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國之亡,類亡於淫昏暴虐之主,而晉獨不然;前有惠帝,後有安帝,皆行屍視肉,口不知味、耳不知聲者也。與子之法,定於立適,二君者,皆適長而豫建為太子,宜有天下者也。
藉廢之而更立支庶之賢者,則抑淩越而為彝倫之斁。雖然,為君父者,苟非寵嬖以喪元良,念宗社之安危,亦奚恤哉?抑非徒前君之責也,大臣有社稷之任,固知不可,而選賢以更立焉,自靖而憂國如家者所宜然也。
乃惠帝之嗣也,衛瓘爭之矣,和嶠爭之矣,賈氏飾偽以欺武帝,而武帝姑息以不決。若安帝則上下無異辭,而坐聽此不知寒暑饑飽者之為神人主。夫孝武之淫昏,誠無百年之慮矣,而何大臣之漠然不念也!
司馬道子利其無知而擅之,固已。王恭猶皎皎者,而抑緘默以處此也,何哉?恭方與道子為難,恐道子執廢適以為名而行其誅逐,天下不知安帝之果不勝任,而被恭以逆名,恭所不敢任也。道子爭權,而人皆懷貳,豈徒恭哉?謝安且不敢任而抱東山之誌。舉國昏昏,授天下於聾瞽,而晉以亡;天也,抑人任其咎矣。
夫安功在社稷,言即不庸,而必無覆宗之禍,何恤而不為君父任知罪之權?若恭也,與其稱兵而死於劉牢之之手也,則何如危言國本以身殉宗社乎?見義不為,而周章失措,則不勇者不可與托國,信夫!
二
公論者,朝廷之柄也。小人在位,天下未聞其惡,外臣未受其傷,而台諫爭之,大臣主之,斥其奸而屏逐之,則臣民安於下而忘言,即其擊之不勝,而四方猶靜處以聽,知朝廷之終有人而弗難澄汰也。
如是,則不保國之無奸邪,而四海無爭衡之禍。公論之廢於上也,台諫緘脣,大臣塞耳,惡已聞於天下,而倒授公論之柄於外臣,於是而清君側之師起,而禍及宗社。
劉隗、刁協以苛刻失人心而王敦反,庾亮以輕躁損物望而蘇峻反,晉廷之臣,未有持片辭以與隗、協、亮爭者;貽彊臣以犯順,宗社幾亡,固有以召之也。然猶曰隗、協之持論非不正也,庾亮之秉心非不忠也。
若夫司馬道子、王國寶,荒淫貪薉,灼然為晉之蟊賊,孝武雖與同昏,既而疑忌之、疏遠之矣,乃在廷之士,持祿取容,無或以片言摘發而正名其為奸邪者。於是而外臣測國之無人,以激其不平之氣,王恭、殷仲堪建鼓以鳴,而不軌之桓玄藉之以逞。公論操於下,而朝廷為養奸之淵藪,天下靡然效順於逆臣,誰使之然邪?
或曰:道子帝之母弟,國寶居奧窔以交熒,未易除也。夫苟懷忠自靖,則以頸血濺奸邪,而何憚於彊禦?道子者,尤昏庸而弗難控製者也。
孝武崩,國寶扣宮門求入,王爽拒之則止矣;王恭反,車胤以危言動之,國寶即解職待罪,而道子弗難殺之矣,是可鞭箠使而銜勒馭者也。孝武疑道子之專,而徐邈進漢文、淮南之邪說;國寶就王珣與謀,而珣猶有卿非曹爽之遊詞;在廷之臣胥若此矣。
遠邇憤盈之氣,決發以逞,非特恭與仲堪,即桓玄之蓄逆不可揜,而天下從之以風靡,勢之所必至也。謝安沒而晉無大臣;謝安為門戶計以退處,而晉早無親臣矣。諫諍之職久廢,士相習於迂緩,相尚以苟容,晉更不得謂有群臣矣。
方州重於朝廷,是非操於牧督,相尋而亂,終六代之世,假趙鞅晉陽之名以行篡弑,至唐而後定。故言路者,國之命也,言路蕪絕而能不亂者,未之有也。
三
割地以封功臣,三代之製也,施之後世,則危亡之始禍矣;而割邊徼之區以與有功之酋,害尤烈焉。古諸侯之有國,自其先世而已然,安於侯服舊矣。
易姓革命而有所滅,以有所建,授之於功臣而大小相錯,同姓異姓庶姓相閑,互相製而不相下,抑製其貢享覲問之禮,納之於軌物,而厚用其材,則封殖自大、以窺伺神器之心無從而作。
然而荊、吳、徐、越抗顏以亂中夏,高宗憊於三年,宣王勞於南伐,迄春秋之季,愈無寧日矣。
自秦罷侯置守,而天下皆天子之土矣。天子受土於天而宰製之於己,亦非私也;割以與人,則是私有而私授之也。邊徼之有閑地,提封不得而畝之,疑為委餘而不足惜,然而在我為委餘者,在彼為奧區,經理其物產,生聚其人民,未有不為我有者也。
拓拔氏以秀容川酋長爾朱羽健攻燕有功,割地三百裏以封之,其後爾朱氏卒為拓拔氏之憂,而國因以亡,非千秋之明鑒也乎?建州之棄二百餘年,而禍發不救,胡未之考也?
或曰:一荒遠之土,委諸其人,若蜀、滇、黔、粵之土官,雖有叛者而旋滅,其何傷?”非也。蜀、滇、黔、粵土夷之地,本非吾有也,羈縻之而已。
世其土,服其官,彼亦有保宗全世之情而不敢妄以逞;一逞而固有反顧之心,戀其棧豆,則迫而攻之也易。
若土已入我職貢,而以驍悍為我立功矣,取非其所世有者裨益之而長其雄心,其始也,徼幸而無所恤,其繼也,屢進而無所止,一有怨隙,乘事會以狂起,其尚有所顧忌乎?拓拔氏虛六鎮不為郡縣,自秀容川始也,禍之所必生也。棄地者棄其國,寧有爽與?
四
天下多故,言兵者競起,兵不可以言言者也。孫、吳之言,切於情勢,近於事理矣,而當時用之,偶一勝而不足以興。讀其書者,未有能製勝者也,況其濫而下者乎?
道不足則倚謀,謀不足則倚勇,勇不足則倚地,地不足則倚天,天不足則倚鬼。倚鬼,則敵知其舉無可倚矣。
倚鬼,則將吏士卒交釋其憂勤,智者知其無成而心先亂,愚者幸其有成而妄自驕,兵敗身死,以殉術士巫覡之妖,未有免者。
然而術士巫覡之說,終淫於言兵者之口,其說炙轂,其書汗牛,天下多故,乘之以興,無亂人非亂世也。
王凝之奉天師道,請鬼兵禦賊,而死於孫恩;殷仲堪奉天師道,不吝財賄以請禱,而死於桓玄;段業信卜筮巫覡,而死於沮渠蒙遜。鬼者,死之徒也,與鬼為徒,而早近於死。
況以封疆人民倚於恍惚無實之妖邪,而貽國以亡,陷民於死;若是者,見絕於天,未有不喪其身首者也。
段業,竊也;仲堪,叛也;天奪其魄,以迷於鬼,而死也固宜。
王凝之清族雅士,分符治郡,以此戕身而誤國,不亦愚乎?凝之之奉妖也,曰其世奉也,則王羲之不能辭其咎矣。
妖邪繁興,附於兵家之言,世所號為賢者且惑焉。郭京以陷城,申甫以喪師,金禦史聲秉大節以不貳於生死,而亦惑焉,白圭之玷也。
丁甲也,壬遁奇禽也,火珠林也,乞靈於關壯繆及玄武之神也,皆言兵者之所倚也。其書不焚,其祀不毀,惑世誣民,亂人不可戢矣。
五
論史者之獎權謀、墮信義,自蘇洵氏而淫辭逞。近有李贄者,益鼓其狂瀾而惑民倍烈。
諫則滑稽也,治則朝四暮三也,謀則陽與陰取也。幸而成,遂以誚君子之誠愨,曰未可與權。其反覆變詐之不讎,以禍於國、凶於家、戮及其身,則諱之而不言。
故溫嶠之陽親王敦而陰背之,非無功於晉矣,然非其早卒,君子不能保其終為晉社稷之臣也,何也?響背無恒,而忠孝必薄也。前有呂布,後有劉牢之,勇足以戡亂,而還為亂人。
嗚呼!豈有數月之閑,俄而為元顯用,而即叛元顯,俄而為桓玄用,而即圖桓玄,能不禍於國、凶於家、戮及其身也乎?劉襲曰:“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使牢之幸讎其詐,而桓玄受戮,論者將許之以能權;乃牢之殺元,而牢之之禍晉益深,君子豈受其欺哉?
夫君子之道,成則利及天下,不成而不自失。其諫也,用則居其位,不用則去之。又不然,則延頸以受暴君之刃而已,無可譎也。其定亂也,可為則為,直詞正色以衛社稷,不濟,則以身殉而已。
死者,義也;死不死,命也;有命自天,而俟之以義,人之所助,天之所祐。故曰:“履信思乎順,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大易豈不可與權者哉?秉信非以全身,而身或以保;非以圖功,而功或以成。
托身失所,而為郗超;欲自免焉,則為溫嶠;加之以反覆之無恒,則為牢之。嶠成而牢之敗,牢之死而超生。天之所以禍福者,尤在信與不信哉!論人者以是為準而已矣。獎譎詐以徼功,所謂刑戮之民也。
六
蕭道成、蕭衍、楊堅、朱溫、石敬瑭、郭威之篡也,皆石勒所謂狐媚以取天下者也,劉裕其愈矣。裕之為功於天下也不一,而自力戰以討孫恩始,破之於海澨,破之於丹徒,破之於鬱洲,蹙之窮而赴海以死。
當其時,桓玄操逆誌於上流,道子、元顯亂國政於中朝,王凝之、謝琰以庸劣當巨寇,若鴻毛之試於烈燄。微劉裕,晉不亡於桓玄而亡於妖寇;即不亡,而三吳全盛之勢,士民所集,死亡且無遺也。裕全力以破賊,而不恤其他,可不謂大功乎?
天子者,天所命也,非一有功而可隻承者也。雖然,人相沈溺而無與為功,則天地生物之心,亦困於氣數而不遂,則立大功於天下者,為天之所不棄,必矣。
故道成、衍、堅、溫、敬瑭、威皆不永其世,而劉宋之祚長,至於今,彭城之族尤盛。
若夫謝安卻苻堅而懷滄海之心,郭子儀平安、史而終汾陽之節,豈可概望之斯人乎?
裕,不學者也;裕之時,僭竊相乘之時也;裕之所事者,無信之劉牢之,事裕者,懷逆徼功之劉穆之、傅亮、謝晦也;是以終於篡而幾與道成等伍。
當其奮不顧身以與逆賊爭生死之日,豈嚐早畜覬覦之情,謂晉祚之終歸己哉?於爭亂之世而有取焉,舍裕其誰也?
七
成敗之數,亦曉然易見矣,而苟非閑世之英傑,無能見者,氣燄之相取相軋有以蕩人之心神,使之回惑也。天下不可易者,理也;因乎時而為一動一靜之勢者,幾也。
桓玄豎子而幹天步,討之必克,理無可疑矣。然君非君,相非相,則理抑不能為之伸;以力相敵,而力尤不可恃;惡容不察其幾哉?
玄犯曆陽,司馬休之走矣,尚之潰矣,玄所畏者,劉牢之擁北府之兵爾。牢之固曰:“吾取玄如反手。”牢之即有不軌之心,何必不誅玄而挾功以軋元顯,忽懷異誌以附玄,甚矣牢之之詐而愚也。
唯劉裕見之也審,故與何無忌、劉敬宣極諫牢之,以決於討玄。斯時也,剛決而無容待也,幾也。玄已入建業,總百揆,督中外,布置腹心於荊、江、徐、兗、丹陽以為鞏固,而玄抑矯飾以改道子昏亂之政,人情冀得少安。
牢之乃於斯時欲起而奪之,不克而為玄所削,眾心瓦解,尚思渡江以就高雅之於廣陵,其敗必也。敬宣且昏焉,又唯劉裕見之也審,直告牢之以不能,而自還京口,結何無忌以思徐圖。斯時也,持重而無患其晚也,幾也。
夫幾亦易審矣,事後而反觀之,粲然無可疑者。而迂疏之士,執一理以忘眾理,則失之;狂狡之徒,見其幾而別挾一機,則尤失之;無他,氣燄之相取相軋,信亂而不信有已亂之幾也。
裕告無忌曰:“玄若守臣節,則與卿事之。”非偽說也,亂有可已之幾,不可逆也。又曰:“不然,當與卿圖之。”則玄已在裕目中矣。所謂閑世之英傑能見幾者,如此而已矣,豈有不可測之神智乎?
國之亡,類亡於淫昏暴虐之主,而晉獨不然;前有惠帝,後有安帝,皆行屍視肉,口不知味、耳不知聲者也。與子之法,定於立適,二君者,皆適長而豫建為太子,宜有天下者也。
藉廢之而更立支庶之賢者,則抑淩越而為彝倫之斁。雖然,為君父者,苟非寵嬖以喪元良,念宗社之安危,亦奚恤哉?抑非徒前君之責也,大臣有社稷之任,固知不可,而選賢以更立焉,自靖而憂國如家者所宜然也。
乃惠帝之嗣也,衛瓘爭之矣,和嶠爭之矣,賈氏飾偽以欺武帝,而武帝姑息以不決。若安帝則上下無異辭,而坐聽此不知寒暑饑飽者之為神人主。夫孝武之淫昏,誠無百年之慮矣,而何大臣之漠然不念也!
司馬道子利其無知而擅之,固已。王恭猶皎皎者,而抑緘默以處此也,何哉?恭方與道子為難,恐道子執廢適以為名而行其誅逐,天下不知安帝之果不勝任,而被恭以逆名,恭所不敢任也。道子爭權,而人皆懷貳,豈徒恭哉?謝安且不敢任而抱東山之誌。舉國昏昏,授天下於聾瞽,而晉以亡;天也,抑人任其咎矣。
夫安功在社稷,言即不庸,而必無覆宗之禍,何恤而不為君父任知罪之權?若恭也,與其稱兵而死於劉牢之之手也,則何如危言國本以身殉宗社乎?見義不為,而周章失措,則不勇者不可與托國,信夫!
二
公論者,朝廷之柄也。小人在位,天下未聞其惡,外臣未受其傷,而台諫爭之,大臣主之,斥其奸而屏逐之,則臣民安於下而忘言,即其擊之不勝,而四方猶靜處以聽,知朝廷之終有人而弗難澄汰也。
如是,則不保國之無奸邪,而四海無爭衡之禍。公論之廢於上也,台諫緘脣,大臣塞耳,惡已聞於天下,而倒授公論之柄於外臣,於是而清君側之師起,而禍及宗社。
劉隗、刁協以苛刻失人心而王敦反,庾亮以輕躁損物望而蘇峻反,晉廷之臣,未有持片辭以與隗、協、亮爭者;貽彊臣以犯順,宗社幾亡,固有以召之也。然猶曰隗、協之持論非不正也,庾亮之秉心非不忠也。
若夫司馬道子、王國寶,荒淫貪薉,灼然為晉之蟊賊,孝武雖與同昏,既而疑忌之、疏遠之矣,乃在廷之士,持祿取容,無或以片言摘發而正名其為奸邪者。於是而外臣測國之無人,以激其不平之氣,王恭、殷仲堪建鼓以鳴,而不軌之桓玄藉之以逞。公論操於下,而朝廷為養奸之淵藪,天下靡然效順於逆臣,誰使之然邪?
或曰:道子帝之母弟,國寶居奧窔以交熒,未易除也。夫苟懷忠自靖,則以頸血濺奸邪,而何憚於彊禦?道子者,尤昏庸而弗難控製者也。
孝武崩,國寶扣宮門求入,王爽拒之則止矣;王恭反,車胤以危言動之,國寶即解職待罪,而道子弗難殺之矣,是可鞭箠使而銜勒馭者也。孝武疑道子之專,而徐邈進漢文、淮南之邪說;國寶就王珣與謀,而珣猶有卿非曹爽之遊詞;在廷之臣胥若此矣。
遠邇憤盈之氣,決發以逞,非特恭與仲堪,即桓玄之蓄逆不可揜,而天下從之以風靡,勢之所必至也。謝安沒而晉無大臣;謝安為門戶計以退處,而晉早無親臣矣。諫諍之職久廢,士相習於迂緩,相尚以苟容,晉更不得謂有群臣矣。
方州重於朝廷,是非操於牧督,相尋而亂,終六代之世,假趙鞅晉陽之名以行篡弑,至唐而後定。故言路者,國之命也,言路蕪絕而能不亂者,未之有也。
三
割地以封功臣,三代之製也,施之後世,則危亡之始禍矣;而割邊徼之區以與有功之酋,害尤烈焉。古諸侯之有國,自其先世而已然,安於侯服舊矣。
易姓革命而有所滅,以有所建,授之於功臣而大小相錯,同姓異姓庶姓相閑,互相製而不相下,抑製其貢享覲問之禮,納之於軌物,而厚用其材,則封殖自大、以窺伺神器之心無從而作。
然而荊、吳、徐、越抗顏以亂中夏,高宗憊於三年,宣王勞於南伐,迄春秋之季,愈無寧日矣。
自秦罷侯置守,而天下皆天子之土矣。天子受土於天而宰製之於己,亦非私也;割以與人,則是私有而私授之也。邊徼之有閑地,提封不得而畝之,疑為委餘而不足惜,然而在我為委餘者,在彼為奧區,經理其物產,生聚其人民,未有不為我有者也。
拓拔氏以秀容川酋長爾朱羽健攻燕有功,割地三百裏以封之,其後爾朱氏卒為拓拔氏之憂,而國因以亡,非千秋之明鑒也乎?建州之棄二百餘年,而禍發不救,胡未之考也?
或曰:一荒遠之土,委諸其人,若蜀、滇、黔、粵之土官,雖有叛者而旋滅,其何傷?”非也。蜀、滇、黔、粵土夷之地,本非吾有也,羈縻之而已。
世其土,服其官,彼亦有保宗全世之情而不敢妄以逞;一逞而固有反顧之心,戀其棧豆,則迫而攻之也易。
若土已入我職貢,而以驍悍為我立功矣,取非其所世有者裨益之而長其雄心,其始也,徼幸而無所恤,其繼也,屢進而無所止,一有怨隙,乘事會以狂起,其尚有所顧忌乎?拓拔氏虛六鎮不為郡縣,自秀容川始也,禍之所必生也。棄地者棄其國,寧有爽與?
四
天下多故,言兵者競起,兵不可以言言者也。孫、吳之言,切於情勢,近於事理矣,而當時用之,偶一勝而不足以興。讀其書者,未有能製勝者也,況其濫而下者乎?
道不足則倚謀,謀不足則倚勇,勇不足則倚地,地不足則倚天,天不足則倚鬼。倚鬼,則敵知其舉無可倚矣。
倚鬼,則將吏士卒交釋其憂勤,智者知其無成而心先亂,愚者幸其有成而妄自驕,兵敗身死,以殉術士巫覡之妖,未有免者。
然而術士巫覡之說,終淫於言兵者之口,其說炙轂,其書汗牛,天下多故,乘之以興,無亂人非亂世也。
王凝之奉天師道,請鬼兵禦賊,而死於孫恩;殷仲堪奉天師道,不吝財賄以請禱,而死於桓玄;段業信卜筮巫覡,而死於沮渠蒙遜。鬼者,死之徒也,與鬼為徒,而早近於死。
況以封疆人民倚於恍惚無實之妖邪,而貽國以亡,陷民於死;若是者,見絕於天,未有不喪其身首者也。
段業,竊也;仲堪,叛也;天奪其魄,以迷於鬼,而死也固宜。
王凝之清族雅士,分符治郡,以此戕身而誤國,不亦愚乎?凝之之奉妖也,曰其世奉也,則王羲之不能辭其咎矣。
妖邪繁興,附於兵家之言,世所號為賢者且惑焉。郭京以陷城,申甫以喪師,金禦史聲秉大節以不貳於生死,而亦惑焉,白圭之玷也。
丁甲也,壬遁奇禽也,火珠林也,乞靈於關壯繆及玄武之神也,皆言兵者之所倚也。其書不焚,其祀不毀,惑世誣民,亂人不可戢矣。
五
論史者之獎權謀、墮信義,自蘇洵氏而淫辭逞。近有李贄者,益鼓其狂瀾而惑民倍烈。
諫則滑稽也,治則朝四暮三也,謀則陽與陰取也。幸而成,遂以誚君子之誠愨,曰未可與權。其反覆變詐之不讎,以禍於國、凶於家、戮及其身,則諱之而不言。
故溫嶠之陽親王敦而陰背之,非無功於晉矣,然非其早卒,君子不能保其終為晉社稷之臣也,何也?響背無恒,而忠孝必薄也。前有呂布,後有劉牢之,勇足以戡亂,而還為亂人。
嗚呼!豈有數月之閑,俄而為元顯用,而即叛元顯,俄而為桓玄用,而即圖桓玄,能不禍於國、凶於家、戮及其身也乎?劉襲曰:“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使牢之幸讎其詐,而桓玄受戮,論者將許之以能權;乃牢之殺元,而牢之之禍晉益深,君子豈受其欺哉?
夫君子之道,成則利及天下,不成而不自失。其諫也,用則居其位,不用則去之。又不然,則延頸以受暴君之刃而已,無可譎也。其定亂也,可為則為,直詞正色以衛社稷,不濟,則以身殉而已。
死者,義也;死不死,命也;有命自天,而俟之以義,人之所助,天之所祐。故曰:“履信思乎順,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大易豈不可與權者哉?秉信非以全身,而身或以保;非以圖功,而功或以成。
托身失所,而為郗超;欲自免焉,則為溫嶠;加之以反覆之無恒,則為牢之。嶠成而牢之敗,牢之死而超生。天之所以禍福者,尤在信與不信哉!論人者以是為準而已矣。獎譎詐以徼功,所謂刑戮之民也。
六
蕭道成、蕭衍、楊堅、朱溫、石敬瑭、郭威之篡也,皆石勒所謂狐媚以取天下者也,劉裕其愈矣。裕之為功於天下也不一,而自力戰以討孫恩始,破之於海澨,破之於丹徒,破之於鬱洲,蹙之窮而赴海以死。
當其時,桓玄操逆誌於上流,道子、元顯亂國政於中朝,王凝之、謝琰以庸劣當巨寇,若鴻毛之試於烈燄。微劉裕,晉不亡於桓玄而亡於妖寇;即不亡,而三吳全盛之勢,士民所集,死亡且無遺也。裕全力以破賊,而不恤其他,可不謂大功乎?
天子者,天所命也,非一有功而可隻承者也。雖然,人相沈溺而無與為功,則天地生物之心,亦困於氣數而不遂,則立大功於天下者,為天之所不棄,必矣。
故道成、衍、堅、溫、敬瑭、威皆不永其世,而劉宋之祚長,至於今,彭城之族尤盛。
若夫謝安卻苻堅而懷滄海之心,郭子儀平安、史而終汾陽之節,豈可概望之斯人乎?
裕,不學者也;裕之時,僭竊相乘之時也;裕之所事者,無信之劉牢之,事裕者,懷逆徼功之劉穆之、傅亮、謝晦也;是以終於篡而幾與道成等伍。
當其奮不顧身以與逆賊爭生死之日,豈嚐早畜覬覦之情,謂晉祚之終歸己哉?於爭亂之世而有取焉,舍裕其誰也?
七
成敗之數,亦曉然易見矣,而苟非閑世之英傑,無能見者,氣燄之相取相軋有以蕩人之心神,使之回惑也。天下不可易者,理也;因乎時而為一動一靜之勢者,幾也。
桓玄豎子而幹天步,討之必克,理無可疑矣。然君非君,相非相,則理抑不能為之伸;以力相敵,而力尤不可恃;惡容不察其幾哉?
玄犯曆陽,司馬休之走矣,尚之潰矣,玄所畏者,劉牢之擁北府之兵爾。牢之固曰:“吾取玄如反手。”牢之即有不軌之心,何必不誅玄而挾功以軋元顯,忽懷異誌以附玄,甚矣牢之之詐而愚也。
唯劉裕見之也審,故與何無忌、劉敬宣極諫牢之,以決於討玄。斯時也,剛決而無容待也,幾也。玄已入建業,總百揆,督中外,布置腹心於荊、江、徐、兗、丹陽以為鞏固,而玄抑矯飾以改道子昏亂之政,人情冀得少安。
牢之乃於斯時欲起而奪之,不克而為玄所削,眾心瓦解,尚思渡江以就高雅之於廣陵,其敗必也。敬宣且昏焉,又唯劉裕見之也審,直告牢之以不能,而自還京口,結何無忌以思徐圖。斯時也,持重而無患其晚也,幾也。
夫幾亦易審矣,事後而反觀之,粲然無可疑者。而迂疏之士,執一理以忘眾理,則失之;狂狡之徒,見其幾而別挾一機,則尤失之;無他,氣燄之相取相軋,信亂而不信有已亂之幾也。
裕告無忌曰:“玄若守臣節,則與卿事之。”非偽說也,亂有可已之幾,不可逆也。又曰:“不然,當與卿圖之。”則玄已在裕目中矣。所謂閑世之英傑能見幾者,如此而已矣,豈有不可測之神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