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讓房叔來
開局劇透明史,可這裏是大漢啊! 作者:十字王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貨幣政策。
陸煊心頭一沉。
季叔的這句話真的說到點子上了,明朝初期貨幣政策簡直混亂的一塌糊塗。
就比如朱元璋所發行的大明寶鈔,剛開始的目的是因為元朝末年,社會秩序動蕩,其所發行的‘中統鈔’、‘至正鈔’等寶鈔已經在民間失去了信譽,同時過度貶值,這導致當時民間已經回歸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這種情況下,大明王朝建立,合該發行一種新的貨幣,但又因為明朝初期銅礦資源有限,鑄就貨幣的材料不足,是無法滿足貨幣發展需求的,要知道這個時候明朝的人口已經接近‘億’這個數字了。
後世的各種分析證明,明朝初期人口是接近億的,可史料上卻記載大約為‘三四千萬’人,這是因為明朝算數體係混亂,算學人才被儒學打壓凋零導致的,其實人口是接近億的,可想而知如此多的人口,有限的銅礦資源是無法鑄就正常流通的貨幣的。
因此大明寶鈔應運而生。
朱元璋的本願是好的,寶鈔可以節省鑄幣材料的缺失問題,為民間交易、官商交易提供充足的貨幣,促進經濟複蘇,同時在這個百廢待興的時代,發行統一貨幣也能更快的修建宮殿、工程等等,亦或者支付官員俸祿、軍隊軍餉等等。
可關鍵的是,這件事情完全就是朱元璋一拍腦袋就決定下來的,並沒有令專業的‘金融官員’仔細商討,以至於操之過急,從而大大的影響了貨幣的信譽程度、貨幣的貶值程度。
就這麽說吧。
民間的大明寶鈔,每個月都在小程度貶值。
洪武八年初發行時,大明寶鈔麵額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貫,共計六種。
打個比方,就拿一百文的大明寶鈔舉例,這個月能兌換一百文銅錢。
下個月就可能隻有九十文了。
下下個月,就值八十文了。
這種貶值程度,會持續下降到一個最低點,百姓們最終將大明寶鈔全部出手後,回歸以物易物的古老方式。
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就是朱元璋不懂得經濟學,造成貨幣貶值、崩盤、失去信譽,而這件事情其實還真的要甩鍋給朱元璋,縱然朱元璋不懂得這個道理,難道就不能尋找出善於此道的官員,仔細商議敲定下來,然後再發行大明寶鈔麽?
有些時候,朱元璋確實乾綱獨斷了。
想了想,陸煊言道:“此事並非是那麽好解決的,貨幣問題需要專員的人員來處理,而我這個後世人隻是懂得曆史,可對貨幣政策確實缺乏相應的能力。”
“不過,如果到了京師,陛下能令天下善於‘經濟之學’的官員,與我共同商議此事,那麽或許我憑借著後世人的眼界和想法,能更妥善的處理當前的貨幣製度。”
陸煊的回應讓劉邦有些不甘心,這種事情他根本不可能去做到的好吧。
他隻能給陸煊這最後一個月的活命時間。
並且,劉邦也沒有想過最後饒恕陸煊性命這件事情,自陸煊來到漢朝的那一刻,他和留候等人商議,就已經給陸煊的命運畫上了句號,隻給他三個月活命時間。
換而言之,就算這三個月他們無法獲得想要的各種信息,那麽三個月後陸煊也要死。
想了想,劉邦道:“距離到達京師,終究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如陸君暫且給出建議和想法。”
“然後我等讓人快馬傳給陛下。”
“陛下若是覺得這些想法有用,自然會提前召集天下善於貨幣之道的官員,讓他們齊聚京師。”
“如此等陸君到了京城,也就能立刻著手解決此事,貨幣之道紊亂,終究苦的還是這天下人啊。”
劉邦這話說的還是很巧妙的。
一是能天下大義勸說陸煊,陸煊若是心中但凡有些許的正義感、責任感,都會同意。
二是利益誘惑,站在陸煊的視角確確實實這樣做的話,能盡快解決貨幣問題,從而讓‘陛下’更加看重陸煊。
同時,劉邦也擔心陸煊並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也不能過於直白的說‘你給我好好寫,認真的寫,別糊弄’,擔心引起陸煊的警覺,於是表示這份提議是交給皇帝的,為了解決貨幣之亂,又讓大量官員匯聚京城,讓陸煊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如此陸煊才能認真的對待、並解決此事。
陸煊自然而然被劉邦說服住了。
確實。
一個月時間,閑著也是閑著,而大明王朝初期問題那麽多,等自己到了明朝未必能一件一件很快的處理完,能提前處理一件,是一件啊。
還能給朱元璋增添一個好印象。
何樂而不為呢?
朱元璋可是喜歡踏實能幹的官員,自己連趕路的時間都在想著為國擔憂,朱元璋知曉的話豈能不高興?
思索良久,陸煊這才道:“我仔細想了想,能提出對於當前貨幣政策有用的建議。”
“但我覺得讓房叔來,詳細記錄一下比較好。”
陸煊確實能拿出來有用的建議來,特別是對於明朝初期混亂的貨幣政策,他不但是曆史係畢業的學生,更是喜愛曆史,對於很多問題都有著研究。
但明朝初期的貨幣問題很難解決,他想到了京城才慢慢來。
可房叔的一番話又讓他改變了想法,提前做些準備也並非不可。
“好,我這就讓老房來。”劉邦目光微閃,把蕭何也喚來吧,畢竟當今大漢丞相是蕭何,處理各種內政的也是蕭何。
讓蕭何聽聽,也是好事。
至於未來殺死兩人的事情,劉邦心裏是有個疙瘩的,他覺得自己解釋也解釋不清楚,就不解釋了,兩人願意怎麽想就怎麽想,他最後保證自己不殺死兩人不就完事了?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就算你們兩個現在心裏對朕不滿,可等到老了快不行的時候,依舊不見朕拿起屠刀,是否會感到愧疚呢?
劉邦探出身子,揮手示意車隊停下。
他本來想喚人,將張良和蕭何請過來的,但想了想為了不出現什麽意外,也為了不讓陸煊清楚周圍的人是誰,隻好獨自下場,前往隔座的玉輅車。
剛走至近前,他就隱隱聽到其中有著交談聲,似乎還在爭吵。
“我覺得這貨幣之策,並不難解決,待除了異姓王後,然後徹底清掃天下膽敢私自鑄錢之人,錢幣問題自然而然解決。”
“不可,還是要問問陸煊。”
“哼,陛下很明顯是不想詢問這些國策的嘛,那我們為什麽還要犯這個忌諱呢?雖然詢問國策是對的,可我們是陛下的臣子,自然要全力支持陛下的想法,既然陛下想問其他的,我們做臣子的自然要自己解決這些事情。”
陸煊心頭一沉。
季叔的這句話真的說到點子上了,明朝初期貨幣政策簡直混亂的一塌糊塗。
就比如朱元璋所發行的大明寶鈔,剛開始的目的是因為元朝末年,社會秩序動蕩,其所發行的‘中統鈔’、‘至正鈔’等寶鈔已經在民間失去了信譽,同時過度貶值,這導致當時民間已經回歸到了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
這種情況下,大明王朝建立,合該發行一種新的貨幣,但又因為明朝初期銅礦資源有限,鑄就貨幣的材料不足,是無法滿足貨幣發展需求的,要知道這個時候明朝的人口已經接近‘億’這個數字了。
後世的各種分析證明,明朝初期人口是接近億的,可史料上卻記載大約為‘三四千萬’人,這是因為明朝算數體係混亂,算學人才被儒學打壓凋零導致的,其實人口是接近億的,可想而知如此多的人口,有限的銅礦資源是無法鑄就正常流通的貨幣的。
因此大明寶鈔應運而生。
朱元璋的本願是好的,寶鈔可以節省鑄幣材料的缺失問題,為民間交易、官商交易提供充足的貨幣,促進經濟複蘇,同時在這個百廢待興的時代,發行統一貨幣也能更快的修建宮殿、工程等等,亦或者支付官員俸祿、軍隊軍餉等等。
可關鍵的是,這件事情完全就是朱元璋一拍腦袋就決定下來的,並沒有令專業的‘金融官員’仔細商討,以至於操之過急,從而大大的影響了貨幣的信譽程度、貨幣的貶值程度。
就這麽說吧。
民間的大明寶鈔,每個月都在小程度貶值。
洪武八年初發行時,大明寶鈔麵額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貫,共計六種。
打個比方,就拿一百文的大明寶鈔舉例,這個月能兌換一百文銅錢。
下個月就可能隻有九十文了。
下下個月,就值八十文了。
這種貶值程度,會持續下降到一個最低點,百姓們最終將大明寶鈔全部出手後,回歸以物易物的古老方式。
站在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就是朱元璋不懂得經濟學,造成貨幣貶值、崩盤、失去信譽,而這件事情其實還真的要甩鍋給朱元璋,縱然朱元璋不懂得這個道理,難道就不能尋找出善於此道的官員,仔細商議敲定下來,然後再發行大明寶鈔麽?
有些時候,朱元璋確實乾綱獨斷了。
想了想,陸煊言道:“此事並非是那麽好解決的,貨幣問題需要專員的人員來處理,而我這個後世人隻是懂得曆史,可對貨幣政策確實缺乏相應的能力。”
“不過,如果到了京師,陛下能令天下善於‘經濟之學’的官員,與我共同商議此事,那麽或許我憑借著後世人的眼界和想法,能更妥善的處理當前的貨幣製度。”
陸煊的回應讓劉邦有些不甘心,這種事情他根本不可能去做到的好吧。
他隻能給陸煊這最後一個月的活命時間。
並且,劉邦也沒有想過最後饒恕陸煊性命這件事情,自陸煊來到漢朝的那一刻,他和留候等人商議,就已經給陸煊的命運畫上了句號,隻給他三個月活命時間。
換而言之,就算這三個月他們無法獲得想要的各種信息,那麽三個月後陸煊也要死。
想了想,劉邦道:“距離到達京師,終究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不如陸君暫且給出建議和想法。”
“然後我等讓人快馬傳給陛下。”
“陛下若是覺得這些想法有用,自然會提前召集天下善於貨幣之道的官員,讓他們齊聚京師。”
“如此等陸君到了京城,也就能立刻著手解決此事,貨幣之道紊亂,終究苦的還是這天下人啊。”
劉邦這話說的還是很巧妙的。
一是能天下大義勸說陸煊,陸煊若是心中但凡有些許的正義感、責任感,都會同意。
二是利益誘惑,站在陸煊的視角確確實實這樣做的話,能盡快解決貨幣問題,從而讓‘陛下’更加看重陸煊。
同時,劉邦也擔心陸煊並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也不能過於直白的說‘你給我好好寫,認真的寫,別糊弄’,擔心引起陸煊的警覺,於是表示這份提議是交給皇帝的,為了解決貨幣之亂,又讓大量官員匯聚京城,讓陸煊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如此陸煊才能認真的對待、並解決此事。
陸煊自然而然被劉邦說服住了。
確實。
一個月時間,閑著也是閑著,而大明王朝初期問題那麽多,等自己到了明朝未必能一件一件很快的處理完,能提前處理一件,是一件啊。
還能給朱元璋增添一個好印象。
何樂而不為呢?
朱元璋可是喜歡踏實能幹的官員,自己連趕路的時間都在想著為國擔憂,朱元璋知曉的話豈能不高興?
思索良久,陸煊這才道:“我仔細想了想,能提出對於當前貨幣政策有用的建議。”
“但我覺得讓房叔來,詳細記錄一下比較好。”
陸煊確實能拿出來有用的建議來,特別是對於明朝初期混亂的貨幣政策,他不但是曆史係畢業的學生,更是喜愛曆史,對於很多問題都有著研究。
但明朝初期的貨幣問題很難解決,他想到了京城才慢慢來。
可房叔的一番話又讓他改變了想法,提前做些準備也並非不可。
“好,我這就讓老房來。”劉邦目光微閃,把蕭何也喚來吧,畢竟當今大漢丞相是蕭何,處理各種內政的也是蕭何。
讓蕭何聽聽,也是好事。
至於未來殺死兩人的事情,劉邦心裏是有個疙瘩的,他覺得自己解釋也解釋不清楚,就不解釋了,兩人願意怎麽想就怎麽想,他最後保證自己不殺死兩人不就完事了?
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就算你們兩個現在心裏對朕不滿,可等到老了快不行的時候,依舊不見朕拿起屠刀,是否會感到愧疚呢?
劉邦探出身子,揮手示意車隊停下。
他本來想喚人,將張良和蕭何請過來的,但想了想為了不出現什麽意外,也為了不讓陸煊清楚周圍的人是誰,隻好獨自下場,前往隔座的玉輅車。
剛走至近前,他就隱隱聽到其中有著交談聲,似乎還在爭吵。
“我覺得這貨幣之策,並不難解決,待除了異姓王後,然後徹底清掃天下膽敢私自鑄錢之人,錢幣問題自然而然解決。”
“不可,還是要問問陸煊。”
“哼,陛下很明顯是不想詢問這些國策的嘛,那我們為什麽還要犯這個忌諱呢?雖然詢問國策是對的,可我們是陛下的臣子,自然要全力支持陛下的想法,既然陛下想問其他的,我們做臣子的自然要自己解決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