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道衰而《春秋》作。《春秋》者,以續王道之絕也。天子不能有王者之德,而王者之道存,則天下猶足以王。穆昭以降,周德衰矣。德衰於一人,道未圮於天下,周病矣,王未病也,故周不再昌而無損於王。夏、商之季,固猶是矣。古帝王之經綸以千餘歲,文、武、周公之集成以百年,明明在上,赫赫在下,有以持之也。


    德棄天下,天下不親;道持天下,天下不崩。不親者,一姓之澤竭也;不崩者,古今之勢立也。有聖人者起,因而治之,猶手授之矣。盜賊不得而窺,夷狄不得而躪,則何弗如其手授之!晉盜賊、延夷狄而置之天位者,則封建之廢也。此聖人之所甚憖也。


    封建之廢,廢於諸侯之橫,極則必返之勢也。諸侯之橫,橫於王權之不立;王權之不立,以喜怒任匪德,加諸侯而喪其道也。凡此者,皆周桓王為之也。平王之不恤其親,不撫其民,德之衰也,夷厲以降之所均也。


    桓王之任私貪賄,用匪德以解先王之紐,道之圮也,三代末世之所未有也。故平王足以亡周,而桓乃以壞亂五帝、三王封建之天下,是以《春秋》托始焉。


    周之東遷,晉、鄭焉依。近於天子者,天下之所視也。尊視之同尊,親視之同親,怨視之同怨,侮視之同侮。鄭伯不能為政,而奪以與虢公,乃鄭伯敢於怒,而天子且撫之如驕子。翼侯為曲沃所逐,不能拯其亂,而立其子以求解於曲沃。晉、鄭之睨王而土梗之,宜矣。


    夫既土梗之,則不複知有桓,不知有桓而叛桓,而蔑周,不知有桓而舉天下諸侯之等殺滅裂以亡餘。祝聃之矢集於王躬,而人維裂矣,侯伯而盜賊矣;曲沃之曆改用夏正,而天維裂矣,中國而夷狄矣。


    夫既侯伯而可盜賊,則有力者之耰鋤棘矜以起,何弗竊也!夫既中國而不奉正朔以自君其國,則夷狄而入中國,何弗可為主也!嗚呼!聖人以萬國奠天子,而以天子榮萬國,萬國之得立,天子綱之也。


    正朔可改而天唯人造,王可射而人唯力競,則王不能居萬國之上,而萬國亦無以自居。至於六國強秦,而封建不能不裂矣,漢氏雖欲複之而固不能矣。複之不能,而盜賊窺天,夷狄攘正,吾不知天下之所終,哀哉!


    桓王之為君,晉、鄭之為臣,禍延於數千年而弗息也。故赤眉、黃巾之毒,劉、石、金、元之禍,自周以前天下之所未有,而皆於是乎成之。桓王之不王,王道之永喪,惡百於桀、紂,而害甚於洪水。前桓王立之三年而《春秋》作,其憂深矣。其義明,而其禍不可救,則何以言乎續也?盜賊夷狄迭主中國,而人猶知其非,以往來絕續,係人紀於不亡也,是則聖人之所續也。


    二


    君子相喻以性,小人相安以習。聖人知其然而莫之能違,故齊一天下以其所自然,而天下安之。貴者習於貴,賤者習於賤,向者習於向,背者習於背。


    如腓之從股,瞼之衛目,莫喻其故而卒不舍。嗚呼!誰破其習,使數舍其舊而不驚,則《春秋》之始是也。


    宋公不王,而鄭以為名伐之,猶習所向也;鄭射王,而背者亦不驚矣。翼侯之奔,哀侯之立,猶習所貴也;錫曲沃命,而賤者亦不驚矣。


    夫法固有所困,思固有所殫,鄭即服上刑,而亦與殺人者死均也。錫曲沃命,而恩殫矣。曲沃固曰王不授我,而豈曰無衣七也。於是天下乃幡然於習貴、習賤、習向、習背者之徒為爾,而疑聖人之愚己矣。


    人棄其習,而賤何弗可貴,向何弗可背?賤何弗可貴,而貴亦何弗可賤?秦之薙王侯如草芥,而劉聰且使晉帝行酒,不驚也。向何弗可背,而背亦何弗可向?


    朝耦耕,夕北麵,而源休戴泚以一朝,馮道終身而五主,不驚也。夫聖人欲保天下之習,而後世亟亂其性,始於小人,終於君子。悲夫!吾不知其所歸也。


    三


    王者不治夷狄,謂夫非所治者也。代之北,粵之南,海之東,磧之西,非所治也。故漢之涉幕北,隋之越海東,敝己以求強於外,與王道舛而速禍。非所治而治之則自敝,所治而不治則自潰。


    春秋之時,允吾、己姓、陸渾、甲、潞之戎狄,既已授索,而列於明堂之末位,如之何其可弗治?弗與治之,則悍而自雄;不以其治治之,則假之利器以相向。《春秋》之譏會戎,非譏其不外戎,譏其假之會也。


    始假之禮,繼假之兵,而利器在彼矣。秦、晉假狄兵以相伐,魯假戎會以使抗,是君子之所憂也。以獸心之族,居吾之宇下,羈縻而與吾之職貢,有天下者之所尤戒。何也?以非所治而又弗容已於治,欲治之而又莫從治也。故春秋之戎狄,不能大有所傷於中國,而聖人惕然深憂之。千歲之下,禍所從生,終在於此,則豈不諒哉!


    成乎不可外之勢,外之不可,終不可以治治之;內之不安,則患伏而發不可解矣。藉其可以外而置之不治,苟非漢武、隋煬之貪鄙,閉關而擯之,夫豈難哉!聖人之懼,懼其不能外者也。不能外,將內之乎?而抑不能內也。不能內,則一旦外之乎?而又成乎不可解。


    故樹戎狄於東徐、上黨、伊、洛之間,俾與乎明堂之末位,商末之亂政也,周公革之未訖,仲尼憂之無已。百世而下,有天下者弗知懲焉,然且予之階爵而假之禮,輒為征調而假之兵,逆萌一旦,害成百年,然後知聖人之憂非已甚也,知幾焉爾。故曰:“知幾其神乎!”


    四


    孟子曰:“其事則齊桓、晉文。”故二霸者,《春秋》之終始。宋不成乎霸者也。楚之霸,《春秋》之所弗霸,秦霸西戎,未及於中國也。


    齊晉之霸也,東遷以後,戰國以前,中國之勢歸焉,而始終於鄭。齊之僖、襄,桓之始基也。晉之平、昭,文之餘緒也。鄭始合於齊,而山東之勢趨於齊,裂王而開霸者,鄭為之。鄭一貳於晉,而漢北之諸侯並於楚,裂霸而開戰國者,亦鄭為之。石門盟而齊日強,鄭偕楚以滅許而晉日微。夫鄭以其詐力挾可重之勢以重人,而天下受其合離,王子友之餘智也,亦地為之也。


    春秋之勢懸於鄭,戰國之勢懸於韓。韓得鄭之故地,扼周吭以為天下製,而莫能自重,隻以重人,與鄭合轍。


    故地不可憑,智不可鬻,憑地者為天下奔走,鬻智者為天下媒孽。鄭、韓居要而先亡,秦處西戎、漢居南鄭而卒帝,鹹有以夫。


    五


    語曰:“無過亂門。”亂門者,亂之所翕辟,則鄭是也。王子友者,宣王之母弟,幽王之叔父也。


    幽王之難,始懷二心以遠其宗國,寄帑於東,而視西周之亡。旋並所托之國而席之為安,前莘後河而食虢鄶,自為謂持天下之要,而操其俯仰矣。


    乃操天下之俯仰,則天下俯而亦與之俯,天下仰而亦與之仰,此必然之勢也。故亦終其國以為人重輕,而莫之自重。且其觀望之智,世相授以為藏身之術;數離之智,亦世相授以為叛合之趨。周之東遷,依之未久,而首合於東諸侯以破壞靈寵者,則鄭也。


    夫天下之合離與其治亂也,則固有幾矣。幾不可昧,昧之者逆;幾不可覺,覺之者狂。


    昧而不逆,愚忠者也,誌士仁人之所蹈也;覺而不狂,已亂者也,大人君子之所造也。夫鄭則惡足語此哉!覺幾之離,因而離之;覺幾之合,因而合之。宗國可弗恤,尋盟可弗顧;仇讎可以親,匿怨可以友。


    終春秋之世,日左顧右盼,以相天下之俯仰而合離。智益索,力益竭,乃辱人賤行在其君,辛苦墊隘在其民,亂其室以亂天下,而成乎亂門以終矣。悲夫!


    故齊之若無有周而自為雄長也,有心而不能必也。鄭成之,然後成矣。彼且王室懿親,而瓦解以去,則王室之寡助顯矣。鄭用齊以亢周,齊即用鄭以徠天下。


    奔走於魯、宋、陳、衛以爭合離者鄭,而安坐以受天下之歸者齊。凡夫小人之智,挾外援,恃內寵,驅天下以合於強藩婦寺,而自鳴其豫,曾不自知其憊,而權終倒授於人,則其狡者適以愚而已矣。此呂布之以自亡,而崔胤之以亡唐者也。王子友以此為家法,寤生奉此為薪傳。


    其後於晉於楚,一合一離,雖賢如子產,而不能自拔於其習。其流逮下,師師相染,鄧析祖其詐以為萬世之訟魁,韓人居其地而司縱橫之啟閉。


    王子友之毒,於是乎滔天矣。故愚者之禍在逆,智者之禍在狂;愚而不逆者有矣,智而不狂者千百不得一也。如王子友之智,誠不如其無知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史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