i相拚,尖團合流而來)。


    擤(hěng)顎化後成了xiěng,ieng在漢語拚音方案中簡寫為ing,於是“擤”就有了xing的如今普通話標準音。


    四川方言沒有後鼻音,於是“擤”在四川方言有了【xin】這個最常見的發音。


    那麽“擤”在四川方言中的“hong(音同哄)”又從何而來?


    方言之所以叫方言,是有些字的發音並沒有遵從普通話的演變。由於過去普通人讀書識字的機會很少,字的發音都是日常老百姓口口相傳,不少字的發音都是保留古漢語發音,並遵從方言自身的演變規律。


    最常見的,就是很多字在南方方言中,一些未顎化的字音,口語說起來更加上口,所以保留了顎化之前的發音,並通過口口相傳延續了下來。


    四川方言中,保留未顎化的常見字也是很多的:(下麵例字第一個為未顎化的四川話發音,第二個為普通話發音)


    鞋hai→xie


    莧〈菜〉、鹹han→xian


    蟹hai(盤海)→xie


    杏hen→xing


    解、街gai→jie


    家ga→jia


    窖、校gao→jiao


    敲:kao→qiao


    掐、卡:ka→qia


    嵌:kan→qian


    等等,都是這樣。


    明·李實《蜀語》載:撚鼻涕曰擤○擤,亨上聲讀如狠。李實為明末清初四川遂寧人,說明當時“擤”的四川方言發音尚未顎化,也沒有後鼻音,念擤(hěn)。


    時至今日,擤字未顎化的古漢語音(hěng),在南方很多方言,還保留了下來,例如江陰話。另外有些地方方言像四川話一樣,也沒有後鼻音,發音擤(hěn),例如上海話、蘇州話。


    時至今日,部分地區的方言,擤(hěng)的韻母eng則演化為ong,例如部分四川方言(如廣漢話)、部分吳語(如靖江話)和江淮官話(如鹽城東台)等,擤發音(hong)。


    因此,在四川部分地區,“擤”除了“xin”的發音,也有“hong”的發音,擤鼻涕也就有了“哄hong鼻子”的說法。


    例如廣漢方言,既說擤(xin醒)鼻子,又說擤(hong哄)鼻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