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和麻醉的關係一直很微妙,外科覺得麻醉大多死板教條,麻醉覺得外科大多是莽夫。
上麵那些老大還能維持麵上的和諧,下麵這些小的出去幹架的都有。
幹架是誇張了些,但是紛爭一直沒少過。
麻醉擁有能停外科手術的權利,但是外科強勢,要硬來的也大有人在,無非是看哪一頭的老大壓得過去。
甩鍋的事情也常有,這事說句良心話,全是外科甩給麻醉,畢竟外科在病房和家屬接觸得多,麻醉除了簽同意書的時候與家屬見一麵,旁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外頭發生了什麽。
術後並發症?
那一定是麻醉術中管理不當!
術後腦梗了?二次出血了?
那一定是麻醉術中血壓控製不佳!
但再說回來,外科也沒有麻醉想的那麽不堪,作為外科醫生,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是關起門來“批鬥”,很少有直接和家屬說:“這個是麻醉的問題。”
真有責任也好,假有責任也罷,說到底大家是“一家人”,沒有這種在家屬麵前把責任全部推卸的道理。何況一場手術結果本就充滿了變化性,手術的預後和病人身體素質等多方麵都有關係。
腦梗、二次出血、拔不了管……誰都不想。但是病人遇多了,總有那麽兩個“怪”的情況,也是命了。
像這次楊主任組這個鬧事的家屬,都不是“命”的問題,是本身肺就不好,肺癌開過刀,肺都不剩下多少好的部分了,術後拔不了管的概率高,也告知過家屬。
手術做完了,真拔不了管,人家又不認了,問起來都說庸醫謀財害命。
謝宜年也是這時才知道黃朝師兄說“解決好了”是推鍋給了麻醉科,麻醉醫生管氣道,實在是最合適的背鍋人選。
肺不好?脫不了機?哎呀,麻醉科的事。你看人不是醒了?腦子沒問題對吧?
謝宜年被譚月一頓輸出,給罵懵了。
這中間具體過程他還不知道,但是結果擺在這,自家甩鍋給麻醉科,連累麻醉科的人在術前訪視時被家屬圍堵,自家做了極其不厚道的事情,謝宜年都不好意思抬頭,小聲問:“宗醫生……還好嗎?要緊嗎?”
譚月沒罵他幾句,知道他不是做主的人,但對他沒好臉色,懶得搭理他,怒氣衝衝地走了。
找人算賬去了。
譚月找到了手術間,那會兒黃朝在台上,據可靠情報,黃朝被她說得下了保證書。
“黃教授——”譚月當住院總的這一年,硬生生從一個說話輕聲的甜妹變成了一個火爆辣椒,語速飛快:“你們家怎麽能這樣做事!什麽叫麻醉的責任?這個病人,我是不是之前就和你們談和家屬談,肺不好,術後極大概率拔不了管,肺的問題很大,你們把家屬談得鬼迷心竅,什麽風險都不管了,又說是誰誰誰的vip,一定要做,現在呢?全是我們的責任了,你們開完刀就隱身了是吧?今天我們的人還被家屬襲擊了,走走走,我們一起去醫務處麵前處理這個事!”
譚月個子嬌小,卻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巡回護士悄悄往旁邊挪了一個窩,怕被波及。
“今天就是楊主任在這裏,我也是有道理的!”譚月越想越氣,她住院總任期快結束了,都快結束這糟心的日子了,沒想到最後兩周裏給她來了坨大的。
黃朝沒辦法,隻好叫謝宜年來收場,自己去了解一下情況。他們是一個大組,人多,事也雜。像黃朝這種高年資主治,除了出門診,就是手術室開刀,鬧事的那個病人嚴格意義也不是他的病人,他就沒關注後續處理。
他心裏暗罵必然是哪個愣頭青去處理這件事,這下把麻醉科得罪狠了吧!醫務處都找上麻醉科了,這梁子從此結大了。
黃朝先關心了一下那位受傷的麻醉醫生:“人還好吧?譚總,實在對不住,這事我不清楚的,我絕對絕對沒有甩鍋給你們麻醉科的意思,請你相信我。”
譚月沒睬他,她心裏煩得很,明天有一台術中喚醒,本來排了宗夏槐去做,要不然宗夏槐今天下午也不會去病房訪視病人,這下好了,宗夏槐受傷了,明天的喚醒怎麽辦?
術中喚醒,是對麻醉要求極高的一類神經外科手術,術中病人保留自主呼吸,這類病人多為功能區腫瘤,開顱階段病人是睡著的,在外科醫生挖腫瘤的時候,麻醉醫生會通過減少藥量,控製麻醉深度,將病人喚醒,讓他們配合外科醫生的指令從而盡可能挖腫瘤而避開功能區,提高術後生存質量。
這類手術對於外科醫生、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配合度、乃至病人的心理素質要求都很高。
雖說麻醉醫生會用鎮靜藥使得病人保持在一個相對平靜的狀態,鎮靜藥的一大作用就是消除恐懼,但是當外科醫生觸碰到大腦功能區,病人數著數突然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了,一側肢體不能動了……
是人都會害怕,哪怕外科醫生叫病人相信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配合度真的很看個人的心理素質,而且每個人能堅持的時長都不一樣。外科也要速戰速決,否則時間一長,病人即使做完手術,也會留下極重的心理陰影,瘋掉都是有可能的。
這類手術風險高,但是收益也高。一般神經外科手術都是全麻插管,挖完瘤子多少有點偏癱、聽力下降、視力下降……這樣或那樣的後遺症(主要看腫瘤位置)。像功能區的腫瘤,術後後遺症就更重了。術中喚醒最大的好處就是最大化保留病人的大腦功能。
至於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說法不一。
宗夏槐是當年基地唯一一個從二年級起就開始做喚醒麻醉的人,一方麵是和她的研究生課題相關,另一方麵是她確實優秀。
譚月一邊趕去醫務處,一邊手機上給主任發消息報備,請示讓誰頂上更合適。其實科裏不是沒有能做的人,但是術中喚醒是誰都不想經手的燙手山芋。
換句話說,能做喚醒的、比宗夏槐更有能力的麻醉醫生年資也都挺高了,譚月使喚不動。宗夏槐是“性價比”最高的那一個。但是主任開口,那就不一樣了。
譚月這邊解決了心頭一樁大事,神色緩和不少,黃朝又打聽:“譚總,這個……宗醫生受的傷嚴重嗎?傷到哪裏了?”
嚴重……倒也不至於。譚月說:“她被家屬咬了一口,咬手腕上了。”怪惡心的,還得去打免疫球蛋白。
上麵那些老大還能維持麵上的和諧,下麵這些小的出去幹架的都有。
幹架是誇張了些,但是紛爭一直沒少過。
麻醉擁有能停外科手術的權利,但是外科強勢,要硬來的也大有人在,無非是看哪一頭的老大壓得過去。
甩鍋的事情也常有,這事說句良心話,全是外科甩給麻醉,畢竟外科在病房和家屬接觸得多,麻醉除了簽同意書的時候與家屬見一麵,旁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外頭發生了什麽。
術後並發症?
那一定是麻醉術中管理不當!
術後腦梗了?二次出血了?
那一定是麻醉術中血壓控製不佳!
但再說回來,外科也沒有麻醉想的那麽不堪,作為外科醫生,大部分情況下,大家都是關起門來“批鬥”,很少有直接和家屬說:“這個是麻醉的問題。”
真有責任也好,假有責任也罷,說到底大家是“一家人”,沒有這種在家屬麵前把責任全部推卸的道理。何況一場手術結果本就充滿了變化性,手術的預後和病人身體素質等多方麵都有關係。
腦梗、二次出血、拔不了管……誰都不想。但是病人遇多了,總有那麽兩個“怪”的情況,也是命了。
像這次楊主任組這個鬧事的家屬,都不是“命”的問題,是本身肺就不好,肺癌開過刀,肺都不剩下多少好的部分了,術後拔不了管的概率高,也告知過家屬。
手術做完了,真拔不了管,人家又不認了,問起來都說庸醫謀財害命。
謝宜年也是這時才知道黃朝師兄說“解決好了”是推鍋給了麻醉科,麻醉醫生管氣道,實在是最合適的背鍋人選。
肺不好?脫不了機?哎呀,麻醉科的事。你看人不是醒了?腦子沒問題對吧?
謝宜年被譚月一頓輸出,給罵懵了。
這中間具體過程他還不知道,但是結果擺在這,自家甩鍋給麻醉科,連累麻醉科的人在術前訪視時被家屬圍堵,自家做了極其不厚道的事情,謝宜年都不好意思抬頭,小聲問:“宗醫生……還好嗎?要緊嗎?”
譚月沒罵他幾句,知道他不是做主的人,但對他沒好臉色,懶得搭理他,怒氣衝衝地走了。
找人算賬去了。
譚月找到了手術間,那會兒黃朝在台上,據可靠情報,黃朝被她說得下了保證書。
“黃教授——”譚月當住院總的這一年,硬生生從一個說話輕聲的甜妹變成了一個火爆辣椒,語速飛快:“你們家怎麽能這樣做事!什麽叫麻醉的責任?這個病人,我是不是之前就和你們談和家屬談,肺不好,術後極大概率拔不了管,肺的問題很大,你們把家屬談得鬼迷心竅,什麽風險都不管了,又說是誰誰誰的vip,一定要做,現在呢?全是我們的責任了,你們開完刀就隱身了是吧?今天我們的人還被家屬襲擊了,走走走,我們一起去醫務處麵前處理這個事!”
譚月個子嬌小,卻爆發出驚人的能量,巡回護士悄悄往旁邊挪了一個窩,怕被波及。
“今天就是楊主任在這裏,我也是有道理的!”譚月越想越氣,她住院總任期快結束了,都快結束這糟心的日子了,沒想到最後兩周裏給她來了坨大的。
黃朝沒辦法,隻好叫謝宜年來收場,自己去了解一下情況。他們是一個大組,人多,事也雜。像黃朝這種高年資主治,除了出門診,就是手術室開刀,鬧事的那個病人嚴格意義也不是他的病人,他就沒關注後續處理。
他心裏暗罵必然是哪個愣頭青去處理這件事,這下把麻醉科得罪狠了吧!醫務處都找上麻醉科了,這梁子從此結大了。
黃朝先關心了一下那位受傷的麻醉醫生:“人還好吧?譚總,實在對不住,這事我不清楚的,我絕對絕對沒有甩鍋給你們麻醉科的意思,請你相信我。”
譚月沒睬他,她心裏煩得很,明天有一台術中喚醒,本來排了宗夏槐去做,要不然宗夏槐今天下午也不會去病房訪視病人,這下好了,宗夏槐受傷了,明天的喚醒怎麽辦?
術中喚醒,是對麻醉要求極高的一類神經外科手術,術中病人保留自主呼吸,這類病人多為功能區腫瘤,開顱階段病人是睡著的,在外科醫生挖腫瘤的時候,麻醉醫生會通過減少藥量,控製麻醉深度,將病人喚醒,讓他們配合外科醫生的指令從而盡可能挖腫瘤而避開功能區,提高術後生存質量。
這類手術對於外科醫生、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的配合度、乃至病人的心理素質要求都很高。
雖說麻醉醫生會用鎮靜藥使得病人保持在一個相對平靜的狀態,鎮靜藥的一大作用就是消除恐懼,但是當外科醫生觸碰到大腦功能區,病人數著數突然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了,一側肢體不能動了……
是人都會害怕,哪怕外科醫生叫病人相信自己,在這種情況下,配合度真的很看個人的心理素質,而且每個人能堅持的時長都不一樣。外科也要速戰速決,否則時間一長,病人即使做完手術,也會留下極重的心理陰影,瘋掉都是有可能的。
這類手術風險高,但是收益也高。一般神經外科手術都是全麻插管,挖完瘤子多少有點偏癱、聽力下降、視力下降……這樣或那樣的後遺症(主要看腫瘤位置)。像功能區的腫瘤,術後後遺症就更重了。術中喚醒最大的好處就是最大化保留病人的大腦功能。
至於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說法不一。
宗夏槐是當年基地唯一一個從二年級起就開始做喚醒麻醉的人,一方麵是和她的研究生課題相關,另一方麵是她確實優秀。
譚月一邊趕去醫務處,一邊手機上給主任發消息報備,請示讓誰頂上更合適。其實科裏不是沒有能做的人,但是術中喚醒是誰都不想經手的燙手山芋。
換句話說,能做喚醒的、比宗夏槐更有能力的麻醉醫生年資也都挺高了,譚月使喚不動。宗夏槐是“性價比”最高的那一個。但是主任開口,那就不一樣了。
譚月這邊解決了心頭一樁大事,神色緩和不少,黃朝又打聽:“譚總,這個……宗醫生受的傷嚴重嗎?傷到哪裏了?”
嚴重……倒也不至於。譚月說:“她被家屬咬了一口,咬手腕上了。”怪惡心的,還得去打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