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闊的拳法是競技之拳法,是強身之拳法,而非殺人之拳法,這就是他一直不如別人的地方。
自唐有武舉以來,無論兵刃還是拳腳,都是以殺人為目的,人們習武是為了有一技之長,能在亂世混口飯吃,就像今天的學生苦讀寒窗十數年,為的是能考個二幺幺、九八五之類的學校,將來有個混社會的資本,道理是一樣的。
點到為止這種境界,是對於那些能夠收放自如的武林泰鬥而言,他們能在比鬥中掌控對手的節奏,或者不被對手傷害,這種人屈指可數。
像這曹闊這樣能在短短一年之內與好幾個武學大家交手後還活蹦亂跳的,那都是筆者照顧他,否則早涼涼了。
武術到了現代,殺人技漸漸被槍炮取代,留下來的大多是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防身術,而非殺人術,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大師被拳擊ko了。
中國武術從來就不是擂台上表演的格鬥,它百無禁忌,襲襠跺腳,摳鼻插眼都是正常範疇,古壯拳甚至咬人,無所不用其極。
更何況無數習武之人都是有自己的絕招的,何為絕招,是學會了就無敵的招數嗎?當然不是,槍神李文書的猛虎硬爬山,拳譜裏有沒有?學過八極拳的都知道,誰能用出槍神的味道來?太極宗師楊露禪的攬雀尾,練過太極的敢說師父沒教?為什麽用不出前輩的威能?
功夫這種東西是用汗水匯集起來的,在經年累月之中對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中悟出來的,沒有時間的沉澱,誰能摸索出一招斃敵的手段,好比同樣練鷹爪,為什麽有人能把銀子當麵團捏,有的人連竹子都抓不破。
曹闊就是這樣,他雖不缺殺人奪命的心,但是一直沒有跳出武術套路的範疇,還停留在製敵就是勝利,不是必要情況少傷性命的階段,動起手來一板一眼,這讓他缺少了一股“狠”勁兒,對武術的運用也產生了拘束和限製,所以很多時候在招數上明明有捷徑,可自己從來沒有往那上麵想過。
薛岩枝的幾手絕殺給了他很好的啟發,對敵人留手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他不是八荒遲悔,對武術的理解和運用遠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讓招這種愚蠢的行為還不是他能夠隨心所欲去發揮的,這就導致同樣會鬼門刀,同樣知道七殺血鐮,可他一直不是藍夜或薛岩枝對手的原因。
想通這個關節,曹闊對以往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豁然開朗,在一些似懂非懂的關竅上都有實實在在的感悟,讓他切切實實的理解了,知道未必等於明白,明白未必等於會用,會用未必等於掌握,掌握也不一定就是精通。
武術,一拳一腳都是道理,對則進,錯則退,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台上的優伶們剛剛退場,不夜天子時的大鼓就準時響起,驚醒了還在回味的朱允炆,也喚醒了“臨”“兵”“鬥”三訣齊開的曹闊。
“這個調子我在呼嘯山莊聽過。”朱允炆衝曹闊一笑,掩飾著自己的尷尬。
“隨我來。”曹闊引他們上二樓。
此時場中看客們已經開始搬桌子撤椅子,並自覺站成一個大圈子,把那些已經留在原地打算徹夜瘋狂的人們和一個高台圍在中間。
所有燈籠全部換上曹闊研發的效果燈,這些燈忽亮忽暗,五顏六色閃爍不停,配合著節奏感超強的調子,頃刻間就把氣氛調動了起來。
二樓的欄杆上也掛滿了寫有五言律詩名字的燈籠,垂在廳中,它們是整個樓裏亮光最穩定的去處了。
不夜天的領舞是玄武組中的女蝠,人長的不算出眾,但是輕身功夫絕佳,自三樓翻身而下,在二樓的條幅上稍一借力就飄落在戲台上,朝著對麵一副寫有《渡揚子江》的燈籠一指,便有好多年輕才子擠上高台,隨著節奏大聲唱著詩句。
“他們唱的怎麽不是《我是一個賊》?”朱允炆端著酒大聲問道。
“天子腳下,哪來的賊。”曹闊白眼。
其實曹闊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五言律詩的詞句用《將你震撼》的調子唱出來,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是第一句,疑是地上霜是第二句,舉頭望明月和低頭思故鄉是第三句,後麵接一句“不醉不歸不夜天”之類的就可以接下一首了。
不夜天的夜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傳唱先人的詩詞,女蝠指向什麽詩的名字,眾人就跟著唱什麽詩句,主要是先把氣氛活躍起來。
廳中的高台也不是什麽人都敢上的,燈籠上的詩詞不分歲月不分朝代,隻有名字沒有內容,不知道的人可不敢隨意登台,但這也是自恃清高的才子們相互攀比的地方,被比下去的人往往心有不甘,白日裏回到家中埋頭苦讀,倒也激發了不少才俊奮發圖強。
第二部分是選出當夜在不夜天裏做出佳句的才子,把他們的詩句寫在燈籠上掛出來,並讓其本人登上高台帶著眾人一起吟唱自己的詩句,燈籠是早就做好的,隻要詩句達到才子們的一致認可,作詩人便可親筆題詩。
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有機會把自己的詩句放在大庭廣眾供大家傳唱,那是多麽光耀的事情,想想都激動,萬一被哪家高門大戶的小姐相中,豈不是財色雙收。
更有一些心思深沉的人夜夜來此,希望自身的才華能遇到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這可是天子腳下,萬一自己運氣夠好,佳作傳到朝廷的耳朵裏,將來混跡官場也亦未可知。
第三部分是有一些專門寫新曲子的人,對這些人沒有固定要求,他們的作品由花樓裏的姑娘們代為吟唱,也打破不夜天在曲調方麵的單一,這些人不但可以領到不少銀子,還能免費在這裏喝酒。
當然他們還是無法與才子們相提並論的,至少才子們被姑娘們看中的話,是可以引為知己的。
“你這裏的燈火為什麽有這麽多顏色?”朱允炆已經被晃的眼花繚亂,大聲詢問。
“燈火還是那個燈火,變顏色的是罩住燈火的輕紗和影紙,把燈火裝進竹筒,亮光就會隻向一個方向照射,筒口用不同顏色的輕紗做出許多可以旋轉的蓋子,每旋轉一次就會有一種不同顏色的光出現,再讓整個竹筒和蓋子也旋轉起來,就有現在的效果了;那些忽亮忽滅的,隻是不停的把燈光遮住就可以了,隻是燭火的光亮有限,需要做好多這樣的燈,太費蠟燭。”曹闊毫無保留,貼在他耳邊大聲的把原理和方法都告訴他。
朱允炆抬頭仔細看去,這些燈果然是有人操控的,每個燈籠的後麵都有一個人在搖著什麽,果然和曹闊說的一樣,有像水車一樣的輪子在發亮的竹筒前旋轉。
“剛才在台上大殺四方的姑娘不像是靠唱戲謀生的伶人,龔兄難道不給引薦一番麽?”朱允炆憋了很久,終於說出了心裏話。
曹闊心裏頓時就一激靈,這貨不會是看上薛岩枝了吧,這事兒可不行,應天這地方就是個火坑,說什麽也不能把自家妹子推進去,不見才是最好的,但是一口回絕又顯得太直接,心思一轉就想到了他的心意把,於是伸手在他肩頭重重一拍:“想見我們胭脂的人從不夜天都排到金鑾殿了,哪是你想見就見的,要見胭脂得先過我這關。”
“龔兄有什麽難關?”朱允炆來了興致。
“勝過我。”曹闊晃了晃拳頭。
朱允炆知道這是借口,他們兩個以前在雪地裏畫小人兒拆招的時候就誰也不服誰,現在倒是個機會,可以比劃比劃,總比宮裏的陪練打假拳要強,索性就挑地方畫圈去了。
不夜天的後院有片小園林,是曹闊請人移植的,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在不夜天這條街上已經屬於最清幽的地方了,二人就在這裏切磋起來。
曹闊是奔著真功夫去的,竭盡所能絕不留手,存心要把完整的心意把逼出來不可;朱允炆是擺脫桎梏,總算沒人看著他了,兩隻拳頭也是放開了招呼,二人半斤八兩,從林邊的假山一直打到林中的竹樓,最後纏鬥在一起誰也奈何不了誰,誰也不敢先變招,朱允炆拚的是年輕氣盛體力十足,曹闊靠的是浴血搏殺一身野性。
他們兩個拆招,最累卻是衛山虎和藍夜。
有人和皇上動武,衛山虎的手就沒離開過腰間的寶劍,藍夜看他始終蓄勢待發的樣子,也手按刀柄嚴陣以待,最終導致曹闊和朱允炆杵在原地誰也沒能把誰咋地,衛山虎和藍夜已經氣勢逼人了,隨時都有可能出手。
高手過招就是這樣,彼此戰意的達到臨界點,一瞬間就可以分出勝負,但是戰意這東西提起來容易,想收回去就難了,這就是為什麽有那麽多“你瞅啥”和“瞅你咋地”的情況存在,真正出手的理由不是看誰不順眼,而是逼不得已。
自唐有武舉以來,無論兵刃還是拳腳,都是以殺人為目的,人們習武是為了有一技之長,能在亂世混口飯吃,就像今天的學生苦讀寒窗十數年,為的是能考個二幺幺、九八五之類的學校,將來有個混社會的資本,道理是一樣的。
點到為止這種境界,是對於那些能夠收放自如的武林泰鬥而言,他們能在比鬥中掌控對手的節奏,或者不被對手傷害,這種人屈指可數。
像這曹闊這樣能在短短一年之內與好幾個武學大家交手後還活蹦亂跳的,那都是筆者照顧他,否則早涼涼了。
武術到了現代,殺人技漸漸被槍炮取代,留下來的大多是以強身健體為目的的防身術,而非殺人術,否則也不會有那麽多大師被拳擊ko了。
中國武術從來就不是擂台上表演的格鬥,它百無禁忌,襲襠跺腳,摳鼻插眼都是正常範疇,古壯拳甚至咬人,無所不用其極。
更何況無數習武之人都是有自己的絕招的,何為絕招,是學會了就無敵的招數嗎?當然不是,槍神李文書的猛虎硬爬山,拳譜裏有沒有?學過八極拳的都知道,誰能用出槍神的味道來?太極宗師楊露禪的攬雀尾,練過太極的敢說師父沒教?為什麽用不出前輩的威能?
功夫這種東西是用汗水匯集起來的,在經年累月之中對自己一遍又一遍的打磨中悟出來的,沒有時間的沉澱,誰能摸索出一招斃敵的手段,好比同樣練鷹爪,為什麽有人能把銀子當麵團捏,有的人連竹子都抓不破。
曹闊就是這樣,他雖不缺殺人奪命的心,但是一直沒有跳出武術套路的範疇,還停留在製敵就是勝利,不是必要情況少傷性命的階段,動起手來一板一眼,這讓他缺少了一股“狠”勁兒,對武術的運用也產生了拘束和限製,所以很多時候在招數上明明有捷徑,可自己從來沒有往那上麵想過。
薛岩枝的幾手絕殺給了他很好的啟發,對敵人留手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他不是八荒遲悔,對武術的理解和運用遠沒有達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讓招這種愚蠢的行為還不是他能夠隨心所欲去發揮的,這就導致同樣會鬼門刀,同樣知道七殺血鐮,可他一直不是藍夜或薛岩枝對手的原因。
想通這個關節,曹闊對以往遇到的很多問題都豁然開朗,在一些似懂非懂的關竅上都有實實在在的感悟,讓他切切實實的理解了,知道未必等於明白,明白未必等於會用,會用未必等於掌握,掌握也不一定就是精通。
武術,一拳一腳都是道理,對則進,錯則退,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台上的優伶們剛剛退場,不夜天子時的大鼓就準時響起,驚醒了還在回味的朱允炆,也喚醒了“臨”“兵”“鬥”三訣齊開的曹闊。
“這個調子我在呼嘯山莊聽過。”朱允炆衝曹闊一笑,掩飾著自己的尷尬。
“隨我來。”曹闊引他們上二樓。
此時場中看客們已經開始搬桌子撤椅子,並自覺站成一個大圈子,把那些已經留在原地打算徹夜瘋狂的人們和一個高台圍在中間。
所有燈籠全部換上曹闊研發的效果燈,這些燈忽亮忽暗,五顏六色閃爍不停,配合著節奏感超強的調子,頃刻間就把氣氛調動了起來。
二樓的欄杆上也掛滿了寫有五言律詩名字的燈籠,垂在廳中,它們是整個樓裏亮光最穩定的去處了。
不夜天的領舞是玄武組中的女蝠,人長的不算出眾,但是輕身功夫絕佳,自三樓翻身而下,在二樓的條幅上稍一借力就飄落在戲台上,朝著對麵一副寫有《渡揚子江》的燈籠一指,便有好多年輕才子擠上高台,隨著節奏大聲唱著詩句。
“他們唱的怎麽不是《我是一個賊》?”朱允炆端著酒大聲問道。
“天子腳下,哪來的賊。”曹闊白眼。
其實曹闊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五言律詩的詞句用《將你震撼》的調子唱出來,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是第一句,疑是地上霜是第二句,舉頭望明月和低頭思故鄉是第三句,後麵接一句“不醉不歸不夜天”之類的就可以接下一首了。
不夜天的夜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傳唱先人的詩詞,女蝠指向什麽詩的名字,眾人就跟著唱什麽詩句,主要是先把氣氛活躍起來。
廳中的高台也不是什麽人都敢上的,燈籠上的詩詞不分歲月不分朝代,隻有名字沒有內容,不知道的人可不敢隨意登台,但這也是自恃清高的才子們相互攀比的地方,被比下去的人往往心有不甘,白日裏回到家中埋頭苦讀,倒也激發了不少才俊奮發圖強。
第二部分是選出當夜在不夜天裏做出佳句的才子,把他們的詩句寫在燈籠上掛出來,並讓其本人登上高台帶著眾人一起吟唱自己的詩句,燈籠是早就做好的,隻要詩句達到才子們的一致認可,作詩人便可親筆題詩。
在這個消息閉塞的時代,有機會把自己的詩句放在大庭廣眾供大家傳唱,那是多麽光耀的事情,想想都激動,萬一被哪家高門大戶的小姐相中,豈不是財色雙收。
更有一些心思深沉的人夜夜來此,希望自身的才華能遇到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這可是天子腳下,萬一自己運氣夠好,佳作傳到朝廷的耳朵裏,將來混跡官場也亦未可知。
第三部分是有一些專門寫新曲子的人,對這些人沒有固定要求,他們的作品由花樓裏的姑娘們代為吟唱,也打破不夜天在曲調方麵的單一,這些人不但可以領到不少銀子,還能免費在這裏喝酒。
當然他們還是無法與才子們相提並論的,至少才子們被姑娘們看中的話,是可以引為知己的。
“你這裏的燈火為什麽有這麽多顏色?”朱允炆已經被晃的眼花繚亂,大聲詢問。
“燈火還是那個燈火,變顏色的是罩住燈火的輕紗和影紙,把燈火裝進竹筒,亮光就會隻向一個方向照射,筒口用不同顏色的輕紗做出許多可以旋轉的蓋子,每旋轉一次就會有一種不同顏色的光出現,再讓整個竹筒和蓋子也旋轉起來,就有現在的效果了;那些忽亮忽滅的,隻是不停的把燈光遮住就可以了,隻是燭火的光亮有限,需要做好多這樣的燈,太費蠟燭。”曹闊毫無保留,貼在他耳邊大聲的把原理和方法都告訴他。
朱允炆抬頭仔細看去,這些燈果然是有人操控的,每個燈籠的後麵都有一個人在搖著什麽,果然和曹闊說的一樣,有像水車一樣的輪子在發亮的竹筒前旋轉。
“剛才在台上大殺四方的姑娘不像是靠唱戲謀生的伶人,龔兄難道不給引薦一番麽?”朱允炆憋了很久,終於說出了心裏話。
曹闊心裏頓時就一激靈,這貨不會是看上薛岩枝了吧,這事兒可不行,應天這地方就是個火坑,說什麽也不能把自家妹子推進去,不見才是最好的,但是一口回絕又顯得太直接,心思一轉就想到了他的心意把,於是伸手在他肩頭重重一拍:“想見我們胭脂的人從不夜天都排到金鑾殿了,哪是你想見就見的,要見胭脂得先過我這關。”
“龔兄有什麽難關?”朱允炆來了興致。
“勝過我。”曹闊晃了晃拳頭。
朱允炆知道這是借口,他們兩個以前在雪地裏畫小人兒拆招的時候就誰也不服誰,現在倒是個機會,可以比劃比劃,總比宮裏的陪練打假拳要強,索性就挑地方畫圈去了。
不夜天的後院有片小園林,是曹闊請人移植的,雖然地方不大,但是在不夜天這條街上已經屬於最清幽的地方了,二人就在這裏切磋起來。
曹闊是奔著真功夫去的,竭盡所能絕不留手,存心要把完整的心意把逼出來不可;朱允炆是擺脫桎梏,總算沒人看著他了,兩隻拳頭也是放開了招呼,二人半斤八兩,從林邊的假山一直打到林中的竹樓,最後纏鬥在一起誰也奈何不了誰,誰也不敢先變招,朱允炆拚的是年輕氣盛體力十足,曹闊靠的是浴血搏殺一身野性。
他們兩個拆招,最累卻是衛山虎和藍夜。
有人和皇上動武,衛山虎的手就沒離開過腰間的寶劍,藍夜看他始終蓄勢待發的樣子,也手按刀柄嚴陣以待,最終導致曹闊和朱允炆杵在原地誰也沒能把誰咋地,衛山虎和藍夜已經氣勢逼人了,隨時都有可能出手。
高手過招就是這樣,彼此戰意的達到臨界點,一瞬間就可以分出勝負,但是戰意這東西提起來容易,想收回去就難了,這就是為什麽有那麽多“你瞅啥”和“瞅你咋地”的情況存在,真正出手的理由不是看誰不順眼,而是逼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