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之所以稱方言,除了發音上方言與普通話存在不同的區別,詞匯上通常也存在不同。比如普通話的“蜻蜓”,四川方言就有“丁丁貓ㄦ”、“麻啷子”等不同稱謂。


    形容刀鋒利與否,普通話通常說“鋒利”或“鈍”。四川方言一般用“快\/鋒快”和“鋊”來表達。


    一、快和鋒快


    快,也常見於普通話書麵表達。


    如:快刀軋亂麻。


    再如: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焉得並州快剪刀,剪取吳鬆半江水。


    鋒快,應該是比較地道的四川方言。普通話中,鋒快是指刃薄而堅硬,和四川方言詞義不同了。


    四川方言中,“鋒快”的“鋒”是一個程度副詞,類似於“滂臭”“?香”中的滂和?的用法,表示非常鋒利。


    如:“這把菜刀還快不快?” “鋒快!”


    有些人表達為“非快”,非也是程度副詞,類似於“滂臭”“?香”中的滂和?的用法,表示非常鋒利。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會將“鋒快”錯誤地理解成“風快”或“飛快”,但實際上這兩個詞的意思並不相同。


    其中,“風快”或“飛快”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者人的速度非常之快,可以說是相當迅速了。


    比如說我們可以這樣來描述一個人:“他跑得風快。”從這句話當中就能夠感受到這個人奔跑的速度是很快的。其實在這裏使用“風快”這個詞語並不是要去說明具體的速度數值,而是一種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通過這種方式來更加強烈地表達出某個人或物的速度極快。畢竟,人類不可能真的像風那樣快速移動,同時人們也無法確切知曉風到底能跑多快。


    因此,這裏的“風快”僅僅是一個形象化、生動化的表達方式而已,目的在於引起讀者對該人物速度之快的關注與印象深刻。


    二、鋊和勩


    鋊,音[yu],同“玉”音,器物用久漸漸磨光失去鋒刃或棱:菜刀~了切不爛,剪刀~了剪不斷。石磨已~了。


    《五音譜》磨礱漸銷曰鋊。今俗謂磨光曰磨鋊。


    但其他資料,“鋊”不見鈍義的解釋。


    說文解字【卷十四】【金部】鋊可以句鼎耳及鑪炭。從金穀聲。一曰銅?。讀若浴。餘足切。


    說文解字注:(鋊)可?句鼎耳及鑪炭。句讀如鉤。鉤鼎耳舉之、鉤鑪炭出之之器也。從金,穀聲,讀若浴。餘足切。三部。一曰銅?,食貨誌,民盜摩錢以取鋊。


    段玉裁認為,表示器物磨損的,其實應該是勩字。


    勩,音yi,同“億”音。


    《說文·力部》: “勩,勞也。”餘製切。


    段玉裁注: “凡物久用而勞敝曰勩。今人謂物消磨曰勩是也。”


    (勩)勞也,毛詩傳同。按凡物久用而勞敝曰勩。明楊愼荅中官問,謂牙牌摩損,當用鋊字,今按非也,當用勩字。今人謂物消磨曰勩是也。蘇州謂衣久箸曰勩箸。從力,貰聲,餘製切。十五部。詩曰:莫知我勩。小雅雨無正文。


    《滬諺》: “物久用而消磨曰勩。”


    《說文通訓定聲》卷13: “今蘇俗謂物消磨曰勩,謂衣可耐久曰勩著。”


    可見勩可能才是表示器物磨損乃至刀鈍的本字!但是過去鋊和勩就存在混用的情況了,所以“鋊”字,如今詞典也收有“器物用久漸漸磨光失去鋒刃或棱”義。今四川方言通常發音[yu],應該是采用的鋊[yu]字,而今吳語地區應該是用的勩[yi]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