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七十九回 尋洞擒妖逢老壽 當朝正主救嬰兒</b>
悟一子曰:羈縻小子無知之心而求道,則錮蔽其心而無道;強執成人有知之心而求道,則空費其心而無道。蓋小子無知,心雖多,隻一個;成人有知,心雖一個,實多般,總見其昏也。心君一昏,或惑於采取而無知,或惑於人心而有知,去道益遠。此大聖所以現身說法,開心見誠,盡剖其心中之所有,“咕嚕嚕滾出一堆”,“一個個撿與大眾觀看”,以示此心之中色樣多般,俱是假像,並無可為藥引之處。如止盜者錮鑰而守禦之,不如發篋而示之以無也。故曰:“都是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妄心、無名隱睛之心,種種不善之心,更無一個黑心。”若雲此即黑心,此等心之外更無黑心也!
夫仁、義、禮、智根於心,道心也。此心本諸天性、良知良能,無用再求,特放以上諸人心,則道心自見。然則孟子所謂“收放心”者,非收也,放亦是收。如比丘王所言:“收了去!收了去!”不知收此等心在內何用,故聖人知無心之為要,而息慮忘機,廓然無我。若取人心以為道,而鉤索遠致,雖嘔盡心血,作用千般,吾知其所希得者,隻是一個黑心而已。
“國丈指定道;‘要你的黑心。’假僧道:‘我和尚都是好心,這國丈是個黑心,好做藥引。’”非真謂其心可為藥引,言如心可為藥,人人同心,人所自有,何必采陰以為藥?又何必執心以為采?又何必舍自己之心而采取他人?非其本心黑洞洞而昏惑之甚者哉?心也者,火髒也,卦氣屬《離》,外陽而內陰,外明而內暗。若謂即心即道,縱操至入定出神,終是後天陰神,非先天陽神,未成正果,仍墮輪回。何況認假為真,以陰采陰,而妄行邪說以為道乎?
“國丈認得大聖,迎敵不住。將身化作一道寒光,進宮帶去妖後,並化寒光而去。”見乘風禦女而行陰邪之道,自此而真假可辨,昏君之主公亦可尋覓而相見。三藏道;“我這個臊臉,怎麽見得人?”隻此一語,已罵盡世間邪妄之徒千般害人的醜態。
《參同契》曰:“陰道厭九一,濁亂弄胞元。諸術甚眾多,千條有萬餘。”彭真人曰:“世人不達大道之宗元,而趨旁門曲徑,此屬多般,皆為左道乖訛,天理憒亂,生真本期永壽,反爾傷生。”“大聖與八戒找尋妖處,但見千萬株的楊柳,更不知清華莊在於何處。正是:萬頃野田觀不盡,千堤楊柳隱無蹤。”即“千條萬餘”、“此屬多般”之義也。土地說出“一顆九叉楊柳下,左轉三轉,右轉三轉,連叫三聲‘開門’,即現清華洞府”,即“九一”、“濁亂”、“曲徑”、“左道”之義也。大聖依言叫門,“霎時間,一聲響亮,呼啦啦的兩扇門開,不見樹的蹤跡”,即“趨旁門曲徑”,“乖訛”、“憒亂”之義也。“見石屏上有‘清華仙府’四字”。“府”即腑,清似煙,華本花,蓋煙花自迷而不知為“濁亂胞元”也。“見老妖懷中摟著個美女,齊道‘好機會’,行者掣棒叫道;‘毛團!什麽好機會!’引怪喊殺,八戒推倒楊樹,築得鮮血直冒。”正見禦女邪術為獸行殺機,不能永壽,而‘反傷生’”也。唯能洞悉根源,除此妖邪,方可得壽。故正當喊殺之際,而有南極老人星不期自至。“壽星陪笑道:‘望二公饒他命,他是我的一副腳力。’”言此為永壽之腳力,豈可妄行而害命?現出白鹿本相,撲殺白狐妖女,“同到比丘,現相化凡”,收結大聖剖腹剜心,現身說法之意。
“行者對國王笑道:‘這是你國丈,這是你美後。’”痛切指示,能不令人顏甲皆汗!國王羞愧而感謝,無知赤子之心,不覺頓然悔悟而發露,故曰:“救我一國小兒,真天恩也!”
壽星說“與東華帝君著棋,一局未終,尋他不見。若還來遲,此畜休矣”;又道“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力敗,不能還丹。隻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今送與你”一段,讀者視為收煞餘文,不知為仙人臨別叮嚀吃緊度人處。言人生光陰迅速,世事如棋,須急早修行,切勿遲誤,莫待筋衰力敗,不能還丹也。“三棗”者,一早節欲,二早導師,三早下手。上陽子曰:“凡人七十、八十至一百二十歲,皆可還丹”,為筋衰力敗之老人鼓勵;此雲“筋衰力敗,不能還丹”,為少壯不努力之人儆懼;即孔子年至四十五十亦不足畏之意,非真謂筋衰力敗不能得丹也。國王求教,行者曰:“從此色欲少貪,陰功多積,凡百事將長補短,自足以祛病延年。”言凡百事將長補短,還丹之法未嚐非,將長補短之事就是教也。
“正進出城,忽聽得半空中一聲風響,兩邊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個鵝籠,各家齊來,認出籠中小兒,歡歡喜喜,跳跳笑笑,無大無小,若男若女,將師徒簇擁回城。”見仁人之心,本人我一體,大小無分。昔遭迷惑而久已陷失,今得開悟而—旦來複,如從空而下,人人複得親兒,不遭陷害,何快如之!這才是:“陰功救活千人命,小子城還是比丘。”然心中既無藥物,學出世之道者,當向何處尋討根苗?故仙師急示下篇之出產。
悟一子曰:羈縻小子無知之心而求道,則錮蔽其心而無道;強執成人有知之心而求道,則空費其心而無道。蓋小子無知,心雖多,隻一個;成人有知,心雖一個,實多般,總見其昏也。心君一昏,或惑於采取而無知,或惑於人心而有知,去道益遠。此大聖所以現身說法,開心見誠,盡剖其心中之所有,“咕嚕嚕滾出一堆”,“一個個撿與大眾觀看”,以示此心之中色樣多般,俱是假像,並無可為藥引之處。如止盜者錮鑰而守禦之,不如發篋而示之以無也。故曰:“都是紅心、白心、黃心、慳貪心、利名心、嫉妒心、計較心、好勝心、望高心、侮慢心、殺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謹慎心、邪妄心、無名隱睛之心,種種不善之心,更無一個黑心。”若雲此即黑心,此等心之外更無黑心也!
夫仁、義、禮、智根於心,道心也。此心本諸天性、良知良能,無用再求,特放以上諸人心,則道心自見。然則孟子所謂“收放心”者,非收也,放亦是收。如比丘王所言:“收了去!收了去!”不知收此等心在內何用,故聖人知無心之為要,而息慮忘機,廓然無我。若取人心以為道,而鉤索遠致,雖嘔盡心血,作用千般,吾知其所希得者,隻是一個黑心而已。
“國丈指定道;‘要你的黑心。’假僧道:‘我和尚都是好心,這國丈是個黑心,好做藥引。’”非真謂其心可為藥引,言如心可為藥,人人同心,人所自有,何必采陰以為藥?又何必執心以為采?又何必舍自己之心而采取他人?非其本心黑洞洞而昏惑之甚者哉?心也者,火髒也,卦氣屬《離》,外陽而內陰,外明而內暗。若謂即心即道,縱操至入定出神,終是後天陰神,非先天陽神,未成正果,仍墮輪回。何況認假為真,以陰采陰,而妄行邪說以為道乎?
“國丈認得大聖,迎敵不住。將身化作一道寒光,進宮帶去妖後,並化寒光而去。”見乘風禦女而行陰邪之道,自此而真假可辨,昏君之主公亦可尋覓而相見。三藏道;“我這個臊臉,怎麽見得人?”隻此一語,已罵盡世間邪妄之徒千般害人的醜態。
《參同契》曰:“陰道厭九一,濁亂弄胞元。諸術甚眾多,千條有萬餘。”彭真人曰:“世人不達大道之宗元,而趨旁門曲徑,此屬多般,皆為左道乖訛,天理憒亂,生真本期永壽,反爾傷生。”“大聖與八戒找尋妖處,但見千萬株的楊柳,更不知清華莊在於何處。正是:萬頃野田觀不盡,千堤楊柳隱無蹤。”即“千條萬餘”、“此屬多般”之義也。土地說出“一顆九叉楊柳下,左轉三轉,右轉三轉,連叫三聲‘開門’,即現清華洞府”,即“九一”、“濁亂”、“曲徑”、“左道”之義也。大聖依言叫門,“霎時間,一聲響亮,呼啦啦的兩扇門開,不見樹的蹤跡”,即“趨旁門曲徑”,“乖訛”、“憒亂”之義也。“見石屏上有‘清華仙府’四字”。“府”即腑,清似煙,華本花,蓋煙花自迷而不知為“濁亂胞元”也。“見老妖懷中摟著個美女,齊道‘好機會’,行者掣棒叫道;‘毛團!什麽好機會!’引怪喊殺,八戒推倒楊樹,築得鮮血直冒。”正見禦女邪術為獸行殺機,不能永壽,而‘反傷生’”也。唯能洞悉根源,除此妖邪,方可得壽。故正當喊殺之際,而有南極老人星不期自至。“壽星陪笑道:‘望二公饒他命,他是我的一副腳力。’”言此為永壽之腳力,豈可妄行而害命?現出白鹿本相,撲殺白狐妖女,“同到比丘,現相化凡”,收結大聖剖腹剜心,現身說法之意。
“行者對國王笑道:‘這是你國丈,這是你美後。’”痛切指示,能不令人顏甲皆汗!國王羞愧而感謝,無知赤子之心,不覺頓然悔悟而發露,故曰:“救我一國小兒,真天恩也!”
壽星說“與東華帝君著棋,一局未終,尋他不見。若還來遲,此畜休矣”;又道“欲傳你修養之方,你又筋衰力敗,不能還丹。隻有三個棗兒,是與東華帝君獻茶的,今送與你”一段,讀者視為收煞餘文,不知為仙人臨別叮嚀吃緊度人處。言人生光陰迅速,世事如棋,須急早修行,切勿遲誤,莫待筋衰力敗,不能還丹也。“三棗”者,一早節欲,二早導師,三早下手。上陽子曰:“凡人七十、八十至一百二十歲,皆可還丹”,為筋衰力敗之老人鼓勵;此雲“筋衰力敗,不能還丹”,為少壯不努力之人儆懼;即孔子年至四十五十亦不足畏之意,非真謂筋衰力敗不能得丹也。國王求教,行者曰:“從此色欲少貪,陰功多積,凡百事將長補短,自足以祛病延年。”言凡百事將長補短,還丹之法未嚐非,將長補短之事就是教也。
“正進出城,忽聽得半空中一聲風響,兩邊落下一千一百一十一個鵝籠,各家齊來,認出籠中小兒,歡歡喜喜,跳跳笑笑,無大無小,若男若女,將師徒簇擁回城。”見仁人之心,本人我一體,大小無分。昔遭迷惑而久已陷失,今得開悟而—旦來複,如從空而下,人人複得親兒,不遭陷害,何快如之!這才是:“陰功救活千人命,小子城還是比丘。”然心中既無藥物,學出世之道者,當向何處尋討根苗?故仙師急示下篇之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