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嫌與討嫌,在四川方言中,是一對具有對應關係的詞匯。前者是說別人,充滿了嫌棄的語氣;後者是遭嫌棄,被別人說。


    先說談嫌。


    談嫌就是說嫌話,所謂談嫌,其實就是說一些讓人不舒服或者令人討厭的話,並不是普通意義上“閑”聊的話語哦!本來好好的事,偏偏要找些話來說,這也不對、那也不好,有故意找漏眼、挑毛病的意思。


    它通常發生在原本一切都進展順利的時候,但總有人會沒事兒找事兒地講些有的沒的,這裏不對勁啦,那裏又出問題啦等等。這種行為明顯帶有一種刻意找茬兒、挑剔毛病的意味呢!仿佛他們就喜歡從完美中尋找那麽一點點瑕疵來滿足自己某種特殊需求似的。


    有一次和老婆回她娘家,比較匆忙,隻在路邊順便買了兩根甘蔗。


    到了家,3歲的小侄兒一臉期待的跑上來,看到隻有甘蔗沒有糖,臉就垮下來了。不過別無選擇,將就著還是在那兒啃。


    然後就聽到他在那兒念叨:“這爛甘蔗有啥吃頭嘛?…你們莫得錢了啥?” 嘟嘟嘟一大堆牢騷話。


    這種邊吃邊說的行為,就叫談嫌。如果是嫌棄,就該不吃了。


    談嫌,有時候就像是雞蛋裏頭挑骨頭一樣。


    在過去的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談嫌,就是針對煮的飯菜。愛談嫌的人,自己不煮飯,又嫌家人,煮的幹飯不是硬了就是??了,稀飯不是幹了就是稀了。菜呢,不是鹹了,就是淡了;不是沒有肉,就是蔬菜太少了...總能挑出毛病。


    但和上麵的結局一樣,他一樣吃幾大碗。


    談嫌與批評提意見完全不同,它並不是出於善意或建設性目的,而是純粹地找麻煩、挑刺兒或者故意找茬兒。


    如果家庭成員之間能夠相互理解和寬容,那麽這種情況或許還可以忍受;但若是碰到性格較為急躁或者易怒的人,家裏恐怕就會時常爆發爭吵,整個家庭都將陷入不安寧的狀態之中。


    這樣一來,原本應該溫馨和諧的家變得雞飛狗跳,親人之間的關係也可能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長此以往,不僅家庭生活質量大打折扣,甚至還可能導致一些無法挽回的後果。


    所以說,我們應該盡量避免無謂的談嫌,以維護家庭的和睦與幸福。


    然後說說討嫌。


    討嫌,又說討人嫌、惹人嫌、逗人嫌。字麵意思,自己討來的嫌棄。不能理解為討厭,討厭是厭惡的意思。


    討嫌為川渝、兩湖、陝西漢中、上海、浙江等省市方言。


    通常情況下,乖巧懂事的孩子會聽從長輩們的教導和安排,這種行為容易得到大人們的認可和喜愛,自然而然就會備受寵溺。


    反之,如果一個人不服從管理、肆意妄為,則往往被形容為“不聽話”。這樣的表現很可能引起他人的反感甚至厭惡,可以簡單地用“討嫌”來概括。


    換句話說,那些讓人感到厭煩的人或事物,都可以稱之為“討嫌”。


    例如,一個調皮搗蛋、經常惹事生非的孩子可能會被認為是“討嫌”的;又如某人總是自以為是、不顧及他人感受,也會給周圍的人留下“討嫌”的印象。


    總而言之,“討嫌”一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那些不受歡迎、令人不悅的人和行為。


    要想不“討嫌”,一個字可解決,那就是“順”。唱反調的人,就容易“討嫌”。生活中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場合,如果經常讓別人“討嫌”,對自己生活工作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