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ss=maintext>第九十六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b>


    悟一子曰:此下二篇,明護法之禍與滅法之禍同。彼以殺萬僧為喻,此以齋萬僧為名。修道者須察識關心,倚有大德量、大腳力者為護法,不可炫耀資財,以召災禍也。


    篇首“三藏問徒弟道:‘此處又是什麽去處?’行者道:‘不知,不知。’”兩“不知”,正是眼目。蓋人心叵測,而事變無常,虎坐門樓,而有齋僧之主,豈曰虎口不可以就食?寇姓員外,而無劫人之行,何疑寇部而懷嫌?老嫗不怕醜陋,識天人下界,何以前恭而後倨?心叵測也;兒子頗有同心,亦倒身下拜,何以善始而惡終?事無常也。


    春盡夏初,天道方亨之日,聽二人閑論興衰,切須關心猛省。銅台府,可與同金之處;地靈縣,幸到人傑之鄉。“惹得市口裏人都驚驚恐恐,猜猜疑疑,圍繞爭看。”形容不善韜晦,顯露圭角,驚愚駭俗之足畏也。見“萬僧不阻”四字,已得護法之人,而靈山不遠矣。


    可懼者,婦人小子,拂意懷嗔,搬弄是非,如“穿針兒”、“小秀才”,真綿裏裹針、根莠敗秀。可戒者,主人好名,高懸獎善之額,賓客填門,喧傳鼓樂之聲。結彩張筵,揮金誇勝,以為尊師取友,而不知為開門揖盜,謂之寇員外,自寇之也。蓋好客則驚人耳目,而覬覦者乘之;不貪反違人意願,而嫉妒者銜之。所謂“無貪猶取恕,劇喜必生優,眾女兢閨中,獨退反成怒”也。


    唐僧到華光行院,見華美光耀而行違悖“良賈深藏”之訓。忽然黑雲大雨,一時驟至,正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可不防之意。結雲:“泰極還有否,樂處又逢悲。”信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真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悟一子陳士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悟一子陳士斌並收藏西遊真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