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大鼻子專家
四合院:我何雨柱,開局廚神 作者:用戶戶5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副廠長見何雨柱沒有明確答複,繼續說道:“柱子,你放心,過了這一陣子,你就不會有這麽緊張了。那群外國專家不可能一直待在咱們廠。隻要你堅持一段時間,等咱們充分汲取他們的技術知識之後,他們即使不想走,咱們也要趕他們走了。”
何雨柱微笑著點了點頭。“好的,李副廠長,我都聽您的安排。”
盡管答應了為那些外國專家做晚餐,並且同意了由李副廠長安排下午接送雨水和三丫,但何雨柱的心裏還是有點不舒服。
作為經曆過兩次人生的人,他知道那些外國專家們的狡詐和善變。對於軋鋼廠車間裏的生產設備,那些專家們認為早已是過時的老古董,因此毫無保留地提供技術指導。但他們隻願意在老舊設備上進行指導。
對於他們自己國家正在使用或者研究中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這些專家們一個字也沒提到。
他們巴不得用已經過時的技術換頓頓豐盛的大餐,而這正是何雨柱絕對不能接受的。
他認為有必要采取行動。
於是他對李懷德說道:“李副廠長,我聽說我們廠在經過這些專家的指導後,生產和質量方麵都有了大幅提升?”
李副廠長點了點頭,高興地說道:“不錯,這批大鼻子專家的技術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經過一個月的技術指導,咱們廠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實質性的提升。當然了,柱子,這也多虧了你為那些大鼻子做的菜,你做的飯菜真是太出色了,正是因為你的好手藝,才留住了他們,並為我們提供全麵的技術支持。”
何雨柱想了想,笑道:“李副廠長,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柱子,咱倆之間還有什麽客氣的嗎?有什麽話直說便是,咱可不是外人。”李副廠長此刻心情舒暢,無論何雨柱說什麽,他都能聽進心裏去。
何雨柱認真地問道:“廠長,您真的認為那些大鼻子專家真的盡全力給我們廠提供了技術上的全麵指導嗎?他們是否真的全力以赴了呢?”
“這……”
李副廠長眉心微蹙。“五四三”
以他的敏銳,怎麽會看不出來,那些大鼻子專家其實不過是用一些在他們國家已經被淘汰的技術來指導生產?
但是心裏雖然很清楚這一點,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明說出來。
一旦冒犯了那些大鼻子專家,惹惱他們離開,對於廠內的技術水平提升將是一個極大的打擊,甚至可能會麵臨處罰,這樣的結果無疑是給國家帶來不利影響。
但這件事,連何雨柱這樣一個廚師都能看出端倪,想必車間裏的技術人員、老技師和許多工人大概早有發現,隻是沒有人說出口而已。
李副廠長抬手指著何雨柱笑道:“柱子,這個問題太過刁鑽了,真是讓我難以作答。實話說吧,這個事兒真的很棘手。我們明白,那些大鼻子的腦中有更先進的技術,但他們不願意傳授給我們,我也沒法強行逼迫他們交出來。”
這不僅是李副廠長的無奈,也是當下新生的新中華共和國的現狀,老大哥已經發展多年,已成為國際巨頭。然而我們的國家剛成立不久,全國人民仍在貧窮的邊緣掙紮。即便是京都不至於如此,經濟條件相對好一點,至少能讓工人們吃飽飯;但是在很多地方,還有很多群眾食不果腹,這是鐵一樣的事實,落後的教訓已經無比深刻。
何雨柱也清楚李副廠長的難處,他笑著說:“李副廠長,我這裏有個不是很成熟的點子,想和您探討下。如果有不妥之處,還希望您指正。”
“什麽主意,柱子你快說吧,不用有任何顧慮,盡管直言。為了咱們國家、咱們工廠的進步,我們必須集思廣益。”李副廠長身子前傾,充滿興趣地望向何雨柱。
何雨柱說道:“我把我這個不夠成熟的想法起了個名字,叫【美食攻略三板斧】。”
“這第一招,減少給大鼻子專家的飯菜分量。”
“可以看得出,那群大鼻子專家特別愛我做的飯。他們已連著吃了一個月還沒有厭煩,說明已經習慣了,甚至離不開我的烹飪味道了。不過,如果我們從下月開始逐漸減掉飯菜的數量,那幫人必然會有情緒波動,並且肯定會上來找你們領導如李副廠長反映問題。”
“接下來的第二計,就是在那些大鼻子專家來抱怨的時候跟他們哭訴我們的經濟困難。”
“到時他們來 ** 的時候,李廠副可以跟那幫專家講我們工廠的財務壓力有多大,並且為了保障給他們高質量的膳食而造成了多少財務負擔。現在的情況是實在沒法繼續維持了。”
“最後一計,則以先進科技換美肴。”
“告訴這些外國的工程師們,他們的技術支持生產的產品存在著大量的次品,並嚴重低效的現象引起了上層工業管理部門的擔憂;目前考慮的是要不要終止這支部隊在這個鋼廠的支援工作?”
“屆時,那一群大鼻子專家必定得做出決定,是要退出並失去品嚐美食的機會,還是留下以交出一些新的工藝技術給我們廠工人作為延續待遇的理由?”
“因為他們國家的高科技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普及化,為美食交換點出來應該是不會構成什麽道德問題的。”
“無論如何,我們的目的還是希望他們能夠為我們引入更高層次的技術知識。”
“根據目前狀況來看,他們對於機械設備的所有幫助幾乎到了極限,並沒有明顯的改進措施。若是我們仍舊沿用陳規不動,那麽尋求突破則是必要的選項。”
“或許掌握了他們的高端製造技能後,我方廠可以有一個大幅度的整體躍進——甚至合並機器修理與製造車間,並重定名為京域第三製鋼所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夢想。”
聽到這裏,李副廠長簡直驚呆了!他萬萬料想不到,作為廚師,何雨柱竟能如此有見地的提出建議。不管是在飲食戰略方麵的新策略《美食攻略三步曲》、還是提議利用學來的高級工程技術去整合機器修理和組裝部門為“第三製鐵所”的建議,全都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概念。而他自己也有途徑了解到某些機密資訊,據說上級有意向要聯合包括紅星鋼製所及其他的機械製造修理車間。
假如紅星鋼鐵工廠真可以從外籍技師那獲取頂尖的技術指導,那時就能掌握合作的大方向。
一旦紅星軋鋼廠並入第三軋鋼廠,那麽到了那個時候,他這位副廠長將會成為京都第三軋鋼廠的副廠長。
哈哈,真是水漲船高呀。
作為第三軋鋼廠的副廠長,自然不能與小規模的紅星軋鋼廠副廠長相提並論。
到那時候,要是他那位老丈人見到他穩健的工作表現和實際的能力,一定更加器重他,看待他也會完全不同。
李懷德越想就越興奮,越是無法抑製心中的激動。
以往很多時候,總是他給何雨柱“描繪願景”,來激勵他積極工作並展望未來種種好處。
但這次輪到了何雨柱給自己畫“願景藍圖”,而且就這份“藍圖”已令李懷德足以享用餘生。
此刻的李懷德心跳加速,呼吸變沉重,完全被激奮得不行。
在他激動平息之後,帶著欣賞的態度對著何雨柱點頭認可,“柱子,挺有前途的。你提出的方案還不太完善,但值得仔細思考。”
緊接著,他以一種官樣文章的口氣繼續說:
“這樣做是正確的,以後必須勤於動腦、匯集各方智慧。我們紅星軋鋼廠要想發展壯大隻能如此。”
此時的他,竟用起了官方辭令表揚對方,這讓聽在何雨柱耳中略顯鄙視之意,心中不由得竊笑不已。
其實他心裏非常明白,李懷德心動得不行,表麵上卻故作鎮靜。
估計現在的李懷德心裏早就翻江倒海了。
李懷德接著對他說,“嗯,是這樣的李副廠長,我將努力思索問題並為我們廠做出貢獻。”
這是何雨柱極其鄭重地說出。
實際上他隻是簡單表達了自己的一點觀點罷了,並不願意再深究下去;比起其他任何事情而言,專注於自己的廚藝才是最重要且有益之事。
接下來的一天,何雨柱所提倡的【美食策略三條路】就開始顯現成效。
副廠長李懷德派其秘書王先生帶來了條子,其中少一道菜。往常總共上八道菜品,這次改為了七個。
同時秘書在劉嵐等人見證下宣布,“何師傅,李副廠長指示,由於本廠非預定原材料購置出現問題——之前超支已讓供應部負擔沉重——現如今僅能按這些標準服務於外國機器專家團隊。”
何雨柱立即明白這意味著他的計劃被采用。
然而王秘書與劉嵐都蒙在鼓裏;即便在外國專家幫助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後,他們也疑惑為何後援采購資金仍不足。
難道是因為這群“洋顧問”們吃太多,吃得太過分嗎?
正因為如此猜疑存在,劉嵐第二次送上菜肴到樓頂接待房時,便未能表現出對外國人士應有的熱情與歡迎。
何雨柱微笑著點了點頭。“好的,李副廠長,我都聽您的安排。”
盡管答應了為那些外國專家做晚餐,並且同意了由李副廠長安排下午接送雨水和三丫,但何雨柱的心裏還是有點不舒服。
作為經曆過兩次人生的人,他知道那些外國專家們的狡詐和善變。對於軋鋼廠車間裏的生產設備,那些專家們認為早已是過時的老古董,因此毫無保留地提供技術指導。但他們隻願意在老舊設備上進行指導。
對於他們自己國家正在使用或者研究中的先進設備和技術,這些專家們一個字也沒提到。
他們巴不得用已經過時的技術換頓頓豐盛的大餐,而這正是何雨柱絕對不能接受的。
他認為有必要采取行動。
於是他對李懷德說道:“李副廠長,我聽說我們廠在經過這些專家的指導後,生產和質量方麵都有了大幅提升?”
李副廠長點了點頭,高興地說道:“不錯,這批大鼻子專家的技術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經過一個月的技術指導,咱們廠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實質性的提升。當然了,柱子,這也多虧了你為那些大鼻子做的菜,你做的飯菜真是太出色了,正是因為你的好手藝,才留住了他們,並為我們提供全麵的技術支持。”
何雨柱想了想,笑道:“李副廠長,有一句話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柱子,咱倆之間還有什麽客氣的嗎?有什麽話直說便是,咱可不是外人。”李副廠長此刻心情舒暢,無論何雨柱說什麽,他都能聽進心裏去。
何雨柱認真地問道:“廠長,您真的認為那些大鼻子專家真的盡全力給我們廠提供了技術上的全麵指導嗎?他們是否真的全力以赴了呢?”
“這……”
李副廠長眉心微蹙。“五四三”
以他的敏銳,怎麽會看不出來,那些大鼻子專家其實不過是用一些在他們國家已經被淘汰的技術來指導生產?
但是心裏雖然很清楚這一點,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明說出來。
一旦冒犯了那些大鼻子專家,惹惱他們離開,對於廠內的技術水平提升將是一個極大的打擊,甚至可能會麵臨處罰,這樣的結果無疑是給國家帶來不利影響。
但這件事,連何雨柱這樣一個廚師都能看出端倪,想必車間裏的技術人員、老技師和許多工人大概早有發現,隻是沒有人說出口而已。
李副廠長抬手指著何雨柱笑道:“柱子,這個問題太過刁鑽了,真是讓我難以作答。實話說吧,這個事兒真的很棘手。我們明白,那些大鼻子的腦中有更先進的技術,但他們不願意傳授給我們,我也沒法強行逼迫他們交出來。”
這不僅是李副廠長的無奈,也是當下新生的新中華共和國的現狀,老大哥已經發展多年,已成為國際巨頭。然而我們的國家剛成立不久,全國人民仍在貧窮的邊緣掙紮。即便是京都不至於如此,經濟條件相對好一點,至少能讓工人們吃飽飯;但是在很多地方,還有很多群眾食不果腹,這是鐵一樣的事實,落後的教訓已經無比深刻。
何雨柱也清楚李副廠長的難處,他笑著說:“李副廠長,我這裏有個不是很成熟的點子,想和您探討下。如果有不妥之處,還希望您指正。”
“什麽主意,柱子你快說吧,不用有任何顧慮,盡管直言。為了咱們國家、咱們工廠的進步,我們必須集思廣益。”李副廠長身子前傾,充滿興趣地望向何雨柱。
何雨柱說道:“我把我這個不夠成熟的想法起了個名字,叫【美食攻略三板斧】。”
“這第一招,減少給大鼻子專家的飯菜分量。”
“可以看得出,那群大鼻子專家特別愛我做的飯。他們已連著吃了一個月還沒有厭煩,說明已經習慣了,甚至離不開我的烹飪味道了。不過,如果我們從下月開始逐漸減掉飯菜的數量,那幫人必然會有情緒波動,並且肯定會上來找你們領導如李副廠長反映問題。”
“接下來的第二計,就是在那些大鼻子專家來抱怨的時候跟他們哭訴我們的經濟困難。”
“到時他們來 ** 的時候,李廠副可以跟那幫專家講我們工廠的財務壓力有多大,並且為了保障給他們高質量的膳食而造成了多少財務負擔。現在的情況是實在沒法繼續維持了。”
“最後一計,則以先進科技換美肴。”
“告訴這些外國的工程師們,他們的技術支持生產的產品存在著大量的次品,並嚴重低效的現象引起了上層工業管理部門的擔憂;目前考慮的是要不要終止這支部隊在這個鋼廠的支援工作?”
“屆時,那一群大鼻子專家必定得做出決定,是要退出並失去品嚐美食的機會,還是留下以交出一些新的工藝技術給我們廠工人作為延續待遇的理由?”
“因為他們國家的高科技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普及化,為美食交換點出來應該是不會構成什麽道德問題的。”
“無論如何,我們的目的還是希望他們能夠為我們引入更高層次的技術知識。”
“根據目前狀況來看,他們對於機械設備的所有幫助幾乎到了極限,並沒有明顯的改進措施。若是我們仍舊沿用陳規不動,那麽尋求突破則是必要的選項。”
“或許掌握了他們的高端製造技能後,我方廠可以有一個大幅度的整體躍進——甚至合並機器修理與製造車間,並重定名為京域第三製鋼所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夢想。”
聽到這裏,李副廠長簡直驚呆了!他萬萬料想不到,作為廚師,何雨柱竟能如此有見地的提出建議。不管是在飲食戰略方麵的新策略《美食攻略三步曲》、還是提議利用學來的高級工程技術去整合機器修理和組裝部門為“第三製鐵所”的建議,全都是非常激動人心的概念。而他自己也有途徑了解到某些機密資訊,據說上級有意向要聯合包括紅星鋼製所及其他的機械製造修理車間。
假如紅星鋼鐵工廠真可以從外籍技師那獲取頂尖的技術指導,那時就能掌握合作的大方向。
一旦紅星軋鋼廠並入第三軋鋼廠,那麽到了那個時候,他這位副廠長將會成為京都第三軋鋼廠的副廠長。
哈哈,真是水漲船高呀。
作為第三軋鋼廠的副廠長,自然不能與小規模的紅星軋鋼廠副廠長相提並論。
到那時候,要是他那位老丈人見到他穩健的工作表現和實際的能力,一定更加器重他,看待他也會完全不同。
李懷德越想就越興奮,越是無法抑製心中的激動。
以往很多時候,總是他給何雨柱“描繪願景”,來激勵他積極工作並展望未來種種好處。
但這次輪到了何雨柱給自己畫“願景藍圖”,而且就這份“藍圖”已令李懷德足以享用餘生。
此刻的李懷德心跳加速,呼吸變沉重,完全被激奮得不行。
在他激動平息之後,帶著欣賞的態度對著何雨柱點頭認可,“柱子,挺有前途的。你提出的方案還不太完善,但值得仔細思考。”
緊接著,他以一種官樣文章的口氣繼續說:
“這樣做是正確的,以後必須勤於動腦、匯集各方智慧。我們紅星軋鋼廠要想發展壯大隻能如此。”
此時的他,竟用起了官方辭令表揚對方,這讓聽在何雨柱耳中略顯鄙視之意,心中不由得竊笑不已。
其實他心裏非常明白,李懷德心動得不行,表麵上卻故作鎮靜。
估計現在的李懷德心裏早就翻江倒海了。
李懷德接著對他說,“嗯,是這樣的李副廠長,我將努力思索問題並為我們廠做出貢獻。”
這是何雨柱極其鄭重地說出。
實際上他隻是簡單表達了自己的一點觀點罷了,並不願意再深究下去;比起其他任何事情而言,專注於自己的廚藝才是最重要且有益之事。
接下來的一天,何雨柱所提倡的【美食策略三條路】就開始顯現成效。
副廠長李懷德派其秘書王先生帶來了條子,其中少一道菜。往常總共上八道菜品,這次改為了七個。
同時秘書在劉嵐等人見證下宣布,“何師傅,李副廠長指示,由於本廠非預定原材料購置出現問題——之前超支已讓供應部負擔沉重——現如今僅能按這些標準服務於外國機器專家團隊。”
何雨柱立即明白這意味著他的計劃被采用。
然而王秘書與劉嵐都蒙在鼓裏;即便在外國專家幫助提高了產品質量和產量後,他們也疑惑為何後援采購資金仍不足。
難道是因為這群“洋顧問”們吃太多,吃得太過分嗎?
正因為如此猜疑存在,劉嵐第二次送上菜肴到樓頂接待房時,便未能表現出對外國人士應有的熱情與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