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了!
這讓朱元璋無比熟悉的一幕,再度出現。
此子,走一步看三步。
再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前路已經鋪好,接下來不論大家怎麽繼續,似乎都會回到原來的路徑,然後回到當前的布置裏。
隻是盡管知道這些,但當朱元璋看著麵前這一幕的時候,還是無法將這些,和茫茫的大海聯係在一起。
不過。
得益於之前的寶鈔案例,朱元璋父子以及馬皇後,顯然知道對方又是在以小見大。
“人造鹽田?你的意思是……咱們在這裏,就能得到解決海鹽的晾曬法?”
“陛下看著就是。”
蘇閑沒有回答,而是直接進入了自己的準備之中。
剛才談話,朱雄英、朱椿、常森他們聽得雲裏霧裏,但是看見蘇閑終於準備動手。
他們頓時興奮起來,常森第一個道:“我來!”
朱雄英也跑了過來,“我也來。”
而蘇閑則指揮著他們。
剛開始做這個“小模型”的時候,蘇閑就加了很多水,爭取達到稀釋鹽的地步,不過畢竟是模型,無法和真正的大海相比。
當然,隻要能說明清楚接下來的動作便是。
如此想著。
蘇閑先解釋道:“剛才高公公說了,海水裏麵的鹽分很少,如果用曬鹽法,第一點就是浪費時間,得曬到猴年馬月去。”
高符點頭,正是如此。
而朱元璋和馬皇後兩人,也疑惑看去。
隻見蘇閑這一次並沒有說話,而是將腳下擺著的九宮格一樣的“鹽田”攪弄了幾下。
眼下正是正午,陽光雖然沒有眼下炙熱,但加上旁邊燃燒的火盆,也能提供一些溫度。
蘇閑剛才說了那麽久,這裏的水分已經蒸發了不少。而蘇閑接下來,則是讓常森他們,將其他宮格裏麵的水,一起舀入最中間的水池中。
“可惜,受製於條件,目前也隻能這樣了,不過能看懂就成。”
“過去了那麽久,高公公可注意到了,這裏的水少了多少?”
這一次,還沒等高符說話。
朱標就當先開口道:“剛才來的時候,這池子裏的水剛好在這些泥沙中間靠上的位置。”
他來的時候顯然已經觀察過了,“而現在,則在靠下的位置。”
蘇閑點頭道:“剛才我將高公公等人拿過來的下等鹽,放入這搭好的泥沙池之內,然後灌滿了一個食指高度的水。一個上午的時間,這些水現在已經少了三分之二。”
“而我將剩下的水,全部聚在一起,這樣一來,這個水池裏的鹽分夠不夠呢?”
聞言,高符一愣,恍然明悟,“是太陽帶走了水汽!水汽少了,裏麵的鹽分卻沒變?如此繼續,遲早就能變成鹽分足夠的鹵水。”
蘇閑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那為何不帶走鹽呢?”
就在這時,朱雄英眨巴著眼睛,下意識的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某些人也想問,但總覺得問出去就有失身份,硬是忍住了。
“很簡單,煎煮鹽的時候,會帶走鹽分嗎?在一定的溫度下,水會變成氣體,飄散在空中,但鹽不會。”
蘇閑隨口解釋了幾句,又道:“當然,至於為什麽,這些都是以後格物學要學的。”
提了一下格物院之後,看著幾位皇子和勳貴子嗣眼中,掩飾不住的好奇,蘇閑小小的達成了一下自己的目的。
旋即繼續說道:“其實除了這種方法之外,還有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嗯?
聞言,幾人紛紛看來。
“海岸線上的一些沙土,本身就有吸附鹽的作用。所以如果真的鑄造鹽田,趁著潮水漲潮又退潮之後,直接將海岸線這些濕潤的沙土連同海水,一起舀走。”
“然後放在竹片、葉片、樹枝做成的“篩子”之內,再用海水衝洗,這樣一來,也能得到鹽分較高的鹵水……”
既然點頭,顯然是第一次聽到如此新奇的說法。
利用泥沙?
而正在他們遲疑之時,蘇閑則看著被舀入中間的“鹽水”,再度等了一會兒後。
一定濃度的飽和鹽水,會析出鹽晶。
隻是這些,蘇閑沒辦法給他們解釋。
而是繼續道:“至於什麽時候,鹽分可以足夠製鹽了,其實很簡單,用一些蓮子拋進這些水裏,就可以估算。”
“如果能完整的漂浮在水麵上,就是可以製鹽,如果還在水中,或者水下,則遠遠達不到標準。”
朱元璋聽得半信半疑,但還是看向旁邊,讓他們趕緊記下。
而蘇閑則順手,將旁邊高符帶來的一些蓮子拋進去,蓮子沉浸在水麵,不一會兒就漂浮上來。
蘇閑這才道:“類似這種,其實就可以製鹽。”
而接下來,才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當然,如此簡單製成的鹽,其實就和現在的鹽差不多,暴曬所得到的海鹽,還是有雜質。”
此話一出。
馬皇後當即反應過來,這應該就是蘇閑得到“精鹽”最為關鍵的辦法了。
就連朱元璋也是目不轉睛的看向蘇閑。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不是在海邊,需要大海才能實驗,而是當下就能親眼所見!
“如何去除雜質?”朱標已經等不及,索性直接問出口。
“用石灰以及草木灰!”
還是那些原因,化學反應在這個時候根本沒辦法說出來,什麽海水之中可能有鐵、氟、硫酸鹽等等元素,加入碳酸鉀和氧化鈣能和以上這些發生反應等等之類……
腦海裏閃過這些有的沒的。
蘇閑則繼續說道:“往鹵水之中,加入石灰和草木灰,不僅可以吸附雜質,而且可以加快鹽晶的析出。所得到的鹽,要遠遠比一般晾曬乃至煎煮得到的鹽,更為純淨。”
“雜質被去除後,則更不會出現中毒的問題。”
一邊說著。
蘇閑也是說做就做,直接將石灰和草木灰,倒入最中間的鹽池內,然後攪拌均勻,接下來就又是過濾篩選的過程。
“當然,添加它們不要添加的太多,最好是提前製作成漿液,然後倒進去……繼續等著晾曬即可!”
“還有一種辦法,則是在第二種選取沙土的過程中,直接就將石灰以及草木灰放入裏麵,這樣一來,衝出來的鹵水,也可以直接晾曬。”
“等到一定程度時,鹽晶也會出現。”
蘇閑一邊說,一邊做,由於曾在家中這種過程就做了很多次,所以蘇閑也是信手拈來。
將過濾好的鹽水,重新選了一個池子,去晾曬乃至炙烤之後,肉眼可見的,一層層細白的晶砂,已經隱約的出現水底。
看到這一幕,朱元璋父子再也忍不住,連忙湊近觀看。
不知道持續了多長時間,等到鹽晶出現的越來越多後。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
“不行,晾曬太慢,現在把這些全放在鐵盤上,給咱盡快煎烤出來,咱要見見這些新鹽。”
顯然他最為關注的,還是鹽的提純辦法。
而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這種事情竟然如此簡單,根本不需要之前,大費周折。
隨處可見的石灰以及草木灰,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而高符在這一刻,也是無法淡定。
連忙揮手,甚至自己親自帶著那些公公,找了個鐵盤,將這些鹽水舀入鐵盤內,旋即放在火盆上,開始小火煎水。
待到水汽被蒸發的越來越多,肉眼可見的白色精鹽,已經占據了眼眶。
這一刻,甚至連高符也無法淡定。
因為是他們親自,帶著下等鹽來的這裏,也是親自看著,蘇閑怎麽“浪費”,將這些鹽全部化成了鹽水。
之後又再次見到,眼前的這一幕。
當下,高符激動的無法言語。
“陛下……陛下!真是神了,真是神了!奴婢們剛剛帶來的,明明是這些下等鹽啊,結果現在,變成了上等鹽,不!比上等鹽還要純粹。”
聽著他還要絮叨,朱元璋已經無法忍受。
等到冷卻後。
他讓那些公公,將這些精鹽取出來,然後親自伸出食指,蘸取了一些鹽,然後伸進嘴裏。
“好!”
朱元璋的眼睛,似乎猛地大亮,“沒有了那麽苦,和上次咱嚐到的大差不差。”
“真有這辦法!真有這辦法”
忽然。
他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很快轉頭看向四周,“爾等的嘴巴……”
“皇爺,咱們什麽都沒聽到!”
另一邊,常茂嚇得大叫,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方法,關鍵是還他娘的如此簡單,但凡看到,隻要傳出去,恐怕就會有無數的私鹽販子效仿。
到時候私鹽比官鹽再好再便宜,那鹽引這國策,也算是半途而廢了。
一時間,隨著眾人趕緊表態。
朱元璋反倒是沉默起來。
因為他忽然發現,如果真的要大範圍的製作精鹽,那麽這個方法根本瞞不住,勢必有很多灶戶會知道。
而一旦如此,不還是誤了國之大計!
“不行!”
“不對!咱高興的太早了!”
此刻,朱元璋已然明悟,他猛地轉頭看向蘇閑。
“如果這些方法真的要大範圍使用,那接下來,大明百姓的確可以不用為食鹽發愁。”
“可是,朝廷要愁了!咱要愁了!”
蘇閑知道,此時此刻的老朱,心裏想著什麽。
要知道。
鹽引……是國策!
這個國策可不隻是讓你今年多製造一些鹽,製造的越多越好就是好的!
而是需要“定量”,就如朱元璋所言,朝廷基本每年的食鹽產量,是大明百姓人數的十倍!
這樣一來,除卻百姓每人每年所需的五斤以外。
還有一半。
則是給路途損耗、外邦交易、牛馬羊等等、還有儲存所需。
可一旦蘇閑的這辦法傳出去。
那麽民間私鹽豈不是屢禁不止?
更重要的,上好的鹽一旦出來,那勢必會有很多人和外邦去私下交易,西邊的吐蕃、北邊的草原、西南的番邦小國……等等,大明就相當於失去了一手和外邦交易,從而賺取銀錢的手段。
甚至有可能讓他們逐漸坐大!
而此事若成,說不定還會破壞鹽引製度……
想著想著,朱元璋第一次覺得,讓蘇閑給自己解釋製鹽的方法,是不是有些做錯了。
而看著朱元璋的反應,蘇閑隻是略微一想,就想到了其心理想法。
實際上不隻是他,哪怕是馬皇後,都有了一絲猶豫,連帶著太子朱標都緊縮眉頭。
提取精鹽的辦法,隻是給了眾人一瞬間的喜悅。
而接下來,則又是無盡的沉默。
高符小心翼翼的熄火,然後看向其它公公,示意悄悄退後。
這種沉默的時間非常長。
但蘇閑卻又耐心等。
原因很簡單,這是對於未知,對於未來無法操控的恐懼。而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一個舵手了。
恰好,眼下的蘇閑,什麽都很小,偏偏隻有後世的眼光,非常長遠。
不知過了多久。
忽然,朱元璋徐徐開口,“你也想到了吧?”
他轉頭看向蘇閑,如他之前所想,此子既然做一步看三步,那麽關於精鹽提純,有可能引起的後果,他顯然也想到了。
“這便是為公了!”蘇閑淡然開口。
“為公?”朱元璋已經分不清,這是第幾次聽到這兩個字了。
他吸了口氣又緩緩吐出,“小小孩子,知道什麽是公?”
“與這些鹽相比,削弱敵方,扼住他們咽喉這才是天下為公。”
“此製鹽法一旦普及,必然擴散,一旦擴散,朝廷鹽稅比你在《鹽引論》中所提及的,還要崩壞更快!”
“到時候,你放才那一番計算,豈不是根本無用?甚至連外邦也知道如此簡單的辦法,那我大明……”
“陛下!”蘇閑將其打斷。
隻是輕聲道:“我大明的百姓們,值得如此好的鹽!”
此話一出,朱元璋似乎被觸及到什麽,身體渾然一震。
而蘇閑卻更清楚,對方剛才那樣的猶豫,隻是對於未知的迷茫,前路未卜的不確定。
但從根子上而言,他還是那個自信無比,從微末而起的洪武帝!
他擔心後世子孫,卻唯獨不擔心他自己……
“況且,陛下也想太多了。”
“產鹽的地方就那麽多,隻要把住鹽礦,大明大部分的鹽依舊是朝廷做主!”
“而陛下如果擔心私鹽的話,那麽話題又回到了之前――官鹽,必須比私鹽更好,更便宜!”
蘇閑再度重複道:“因為我大明百姓,值得如此好的鹽!”
“朝廷參與鹽價製定,根據損耗、鹽稅,定出平民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市場鹽價,曬鹽法一旦普及,再加上精鹽製作成功!”
“到時候我大明可不是三分銀一斤鹽,也不是一分銀一斤鹽!”
“而是一厘銀一斤鹽!”
一厘等於十文錢。
這個數字顯然嚇了朱元璋一跳。
然而蘇閑接下來的話,卻更加驚心動魄。
“甚至,私鹽如果再猖獗!”
“大明甚至可以再五分錢一斤鹽,照樣有得賺!”
“而此後,我大明的鹽,再無上中下等級之分,隻有海鹽、湖鹽類別之分,百姓想吃什麽風味的鹽,就能吃什麽風味的鹽。”
隨著蘇閑富有蠱惑的聲音響起,這一刻,朱元璋、朱標的神情都無比震動。
“至於陛下擔心的外邦,削弱實力餘餘……”
接下來,蘇閑的話音再度響起,卻給朱元璋的心神,帶來了更為震撼的顫動!
“陛下難道覺得……大明能在元末占據中鼎立而起,能光複漢統,驅走元人,未來甚至還要遠邁漢唐!”
“要靠區區的鹽嗎?”
“陛下!”
蘇閑再度道:“《鹽引論》上所言,一紙鹽引,托不起大明!”
“我大明的軍國命脈,也不能放在區區一紙鹽引上!”
這讓朱元璋無比熟悉的一幕,再度出現。
此子,走一步看三步。
再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前路已經鋪好,接下來不論大家怎麽繼續,似乎都會回到原來的路徑,然後回到當前的布置裏。
隻是盡管知道這些,但當朱元璋看著麵前這一幕的時候,還是無法將這些,和茫茫的大海聯係在一起。
不過。
得益於之前的寶鈔案例,朱元璋父子以及馬皇後,顯然知道對方又是在以小見大。
“人造鹽田?你的意思是……咱們在這裏,就能得到解決海鹽的晾曬法?”
“陛下看著就是。”
蘇閑沒有回答,而是直接進入了自己的準備之中。
剛才談話,朱雄英、朱椿、常森他們聽得雲裏霧裏,但是看見蘇閑終於準備動手。
他們頓時興奮起來,常森第一個道:“我來!”
朱雄英也跑了過來,“我也來。”
而蘇閑則指揮著他們。
剛開始做這個“小模型”的時候,蘇閑就加了很多水,爭取達到稀釋鹽的地步,不過畢竟是模型,無法和真正的大海相比。
當然,隻要能說明清楚接下來的動作便是。
如此想著。
蘇閑先解釋道:“剛才高公公說了,海水裏麵的鹽分很少,如果用曬鹽法,第一點就是浪費時間,得曬到猴年馬月去。”
高符點頭,正是如此。
而朱元璋和馬皇後兩人,也疑惑看去。
隻見蘇閑這一次並沒有說話,而是將腳下擺著的九宮格一樣的“鹽田”攪弄了幾下。
眼下正是正午,陽光雖然沒有眼下炙熱,但加上旁邊燃燒的火盆,也能提供一些溫度。
蘇閑剛才說了那麽久,這裏的水分已經蒸發了不少。而蘇閑接下來,則是讓常森他們,將其他宮格裏麵的水,一起舀入最中間的水池中。
“可惜,受製於條件,目前也隻能這樣了,不過能看懂就成。”
“過去了那麽久,高公公可注意到了,這裏的水少了多少?”
這一次,還沒等高符說話。
朱標就當先開口道:“剛才來的時候,這池子裏的水剛好在這些泥沙中間靠上的位置。”
他來的時候顯然已經觀察過了,“而現在,則在靠下的位置。”
蘇閑點頭道:“剛才我將高公公等人拿過來的下等鹽,放入這搭好的泥沙池之內,然後灌滿了一個食指高度的水。一個上午的時間,這些水現在已經少了三分之二。”
“而我將剩下的水,全部聚在一起,這樣一來,這個水池裏的鹽分夠不夠呢?”
聞言,高符一愣,恍然明悟,“是太陽帶走了水汽!水汽少了,裏麵的鹽分卻沒變?如此繼續,遲早就能變成鹽分足夠的鹵水。”
蘇閑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那為何不帶走鹽呢?”
就在這時,朱雄英眨巴著眼睛,下意識的問道。
其實這個問題,某些人也想問,但總覺得問出去就有失身份,硬是忍住了。
“很簡單,煎煮鹽的時候,會帶走鹽分嗎?在一定的溫度下,水會變成氣體,飄散在空中,但鹽不會。”
蘇閑隨口解釋了幾句,又道:“當然,至於為什麽,這些都是以後格物學要學的。”
提了一下格物院之後,看著幾位皇子和勳貴子嗣眼中,掩飾不住的好奇,蘇閑小小的達成了一下自己的目的。
旋即繼續說道:“其實除了這種方法之外,還有最簡單的一種方法。”
嗯?
聞言,幾人紛紛看來。
“海岸線上的一些沙土,本身就有吸附鹽的作用。所以如果真的鑄造鹽田,趁著潮水漲潮又退潮之後,直接將海岸線這些濕潤的沙土連同海水,一起舀走。”
“然後放在竹片、葉片、樹枝做成的“篩子”之內,再用海水衝洗,這樣一來,也能得到鹽分較高的鹵水……”
既然點頭,顯然是第一次聽到如此新奇的說法。
利用泥沙?
而正在他們遲疑之時,蘇閑則看著被舀入中間的“鹽水”,再度等了一會兒後。
一定濃度的飽和鹽水,會析出鹽晶。
隻是這些,蘇閑沒辦法給他們解釋。
而是繼續道:“至於什麽時候,鹽分可以足夠製鹽了,其實很簡單,用一些蓮子拋進這些水裏,就可以估算。”
“如果能完整的漂浮在水麵上,就是可以製鹽,如果還在水中,或者水下,則遠遠達不到標準。”
朱元璋聽得半信半疑,但還是看向旁邊,讓他們趕緊記下。
而蘇閑則順手,將旁邊高符帶來的一些蓮子拋進去,蓮子沉浸在水麵,不一會兒就漂浮上來。
蘇閑這才道:“類似這種,其實就可以製鹽。”
而接下來,才是最為關鍵的一步。
“當然,如此簡單製成的鹽,其實就和現在的鹽差不多,暴曬所得到的海鹽,還是有雜質。”
此話一出。
馬皇後當即反應過來,這應該就是蘇閑得到“精鹽”最為關鍵的辦法了。
就連朱元璋也是目不轉睛的看向蘇閑。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不是在海邊,需要大海才能實驗,而是當下就能親眼所見!
“如何去除雜質?”朱標已經等不及,索性直接問出口。
“用石灰以及草木灰!”
還是那些原因,化學反應在這個時候根本沒辦法說出來,什麽海水之中可能有鐵、氟、硫酸鹽等等元素,加入碳酸鉀和氧化鈣能和以上這些發生反應等等之類……
腦海裏閃過這些有的沒的。
蘇閑則繼續說道:“往鹵水之中,加入石灰和草木灰,不僅可以吸附雜質,而且可以加快鹽晶的析出。所得到的鹽,要遠遠比一般晾曬乃至煎煮得到的鹽,更為純淨。”
“雜質被去除後,則更不會出現中毒的問題。”
一邊說著。
蘇閑也是說做就做,直接將石灰和草木灰,倒入最中間的鹽池內,然後攪拌均勻,接下來就又是過濾篩選的過程。
“當然,添加它們不要添加的太多,最好是提前製作成漿液,然後倒進去……繼續等著晾曬即可!”
“還有一種辦法,則是在第二種選取沙土的過程中,直接就將石灰以及草木灰放入裏麵,這樣一來,衝出來的鹵水,也可以直接晾曬。”
“等到一定程度時,鹽晶也會出現。”
蘇閑一邊說,一邊做,由於曾在家中這種過程就做了很多次,所以蘇閑也是信手拈來。
將過濾好的鹽水,重新選了一個池子,去晾曬乃至炙烤之後,肉眼可見的,一層層細白的晶砂,已經隱約的出現水底。
看到這一幕,朱元璋父子再也忍不住,連忙湊近觀看。
不知道持續了多長時間,等到鹽晶出現的越來越多後。
朱元璋再也忍不住了。
“不行,晾曬太慢,現在把這些全放在鐵盤上,給咱盡快煎烤出來,咱要見見這些新鹽。”
顯然他最為關注的,還是鹽的提純辦法。
而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這種事情竟然如此簡單,根本不需要之前,大費周折。
隨處可見的石灰以及草木灰,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
而高符在這一刻,也是無法淡定。
連忙揮手,甚至自己親自帶著那些公公,找了個鐵盤,將這些鹽水舀入鐵盤內,旋即放在火盆上,開始小火煎水。
待到水汽被蒸發的越來越多,肉眼可見的白色精鹽,已經占據了眼眶。
這一刻,甚至連高符也無法淡定。
因為是他們親自,帶著下等鹽來的這裏,也是親自看著,蘇閑怎麽“浪費”,將這些鹽全部化成了鹽水。
之後又再次見到,眼前的這一幕。
當下,高符激動的無法言語。
“陛下……陛下!真是神了,真是神了!奴婢們剛剛帶來的,明明是這些下等鹽啊,結果現在,變成了上等鹽,不!比上等鹽還要純粹。”
聽著他還要絮叨,朱元璋已經無法忍受。
等到冷卻後。
他讓那些公公,將這些精鹽取出來,然後親自伸出食指,蘸取了一些鹽,然後伸進嘴裏。
“好!”
朱元璋的眼睛,似乎猛地大亮,“沒有了那麽苦,和上次咱嚐到的大差不差。”
“真有這辦法!真有這辦法”
忽然。
他似乎意識到了什麽,很快轉頭看向四周,“爾等的嘴巴……”
“皇爺,咱們什麽都沒聽到!”
另一邊,常茂嚇得大叫,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方法,關鍵是還他娘的如此簡單,但凡看到,隻要傳出去,恐怕就會有無數的私鹽販子效仿。
到時候私鹽比官鹽再好再便宜,那鹽引這國策,也算是半途而廢了。
一時間,隨著眾人趕緊表態。
朱元璋反倒是沉默起來。
因為他忽然發現,如果真的要大範圍的製作精鹽,那麽這個方法根本瞞不住,勢必有很多灶戶會知道。
而一旦如此,不還是誤了國之大計!
“不行!”
“不對!咱高興的太早了!”
此刻,朱元璋已然明悟,他猛地轉頭看向蘇閑。
“如果這些方法真的要大範圍使用,那接下來,大明百姓的確可以不用為食鹽發愁。”
“可是,朝廷要愁了!咱要愁了!”
蘇閑知道,此時此刻的老朱,心裏想著什麽。
要知道。
鹽引……是國策!
這個國策可不隻是讓你今年多製造一些鹽,製造的越多越好就是好的!
而是需要“定量”,就如朱元璋所言,朝廷基本每年的食鹽產量,是大明百姓人數的十倍!
這樣一來,除卻百姓每人每年所需的五斤以外。
還有一半。
則是給路途損耗、外邦交易、牛馬羊等等、還有儲存所需。
可一旦蘇閑的這辦法傳出去。
那麽民間私鹽豈不是屢禁不止?
更重要的,上好的鹽一旦出來,那勢必會有很多人和外邦去私下交易,西邊的吐蕃、北邊的草原、西南的番邦小國……等等,大明就相當於失去了一手和外邦交易,從而賺取銀錢的手段。
甚至有可能讓他們逐漸坐大!
而此事若成,說不定還會破壞鹽引製度……
想著想著,朱元璋第一次覺得,讓蘇閑給自己解釋製鹽的方法,是不是有些做錯了。
而看著朱元璋的反應,蘇閑隻是略微一想,就想到了其心理想法。
實際上不隻是他,哪怕是馬皇後,都有了一絲猶豫,連帶著太子朱標都緊縮眉頭。
提取精鹽的辦法,隻是給了眾人一瞬間的喜悅。
而接下來,則又是無盡的沉默。
高符小心翼翼的熄火,然後看向其它公公,示意悄悄退後。
這種沉默的時間非常長。
但蘇閑卻又耐心等。
原因很簡單,這是對於未知,對於未來無法操控的恐懼。而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一個舵手了。
恰好,眼下的蘇閑,什麽都很小,偏偏隻有後世的眼光,非常長遠。
不知過了多久。
忽然,朱元璋徐徐開口,“你也想到了吧?”
他轉頭看向蘇閑,如他之前所想,此子既然做一步看三步,那麽關於精鹽提純,有可能引起的後果,他顯然也想到了。
“這便是為公了!”蘇閑淡然開口。
“為公?”朱元璋已經分不清,這是第幾次聽到這兩個字了。
他吸了口氣又緩緩吐出,“小小孩子,知道什麽是公?”
“與這些鹽相比,削弱敵方,扼住他們咽喉這才是天下為公。”
“此製鹽法一旦普及,必然擴散,一旦擴散,朝廷鹽稅比你在《鹽引論》中所提及的,還要崩壞更快!”
“到時候,你放才那一番計算,豈不是根本無用?甚至連外邦也知道如此簡單的辦法,那我大明……”
“陛下!”蘇閑將其打斷。
隻是輕聲道:“我大明的百姓們,值得如此好的鹽!”
此話一出,朱元璋似乎被觸及到什麽,身體渾然一震。
而蘇閑卻更清楚,對方剛才那樣的猶豫,隻是對於未知的迷茫,前路未卜的不確定。
但從根子上而言,他還是那個自信無比,從微末而起的洪武帝!
他擔心後世子孫,卻唯獨不擔心他自己……
“況且,陛下也想太多了。”
“產鹽的地方就那麽多,隻要把住鹽礦,大明大部分的鹽依舊是朝廷做主!”
“而陛下如果擔心私鹽的話,那麽話題又回到了之前――官鹽,必須比私鹽更好,更便宜!”
蘇閑再度重複道:“因為我大明百姓,值得如此好的鹽!”
“朝廷參與鹽價製定,根據損耗、鹽稅,定出平民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市場鹽價,曬鹽法一旦普及,再加上精鹽製作成功!”
“到時候我大明可不是三分銀一斤鹽,也不是一分銀一斤鹽!”
“而是一厘銀一斤鹽!”
一厘等於十文錢。
這個數字顯然嚇了朱元璋一跳。
然而蘇閑接下來的話,卻更加驚心動魄。
“甚至,私鹽如果再猖獗!”
“大明甚至可以再五分錢一斤鹽,照樣有得賺!”
“而此後,我大明的鹽,再無上中下等級之分,隻有海鹽、湖鹽類別之分,百姓想吃什麽風味的鹽,就能吃什麽風味的鹽。”
隨著蘇閑富有蠱惑的聲音響起,這一刻,朱元璋、朱標的神情都無比震動。
“至於陛下擔心的外邦,削弱實力餘餘……”
接下來,蘇閑的話音再度響起,卻給朱元璋的心神,帶來了更為震撼的顫動!
“陛下難道覺得……大明能在元末占據中鼎立而起,能光複漢統,驅走元人,未來甚至還要遠邁漢唐!”
“要靠區區的鹽嗎?”
“陛下!”
蘇閑再度道:“《鹽引論》上所言,一紙鹽引,托不起大明!”
“我大明的軍國命脈,也不能放在區區一紙鹽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