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


    “蘇閑,你這是做什麽?”


    眾人看著內官監的公公們,送過來一堆東西,而蘇閑則開始一件件擺弄,朱雄英他們看的越發好奇。


    蘇閑並沒有回答,“暫時也說不明白,大家看著就好了。”


    一邊說著,蘇閑先是讓高符他們,將火盆放到高架上,暫時不需要點燃。


    之後。


    便將帶來的沙土,由高到低,堆砌成一塊塊田字型,如果達不到效果,便在上麵墊一些木板什麽的,之後添水讓其逐漸凝實,能不讓水溢散就好。


    過了一會兒,忙的差不多後。


    蘇閑又看向旁邊的粗鹽桶,這些都是他特意讓高符他們,拿來的下等鹽。


    “將這些倒進這些【田】字格之內,然後再倒水將其全部淹沒。”


    啊?


    之前的動作他們雖然不理解,但還準備照做。可蘇閑接下來這辦法,卻讓他們實在做不下去了。


    “雖然這些隻是下等鹽,但也是咱們吃的,您這麽做這不是糟踐嗎?”


    高符這是第一次反對。


    實在是沒辦法,在聖上和皇後娘娘的要求下,宮中上上下下,容不得人糟踐糧食的事情發生。


    鹽也是一樣,往日那些器物也就算了,今日要是讓聖上或者娘娘知道,弄不好就是罪名!


    高符一邊勸說著,另一邊卻瘋狂給身後的公公使眼色。


    不論如何,還是得盡快讓娘娘知道。


    “你做你的,我是學首,皇爺爺他們要是問起來我擔著。”


    就在這時,朱雄英看見他們不動彈,當即站了出來。


    “哎呦!”高符趕緊低頭賠罪,“小主子,這不是折煞奴婢了,真要做錯了事,怎麽能讓小主子擔著。”


    “那你別動手,我們來!”


    此刻。


    八皇子朱梓也出聲道:“咱們無令,不能隨便出宮。否則我們早就去格物院了,好歹也是左班,連個事也決定不了?”


    “咱們幹!”


    隨著其一聲令下,十一皇子朱椿也連忙參與其中。


    幾位皇子,兼“左班、右班”都參與了,什長伍長也不能落下。很快,一幫小皇子和勳貴子嗣,在皇長孫學首的“授意”下,一桶桶鹽被倒進了那些“水池”裏。


    “哎呦,這是做什麽?”


    高符急的在原地起跳,然而等到那些鹽,逐漸開始融化後,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麽辦了,隻能看向後方,讓跟班趕緊去通知馬皇後。


    “蘇閑,接下來我們做什麽?”朱雄英轉頭看來。


    “等!”蘇閑道。


    “等?”朱雄英有些疑惑,再等下去,鹽全都融化進裏麵了。


    而蘇閑也沒有多解釋,反而是接下來看著“鹽池”,不時再吩咐一些事情。


    “水太少了,再加一點兒水。”


    “池子也有點小,再擴大一會兒……”


    ……


    而此刻。


    奉天殿內。


    禦史台一眾官員,早已經不像之前,要繼續對著蘇貴淵窮追猛打,反而紛紛沉默,一幅得到好處不做聲的樣子。


    畢竟《鹽引論》擴大了禦史台的權利,就算再度彈劾,也不在今日,而是得借用其它的由頭。


    而此刻其它群臣,卻是看向塗節,腦瓜裏還在嗡嗡作響。


    此人善變而又狡詐,為了更進一步,竟然絲毫不顧立場!


    如此行徑,令人生厭!


    胡惟庸眼眸之中更是出現一抹厭惡,但沒辦法,《鹽引論》裏麵關於鹽運司貪腐的可能,顯然已經給陛下敲響了警鍾。


    不過……


    即使如此,塗節此人倒是好掌控,誘之以利,就能讓其為自己做事!


    而蘇貴淵則趁此機會,趕緊岔開話題,提及昨夜抓捕“淘金手”的事情……


    終於,隨著簡短的討論,再加上聖意已決。


    早朝很快結束。


    ……


    而朱元璋和朱標準備回到謹身殿。


    隻是沒走多遠,就被早已經等待的公公,匆匆上前,匯報了大本堂的事情,還說驚動了馬皇後。


    “娘也去了,看來,此子還算是明白道理,知道今天無論如何,都得給父皇一個說法。”


    “不是給咱一個說法,是給他闖出來的禍一個說法。”


    朱元璋糾正道:“咱今日能攔住百官一時,就是在等著他的解釋,走吧,那《鹽引論》你可記下來了?”


    朱標點頭。


    “也好!那今日就仔細的問問,這為咱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的鹽引,為何在他嘴裏,就成了亡國之禍?”


    “若是真如咱猜測的私人恩怨,給一國丞相添堵,耽誤國事……哼!”說到這裏,朱元璋眼中冷芒乍現。


    兩人說著,一前一後,當先朝著大本堂的方向走去。


    隨著靠近大本堂的側院,一眼看去,現在變成了一個個沙土圍成的田壟,看的朱元璋一臉不解。


    很快靠近早就到來的馬皇後。


    “這是在做什麽?”


    得知了蘇閑剛才所做之事後。


    “填完沙土,然後又把鹽放進了水裏?”


    朱元璋疑惑道:“他們好不容易把鹵水變成了鹽,你這是要再反回去嗎?”


    馬皇後搖頭,她自己也剛來,不清楚。


    而蘇閑早就注意到蘇朱元璋,忙活了這麽久,可不就是等這個“東風”?


    “現在可以點火了。”


    蘇閑看向高符,這位內官監的公公,從方才馬皇後到來後,一臉委屈,現在聖上到來,已經變成了驚顫。


    不過意識到沒人關注他這裏,他鬆了口氣,,連忙道:“還愣著幹什麽?”


    幾個公公趕忙反應過來,第一時間就將高架上的火盆,慢慢點燃。


    不一會兒,火焰越燒越旺。


    朱元璋等人站在其旁邊,甚至感覺熱得慌。


    “你們注意添火。”


    蘇閑叮囑了之後,隨後才看向朱元璋和馬皇後。


    “陛下,離遠了再說。”


    朱元璋看著這摸不清頭腦的一幕,雖然早就猜到,這小子今天來要解釋,但越看越是疑惑。


    而此刻。


    這升騰起來的火焰,再加上那燃燒而起的黑霧,也引來了不少禁軍,連另一邊的燕王、徐輝祖等人也被引來。


    朱元璋揮了揮手,禁軍明白其意,很快離開。


    而前者這才看向蘇閑,“說吧,這麽一通忙活,倒是讓咱忘了想問你什麽來著。”


    “陛下想問的是……私鹽之利,以及我為何要發出那篇《鹽引論》?”


    蘇閑直接開口,替朱元璋詢問。


    後者眼睛眯起,忽然看向旁邊的朱標,“看看,咱還真料到了。”


    “看來發出這《鹽引論》的時候,就已經想到了現在這個局麵。”


    蘇閑點頭,“尋常人遇到冤枉事,求告無門,費盡千辛萬苦,興許才能往上相告。我卻比別人幸運許多,從始至終就能直達天顏!”


    “嗬!”朱元璋被這句話,繞的有些驚詫,他甚至有些想笑,“你的意思是,你還有冤枉事?這大明朝誰能冤枉你?”


    “陛下不是想要知道此論的目的嗎?”蘇閑如實相告道:“這目的之一,便是胡相!”


    唰!


    此話一出,朱元璋原本笑意浮現的麵孔,頓時沉肅下去,他冷冷望去,“胡鬧!果然還是讓咱猜對了,你小子真是以私怨相報?阻礙國事?”


    這是他無論如何都忍不了的。


    蘇閑要是瞞著不說,他姑且就當其真一心為公,但現在還真老老實實的說出來?這讓他怎麽辦?


    眼看著朱元璋臉色一會兒鬆緩,一會兒鐵青,蘇閑則是心裏又有另一番想法。


    正如之前猜測的,不論曆史如何因為自己而變動,胡惟庸案肯定是要發生的。


    自己此前想的,是不參與進去,但奈何胡惟庸緊追不放。


    與其擔心以後被胡惟庸案牽扯,不如現在就拉開距離。


    “陛下,從我父第一次進入寶鈔提舉司開始,胡相就先拿兩百萬貫以勢壓人,父親雖然堅持住了。但直到現在,也被中書省胡相一係所隔絕。”


    此話當然是提前定下,不論是寶鈔提舉司還是鈔鏡院,雖然名義上在中書省下,但從始至終,自己可和胡惟庸都沒瓜葛。


    “後來,行用庫兌換的事情,您也應該知道,中書舍人張觀策搞的鬼。那時候我還在宮裏玩紙鈔呢?結果就被他們一繞,找了些人前去行用庫兌換紙鈔、白銀、黃金。要是那時候父親萬一有個錯處,最後我們也完了!”


    “這是第二次!”


    “第三次,太子妃病重,我前來送藥,結果又有人彈劾。如果那時候真有一丁點不對,恐怕還是一個死。”


    “第四次,也就是最近,寶鈔上的傳言,結果又被胡相指認:整個京城這麽大膽的隻有我一個,仿佛那劉伯溫真是我傳的。”


    蘇閑說到這裏,無來由有些惱火,“任誰被這麽傳,恐怕都放不下心結?再說了,我蘇閑要傳,豈會傳這種找死的傳言?我要傳就傳《鹽引論》?”


    “鹽引論就不是找死了?”朱元璋音調拔高,“你不會以為你把鹽引的來龍去脈說出去,喊著全天下的百姓吃不起鹽,給咱攪弄民心就不是找死?不會吧?”


    “你可知百官今天都要治你一個居心不軌、逆君反上的罪!”


    蘇閑道:“談鹽引當然不是找死,胡相既然說了這麽多,我來說一個跟他有關的,也是禮尚往來!”


    “好一個禮尚往來。”朱元璋氣急而笑,“你以為如此,咱就能廢掉鹽引論?你以為你這樣做,就能讓咱治罪胡惟庸?”


    他雙眼呆滯的看向蘇閑,仿佛在這一刻,在真的確定了對方的腦袋,是不是真跟自己的大孫一樣,幼稚的讓人想笑。


    “你太高估你自己的能力了!”


    “你也太低估鹽引對咱大明的重要性了!”


    “陛下,以上談的都是我的私心。”蘇閑道:“但《鹽引論》的出發點,卻還有公心!”


    “嗬!”朱元璋嗤笑道:“你心還挺大?”


    蘇閑仿佛聽不出其話外之音,隻是繼續道:“鹽引製度繼續下去,鹽引論上已經說的明明白白了。巨利之下,官商包庇,板上釘釘!”


    “咱已經設立巡鹽禦史了?”朱元璋提醒道。


    巡鹽禦史?


    蘇閑一愣,這個名字他很熟悉,腦海裏不自禁的浮現一幕:


    後世,嘉靖帝讓嚴黨一係南下巡鹽,好像那位就是巡鹽禦史?


    結果各路鹽運使,以及負責監察的巡查禦史,全是嚴嵩的左手和右手。


    往年找不到錢。


    嚴嵩的巡查禦史一去,就給嘉靖帝多巡了一百多萬兩。


    最後氣的某人不喜反怒:“鄢懋卿,冒青煙!”


    “他們拿兩百萬,朕拿一百萬,還要朕感謝他們嗎?”


    腦海裏想著這些。


    但蘇閑的話可沒停下,他看向朱元璋,鄭重問道:“禦史台從古至今還都有呢,但滿朝文武的貪官權臣,怎麽就除不盡呢?”


    朱元璋一愣,馬皇後卻是莞爾。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白,治標不治本!


    “就算陛下給各路鹽運使身邊,每人放一個巡鹽禦史監察者,到最後……該怎麽樣還是怎麽樣。長久下去,反而還多了一張張饕巨口!”


    “你!”朱元璋氣極,“就算如此,咱現在也不可能廢除鹽引!”


    “沒讓陛下廢除鹽引。”


    “嗯?”


    “隻是想給陛下算一筆賬。”


    蘇閑掰著手指頭,“大明有六千萬百姓。”


    “一斤鹽,根據各地交通不同、戰亂之後恢複經濟不同,兩淮地區,鹽場就在附近,所以一斤鹽,五厘銀也就是五十文。而貴的地方,一斤鹽,有一分銀、三分銀,便是一百文或者三百文!”


    實際上,現在大明的鹽價,根本沒有準確的統計。


    蘇閑說的這些,也隻是取一個大概的中間值,有些貴的地方,三分銀一斤鹽,毫不為過。


    朱元璋顯然知道這些,且《鹽引論》上已經說明了,交通不便的地方,官鹽自然而然漲價,有的地方官鹽的價格,甚至是京城的七八倍都不止!


    “取最低值,就按照一斤鹽,五十文來算。”


    “不算其中的鹽稅、運輸損耗等等東西,六千萬百姓,一年要花費多少錢,才能滿足日常所需?”


    此話一出。


    朱元璋的呼吸一滯,旋即看向朱標、還有一旁的內官監高符都算上。


    那意思很明顯,還愣著幹什麽,算賬!


    “不用算了!”


    蘇閑直接道:“是三千萬兩的白銀!”


    唰!


    此話一出,朱元璋隻感覺自己的呼吸急促起來。


    “再算一筆賬!”


    蘇閑背著手,實際上腦瓜子在瘋狂運算,加減乘除還難不倒他。


    “剛才算的這些,隻是百姓的基本需求,可實際上,朝廷鹽場每年要製造出來的鹽,當然不會是這麽一點兒滿足日常就可。”


    “有和外邦交易的,有商賈故意屯的鹽,還有路途耗費,有人吃馬嚼,還有許多其他地方同樣需要鹽,林林總總,陛下,大明一年規定,各類鹽場總和,製造多少斤鹽?”


    這個的確是蘇閑想問的。


    而朱元璋則壓抑著心情,緩緩道:“十倍於人口。”


    “那就是六億斤!換算成銀兩,同樣不精確去算,隻算應得的預估收入,那就是三億兩白銀!”


    砰砰!


    朱元璋明顯能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悸動。


    蘇閑卻又問道:“大明去年的鹽政收入是多少?”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隱秘了。


    朱元璋此刻,也不知道是心神悸動還是什麽原因,並未說話。


    而蘇閑自顧自說道:“朝廷眼下是兩稅法,分別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和明年的二三月份。主要稅收方式,以稅糧為主!”


    “這部分不用計算,隻需要計算銀兩。”


    “寶鈔提舉司之前,陛下定下的印發銀兩,是一千萬貫!也就是一千萬兩!”


    “那麽實際的銀兩稅收,一定是遠遠小於一千萬兩的,就按照大於一倍來算,估摸著是五百萬兩以上,不會超出太多。”


    “而鹽政隻是其中之一,畢竟還有絲綢、絹布、茶葉、鐵器等等……鹽政收入就算半分天下,也不過是二百多萬兩左右!”


    “陛下,數字出來了。”


    蘇閑語氣淡然。


    “取剛才百姓省吃儉用,一年耗費的最基本消耗在鹽上的銀兩,三千萬兩!減去這兩百多萬的鹽政稅收,便是兩千七百多萬兩的虧空!”


    朱元璋瞳孔驟然緊縮。


    就連一旁的馬皇後和朱標,都有些心中發緊。


    因為蘇閑的話還沒說完。


    “而往大了算,按照各個鹽場每年產鹽的規模,六億斤鹽,那就是三億兩白銀!”


    “陛下……”


    算到這裏。


    其實某些數字已經不用蘇閑說,就足夠的驚心動魄了!


    “當然這三億兩白銀是按照市價的估算,還要刨除掉路途損耗,鹽引本身的耗費、和外邦的交易,以及百姓不可能耗費如此多,甚至還有留存在鹽場的餘鹽等等等等……那麽去一半應該差不多了吧?”


    “一億五千萬兩白銀!”


    “呼!”


    算到這裏,哪怕是蘇閑的腦袋,都有些昏漲。


    “一億五千萬兩白銀,減去兩百多萬兩的鹽政收入,那就是……”


    “一億四千多萬兩白銀!”


    說到這裏,連蘇閑都有些茫然了,這第二波算法實際上太過嚇人。


    但,哪怕是第一波的三千萬兩,都值得讓蘇閑問出最後的問題。


    “陛下,朝廷的錢呢?”


    朱元璋猛地轉過頭,壓抑住心頭悸動,不答反問。


    “你說了這麽多,到底要做什麽?”


    蘇閑緩緩道:“這便是剛才說的大公了。”


    聲音頓了頓,下一刻,鏗鏘有力的字音,已經是再度響起。


    “一、把這些錢找回來!”


    “二、讓百姓吃得起鹽!好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江東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江東月並收藏大明,從空印案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