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方行動起來,朱元璋父子幾人,也不由得疑惑起來。
他們見過蘇閑的實驗,還從其中體驗到到了大明一旦開啟格物,將會出現的數種可能!
隻是這次,卻不一樣。
內官監的太監高符,先是將兩口銅鍋擺在地上,利用處理過的牛皮當做墊片,讓兩口鍋合成了一個球。
再用帶來的水,往那個木塞口裏麵灌。
等到灌滿之後,那太監還往裏麵看了看,瞧著水已經從那個活塞口,溢了出來。
他這才朝後麵揮了揮手,很快,好幾個太監便拿著早就準備好,猶如大風車一樣的東西抬了出來。
連接管道,接好木塞口,不露出一絲絲縫隙,便開始抽水……
蘇閑看著水流慢慢的被吸了出來,而那些公公們,則是越來越用力的時候,倒是鬆了一口氣。
到最後,抽水肯定會越來越費力,這些都是正常的。
如果有空氣跑進去,那就會越發省力,那樣反而失敗了。
而這一次,蘇閑卻是想讓裏麵形成一個類似“真空”的環境,當然現在肯定達不到完全真空,隻需要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效果就成了。
“這是在幹什麽?為什麽把水倒進去又抽出來?”
“至於那麽費勁嗎?看那些公公們,一個個在宮裏麵是去養花去了?一個個孱弱的連把子力氣都沒有,讓咱們這些人過去,直接把水倒出來不就行了?”
四周,百姓竊竊私語,就連一些學子,也是指指點點。
蘇閑隻是看著,並不過多解釋。
而朱標和馬皇後、還有當初在大本堂的一眾皇子卻是皺眉起來。
蘇閑這種舉動,跟之前半點都不一樣。
“他在幹什麽?”朱疑惑問道。
燕王朱棣也不禁道:“不是說誰能把它分開,就能進格物院嗎?”
“多此一舉!裝了水又倒出來,咱兩根手指就能把它們給分開。”秦王一臉自信。
而此刻,蘇閑聽到聲音也轉過身來,“不如秦王殿下待會兒先來?”
“哈哈,這是考咱呢?好!”朱大笑,“不過咱可不會去格物院!”
蘇閑笑著點頭,“殿下要是能將其打開,格物院以後有什麽新玩意,一定先給殿下。”
朱不置可否,小孩玩鬧能有什麽新東西……
而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那邊,高符等內官監的公公們,幾乎全部上手,終於咬著牙將最後的水抽了出來,而這一幕也讓觀看的眾人連連皺眉,暗道裝的真像。
“快!把木塞對準!”
高符厲聲喝道,這個階段他們已經在內官監演練了無數次,此時連忙有人上前,將管道拔開,然後猛地把木塞放到上麵。那一瞬間,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吸扯之力,直接就將木塞給牢牢吸住。
“咚”的一聲。
整個銅球甚至還發出一道沉悶的聲響。
做完這一切,高符才真正笑了出來,連忙回頭,“蘇小公子,差不多了!”
“好!”蘇閑也不客氣,立刻看向四周,“諸位,開始吧!”
秦王當先跳出來,剛才已經說好,他也當仁不讓。
“先說好了,咱要是給你們弄開,可不會砸了你們的攤子吧?”
身後,方孝孺和李希顏也是和顏悅色,其實關於國朝選仕,從皇爺定下格物學,宜凝練而不擴大之後,他們就不再擔心格物院,能幹擾什麽科舉了。
就算號稱優中擇優,那麽一點地方,又能出現什麽威脅?
接下來,該將矛頭全部對準一人才是!
不倒胡,這科舉就成不了!
索性,該準備的早已經準備好,今天這些,都是預熱。
如此盛景,聖上親臨!
國子學之地,可是聚集著全天下最優秀的學生。
身在國子學,雖說他們不用科舉,都可以入朝為官,但要知道,眼下舉薦盛行的情況下,家中要是沒有長輩,後台要是不穩。
永遠也別想邁入真正的中樞之列!
所以,此時此刻……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他們這裏。
此地,簡直是他們的科舉龍脈起運之地!
二月二,龍抬頭。
蘇閑這小子還以為是“格物抬頭”,可殊不知,是“科舉抬頭”!
……
“看好了!”
正在這時,秦王一聲大喝,旋即伸出兩個手指,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按在了那半球的“接壤”之地。
“方才我們可看的清楚,這要不是人按著,這兩個球早就分開,之前還說誰分開就能進入格物學……怎麽第一個是秦王?”
這時,國子學之地,有人焦急開口。
“該不會這是給諸王開的後門,讓秦王來,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有人不敢大聲說話,小聲嘟囔。
放在以前秦王早就大怒罵人,但現在卻大笑一聲,“咱就玩玩,不耽誤你們的功夫。”
一說著,他食指和中指放在銅球上,輕輕一分……
然後手指滑開。
銅球紋絲不動!
嗯?
朱一愣,旋即用大拇指和食指嚐試,結果依然……紋絲不動。
“吆嗬?看來咱這些天,疏忽了武藝。”
秦王慚愧笑了一句,旋即所幸用兩隻手。
“二哥,沒你們這麽耍賴的?”
看到這一幕,晉王朱當即提醒起來。
連四周的一眾學子,也不禁惱火,他們本就年輕氣盛,此刻也嚷嚷道:“剛才說一隻手,兩隻手過分了啊!”
然而,秦王哈哈一笑。
直接將其抱了起來,要知道銅球論其直徑,幾乎和成人手臂差不多長,盡管是空心的,但那厚度也非常重。
秦王擅武,果然名不虛傳。
“嘿!”
朱卻不知道四周人的內心想法,而是繼續笑道:“反正也臨走了,咱也給父皇母後、耍耍武藝!”
“爹娘看好了,昔日秦武王舉鼎,給大秦舉起了國運!”
朱大笑道:“如果這格物銅球,真的以後能是我大明國運的話……咱也為大明舉起國運!”
銅球直接被其抱在懷裏,然後其再度聲嘶力竭的大喝一聲,雙手早就把住,之前留下的“鍋蓋”似的把手。
“啊!”
秦王滿臉通紅……
隻是啊了半天。
銅球紋絲不動,眼看著秦王要堅持不住。
馬皇後都看急了眼,“還愣著幹什麽,快上去幫忙啊。”
而晉王朱和燕王朱棣,早已經跨出腳步,連忙舉著銅球,讓秦王掙脫開來,後者立馬蹲在地上,大口喘氣。
等到好一會兒才疑惑道:
“不對勁!”
“咱怎麽分不開?”
此刻。
一眾學子看在眼裏,秦王這般模樣不像作假,他都分不開,他們怎麽分開?
“你我兄弟幾人來試一下!”
秦王看向朱棣等人,立刻嚐試,幾個兄弟點頭,分散站在兩邊,用了半天力,還是打不開!
嗯?
這時,原以為隻是比拚個人力氣的國朝百官,也是一個個好奇不已。
“真有這麽難分嗎?”方孝孺不由得問道。
朱元璋也是好奇站起身,朝著那邊就看了過去,其它官員也紛紛如此。
然而,等到派出更多的人去拽、去拉,依舊沒有打開一絲!
甚至下一瞬。
四周的學子也忍不住,連忙上前,用力去拉。
結果還是一樣。
這下子,所有人都不由得看向蘇閑,他們剛才可是看的清楚,那些公公們將兩個半球放在地上,自己就分開了,結果他們把吃奶的勁兒都用上,怎麽還是分不開?
“這留的把手太小,拿條繩子來……”朱仿佛真的跟其較勁,一聲大喝後,很快就有人送上繩子。
他將繩子一頭綁在把手上,綁的死結。
“來,權當拔河角力了!”
旋即,又是兩方拉著銅球,眾人拾柴火焰高,甚至不用人在下麵托著,銅球就懸浮在半空。
然而,眼看著兩方人倒來倒去,但銅球還是紋絲不動……
而在這樣的堅持下,不知道過了多久,等到好些人都滿頭大汗的時候。
突然!
“砰”的一聲!
秦王一個踉蹌,好幾位皇子和國子學的年輕人,直接坐在了地上。
“哈哈,終於開了!”
其哈哈大笑,聲音甚為快意。
然而卻在這時,蘇閑悠悠的聲音響起。
“銅球沒開,是繩子斷了。”
啊?
蘇閑的聲音就像是魔音一樣,讓眾人紛紛錯愕。
一眾大臣看著那掉在地上,全然如常的銅球,徹底愣在原地。
就連朱元璋和馬皇後,也是滿臉的愕然!
“怎麽會?為什麽?”
一臉數道不解之聲響起。
蘇閑不答反笑,“看來沒有人是能將其分開的了,那諸位就隻有第二條,才能進入格物院的路了。”
“至於為什麽?問得好,這也是格物院給諸位的考題。該諸位回答才是。”
事情到這裏,其實已經結束,蘇閑的目的也已經達到。
可是。
“咱還不信了!”
朱氣的站起身,看著完好無損的銅球,雙眼掃視四周,看到某處時,雙眼猛地一亮。
“來!馬車遷來!”
說著,其徑直前往今日存放馬車的地方,其它幾位皇子見狀,也是紛紛倔勁上頭,跟著就去遷來馬車。
這一次,他們甚至不用繩子,而是用鎖鏈!
足足拉來了四輛馬車,雙方各兩輛,扣好鎖鏈後,朱摔動長鞭,“都給咱讓開,駕!”
長鞭揮出,馬兒頓時嘶鳴,旋即便朝著兩方奔跑而去。
兩邊的圍觀眾人趕緊讓開。
然而,這兩輛馬車隻是跑到半途,就生生的僵停住了,再也移動不了分毫!
此時,朱元璋再也忍不住,連忙朝著下方走去,看著麵前如同鋼鐵澆築成的“實球?”,這還是剛才的兩個半球嗎?
四周圍觀的學子,越發目瞪口呆。
“難道這也是無所不在的力?”
朱元璋想到當初,蘇閑給自己的解釋,卻是疑惑出聲。
“繼續加兩輛、不!四輛馬車!”
朱元璋忽的大喝一聲,很快,隨著四輛馬車加入,足足八輛馬車,開始往兩邊用力!
不知何時,四周的視線早已經變得震撼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的閑散。
眼看著那鎖鏈,都被拉的筆直,銅球隻是在半空保持原樣,一個個詫異之間,差點要跑到近前觀看。
隻是,其還是紋絲不動。
“再加四輛!”朱元璋大手一揮,真的跟其較上了勁!
不一會兒!
十二輛馬車,兩方各六輛。
“駕!”
朱哈哈大笑,越是如此,他就笑得越發開懷,隻是不知道這笑意是出自何處。
其使勁揮動鞭子,然而越是如此,馬兒每次跑到中途,就突兀停止,好些寶馬,累得隻打嘶鳴!
這種狀況持續的越久,四周的氣氛就變得越發寂靜。
好些人已經目光呆滯,更有甚者開始懷疑,蘇閑是不是讓那些太監們偷偷換了個鐵球,可是之前的每一幕畫麵,他們可都看在眼裏……
這樣的氣氛不知道持續了多久。
方孝孺、李希顏、宋濂看的越發震撼,甚至,四周那些學子好奇的眼神落在他們眼裏,隻感覺自己是不是錯估了什麽?
格物真的不能撼動科舉嗎?
而正在他們這麽想的時候……
“轟!”
突兀間,一道轟隆隆的雷音,在眾人耳邊炸響而起!
所有人循聲,下意識的望去!
終於……
銅球徹底分開,兩個方向的馬車,也朝著前方無規律的衝去,索性它們早已經被累壞,並沒有衝撞到人群。
“開了!開了!”
此時,先前的寂靜氛圍也被隨之打破,人群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山呼海嘯之聲!
“好!”
就連朱元璋也不由得攥起手掌。
下一刻,他便赫然轉移視線,看向蘇閑。
這一幕他在皇宮裏也見過,但那個時候可是火焰灼燒,沒人趕到前麵去,更別說雙手把著了……
可現在,明明是灌了水,又讓水流出,如此簡單的過程,卻為什麽會出現十二匹馬,才能堪堪拉開銅球的一幕?
而眾人也紛紛反應過來,顧不得再度歡呼,隻是看著蘇閑,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此時此刻,一旁的起居郎和史官,也早已揮灑筆墨。
明史記:
【洪武十一年,驚蟄,帝觀國子學半球實驗,滿座皆驚,格物之門由此大開】
……
與此同時,眾人期待答案之際,似乎都沒注意到。
人群之中,一個風塵樸樸的青年人,神色疲憊,仿佛趕了很遠的路,才終於來到京城。
到了地方也沒怎麽休息好,他隻是望著前方,方才的一幕他也看在眼裏,但在他眼中,這些卻並不重要。
他與這歡鬧的氣氛格格不入,反而其從懷抱之內,掏出一尺白綾,將其綁在頭上。
雙目閃過一抹堅毅,旋即推開人群,大跨步的朝著前方走去。
他的腳步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趁著人群的注意力全在前方那個稚子身上的時候。
壓抑在肺腑,近乎三年的話語,也透著這股寂靜……
近乎咆哮而出:
“聖上!”
這一幕大吼似乎用盡了其所有的力氣,四周的視線,也猛地被其吸引而來。
“洪武八年,吾父被奸人所毒害,自此離世,死不瞑目!”
“今日,不肖子孫劉漣,丁憂歸來。三年以來,劉漣一刻也不敢忘此殺父大仇。請聖上念吾父早年從龍之功,啟用三司,追查真凶……”
說到這裏,聲音已經是越發淒然,而又憤恨!
他隻是緩了一口氣,旋即更為淒慘的聲音,再度響起。
“重啟吾父劉伯溫一案……”
“以慰吾父在天之靈!”
他們見過蘇閑的實驗,還從其中體驗到到了大明一旦開啟格物,將會出現的數種可能!
隻是這次,卻不一樣。
內官監的太監高符,先是將兩口銅鍋擺在地上,利用處理過的牛皮當做墊片,讓兩口鍋合成了一個球。
再用帶來的水,往那個木塞口裏麵灌。
等到灌滿之後,那太監還往裏麵看了看,瞧著水已經從那個活塞口,溢了出來。
他這才朝後麵揮了揮手,很快,好幾個太監便拿著早就準備好,猶如大風車一樣的東西抬了出來。
連接管道,接好木塞口,不露出一絲絲縫隙,便開始抽水……
蘇閑看著水流慢慢的被吸了出來,而那些公公們,則是越來越用力的時候,倒是鬆了一口氣。
到最後,抽水肯定會越來越費力,這些都是正常的。
如果有空氣跑進去,那就會越發省力,那樣反而失敗了。
而這一次,蘇閑卻是想讓裏麵形成一個類似“真空”的環境,當然現在肯定達不到完全真空,隻需要達到自己想要的那個效果就成了。
“這是在幹什麽?為什麽把水倒進去又抽出來?”
“至於那麽費勁嗎?看那些公公們,一個個在宮裏麵是去養花去了?一個個孱弱的連把子力氣都沒有,讓咱們這些人過去,直接把水倒出來不就行了?”
四周,百姓竊竊私語,就連一些學子,也是指指點點。
蘇閑隻是看著,並不過多解釋。
而朱標和馬皇後、還有當初在大本堂的一眾皇子卻是皺眉起來。
蘇閑這種舉動,跟之前半點都不一樣。
“他在幹什麽?”朱疑惑問道。
燕王朱棣也不禁道:“不是說誰能把它分開,就能進格物院嗎?”
“多此一舉!裝了水又倒出來,咱兩根手指就能把它們給分開。”秦王一臉自信。
而此刻,蘇閑聽到聲音也轉過身來,“不如秦王殿下待會兒先來?”
“哈哈,這是考咱呢?好!”朱大笑,“不過咱可不會去格物院!”
蘇閑笑著點頭,“殿下要是能將其打開,格物院以後有什麽新玩意,一定先給殿下。”
朱不置可否,小孩玩鬧能有什麽新東西……
而就在他們討論的時候,那邊,高符等內官監的公公們,幾乎全部上手,終於咬著牙將最後的水抽了出來,而這一幕也讓觀看的眾人連連皺眉,暗道裝的真像。
“快!把木塞對準!”
高符厲聲喝道,這個階段他們已經在內官監演練了無數次,此時連忙有人上前,將管道拔開,然後猛地把木塞放到上麵。那一瞬間,仿佛有一股巨大的吸扯之力,直接就將木塞給牢牢吸住。
“咚”的一聲。
整個銅球甚至還發出一道沉悶的聲響。
做完這一切,高符才真正笑了出來,連忙回頭,“蘇小公子,差不多了!”
“好!”蘇閑也不客氣,立刻看向四周,“諸位,開始吧!”
秦王當先跳出來,剛才已經說好,他也當仁不讓。
“先說好了,咱要是給你們弄開,可不會砸了你們的攤子吧?”
身後,方孝孺和李希顏也是和顏悅色,其實關於國朝選仕,從皇爺定下格物學,宜凝練而不擴大之後,他們就不再擔心格物院,能幹擾什麽科舉了。
就算號稱優中擇優,那麽一點地方,又能出現什麽威脅?
接下來,該將矛頭全部對準一人才是!
不倒胡,這科舉就成不了!
索性,該準備的早已經準備好,今天這些,都是預熱。
如此盛景,聖上親臨!
國子學之地,可是聚集著全天下最優秀的學生。
身在國子學,雖說他們不用科舉,都可以入朝為官,但要知道,眼下舉薦盛行的情況下,家中要是沒有長輩,後台要是不穩。
永遠也別想邁入真正的中樞之列!
所以,此時此刻……
天時地利人和,皆在他們這裏。
此地,簡直是他們的科舉龍脈起運之地!
二月二,龍抬頭。
蘇閑這小子還以為是“格物抬頭”,可殊不知,是“科舉抬頭”!
……
“看好了!”
正在這時,秦王一聲大喝,旋即伸出兩個手指,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按在了那半球的“接壤”之地。
“方才我們可看的清楚,這要不是人按著,這兩個球早就分開,之前還說誰分開就能進入格物學……怎麽第一個是秦王?”
這時,國子學之地,有人焦急開口。
“該不會這是給諸王開的後門,讓秦王來,這不是浪費時間嗎?”有人不敢大聲說話,小聲嘟囔。
放在以前秦王早就大怒罵人,但現在卻大笑一聲,“咱就玩玩,不耽誤你們的功夫。”
一說著,他食指和中指放在銅球上,輕輕一分……
然後手指滑開。
銅球紋絲不動!
嗯?
朱一愣,旋即用大拇指和食指嚐試,結果依然……紋絲不動。
“吆嗬?看來咱這些天,疏忽了武藝。”
秦王慚愧笑了一句,旋即所幸用兩隻手。
“二哥,沒你們這麽耍賴的?”
看到這一幕,晉王朱當即提醒起來。
連四周的一眾學子,也不禁惱火,他們本就年輕氣盛,此刻也嚷嚷道:“剛才說一隻手,兩隻手過分了啊!”
然而,秦王哈哈一笑。
直接將其抱了起來,要知道銅球論其直徑,幾乎和成人手臂差不多長,盡管是空心的,但那厚度也非常重。
秦王擅武,果然名不虛傳。
“嘿!”
朱卻不知道四周人的內心想法,而是繼續笑道:“反正也臨走了,咱也給父皇母後、耍耍武藝!”
“爹娘看好了,昔日秦武王舉鼎,給大秦舉起了國運!”
朱大笑道:“如果這格物銅球,真的以後能是我大明國運的話……咱也為大明舉起國運!”
銅球直接被其抱在懷裏,然後其再度聲嘶力竭的大喝一聲,雙手早就把住,之前留下的“鍋蓋”似的把手。
“啊!”
秦王滿臉通紅……
隻是啊了半天。
銅球紋絲不動,眼看著秦王要堅持不住。
馬皇後都看急了眼,“還愣著幹什麽,快上去幫忙啊。”
而晉王朱和燕王朱棣,早已經跨出腳步,連忙舉著銅球,讓秦王掙脫開來,後者立馬蹲在地上,大口喘氣。
等到好一會兒才疑惑道:
“不對勁!”
“咱怎麽分不開?”
此刻。
一眾學子看在眼裏,秦王這般模樣不像作假,他都分不開,他們怎麽分開?
“你我兄弟幾人來試一下!”
秦王看向朱棣等人,立刻嚐試,幾個兄弟點頭,分散站在兩邊,用了半天力,還是打不開!
嗯?
這時,原以為隻是比拚個人力氣的國朝百官,也是一個個好奇不已。
“真有這麽難分嗎?”方孝孺不由得問道。
朱元璋也是好奇站起身,朝著那邊就看了過去,其它官員也紛紛如此。
然而,等到派出更多的人去拽、去拉,依舊沒有打開一絲!
甚至下一瞬。
四周的學子也忍不住,連忙上前,用力去拉。
結果還是一樣。
這下子,所有人都不由得看向蘇閑,他們剛才可是看的清楚,那些公公們將兩個半球放在地上,自己就分開了,結果他們把吃奶的勁兒都用上,怎麽還是分不開?
“這留的把手太小,拿條繩子來……”朱仿佛真的跟其較勁,一聲大喝後,很快就有人送上繩子。
他將繩子一頭綁在把手上,綁的死結。
“來,權當拔河角力了!”
旋即,又是兩方拉著銅球,眾人拾柴火焰高,甚至不用人在下麵托著,銅球就懸浮在半空。
然而,眼看著兩方人倒來倒去,但銅球還是紋絲不動……
而在這樣的堅持下,不知道過了多久,等到好些人都滿頭大汗的時候。
突然!
“砰”的一聲!
秦王一個踉蹌,好幾位皇子和國子學的年輕人,直接坐在了地上。
“哈哈,終於開了!”
其哈哈大笑,聲音甚為快意。
然而卻在這時,蘇閑悠悠的聲音響起。
“銅球沒開,是繩子斷了。”
啊?
蘇閑的聲音就像是魔音一樣,讓眾人紛紛錯愕。
一眾大臣看著那掉在地上,全然如常的銅球,徹底愣在原地。
就連朱元璋和馬皇後,也是滿臉的愕然!
“怎麽會?為什麽?”
一臉數道不解之聲響起。
蘇閑不答反笑,“看來沒有人是能將其分開的了,那諸位就隻有第二條,才能進入格物院的路了。”
“至於為什麽?問得好,這也是格物院給諸位的考題。該諸位回答才是。”
事情到這裏,其實已經結束,蘇閑的目的也已經達到。
可是。
“咱還不信了!”
朱氣的站起身,看著完好無損的銅球,雙眼掃視四周,看到某處時,雙眼猛地一亮。
“來!馬車遷來!”
說著,其徑直前往今日存放馬車的地方,其它幾位皇子見狀,也是紛紛倔勁上頭,跟著就去遷來馬車。
這一次,他們甚至不用繩子,而是用鎖鏈!
足足拉來了四輛馬車,雙方各兩輛,扣好鎖鏈後,朱摔動長鞭,“都給咱讓開,駕!”
長鞭揮出,馬兒頓時嘶鳴,旋即便朝著兩方奔跑而去。
兩邊的圍觀眾人趕緊讓開。
然而,這兩輛馬車隻是跑到半途,就生生的僵停住了,再也移動不了分毫!
此時,朱元璋再也忍不住,連忙朝著下方走去,看著麵前如同鋼鐵澆築成的“實球?”,這還是剛才的兩個半球嗎?
四周圍觀的學子,越發目瞪口呆。
“難道這也是無所不在的力?”
朱元璋想到當初,蘇閑給自己的解釋,卻是疑惑出聲。
“繼續加兩輛、不!四輛馬車!”
朱元璋忽的大喝一聲,很快,隨著四輛馬車加入,足足八輛馬車,開始往兩邊用力!
不知何時,四周的視線早已經變得震撼起來,不再像之前那樣的閑散。
眼看著那鎖鏈,都被拉的筆直,銅球隻是在半空保持原樣,一個個詫異之間,差點要跑到近前觀看。
隻是,其還是紋絲不動。
“再加四輛!”朱元璋大手一揮,真的跟其較上了勁!
不一會兒!
十二輛馬車,兩方各六輛。
“駕!”
朱哈哈大笑,越是如此,他就笑得越發開懷,隻是不知道這笑意是出自何處。
其使勁揮動鞭子,然而越是如此,馬兒每次跑到中途,就突兀停止,好些寶馬,累得隻打嘶鳴!
這種狀況持續的越久,四周的氣氛就變得越發寂靜。
好些人已經目光呆滯,更有甚者開始懷疑,蘇閑是不是讓那些太監們偷偷換了個鐵球,可是之前的每一幕畫麵,他們可都看在眼裏……
這樣的氣氛不知道持續了多久。
方孝孺、李希顏、宋濂看的越發震撼,甚至,四周那些學子好奇的眼神落在他們眼裏,隻感覺自己是不是錯估了什麽?
格物真的不能撼動科舉嗎?
而正在他們這麽想的時候……
“轟!”
突兀間,一道轟隆隆的雷音,在眾人耳邊炸響而起!
所有人循聲,下意識的望去!
終於……
銅球徹底分開,兩個方向的馬車,也朝著前方無規律的衝去,索性它們早已經被累壞,並沒有衝撞到人群。
“開了!開了!”
此時,先前的寂靜氛圍也被隨之打破,人群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山呼海嘯之聲!
“好!”
就連朱元璋也不由得攥起手掌。
下一刻,他便赫然轉移視線,看向蘇閑。
這一幕他在皇宮裏也見過,但那個時候可是火焰灼燒,沒人趕到前麵去,更別說雙手把著了……
可現在,明明是灌了水,又讓水流出,如此簡單的過程,卻為什麽會出現十二匹馬,才能堪堪拉開銅球的一幕?
而眾人也紛紛反應過來,顧不得再度歡呼,隻是看著蘇閑,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
此時此刻,一旁的起居郎和史官,也早已揮灑筆墨。
明史記:
【洪武十一年,驚蟄,帝觀國子學半球實驗,滿座皆驚,格物之門由此大開】
……
與此同時,眾人期待答案之際,似乎都沒注意到。
人群之中,一個風塵樸樸的青年人,神色疲憊,仿佛趕了很遠的路,才終於來到京城。
到了地方也沒怎麽休息好,他隻是望著前方,方才的一幕他也看在眼裏,但在他眼中,這些卻並不重要。
他與這歡鬧的氣氛格格不入,反而其從懷抱之內,掏出一尺白綾,將其綁在頭上。
雙目閃過一抹堅毅,旋即推開人群,大跨步的朝著前方走去。
他的腳步越來越快,越來越快,趁著人群的注意力全在前方那個稚子身上的時候。
壓抑在肺腑,近乎三年的話語,也透著這股寂靜……
近乎咆哮而出:
“聖上!”
這一幕大吼似乎用盡了其所有的力氣,四周的視線,也猛地被其吸引而來。
“洪武八年,吾父被奸人所毒害,自此離世,死不瞑目!”
“今日,不肖子孫劉漣,丁憂歸來。三年以來,劉漣一刻也不敢忘此殺父大仇。請聖上念吾父早年從龍之功,啟用三司,追查真凶……”
說到這裏,聲音已經是越發淒然,而又憤恨!
他隻是緩了一口氣,旋即更為淒慘的聲音,再度響起。
“重啟吾父劉伯溫一案……”
“以慰吾父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