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b>


    悟一子曰:此篇明聖水金丹,本由修煉,而非可禱求;真性情空,全以神用,而不事聲色。劈破傍門,指出真諦。冷語閑情,處處警策。


    虎力、鹿力、羊力三道士,自稱大仙,禳星誦經,希圖長生保國,既不識大道正宗,何能辨三清真假?心疑聖駕降臨,拜求聖水金丹,猶世人瞻星禮鬥,扶鸞降乩,而求延壽長生,瞽惑已甚!大聖允留聖水,“三仙或抬一缸,或掇一盆,或移一瓶”,如世人信行八段錦、六字訣、十六字呼吸,暨煉秋石紅鉛服食,自鈐一瓶一缽,遠勝承露金莖,而望延命邀天眷也,深可胡盧而笑。


    三僧各溺一溺,非善謔,乃是善解。蓋咽津納氣,皆屬陰質;秋石紅鉛,淬渣穢濁,多由於溺,故直曉之曰:“你們吃的是一溺之尿!”雖三教聖人,亦有指溺言道者,如釋典雲:“道在幹屎橛”。《南華》雲:“道在屎溺。”《大學》雲:“如惡惡臭。”至若臭腐自化神奇,坤貞克敦元複。最濁之中,即有至清。溺,未始不可言道,奈何世之學道竟有從事於溺者,豈不大可笑耶!善哉,大聖雲:“索性留個名罷。”特以出人胡思亂想,不知道為何物,故不得不大聲疾呼,留下道號,以提醒用蒙也。大呼曰:“道號!道號!你好胡思!那有三清,肯降凡基?吾將真姓,說與你知。”行者無父母,何有於姓?姓係菩提祖師所命,性命之真傳也。姓者,性也。若曰汝等以道為號,亦知道之號乎?何胡思妄想乃爾。豈有三清上聖,降於濁世,輕度凡夫之理?皆爾等不知真性之故也。否今將真性說與你知,你們亦知自己所吃者都是一溺之尿乎?此非予強解,請看“索性留名”,何以並不留名,而止雲姓?又何以並不留姓,而止雲“真姓”?讀至結雲“至具了性”句,可曉得矣。仙師以“大聖留名”作一提鋼,特明道之名號,惟真性而已。古者神女感天而生子,“姓”字故從女,“姓”,固寓真性生化之妙道。噫!“姓”以寓名,“姓”以代性,“姓”以名道,“姓”以應號。信口拈來,頭頭是道,玄妙莫測,神哉!妙哉!


    師徒赴朝,老道一告,大聖一訴,鄉老一奏,皆敘車遲國祈雨,僧、道鬥法之由。仙師即祈雨一法,以明傍門、正道之懸殊,非可止認祈雨為大聖之顯法也。道也者,本一性而貫諸法,顯真體而融事理;超群有於對待,冥物我而獨運。本非法,不可以法法;本非顯,不可以顯顯。非可執顯法而求也。


    “道士登台,以令牌為號。”令牌者,木之一氣。一聲、二聲、三聲、四聲,號令全從聲色上安排,是真法也,而非真性。性之感通有定,法之號召難準,故風雲雷雨,所以有應有不應也。大聖以棍子為號。金箍棒者,五行之全理。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全在神化上運用,是真性也,而統真法。法之空即法,法之顯惟性,故風雲雷雨,所以無不響應也。所謂定性存神,靜功祈禱,神明獨運,而不大聲以色也。若離性而言法,是猶就法而祈雨澤,舍本逐末之術,非真性之妙法。故行者道:“是傍門法術,不成個正果,算不得我的他的。若能叫得龍王現身”即真性發現,動靜一致,隱顯莫測,不屬於顯而顯自章,不局於法而法自在也。


    行者一呼,龍王即忙現了本相,“四條龍在半空中,度霧穿雲,飛舞向金鑾殿前。”呼吸相通,何其神速廣運!豈彼傍門外術所能偷其變化,測其首尾哉?結雲:“廣大無邊真妙法,至真了性劈傍門。”顯已說出。昔呂祖聽黃龍機禪師說法,師語曰:“座下何人?”呂曰:“雲水道人。”師曰:“雲盡水幹何如?”呂不能對。師複曰:“黃龍出現。”呂頓悟,龍現為真性,煉水金猶未了真。留詩雲:“自從一見黃龍後,始侮從前錯用心。”行者雲盡水幹之後而喚黃龍王現身,即此義也。彼晚學末流,悖真性而務傍門,抑何不知道號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真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悟一子陳士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悟一子陳士斌並收藏西遊真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