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核,普通話發音li hu。四川話發音li fu,同“利福”音。本指果肉很容易與果核分離,本義部分地區也說脫核。四川方言中引申為見效或清楚的意思。


    一、核字的發音


    核,作為核的異體字收入《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其實是“核”的古漢語正字,後麵有說明。核有兩音,正讀為hé;用於某些口語詞如“桃核、杏核兒”時讀作hu。


    《玉篇·木篇》:核,為革、戶骨二切,果實中也。


    《西遊記》46回(孫悟空):“師父,你便猜是個桃核hu。”


    有些地方方言如廣漢話,“核”發音為gu,核核,連讀變調為gu gu,音同“故姑”,如“桃子核核”。本字或為“骨”字,未經考證,不確定。


    二、核字的字義


    核,是核的本字。字義:果實中核兒。


    李實《蜀語》,“桃李核曰核。核音忽,核同,亦音忽。”


    《說文·襾部》: “核,實也。”朱駿聲曰:“凡物包覆其外,堅實其中曰核。”


    段玉裁注: “凡有骨之稱也。……《周禮》 ‘其植物曰核物’,謂梅李之屬。按《詩· 小雅》 ‘肴核維旅’,《典引》及注不誤。《蜀都賦》作 ‘槅’,假借字也。今本作 ‘核’,傳訛也。《周禮》經作 ‘核’,注作 ‘核’,蓋漢人已用核為核矣。”


    可以看出漢代以前,果實內核寫作核。漢代人“用核為核”,多用核少用核甚至不用核,核漸湮沒。


    又《木部》: “核, 蠻夷?木皮為匧, 狀如奩尊之形也。”段玉裁注: “未詳所本。今字果實中曰核,而本義廢矣。按許不以核為果實中者,許意果實中之字當用核也。《小雅》 ‘肴核維旅’,班固、蔡邕作 ‘肴核’,左思作 ‘肴槅’,槅即核也。今本毛詩作核,非古也。《周禮》 ‘其植物宜核物’,核猶骨也。”


    三、利核在四川方言中的擴展義


    利是會意字,從禾從刀,本義指以刀斷禾。利核,本義就是果肉與果核自然分離,不再黏連。同樣的詞匯構成法,四川話還有“利骨”,如:排骨燉利骨了,一呡骨頭就落了。


    果農街上賣李子,路人問:李子好不好吃哦?果農遞過一顆:剛利核,你嚐下嘛!輕輕一咬,果肉裂開,果核脫落,味道巴適得板。


    利核在四川方言中,常引申為以下兩個詞義。


    有效果。利核,指果肉與果核自然分離,四川方言中也引申為(藥物或有食療效果的食物對疾病)有效果,含有讓疾病症狀自然從身體分離之義。再引申(大人對小孩的管教)有效果等。


    例如:


    1、枇杷葉治咳嗽“利得倒核”。即枇杷葉治咳嗽見得到效果。


    2、茯苓、薏米加老薑熬水喝,除濕氣“利核得很”。即茯苓、薏米加老薑熬水喝,除濕氣效果非常好。


    3、他老漢兒把他收拾了一頓,利得倒核呢!


    清楚、明白。利核,指果肉與果核自然分離,果肉與果核之間界線分明。所以四川方言中也引申為清楚、明白的意思。


    例如:你把這個帳要搞利核哦!意思是說你要把帳搞清楚,搞明白。


    達州方言還有利枝利核的說法,是利核作清楚解的加強版。字麵上看,不僅要將樹的枝條分開,每個果實的果肉和果核也要分開,引申為分得清清楚楚,彼此不再相幹。有點像有些兄弟鬧矛盾之後的分家,分得徹徹底底。


    廣漢、彭州等地,有利皮利骨的說法,多指親人間合不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