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工匠顫抖的雙手中,版麵很快排列好。


    一天後……


    蘇閑再度來到格物院,是看著那一張張已經印好的,第一份《格物日報》。


    格物院第一批準備的就是木字活板,要是銅字活板澆築太慢,所以在確認了《鹽引論》之後,他們也是連夜忙活,隨著一張四開的頁麵,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分為四塊部分的快報,整整齊齊的落在一邊。


    四大版麵,每個版麵,皆有主題。


    足夠民間議論好一陣了。


    如此想著,他眼神之中,已經有些許銳利之芒!


    他看向下方忙碌的工匠。


    “還等什麽?現在開始……發!”


    “我這就去聯係各個坊市的東家。”


    呂善說了一句,就準備行動。


    “慢著。”蘇閑就將其阻止,“這樣太慢,陛下可是隻給了三天時間,這都已經三天了,你們先等著,我去去就來……”


    一邊想著,蘇閑快步走出格物院。


    來到門外後,果然,之前見過的小乞丐,散落在四周。


    看到蘇閑走出來,之前和蘇閑熟悉的女童趕緊跑過來,其它孩子也是腳步飛快。


    蘇閑往他們身後看去,好幾個大人乞丐朝著這邊看了過來……


    “阿兄!”


    小女孩怯生生的聲音響起,充滿期待。


    “今天可沒肉包子和飯菜了。”蘇閑這幾天,讓格物院準備飯菜的時候也給他們準備一些,權當是當初,建立格物院時,將他們趕出這“庇護之所”的善舉吧。


    聞言,幾個孩子的眼中同時露出失落,而女童期待的眸子也是立刻黯淡下去。


    “不過,請你們幫個忙,將一些東西分發到其它百姓手上,發完之後就可以來拿工錢,一天是……”蘇閑想了想,根據當下的薪資環境道:“十個銅板,怎麽樣?”


    女童眨著眼,朝著後麵看了過去。


    蘇閑知道他們在看什麽,這些孩子雖然不知道為什麽能來外麵行乞,但背後肯定是有人看管著的。


    當下世道環境就這樣,蘇閑還沒有立誌到天下無乞,各人皆有各人的一套行事準則,乞丐也有丐幫。


    “去問問吧。”


    蘇閑擺了擺手,很快,一個年紀大約在九歲左右的男孩,連忙跑了過去……


    ……


    “我們是乞丐,乞討!知不知道乞討是什麽意思?又不是做工的,給他辦什麽事?領薪資嗎?”


    “辦了事了,還叫乞丐嗎?”


    兩個中年說著,還是中間的一個長者突然道:


    “去做吧,這幾天老大要咱們安分一會兒,得拋出去幾個頂罪的,暫時和他搞好關係準沒錯。”


    兩個中年頓時不說話。


    而那個男孩則是點了點頭,很快又跑了過來,跟幾位小夥伴一說,紛紛笑了起來。


    “成,我們幫你!”


    蘇閑點了點頭,給他們分發了一些“格物日報”,同時教了他們怎麽喊後,眼看著他們要離開,蘇閑忽然問道:


    “對了,你們叫什麽名字?”


    女童轉過身,“我叫芝……”


    她話還沒說完,那個年齡稍大的男孩就連忙道:“她叫小糖,旁邊這個小的叫小葫,他叫小蘆……”


    嗯?


    蘇閑疑惑之際。


    卻見旁邊沒有門牙的小孩咧著嘴,指著另一邊的孩子道:“她叫小小,他叫小肉,我叫小包……”


    “我們都是這麽起名的,新收回來,看見什麽東西就起什麽東西……”


    眼看著他們離開,蘇閑呢喃道:“糖葫蘆?小肉包?”


    同時,蘇閑也敏銳的察覺到了另外的四個字。


    新收回來?


    眼看著那群孩子拿著格物快報跑遠,蘇閑跨過門檻,重新回到格物院。


    ……


    “快報!快報!格物快報!新開第一報,不要錢,免費送!”


    “格物快報,上到廟堂,下到江湖,天文地理,無所不包!”


    “格物快報,陛下親批,有才能者,每月皆有入院機會!”


    “格物快報,新品問世,鹽引一論,邀君共賞!”


    “……”


    與此同時。


    糖葫蘆、小肉包……他們的速度很快,衝入鬧街就喊了起來。


    而過往的人群,隻是聽到“格物”兩個字,再加上不遠處就是格物院,瞬間便反應過來,連忙邁步上前。


    “誰都能進格物?”


    “當然!”


    “給我拿一份看看,不要錢嗎?”


    “第一份不要!”


    隨著一道道身影前來,這些孩子散在其它街道,不一會兒時間,手中的格物快報,便被搶了一通。


    “這麽快就完了?”


    “我們再去問問……”


    要麽說孩子辦事就是實誠,僅僅半個時辰的時間,蘇閑看到他們去而複返,先是留他們吃了一頓飯,隨後又發給他們一些快報,讓他們去往其它方向去送……


    然而,蘇閑根本想不到的是,此快報一出,引起的反應要比他想象的還要大!


    ……


    秦淮河畔,望月樓。


    此地距離格物院不遠,所以第一時間,就有人得到格物快報。


    “這麽快格物院就有動作了?新出了一個調味品,好像叫味精!嘶!天下極鮮?還真有自信。誰拿了這,不是都能開酒樓了?”


    有人會識字,已經很快被很多人包圍了起來,讓他站在桌子上給大家念。


    “你別自己念叨了,快給咱們說說,上麵那招工寫的什麽?上次去國子學我都沒去,聽說出了個題目,我本來都解答出來了,誰知道時間過去了……”


    “你快別吹牛了,說人家那銅球換了新的,你那哪是解答出來,自己給自己貼金。”


    “都別說話,我來說……”桌子上的讀書人,眼看著有人跟自己搶話,頓時喊了起來。


    “這格物院,以後每月新出一報,上麵都是工藝技術的進展……還有這個味精,另外還有招生公示,對了,剛才說解答銅球的那位,現在答案依舊有效,你快去啊。”


    此話一出,那人頓時臊的耳根子都紅了,其他人也紛紛大笑起來。


    “不是說四版嗎?第四版是什麽?好像是什麽時政策論。”


    “都別喊,我來看看……”


    年輕人哈哈一笑,連忙低頭翻閱起來,然而這一看,其本來還大笑的麵容,頓時凝固在了臉上。


    “怎麽不說話了?”


    “第四版麵是……是……”


    青年抬起頭,不知道想到了什麽,聲音驚顫,眼神畏懼,但還是在四周人的催促下喊出:


    “鹽引論!”


    ……


    同一時間,國子學!


    “鹽引論!”


    隨著一聲大吼響起,此地但凡學子,四五人圍成一團,皆是看著最後版麵上的文字。


    “鹽引製度,恐並未養出為國為民之公心……巨利之下,私心作祟,有人肥己營私,此類人該千刀萬剮!”


    “鹽商抬高鹽價,民間百姓無鹽可用。官商勾結,私鹽泛濫?晉商坐大……鹽引販賣?”


    “我大明鹽政,非是利國之策,實乃亡國之禍!”


    相比較民間百姓。


    國子學的一眾學子,到底是各地上來的精英。


    此刻,他們還沒有進入官場,正是一個個熱血沸騰之時,有人念到這裏,不禁捶胸頓足,高呼道:“這……這是何人所做?格物院怎麽就如此大膽?哈哈……爽!”


    “還有還有……還有談及私鹽!”


    “若真是為國,私鹽也是巨利,為何我大明就不能吃下私鹽之利?”


    “私鹽之利?此人是誰?誰都知道私鹽藏於民間,論及利益,恐怕比官鹽更甚。官府明麵打擊,但也隻能在城裏打,還能深入鄉野民間?”


    “好!敢談及私鹽就是好!我就說實話了,我還見過有官商把官鹽變私鹽!”


    眾學子裏,來自天南海北,有仕林之子,也有貧民寒士。


    此刻說話的,便是寒士。


    “這是我見過第一個,敢公然而然,談及鹽政的?格物院?本以為其是玩物喪誌,奇技淫巧之地,卻不想這第一次露麵,就給我們來一個如此大禮?”


    “哈哈哈!說的我也想去了!”


    “良玉兄,不如我同去?”


    有人心潮澎湃。


    也有人談及這鹽引論的最後。


    “諸位,還有疑問:若放棄鹽引,可有他法,吸引百姓去開墾邊疆土地?或者運送糧草,前往邊境?”


    “這……這是在問我們嗎?”


    “官府利用商戶運送,自然要給甜頭,沒有鹽引,給其它甜頭便可……”


    “還有最為震動的最後一問:諸位聽好了。”


    “最後一問,更是在問天下,問我大明!”


    “將一國命脈,放於區區鹽引之上……一紙鹽引,當真能托起我大明軍國利器?”


    唰!


    轉瞬間,國子學徹底寂靜下來。


    似乎有雷鳴閃電劈下,將一眾學子,霹的腦瓜子都在嗡嗡作響?


    眾人眼神茫然,還是其中一個高大的青年最先反應過來。


    “這個問題……這片《鹽引論》的背後目的……”


    “難道是要廢除鹽引製度?”


    其話音剛落。


    與其說剛才那霹靂,讓眾人茫然,而這一次,就徹底死寂下來。


    身在國子學,他們非常清楚,鹽引製度現在是大明的命脈,都不為過。


    而執掌各路鹽引的轉運司、鹽運使,往下,涉及各省各府州縣。往上,涉及如今權勢正濃的中書省胡相!


    這毫不掩飾的《鹽引論》一出,幾乎是照著胡相的臉在那啪啪扇著……


    “可民間有太多百姓,買不起官鹽是事實,此論若從百姓這裏出發,自然無可厚非。”


    “鹽引巡查製度,也要即可建立!”


    “不過私鹽之利?誰能將其獲取?”


    “還有其這最後的一問,一紙鹽引,能托起我大明嗎?”


    越說越是寂靜,最後,眾位學子也不禁陷入沉思。


    他們不是被嚇的不敢說話,而是真正的,設身處地開始思考起來……


    ……


    “驚心動魄!動魄驚心啊!”


    宋府!


    宋濂、方孝孺、劉漣,還有一眾故友學生齊聚。這段時間,他們本想在京城多陪陪宋濂,然後等到京城的“流言過去”,就送老師出行!


    同時,宋濂也在廣邀大儒,隨他同去大明的偏遠苦寒之地,宣傳儒學,講述經義。


    而這種行徑,自然也引起不少大儒的念頭,準備與其同去。


    同時,大家心中也不免兔死狐悲,宋濂從至正二十年,就跟著陛下,如今年老卻被驅離京城……


    更重要的是,流言之事處理不了,他們甚至免不了殺身之禍。


    劉漣已經後悔,好幾次借著醉意賠罪。


    然而現在……


    幾人早已經清醒,看著眼前這格物快報。


    “老夫錯了!老夫錯了!”宋濂看著眼前這篇《鹽引論》,整個人眼簾顫抖,語氣無比激動。


    “這怕又是那麒麟子所為,令人驚心啊!本以為是舍本求末,沉浸取巧之道,但如今格物此論一出,……”


    “何為利器?此為利器!”


    “與其相比,你我與胡相在朝堂爭鬥之手段,何其低劣?其於民間開辟戰端,此論一出,直插胡相命脈!”


    宋濂忍不住的站起,胡須顫動:


    “鹽引?天下百姓苦求精鹽而不得,隻能投身私鹽。”


    “最後一問,看似問天下,實則是在動搖胡相!”


    方孝孺也是呆若木雞,“為何此子當初不跟著我們,在科舉動搖胡相?今日卻……”


    話剛出口,他想起當初,胡惟庸在文華殿直逼蘇貴淵。


    “怕是此事了。”


    他呢喃著,連忙又道:“不過老師,鹽鐵官營,從漢武帝確立後,一直流傳現在,比之科舉還不可動搖!”


    “蘇閑此論,雖然提出疑問,但對於胡相這尊山嶽,又能如何呢?”


    此問剛落,其它幾人也麵麵相覷,深感其中艱難。


    但宋濂卻跨前一步!


    “不!萬萬不可做此想!”


    “諸位要看的不是朝堂,而是這黎民天下……人心浮動,此論問世,以鹽開道,吾等是看到了,其隻是針對胡相?”


    “但天下人看到的,又何嚐不是事關身家性命,每日所需,日日夜夜苦求而不得的必須品?”


    “這是種子!”


    “種在人心,長於大樹。”


    宋濂聲音悲顫道:“人心易變,一人之變,是狡詐,十人百人之變,為營私……可天下千千萬萬人之變,便是洪流大勢!”


    “不可動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江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江東月並收藏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