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是指可在內準備食物並進行烹飪的房間。


    在四川民間,“廚房”這一稱謂普遍使用的時間,大概不會超過30年。


    廚房名稱的演變,一方麵取決於經濟水平的發展,另一方麵也決定於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居民的生活習慣。


    當鄉村老百姓通過自己的奮鬥,逐漸修建起新式的民居或鄉村別墅,基本不再使用土灶,不再用柴火做燃料的時候,再加上普通話的推廣,“廚房”這一稱謂就開始流傳開來,代替了過去的民間俗稱。


    在四川民間,廚房過去的俗稱,有灶屋、灶房、灶門間(灶門前、灶門先)等。


    灶屋


    《藝文類聚》卷八十《火部·灶》引晉摯虞《灶屋銘》: “大孝養誌,厥次養形,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宋·張君房 《雲笈七簽》卷六十八《金丹部六·太上八景四蕊紫漿五珠降生神丹方一首》: “作灶屋,長四丈,南向,屋東頭為戶,屋南向為紗窗,屋中央作灶。”


    清·劉省三《躋春台》卷四《蜂伸冤》: “我知你心兒裏愛走邪路,不想那油渣吃焉進灶屋。”


    灶房


    《英烈傳》第六回: “昨日臨睡時空空一個灶房,這柴那得許多?”


    清·劉省三《躋春台》卷一《啞女配》: “樊氏急到灶房一看,並無人影,一驚而醒。”又卷四《螺旋詩》: “把雞煎好,陳忠至灶房談敘,油罐掛在上麵,闖得滿頭是油。”


    灶門間(灶門前qiān、灶門先)


    這個沒有明確的詞源考證,最後一個字的音都發陰平音,聲母也有多種,估計是同一個字的語流音變,把jqx這組輔音聲母用了個遍。


    過去農村灶台都是砌的土灶,灶門對著一般還有個柴膛,用於放置平時用的少量柴火。多的一般放在其他地方,有些人家也有專門的柴屋或柴房。


    猶記得當年我家的兩個柴火灶台,外麵煮飯炒菜,裏麵煮豬食。裏麵的灶,辦宴席不夠用才騰出來用。後來才有蜂窩煤,買的現成的圓形小蜂窩煤爐子,燒開水、蒸飯、燉煮食物等。


    到廚房燒火做飯菜等,稱為上灶。


    宋·張師正《括異誌》卷七《郭上灶》: “郭上灶者,不知何許人,天禧中,嚐以備雇瀹湯滌器於州橋茶肆 間。”以其煮湯滌器於茶肆,故名上灶。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 蓮記》: “三日媳婦要上灶,說起之時被人笑。”


    《喻世明言》卷四: “因師棄世日近,不曾接得徒弟,止有兩個燒香上灶燒火的丫頭。”


    《醒世姻緣傳》第五十五回: “我有甚麽指使?隻怕沒人替你上灶。”


    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位尊神為“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因而受到崇拜。又稱灶神等,是中國傳統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隻之一。


    灶神是漢族民間最富代表性,最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流行神,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灶神的祭祀在中國民間非常普遍,尤其是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至除夕期間,灶神會上天陳報人家的善惡,因此人們會在小年這一日祭拜灶神,希望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作為一個農村長大的70後,筆者一直認為,土灶前祭祀灶神,才是真正的民俗傳統。如今看到一些在燃氣灶前祭祀灶神的畫麵,總覺得有些不倫不類,你們覺得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