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剛進宮,從謹身殿聽到消息的時候,他還在反省,這幾天是不是脾氣真大了,連大孫都怕了好陣子沒來,想著回去得好好收斂一下。


    待看到孫兒小小的身影時,他連忙加快腳步,隻是正要喊出聲。


    “娘娘,好吃!”


    四周紛紛跪拜的太監和宮女,早已經成了背景板,實際上朱元璋也從來沒有在乎過他們。


    隻是現在,麵前這個宮女卻突然喊了一句,讓他頓時意外起來。


    “什麽好吃?”


    此刻,那宮女才反應過來,忙不迭的朝後看去,已經是嚇得魂飛天外,趕緊跪下道:“拜見聖上!”


    朱元璋擺了擺手,根本不在乎對方,而是看向自己的孫兒。


    “皇爺爺!”朱雄英也連忙道:“今天的飯好吃!”


    “是嗎?”


    朱元璋答應一聲,他自己倒不覺得,“是孫兒你好久沒來,所以自然覺得好吃。不過咱已經吃過了,你們吃!”


    他的確已經在謹身殿用過膳,最近政務繁忙,如果不是通報,他也不會想著回來歇一會兒。


    不過話說回來,忙國事的時候,腦子裏全是誰在背後使陰謀詭計?還是說那劉漣、胡惟庸等人故意如此……這些紛亂思緒根本清都清不掉,到最後隻能是想的越發煩躁,恨不得全殺個幹淨。


    但回到坤寧宮,看著孫兒和妹子,倒是難得的心靜下來。


    “皇爺爺,這不一樣。”朱雄英還想再說。


    但旁邊的馬皇後,卻早就因為宮女的舉動,而好奇不已。


    沒理會朱元璋,她自己已經起身,舀了一小碗冬瓜牛骨湯,隻是剛放進嘴裏,馬皇後的表情登時一變。


    “嗯?”


    輕嗯了一聲,馬皇後連忙又喝了幾口,“雄英……這味道?”


    朱雄英眨著眼睛,聞言連忙咽了咽口水。


    “奶奶,給我盛一點兒,我還沒吃呢。”


    “你沒吃?”馬皇後有些奇怪,沒吃你說好吃?但她還是給朱雄英盛了一小碗。


    後者雙手捧上,連忙小小的喝了一口,味道剛進入嘴中,就感覺一股不同以往的鮮味直衝味蕾!


    “好喝!”


    朱雄英喊了一聲,旋即“咕咚咕咚”的就喝了起來。


    而馬皇後則趁此機會,也趕緊喝了幾口,“確實好喝,但放進魚湯裏麵,味道應該更好,這小子怎麽研製出來的這東西?”


    而另一邊,朱元璋雖說已經吃過沒有食欲,但任誰看到這一幕都不自覺的咂了咂嘴。


    而當他聽到“研製”兩個字後,連忙看了過來。


    “什麽研製?什麽放進魚湯裏?”


    “皇爺爺,是這個!”朱雄英連忙指向旁邊的兩個瓶子,而馬皇後也趁此機會,給朱元璋盛了一些。


    “這是蘇閑說,格物院新弄出來的,叫味精,還有鹽……”


    朱元璋不禁一愣,聽到味精兩個字,他還有些不解,但聽到“鹽”後,他不知道想起什麽,一雙眼神猛地銳利起來。


    “行了,也別站著了,快來嚐一嚐,這味道很不錯。而且聽雄英說,你這幾天操心的事或許不算是事兒,那小子有辦法!”


    “什麽?”當下,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


    他連忙起身,三兩步就來到桌子前,先是朝著那兩個瓶子看去,“有什麽辦法?”


    一邊說著,想起那紙鈔上,關於自己是劉伯溫案後手的傳言,無來由的他就感覺到一陣煩躁,拿起馬皇後遞給自己的碗,就直接喝了起來。


    剛喝進去第一口,後者的眼神立刻起了變化。


    然後……咕咚咕咚。


    不一會兒,小碗見底。


    朱元璋這才咂摸起嘴巴,“再來一碗!”


    馬皇後瞥了對方一眼,旋即有些好笑的再給其盛了一碗。


    咕咚咕咚……


    朱元璋連喝三大碗。


    看的朱雄英都笑了起來。


    “這東西,真是格物院造出來的?這才幾天?雖說是口腹之欲,但味道著實不錯……”


    朱元璋喝完後,就拿起瓷瓶開始研究,和之前其他人的嚐試一樣,嚐了嚐味精覺得一股又鹹又鮮還帶著一股苦味。


    正皺眉之際,另一隻手已經拿起鹽的瓷瓶。


    待看到那雪白的,明顯比宮中的貢鹽還要好的成色後。


    朱元璋愣住了。


    此刻,他的腦海裏飛速閃過種種念頭。


    經過這一年多的打交道,蘇閑這小子他已經知道一些,別看年紀小,但心裏精明著,很多時候都是走一步算一步。


    不論是從當初的奏疏,還是之後給孫兒三國紙鈔讓他大肆開印,都有種故意讓自己能看透,但卻捉摸不透其目的的做法。


    此時。


    他看到這鹽,本能的就想到當日在文華殿,胡惟庸借機刁難蘇貴淵的事情。


    鹽政!


    不僅僅是大明的財政主力,如今更是大明,給邊疆屯田的一種誘導手段。


    而負責它的,正是胡惟庸。


    凡是鹽戶,所造出來的鹽,其實也根據成色分為上等、中等、下等。除此之外還有雜鹽、餘鹽……每年皆有不同的用處。


    而蘇閑突然拿出成色如此上等的鹽,怕是另有目的。


    “雄英,除了剛才說的,他在大本堂還做了什麽?”


    朱元璋手指摩挲著鹽瓶,眼中則一片沉思。


    朱雄英想了片刻,便道:“沒了!”


    “真沒了?”朱元璋不信,“你可別騙你爺爺。”


    朱雄英忙道:“常森先說,皇爺爺你不打勤,不打懶,專打不長眼。”


    “所以他們最近不想無緣無故受罰,就互相監督,對了皇爺爺,我還是學首呢!”


    “學首是什麽?”


    “他們犯錯了,就要扣分罰紙鈔,我負責的!”


    朱雄英仰起小臉蛋,“除此之外,我還有好幾個幫手,叫伍長、什長,還有左班、右班。”


    “等等……這都什麽跟什麽?”朱元璋聽得都糊塗了,而等到朱雄英給他詳細解釋後,他這才反應過來。


    “左班右班?”


    “怎麽不說是左丞右丞?”


    他猛地站起身,“好小子,給大本堂都把朝堂的規矩用上了,等等……這加減分的手段,咱怎麽覺得,也能用到臣子身上?”


    朱元璋腦海裏思緒飛舞。


    直覺告訴他,今天這看似玩鬧的手段,恐怕有不亞於上次“印鈔”的舉措,隻不過,這小子到底想幹什麽?


    他又看著手上的鹽。


    “他說沒說,他是怎麽造出來的?”


    “沒有。”朱雄英道:“不過我們都能去格物院,蘇閑還說了,格物院剛好沒有官職,我們就能在格物院當官,還有格物快報。”


    “當什麽官?他這鹽……等等,格物快報,這又是什麽東西?”


    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朱元璋在這坤寧宮內走來走去,味精、鹽、號稱能平息最近風波、左班右班、還有這加減分,再有雄英剛才說的,格物院官職、格物快報……


    “他到底要做什麽?”


    一件事兩件事,朱元璋還能猜透,但這麽多件事情下來,卻是連他自己都迷茫了。


    但腦海之中,隻有一個念頭,更為確定。


    那就是這小子,絕對不能在鹽上,給咱擺弄手腳!


    否則,真的要誤大事!


    “去叫蘇閑!”


    ……


    “都準備好了嗎?”


    與此同時,格物院。


    蘇閑看著麵前的兩人,一個叫呂善,一個叫黃恪。


    前者是第一批工匠公認手藝最好的,蘇閑便直接讓其管理工藝事務。而後者則是第一個來這兒的國子學學子,蘇閑便讓其負責理論。


    “真的要寫這些嗎?”


    黃恪是一個二十多歲,相貌平平的青年,但對方進格物院之時,第一個就說出,銅球之所以需要十二匹馬才能拉開,是因為裏麵沒有力,天地間的巨力全在外麵。


    雖然沒有說出氣壓什麽的,但能達到這一步,也足夠了。


    而這段時間,蘇閑一直讓黃恪他們,撰寫“力”,分析力。


    至於呂善等人,則負責“味精”的研發。


    黃恪明顯有些下不定決心。


    隻因為蘇閑此次,讓他們做的,除了發出去第一份《格物快報》之外,裏麵所記載的篇幅,則分為了四個版麵。


    第一個:介紹格物快報的規模,每月一期,從此以後,向世人公開一些有意思的工藝進度……


    第二版:成品展示,就比如“味精”,這個被蘇閑定為“天地極鮮”的調料,號稱一丁點,就能讓清湯變成人間至味。


    第三版:招收工匠,同樣和上一次的“銅球試驗”一樣,會放出一些題目,若有能解開者,則可以進入格物院。而每月的月末,同時會公布一些答案。


    第四版:策論版!


    而這,也是讓黃恪等學子,感覺到極為驚恐,甚至不敢去做的一個原因,因為其號稱。宣傳大明朝的一些風向,並號召有意者都可以參與進來,甚至可以往格物院投稿,獲取報酬!


    前三版,其實都沒什麽,該定下的已經定下。


    甚至對於“味精”,格物院還要放出第一批“試驗品”,暫且由工匠代理,有意者可前來購買,而京城之中的各個商戶,也可以來合作,來者不拒,但格物院要提七成!


    這些東西,黃恪等人樂見其成。


    起碼他們剛來的時候,格物院除了幾個破房子,什麽都沒有。他們還擔心自己的吃飯問題。


    而這味精,他們已經見識過,一定可以大賺一筆。


    這樣一來,格物院也就算進入正式的運作之中。


    可最後一個策論版麵!


    提及的卻是他們,萬萬不敢,甚至以往把他們腦袋放在案板上,都不敢說出去的一道國策――


    鹽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江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江東月並收藏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