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亂與治相承,恒百餘年而始定,而樞機之發,係於一言,曰利而已。盜賊之與夷狄,亦何以異於人哉?誌於利,而以動人者唯利也。
唐自安、史以後,稱亂者相繼而起,至於德宗之世,而人亦厭之矣。故田悅、李惟嶽、朱滔、李懷光之叛,將吏士卒皆有不願從逆之情,抗凶豎而思受王命;然而卒為所驅使者,以利昭之而眾暫食其餌也。
田緒殺田悅,慮將士之不容,乃登城大呼,許緡錢千萬,而三軍屏息以聽;李懷光欲奔據河東,眾皆不順,而許以東方諸縣聽其俘掠,於是席卷渡河。
嗣是以後,凡據軍府、結眾心以擅命者,皆用此術而蠱眾以逞誌。嗚呼!此以利貿片時之歡者,豈足以窺非望而成乎割據哉?以此為藏身之固,利盡人離,旋以自滅,蓋亦盜賊之算而已矣。
老子曰:“樂與餌,過客止。”天君子豈不知人情之且然哉?乃得天下而不為,身可死,國可亡,而必不以此合於愚賤之心者,則所以定天下之誌而安其位也。
以利動天下而天下動,動而不可複止,有涯之金粟,不足以填無涯之谿壑,故唐之亂也無已期。利在此而此為主矣,利在彼而彼為主矣,鬻權賣爵之柄,天子操之,且足以亂,庶人操之,則立乎其上者之岌岌何如也?
天子聽命於藩鎮,藩鎮聽命於將士,迄於五代,天子且以賄得,延及宋而未息,郊祀無名之賞,幾空帑藏,舉天下以出沒生死於錢刀。
嗚呼!利之亡國敗家也,盜賊一倡其術,而無不效之尤也,則亂何繇已也,而其愚已甚矣!
盜賊散利以餌人,夷狄聚利以製人,皆利乘權以製生人之命也。誰生厲階,意者其天乎!抑亦宇文融、王鉷、楊慎矜、楊炎之徒導其源邪?是故先王賤利以納民於名義,節其情,正其性,非計近功者所能測。而孟子三斥梁王,杜篡弑奪攘之萌,其功信不在禹下也。
十六
漢有推恩之詔,則賜民爵,不知當時天下何以位置此盈廷盈野之有爵者也。或者承三代之餘,方五十裏之小國,卿、大夫、士亦林立於比閭之中,民之無爵者,逐不得比數於人類,漢亦聊以此謝其觖望邪?無祿之爵,無位之官,浮寄於君子野人之閑,而天下不亂者,未之有也。
德宗蒙塵梁、漢,國儲已空,賞無可行,以爵代賞,陸敬輿曰:“所謂假虛名以佐實利者也。”
夫爵而僅以佐利之窮,名而詭於虛以誘人之悅,天子尚誰與守官,而民誌亦奚以定乎?且夫唐之所以自喪其柄而亂生不已者何邪?
輕虛名以召實禍也。一降賊而平章矣,禦史大夫矣,其去天子直尋丈之閑耳。
李惟嶽之求節鉞,德宗固曰:“賊本無資,假我位號以聚眾耳,”是明知爵命之適以長亂矣。時蹙勢窮,不得已而又用之,則人主之能操魁柄以製四方者,誠難矣哉!
獻瓜果之民,賜以試官,敬輿以為不可,誠不可矣。要其實,豈但獻瓜果者乎?
奏小功小效於軍中,而驟予以崇階,使與功臣能吏相齒以進,下傲上,賤妨貴,以一日之微勞,掩生平之大節,甚則伶人廝養陵乘清流,積閥之閑,又惡足以勸忠而鼓士氣哉?敬輿此論,猶爭於其末而遺其本也。
賊以利,我以名餌,術相若矣;利實名虛,勢不敵矣。夫亦恃唐祚未窮,而朱滔、李懷光皆猥陋,人無固誌耳;不然,是術也,允足以亡矣。
慎重其賞,則一縑亦足以明恩,一級固足以昭貴;如其氾濫無紀,人亦何用此告身以博酒食邪?
故當多事之秋,倍重**之予,非吝也;祿以隨爵,位以隨官,則效節戮力以拔自寒微、登於顯秩者,無近功而有大利,固無患人之不勸也。
德宗始於吝而終於濫,中無主而一發遂不能收,敬輿欲挽之而不能邪?抑其謀之未足以及此邪?爵宂名賤,欲望天下之安,必不可得之數也。
十七
奚以知其為大智哉?為人所欺者是已。奚以知其能大治哉?不憂人之亂我者是已。故堯任伯鯀,而聖不可知;子產信校人,而智不可及。蓋其審乎理亂安危得失之大綱,求成吾事,求濟吾功,求全吾德焉而止。
其他是非利害、百說雜進於前,且姑聽之。必不可者,我既不為之移矣。彼小人之情,有愚而不知者焉,有躁而不審者焉,有隨時傾動而無適守者焉,有規小利而覬幸得之者焉,凡此皆不足以撓我之大猷,傷我之經德。
無論其得與不得,情識有涯而善敗亦小,欣然笑聽,以徐俟其所終,即令其奸私讎而事有妨,要亦於我無傷,而惡用窮之哉?所欺者小,竊吾之霑濡而止,校人之詐,僅食一魚也;所欺者大,自有法以議其後,禹不能為鯀庇也。
持大法,捐小利,以聽小人之或徼薄福而或即大刑,誌不撓,神不驚,吾之所以敕幾於理亂安危得失者,如日月之中天,不驅雲以自照也。智者知此,而其智大矣,以治天下,罔不治矣。
德宗言自山北來者,張皇賊勢,頗似窺覘。陸敬輿曰:“役智彌精,失道彌遠。”智哉言乎!夫張皇者之情,大要可見矣,愚而驚,躁而懼,隨時傾動,而道聽塗說,其言不足信,其情可矜也。
吾之彊弱,在人耳目之閑,何必窺覘而始悉。吾所欲為者,大義在討賊而無所隱,進止之機在俄頃,而必不輕示初至之人。即使其為窺覘邪,亦何足以為吾之大患;且將情窮跡露,自趣於死,而奚容早為防製哉?
敬輿之說,非徒為闊略之語以誇識量也,取天下之情偽而極之,誠無所用其彌縫之精核矣。
十八
名者,實之所自薄也,故好名為士之大戒。抑聞之曰:“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斯亦非無謂言,蓋為人君取士、勸獎天下於君子之途而言也。
士以誠自盡而遠乎名,則念深而義固;上以誠責下忌其名,則情睽而恥刓;故名者,亦人治之大者也。因義而立,謂之名義;有節而不可踰,謂之名節;君之求於士者,節義而已。
名固有相因而起者矣,皋、夔、逢、比,皆名之可慕者也。惟所好在名,則非必皋、夔,而必為皋、夔言;彼固不足為皋、夔,而君可與於堯、舜矣。
非必逢、比,而必為逢、比之言;彼固不足為逢、比,而君可免於桀、紂矣。夫導君以侈,引君以貪,長君之暴,增君之淫,讎害君子而固結小人,取怨兆民而邀歡戚宦亦何求而不得,所不得者名耳;則好名者,所畏忌而不欲以身試者也。
於名而不好,則好必有所移。寵,其好矣;利祿,其好矣;全身保妻子,其好矣。人君而惡好名,將謂此佌佌有屋、有榖、享厚實小人,為誠樸無飾而登進之乎。
夫所言非道,不足以為名;君未有過,不足以為名;時未有危,不足以為名。取善言而效之,乘君而攻之,知時危而先言之;既而其言驗矣,天下相與傳誦之,然後忠直先識之名歸焉。
夫士苟非自好有素,憂國之有誠,但以名之所在,不恤惡怒,不避罪罟,而力爭於廷,誠為臣之末節,而君子之所恥為然其益於人主也,則亦大矣。忠信誠愨,端靜和平,格心非而略人政,以遠名而崇實者,閑世而一遇如有其人,固宅揆亮工、托孤寄命之選也。
諫省部寺以降,有官守言職者,豈必盡得此而庸之乎?則汲汲焉求好名之士,唯恐不得;而加之罪名曰“沽直好名”,安得此亡國之語哉!
德宗惡薑公輔之諫,謂其指朕過以求名。誠指過以求名,何惜不予之名,而因自懲其過乎?陸敬輿曰:“掩己過而過彌著,損彼名而名益彰。”所以平複諫者之浮氣也,實不盡然也。予士以名,則上收其實也。
十九
德宗之闇也,舍李晟、渾瑊不信而信吐蕃也。吐蕃歸國,陸敬輿以為慶快,其識卓矣。
借兵於夷以平寇,賊闌入而掠我人民,乘閑而窺我社稷,二者之害易知也。愚者且為之辭曰:掠奪雖弗能禁,然忍小害以除大患,亦一時之權計也。
若夫乘閑吞滅之害,則或輕信其不然,而究亦未必盡然,愚暗者且以香火要之矣。故二者之害易知,而愚者猶有辭以爭。
若夫其徒勞而隻以弛我三軍之氣,驕我將帥之心,旋以僨敗,則情勢之必然;不必其滅我掠我,而禍在眉睫,猶弗見也。古今之以此致覆軍、殺將、失地之害者不一矣,豈難知哉?
夫我有危亡之憂,而借人之力以相援,邢、衛且不能得之於齊桓,而況夷乎?兩軍相當,鋒矢相及,一死一生,以力相敵,以智相距,以氣相淩,將不能自保,兵不能求全,天下之至凶至危者也。
豈有人焉,唯他人之是恤,而君忘其敗,將忘其死,以致命於原野哉?孫臏之為趙敗魏,自欲報魏也;項羽之為趙破秦,自欲滅秦也。不然,則君欲之而將不欲,將即欲之,三軍之士必嗤其強以肝腦殉人而固不聽也。
故吳結蜀以為援,蜀待吳以交起,而俱滅於魏;諸葛誕、王淩、毋丘儉倚吳而斃於孤城;竇建德不揣以奔赴王世充之難,軍心不固而身為俘虜;恃人與為人所恃者之成敗,概可見矣。
兩軍相距,乞援於外,而外亟應之者,大抵師鄧析教訟之智,兩敵恒輕,而己居其重,其所援者特未定也。
此以情告,彼亦以情告,此以、利餌,彼亦以利餌,兩情俱可得,兩利俱可收,相其勝者而畸與之,夫豈有抑彼伸此之情哉?斂兵旁睨,於勝者居功,於敗者亦可無怨,翱翔於其閑,得厚實以旋歸,弱者之敗自不瘳也。
藉令無為之援者,無所恃以生玩敵之心,而量力以自奮,亦何至狂起無擇,以覆師失地於一朝哉?
故凡待援於人者,類為人所持以自斃。況夷狄之唯利是趨,不可以理感情合者乎?宇文、高氏之用突厥也,交受其製,而不得其一矢之力,其明驗已。
回紇之為唐討安、史也,安慶緒、史懷義之愚不能反用回紇以敝唐也。德宗乃欲效之以用吐蕃,朱泚狡而據充盈之府庫,我能與爭媚狡夷、使必親我乎?吐蕃去,軍心固,將任專,大功必成,敬輿知之審矣。
古人成敗之已跡,著於史冊,愚若王化貞者,尚弗之省,而以為秘計,天奪妄人之魄以禍人國,亦至此哉!
二十
德宗以進取規畫謀之陸敬輿,而敬輿無所條奏,唯戒德宗之中製,俾將帥之智勇得伸,以集大功。其言曰:“鋒鏑交於原野,而決策於加重之中;機會變於斯須,而定計**裏之外;上掣其肘,下不死綏。一至哉言乎!
要非敬輿之刱說也。古者命將推轂之言曰:“閫以外,將軍製之。一非帝王製勝之定法乎?而後世人主遙製進止之機以取覆敗,則唯其中無持守,而辯言亂政之妄人惑之斯惑也。
惑之者多端,而莫甚於宦寺。宦寺者,膽劣而氣浮,以肥甘紈繡與輕佻之武人臭味相得,故輒敢以知兵自命。其欲進也如遊魚,其欲退也如驚鹿,大言炎炎,危言惻惻,足以動人主之聽。
人主/xi聞之,因以自詫曰:“吾亦知兵矣。”此禍本也。既已於韜鈴之猥說略有所聞矣,又以孤立於上,兵授於人,而生其猜防。弗能自決也,進喋喋仡仡之士,屑屑以商之,慎重而樸誠者弗能合也。
於是有甫離帖括,乍讀孫、吳者,即以其章句聲韻之小慧,為尊俎折衝之奇謀。見荷戈者而即信為兵也;見一呼一號一跳一擊者,而即詡為勇也;國畫之山川,管窺之玄象,古人偶一試用之機巧,而寶為神秘。
以其雕蟲之才、炙轂之口,言之而成章,推之而成理,乃以誚元戎宿將之怯而寡謀也,競起攘袂而爭之。猜闇之君一入其彀中,遂以非斥名帥,而亟用其說以遙相迫責。
軍已覆,國已危,彼瑣瑣雲雲之子,功罪不及,悠然事外,彼固以人國為嬉者,而柰何授之以嬉也?庸主陋相以寡識而多疑者,古今相襲而不悟,嗚呼!亦可為大哀也已。
一彼一此者,死生之命也;一進一退者,反覆之機也;一屈一伸者,相乘之氣也。運以心,警以目,度以勢,乘以時。矢石雹集、金鼓震耳之下,蹀血以趨而無容出諸口者,此豈揮箑擁罏於高軒邃室者所得與哉?
以敬輿之博識鴻才,豈不可出片語以讚李晟、渾瑊之不逮,而杜口忘言,唯教其君以專任。
而白麵書生,不及敬輿之百一,乃敢以談兵惑主聽,勿誅焉足矣,而可令操三軍之生死、宗社之存亡哉?宦寺居中,辯言日進,亡國之左券,未有幸免者也。
二十一
西域之在漢,為贅疣也,於唐,則指之護臂也,時勢異而一概之論不可執,有如此夫!
匈奴之大勢在雲中以北,使其南撓瓜、沙,則有河、湟之隔,非其所便。而西域各有君長,聚徒無幾,僅保城郭,貪賂畏威,兩袒胡、漢,皆不足為重輕,故曰贅疣也。至唐,為安西,為北庭,則已入中國之版;置重兵,修守禦,營田牧,屹為重鎮。
安、史之亂,從朔方以收兩京,於唐重矣。代、德之際,河、隴陷沒,李元忠、郭昕閉境拒守,而吐蕃之勢不張,其東侵也,有所掣而不敢深入。是吐蕃必爭之地也,於唐為重矣。
惟二鎮屹立,扼吐蕃之背以護蕭關,故吐蕃不得於北,轉而南向,鬆、維、黎、雅時受其衝突。乃河、洮平衍,馳驟易而防禦難。
蜀西叢山遝嶂,騎隊不舒,扼其從入之路,以囚之於山,甚易易也,故嚴武、韋皋捍之而有餘。使割安西、北庭以畀吐蕃,則戎馬安驅於原、洮而又得東方懷歸怨棄之士卒為鄉導以深入,禍豈小哉?
拓土,非道也;棄土,亦非道也;棄土而授之勁敵,尤非道也。鄴侯決策,而吐蕃不能為中國之大患,且無轉輸、戍守、爭戰之勞,胡為其棄之邪?
永樂謀國之臣,無有如鄴侯者,以小信小惠、割版圖以貽覆亡之禍,觀於此而可為痛哭也。
亂與治相承,恒百餘年而始定,而樞機之發,係於一言,曰利而已。盜賊之與夷狄,亦何以異於人哉?誌於利,而以動人者唯利也。
唐自安、史以後,稱亂者相繼而起,至於德宗之世,而人亦厭之矣。故田悅、李惟嶽、朱滔、李懷光之叛,將吏士卒皆有不願從逆之情,抗凶豎而思受王命;然而卒為所驅使者,以利昭之而眾暫食其餌也。
田緒殺田悅,慮將士之不容,乃登城大呼,許緡錢千萬,而三軍屏息以聽;李懷光欲奔據河東,眾皆不順,而許以東方諸縣聽其俘掠,於是席卷渡河。
嗣是以後,凡據軍府、結眾心以擅命者,皆用此術而蠱眾以逞誌。嗚呼!此以利貿片時之歡者,豈足以窺非望而成乎割據哉?以此為藏身之固,利盡人離,旋以自滅,蓋亦盜賊之算而已矣。
老子曰:“樂與餌,過客止。”天君子豈不知人情之且然哉?乃得天下而不為,身可死,國可亡,而必不以此合於愚賤之心者,則所以定天下之誌而安其位也。
以利動天下而天下動,動而不可複止,有涯之金粟,不足以填無涯之谿壑,故唐之亂也無已期。利在此而此為主矣,利在彼而彼為主矣,鬻權賣爵之柄,天子操之,且足以亂,庶人操之,則立乎其上者之岌岌何如也?
天子聽命於藩鎮,藩鎮聽命於將士,迄於五代,天子且以賄得,延及宋而未息,郊祀無名之賞,幾空帑藏,舉天下以出沒生死於錢刀。
嗚呼!利之亡國敗家也,盜賊一倡其術,而無不效之尤也,則亂何繇已也,而其愚已甚矣!
盜賊散利以餌人,夷狄聚利以製人,皆利乘權以製生人之命也。誰生厲階,意者其天乎!抑亦宇文融、王鉷、楊慎矜、楊炎之徒導其源邪?是故先王賤利以納民於名義,節其情,正其性,非計近功者所能測。而孟子三斥梁王,杜篡弑奪攘之萌,其功信不在禹下也。
十六
漢有推恩之詔,則賜民爵,不知當時天下何以位置此盈廷盈野之有爵者也。或者承三代之餘,方五十裏之小國,卿、大夫、士亦林立於比閭之中,民之無爵者,逐不得比數於人類,漢亦聊以此謝其觖望邪?無祿之爵,無位之官,浮寄於君子野人之閑,而天下不亂者,未之有也。
德宗蒙塵梁、漢,國儲已空,賞無可行,以爵代賞,陸敬輿曰:“所謂假虛名以佐實利者也。”
夫爵而僅以佐利之窮,名而詭於虛以誘人之悅,天子尚誰與守官,而民誌亦奚以定乎?且夫唐之所以自喪其柄而亂生不已者何邪?
輕虛名以召實禍也。一降賊而平章矣,禦史大夫矣,其去天子直尋丈之閑耳。
李惟嶽之求節鉞,德宗固曰:“賊本無資,假我位號以聚眾耳,”是明知爵命之適以長亂矣。時蹙勢窮,不得已而又用之,則人主之能操魁柄以製四方者,誠難矣哉!
獻瓜果之民,賜以試官,敬輿以為不可,誠不可矣。要其實,豈但獻瓜果者乎?
奏小功小效於軍中,而驟予以崇階,使與功臣能吏相齒以進,下傲上,賤妨貴,以一日之微勞,掩生平之大節,甚則伶人廝養陵乘清流,積閥之閑,又惡足以勸忠而鼓士氣哉?敬輿此論,猶爭於其末而遺其本也。
賊以利,我以名餌,術相若矣;利實名虛,勢不敵矣。夫亦恃唐祚未窮,而朱滔、李懷光皆猥陋,人無固誌耳;不然,是術也,允足以亡矣。
慎重其賞,則一縑亦足以明恩,一級固足以昭貴;如其氾濫無紀,人亦何用此告身以博酒食邪?
故當多事之秋,倍重**之予,非吝也;祿以隨爵,位以隨官,則效節戮力以拔自寒微、登於顯秩者,無近功而有大利,固無患人之不勸也。
德宗始於吝而終於濫,中無主而一發遂不能收,敬輿欲挽之而不能邪?抑其謀之未足以及此邪?爵宂名賤,欲望天下之安,必不可得之數也。
十七
奚以知其為大智哉?為人所欺者是已。奚以知其能大治哉?不憂人之亂我者是已。故堯任伯鯀,而聖不可知;子產信校人,而智不可及。蓋其審乎理亂安危得失之大綱,求成吾事,求濟吾功,求全吾德焉而止。
其他是非利害、百說雜進於前,且姑聽之。必不可者,我既不為之移矣。彼小人之情,有愚而不知者焉,有躁而不審者焉,有隨時傾動而無適守者焉,有規小利而覬幸得之者焉,凡此皆不足以撓我之大猷,傷我之經德。
無論其得與不得,情識有涯而善敗亦小,欣然笑聽,以徐俟其所終,即令其奸私讎而事有妨,要亦於我無傷,而惡用窮之哉?所欺者小,竊吾之霑濡而止,校人之詐,僅食一魚也;所欺者大,自有法以議其後,禹不能為鯀庇也。
持大法,捐小利,以聽小人之或徼薄福而或即大刑,誌不撓,神不驚,吾之所以敕幾於理亂安危得失者,如日月之中天,不驅雲以自照也。智者知此,而其智大矣,以治天下,罔不治矣。
德宗言自山北來者,張皇賊勢,頗似窺覘。陸敬輿曰:“役智彌精,失道彌遠。”智哉言乎!夫張皇者之情,大要可見矣,愚而驚,躁而懼,隨時傾動,而道聽塗說,其言不足信,其情可矜也。
吾之彊弱,在人耳目之閑,何必窺覘而始悉。吾所欲為者,大義在討賊而無所隱,進止之機在俄頃,而必不輕示初至之人。即使其為窺覘邪,亦何足以為吾之大患;且將情窮跡露,自趣於死,而奚容早為防製哉?
敬輿之說,非徒為闊略之語以誇識量也,取天下之情偽而極之,誠無所用其彌縫之精核矣。
十八
名者,實之所自薄也,故好名為士之大戒。抑聞之曰:“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斯亦非無謂言,蓋為人君取士、勸獎天下於君子之途而言也。
士以誠自盡而遠乎名,則念深而義固;上以誠責下忌其名,則情睽而恥刓;故名者,亦人治之大者也。因義而立,謂之名義;有節而不可踰,謂之名節;君之求於士者,節義而已。
名固有相因而起者矣,皋、夔、逢、比,皆名之可慕者也。惟所好在名,則非必皋、夔,而必為皋、夔言;彼固不足為皋、夔,而君可與於堯、舜矣。
非必逢、比,而必為逢、比之言;彼固不足為逢、比,而君可免於桀、紂矣。夫導君以侈,引君以貪,長君之暴,增君之淫,讎害君子而固結小人,取怨兆民而邀歡戚宦亦何求而不得,所不得者名耳;則好名者,所畏忌而不欲以身試者也。
於名而不好,則好必有所移。寵,其好矣;利祿,其好矣;全身保妻子,其好矣。人君而惡好名,將謂此佌佌有屋、有榖、享厚實小人,為誠樸無飾而登進之乎。
夫所言非道,不足以為名;君未有過,不足以為名;時未有危,不足以為名。取善言而效之,乘君而攻之,知時危而先言之;既而其言驗矣,天下相與傳誦之,然後忠直先識之名歸焉。
夫士苟非自好有素,憂國之有誠,但以名之所在,不恤惡怒,不避罪罟,而力爭於廷,誠為臣之末節,而君子之所恥為然其益於人主也,則亦大矣。忠信誠愨,端靜和平,格心非而略人政,以遠名而崇實者,閑世而一遇如有其人,固宅揆亮工、托孤寄命之選也。
諫省部寺以降,有官守言職者,豈必盡得此而庸之乎?則汲汲焉求好名之士,唯恐不得;而加之罪名曰“沽直好名”,安得此亡國之語哉!
德宗惡薑公輔之諫,謂其指朕過以求名。誠指過以求名,何惜不予之名,而因自懲其過乎?陸敬輿曰:“掩己過而過彌著,損彼名而名益彰。”所以平複諫者之浮氣也,實不盡然也。予士以名,則上收其實也。
十九
德宗之闇也,舍李晟、渾瑊不信而信吐蕃也。吐蕃歸國,陸敬輿以為慶快,其識卓矣。
借兵於夷以平寇,賊闌入而掠我人民,乘閑而窺我社稷,二者之害易知也。愚者且為之辭曰:掠奪雖弗能禁,然忍小害以除大患,亦一時之權計也。
若夫乘閑吞滅之害,則或輕信其不然,而究亦未必盡然,愚暗者且以香火要之矣。故二者之害易知,而愚者猶有辭以爭。
若夫其徒勞而隻以弛我三軍之氣,驕我將帥之心,旋以僨敗,則情勢之必然;不必其滅我掠我,而禍在眉睫,猶弗見也。古今之以此致覆軍、殺將、失地之害者不一矣,豈難知哉?
夫我有危亡之憂,而借人之力以相援,邢、衛且不能得之於齊桓,而況夷乎?兩軍相當,鋒矢相及,一死一生,以力相敵,以智相距,以氣相淩,將不能自保,兵不能求全,天下之至凶至危者也。
豈有人焉,唯他人之是恤,而君忘其敗,將忘其死,以致命於原野哉?孫臏之為趙敗魏,自欲報魏也;項羽之為趙破秦,自欲滅秦也。不然,則君欲之而將不欲,將即欲之,三軍之士必嗤其強以肝腦殉人而固不聽也。
故吳結蜀以為援,蜀待吳以交起,而俱滅於魏;諸葛誕、王淩、毋丘儉倚吳而斃於孤城;竇建德不揣以奔赴王世充之難,軍心不固而身為俘虜;恃人與為人所恃者之成敗,概可見矣。
兩軍相距,乞援於外,而外亟應之者,大抵師鄧析教訟之智,兩敵恒輕,而己居其重,其所援者特未定也。
此以情告,彼亦以情告,此以、利餌,彼亦以利餌,兩情俱可得,兩利俱可收,相其勝者而畸與之,夫豈有抑彼伸此之情哉?斂兵旁睨,於勝者居功,於敗者亦可無怨,翱翔於其閑,得厚實以旋歸,弱者之敗自不瘳也。
藉令無為之援者,無所恃以生玩敵之心,而量力以自奮,亦何至狂起無擇,以覆師失地於一朝哉?
故凡待援於人者,類為人所持以自斃。況夷狄之唯利是趨,不可以理感情合者乎?宇文、高氏之用突厥也,交受其製,而不得其一矢之力,其明驗已。
回紇之為唐討安、史也,安慶緒、史懷義之愚不能反用回紇以敝唐也。德宗乃欲效之以用吐蕃,朱泚狡而據充盈之府庫,我能與爭媚狡夷、使必親我乎?吐蕃去,軍心固,將任專,大功必成,敬輿知之審矣。
古人成敗之已跡,著於史冊,愚若王化貞者,尚弗之省,而以為秘計,天奪妄人之魄以禍人國,亦至此哉!
二十
德宗以進取規畫謀之陸敬輿,而敬輿無所條奏,唯戒德宗之中製,俾將帥之智勇得伸,以集大功。其言曰:“鋒鏑交於原野,而決策於加重之中;機會變於斯須,而定計**裏之外;上掣其肘,下不死綏。一至哉言乎!
要非敬輿之刱說也。古者命將推轂之言曰:“閫以外,將軍製之。一非帝王製勝之定法乎?而後世人主遙製進止之機以取覆敗,則唯其中無持守,而辯言亂政之妄人惑之斯惑也。
惑之者多端,而莫甚於宦寺。宦寺者,膽劣而氣浮,以肥甘紈繡與輕佻之武人臭味相得,故輒敢以知兵自命。其欲進也如遊魚,其欲退也如驚鹿,大言炎炎,危言惻惻,足以動人主之聽。
人主/xi聞之,因以自詫曰:“吾亦知兵矣。”此禍本也。既已於韜鈴之猥說略有所聞矣,又以孤立於上,兵授於人,而生其猜防。弗能自決也,進喋喋仡仡之士,屑屑以商之,慎重而樸誠者弗能合也。
於是有甫離帖括,乍讀孫、吳者,即以其章句聲韻之小慧,為尊俎折衝之奇謀。見荷戈者而即信為兵也;見一呼一號一跳一擊者,而即詡為勇也;國畫之山川,管窺之玄象,古人偶一試用之機巧,而寶為神秘。
以其雕蟲之才、炙轂之口,言之而成章,推之而成理,乃以誚元戎宿將之怯而寡謀也,競起攘袂而爭之。猜闇之君一入其彀中,遂以非斥名帥,而亟用其說以遙相迫責。
軍已覆,國已危,彼瑣瑣雲雲之子,功罪不及,悠然事外,彼固以人國為嬉者,而柰何授之以嬉也?庸主陋相以寡識而多疑者,古今相襲而不悟,嗚呼!亦可為大哀也已。
一彼一此者,死生之命也;一進一退者,反覆之機也;一屈一伸者,相乘之氣也。運以心,警以目,度以勢,乘以時。矢石雹集、金鼓震耳之下,蹀血以趨而無容出諸口者,此豈揮箑擁罏於高軒邃室者所得與哉?
以敬輿之博識鴻才,豈不可出片語以讚李晟、渾瑊之不逮,而杜口忘言,唯教其君以專任。
而白麵書生,不及敬輿之百一,乃敢以談兵惑主聽,勿誅焉足矣,而可令操三軍之生死、宗社之存亡哉?宦寺居中,辯言日進,亡國之左券,未有幸免者也。
二十一
西域之在漢,為贅疣也,於唐,則指之護臂也,時勢異而一概之論不可執,有如此夫!
匈奴之大勢在雲中以北,使其南撓瓜、沙,則有河、湟之隔,非其所便。而西域各有君長,聚徒無幾,僅保城郭,貪賂畏威,兩袒胡、漢,皆不足為重輕,故曰贅疣也。至唐,為安西,為北庭,則已入中國之版;置重兵,修守禦,營田牧,屹為重鎮。
安、史之亂,從朔方以收兩京,於唐重矣。代、德之際,河、隴陷沒,李元忠、郭昕閉境拒守,而吐蕃之勢不張,其東侵也,有所掣而不敢深入。是吐蕃必爭之地也,於唐為重矣。
惟二鎮屹立,扼吐蕃之背以護蕭關,故吐蕃不得於北,轉而南向,鬆、維、黎、雅時受其衝突。乃河、洮平衍,馳驟易而防禦難。
蜀西叢山遝嶂,騎隊不舒,扼其從入之路,以囚之於山,甚易易也,故嚴武、韋皋捍之而有餘。使割安西、北庭以畀吐蕃,則戎馬安驅於原、洮而又得東方懷歸怨棄之士卒為鄉導以深入,禍豈小哉?
拓土,非道也;棄土,亦非道也;棄土而授之勁敵,尤非道也。鄴侯決策,而吐蕃不能為中國之大患,且無轉輸、戍守、爭戰之勞,胡為其棄之邪?
永樂謀國之臣,無有如鄴侯者,以小信小惠、割版圖以貽覆亡之禍,觀於此而可為痛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