咿唔呀唔,擬聲詞,四川話的一句方言俚語,根據語境,其詞義可以作“呻喚、唱反調\/作對、不聽話、抗議\/辯解、嘀嘀咕咕、模糊不清的話語”等多個解釋。帶輕微貶義。


    《四川方言詞典》做【伊烏牙烏】,給出了兩個詞義,如下:


    伊烏牙烏:(象)(~的)〈貶)1嘀嘀咕咕:你少在那裏~的,把我惹毛了的話,看我抖你!2咿咿呀呀:每次喝了酒,他都要~地哼上幾聲川劇。(現85·2·38)


    因為是擬聲詞,所以具體寫法為【伊烏牙烏】還是【咿唔呀唔】就不討論了,從漢字造字法來說,個人覺得肯定是【咿唔呀唔】更合理。


    除了前麵《四川方言詞典》所提到的那兩種含義之外,接下來由筆者再給諸位補充講解一下關於【咿唔呀唔】這個詞另外的一些詞義解釋。這些新的詞義往往隻有借助特定的場景作為背景鋪墊,方能更為精確地傳達出其真正內涵及意義所在。


    一、呻喚聲


    “咿唔呀唔”這四個字聽起來就像是一個人正在地呻吟著,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苦楚和哀傷。仿佛這個人正遭受著巨大的折磨,身體和心靈都承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


    或許是因為疾病的纏身,讓他無法正常呼吸;又或者是內心深處的傷痛,讓他隻能用這種方式來宣泄自己的情緒。無論是哪種情況,這樣的呻喚聲都會讓人感到無比心疼和同情。


    例如:兒子在外麵費,摔了跤,摔得看起來有點厲害,父親帶去檢查了,沒啥大礙,敷了點藥回家。兒子一直小聲呻喚,父親聽煩了,就說:


    莫緊倒在那兒【咿唔呀唔】的了,各人栽倒哩,你怪哪個喃?喊你莫去外頭費,一天又不聽話。再在那兒【咿唔呀唔】的,給你擱倒身上!


    二、支支吾吾、模糊不清的(話語)。


    “咿唔呀唔”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發出的含混不清、難以理解的聲音或話語。它可以表示一個人正在嚐試說話,但由於各種原因(如口吃、喉嚨疼痛、語言障礙等)而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意思。


    例如:他嘴裏咿唔呀唔地不知道說些什麽,讓人摸不著頭腦。或者:小孩子學說話時總是咿唔呀唔的,可愛極了。這裏的“咿唔呀唔”都傳達出一種模糊、不確定的感覺。


    此外,“咿唔呀唔”還可以用於形容某些音樂或聲音具有模糊、朦朧的特質。


    再例如:兒子犯錯,接受父親的訓誡。


    父親:你錯在哪裏?知道嗎?兒子:不曉得!父親:你好好想想。


    兒子:我.…(說了一通,但聽不清楚。)


    父親:你在咿唔呀唔的說些啥子哦?


    見兒子執迷不悟,父親隻得嚴肅指出兒子錯誤的各種後果,耐心教育兒子。


    三、狡辯\/詭辯


    “咿唔呀唔”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口齒不清、含糊其辭地說話,甚至可能故意閃爍其詞或者強詞奪理來狡辯。當某人試圖用這種方式表達自己時,他們可能會發出一係列模糊不清的聲音和語調,讓別人難以理解他們真正想說什麽。


    例如:在一場激烈的辯論中,一方可能會咿唔呀唔地回應對方的質疑,試圖逃避直接回答問題或者轉移話題;又或是有人做錯了事卻不肯承認錯誤時,也可能咿唔呀唔地找各種借口為自己辯解。這樣的行為往往會給人留下不誠實或者不可靠的印象。


    總而言之,\"咿唔呀唔\"這個詞語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那種狡猾且難以捉摸的言辭風格。


    再例如:


    老師布置了家庭作業,學生沒做,還各種理由狡辯,於是老師:“你嘴殼子還硬呢。態度不好,還跟我兩個咿唔呀唔的,隻有請你的家長來教育你了。”


    此場景,咿唔呀唔和“嘚ㄦ那個鐺-米花ㄦ糖”意思差不多。


    四、抗議、辯解


    咿唔呀唔,也用於表達辯解。


    張家的雞丟了,懷疑隔壁李家偷了,就到村長那裏告狀。村長到現場一看,未作深入調查,草率地判定李姓村民有問題。李姓村民不服氣就和村主任吵了半天。


    村長:你還跟我兩個咿唔呀唔的,哼!


    李姓村民:你冤枉我,就是要跟你咿唔呀唔的,啷個嘛!


    沒有確鑿的證據支持,雙方隻是打了一場毫無意義的口水戰,村長感到十分難堪,不得不灰溜溜地離開現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