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與敵戰,或居山林,或在平陸,須居高阜,恃其形勢,順於擊刺,便於奔衝,以戰則勝。法曰:「山陵之戰,不仰其高。」
戰國,秦伐韓〔,軍於閼與〕。韓求救於趙,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否?」曰:「道遠路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曰:「可救否?」樂乘對如頗言。又召趙奢問,奢曰:「道遠路狹,譬如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奢將,救之。兵去趙國都三十裏,壘,不進,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武安〔西〕。有一人諫,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複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裏而軍不行,乃增壘,非趙地也。」趙奢既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一晝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裏而軍。軍壘成,〕秦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曆請入諫,趙奢內之。許曆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奢曰:「請受教。」曆曰:「請受刑。」奢曰:「須後令至邯鄲。」曆複請〔諫〕曰:「先據北山者勝,後至者敗。」趙奢曰:「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遂解其圍。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無論是在山林地帶,還是在平原曠野,都必須占據製高點,憑借此種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便於兵器擊刺殺敵,利於部隊奔衝陷陣,以此對敵作戰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在山陵地帶作戰,不要仰攻居高臨下之敵。”戰國時期,秦國進攻韓國而駐軍於閼與,韓國向趙國求援。趙惠文王召見大將廉頗,問道:“可不可以前去援救?”廉頗回答說:“因為道路遙遠險狹,難以去救。”趙王又召見樂乘來問:“可不可以前去援救?”樂乘所答與廉頗一樣。趙王又召見趙奢詢問,趙奢回答說:“雖然道路遙遠險狹,(但在這種地方作戰)恰似兩隻老鼠爭鬥在洞穴中,將是勇敢者取勝。”趙惠文王於是任命趙奢為將前往援救閼與。趙奢率軍離開趙國都城邯鄲三十裏時,就構築營壘不再前進了,並且命令部隊說:“有誰敢為軍事問題進諫的就處以死刑。”秦國軍隊進駐武安西。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趙奢率軍堅守營壘二十八天不行動,而且再次增築營壘。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後把他放走。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將非常高興,說道:“趙軍離開國都三十裏就停止不再前進,並且一再增修營壘。這樣看來,閼與將不是趙國的土地了。”趙奢在送走秦軍間諜以後,下令部隊收拾盔甲而快速前進,兩天一夜趕到了前線,命令優秀射手到距閼與五十裏的地方駐紮下來。營壘築成後,秦軍聽到這個消息,全軍立即趕來迎戰。這時,軍士許曆為軍事問題請求進言,趙奢讓他進入帳中。許曆說:“秦軍意想不到趙軍會一下子來到這裏,但他們迎戰的來勢很猛,將軍您必須集中兵力加強陣地以等待他們進攻。不然的話,一定要失敗的。”趙奢說:“我願意接受你的賜教。”許曆說:“我請求接受您的刑罰。”趙奢說:“等回到邯鄲後再聽候命令吧。”許曆於是進一步獻策說:“誰先占領北山誰就勝利,誰後到達那裏誰就失敗。”趙奢聽後采納說:“那好吧。”隨即發兵一萬迅速占領了北山製高點。秦軍後到,企圖爭奪北山,卻又攻不上去;趙奢乘勢揮軍反攻,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從而解除了閼與之圍。
【賞析】
本篇雖以《山戰》為題,但實質所闡述的是控扼製高點對作戰的重要性問題。它認為,無論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對敵作戰,都應先敵搶占製高點,從而使自己處於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這樣,既可以發揮兵器的擊刺作用,又便於向敵人猛烈衝殺而取勝。這裏所引“山陵之戰,不仰其高”語,係出自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意思是說,在山地作戰,對於已經先於自己而占領了製高點的敵人,不要輕率對它實施仰攻,以免增大部隊傷亡而失敗。此種主張在冷兵器時代作戰,是不無道理的。然而,在火器發達的時代作戰,則並非對於先期控扼製高點的敵人一律不能實施仰攻,這要從戰場態勢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來確定是否采用仰攻戰法,不可主觀教條對待之。這是兵家不可不加具體分析研究的問題。戰國末期,即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的趙國救韓反擊秦軍的閼與之戰,趙軍之所以能夠比較順利地打敗秦軍,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趙軍統帥趙奢作戰指導的正確。他奉命率軍離開國都邯鄲三十裏後,采取止軍不前、增壘示敵以固守不戰之法,來麻痹秦軍,使敵人失去戰鬥警覺;爾後乘敵不備,“乃卷甲而趨之”,以突然行動迫近秦軍,收到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之效。在雙方即將展開決戰之際,他又一反“有以軍事諫者死”的前令,適時采納了軍士許曆“先據北山”的正確建議,迅即發兵萬人先敵控扼了北山製高點;待秦軍剛到,立足未穩之際,立即“縱兵擊之”,打敵措手不及,結果大敗秦軍,遂解除了閼與之圍。
凡與敵戰,或居山林,或在平陸,須居高阜,恃其形勢,順於擊刺,便於奔衝,以戰則勝。法曰:「山陵之戰,不仰其高。」
戰國,秦伐韓〔,軍於閼與〕。韓求救於趙,王召廉頗而問曰:「可救否?」曰:「道遠路狹,難救。」又召樂乘而問曰:「可救否?」樂乘對如頗言。又召趙奢問,奢曰:「道遠路狹,譬如兩鼠鬥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奢將,救之。兵去趙國都三十裏,壘,不進,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武安〔西〕。有一人諫,奢立斬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複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喜,曰:「夫去國三十裏而軍不行,乃增壘,非趙地也。」趙奢既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一晝夜至,〔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裏而軍。軍壘成,〕秦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曆請入諫,趙奢內之。許曆曰:「秦人不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奢曰:「請受教。」曆曰:「請受刑。」奢曰:「須後令至邯鄲。」曆複請〔諫〕曰:「先據北山者勝,後至者敗。」趙奢曰:「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遂解其圍。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無論是在山林地帶,還是在平原曠野,都必須占據製高點,憑借此種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便於兵器擊刺殺敵,利於部隊奔衝陷陣,以此對敵作戰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在山陵地帶作戰,不要仰攻居高臨下之敵。”戰國時期,秦國進攻韓國而駐軍於閼與,韓國向趙國求援。趙惠文王召見大將廉頗,問道:“可不可以前去援救?”廉頗回答說:“因為道路遙遠險狹,難以去救。”趙王又召見樂乘來問:“可不可以前去援救?”樂乘所答與廉頗一樣。趙王又召見趙奢詢問,趙奢回答說:“雖然道路遙遠險狹,(但在這種地方作戰)恰似兩隻老鼠爭鬥在洞穴中,將是勇敢者取勝。”趙惠文王於是任命趙奢為將前往援救閼與。趙奢率軍離開趙國都城邯鄲三十裏時,就構築營壘不再前進了,並且命令部隊說:“有誰敢為軍事問題進諫的就處以死刑。”秦國軍隊進駐武安西。軍中有一人建議火速去救武安,趙奢立即把他殺掉了。趙奢率軍堅守營壘二十八天不行動,而且再次增築營壘。秦軍派遣間諜進入趙軍駐地偵察,趙奢以好飯食招待後把他放走。間諜把趙軍的情況報告給秦軍將領,秦將非常高興,說道:“趙軍離開國都三十裏就停止不再前進,並且一再增修營壘。這樣看來,閼與將不是趙國的土地了。”趙奢在送走秦軍間諜以後,下令部隊收拾盔甲而快速前進,兩天一夜趕到了前線,命令優秀射手到距閼與五十裏的地方駐紮下來。營壘築成後,秦軍聽到這個消息,全軍立即趕來迎戰。這時,軍士許曆為軍事問題請求進言,趙奢讓他進入帳中。許曆說:“秦軍意想不到趙軍會一下子來到這裏,但他們迎戰的來勢很猛,將軍您必須集中兵力加強陣地以等待他們進攻。不然的話,一定要失敗的。”趙奢說:“我願意接受你的賜教。”許曆說:“我請求接受您的刑罰。”趙奢說:“等回到邯鄲後再聽候命令吧。”許曆於是進一步獻策說:“誰先占領北山誰就勝利,誰後到達那裏誰就失敗。”趙奢聽後采納說:“那好吧。”隨即發兵一萬迅速占領了北山製高點。秦軍後到,企圖爭奪北山,卻又攻不上去;趙奢乘勢揮軍反攻,把秦軍打得大敗而逃,從而解除了閼與之圍。
【賞析】
本篇雖以《山戰》為題,但實質所闡述的是控扼製高點對作戰的重要性問題。它認為,無論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對敵作戰,都應先敵搶占製高點,從而使自己處於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這樣,既可以發揮兵器的擊刺作用,又便於向敵人猛烈衝殺而取勝。這裏所引“山陵之戰,不仰其高”語,係出自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意思是說,在山地作戰,對於已經先於自己而占領了製高點的敵人,不要輕率對它實施仰攻,以免增大部隊傷亡而失敗。此種主張在冷兵器時代作戰,是不無道理的。然而,在火器發達的時代作戰,則並非對於先期控扼製高點的敵人一律不能實施仰攻,這要從戰場態勢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需要和可能來確定是否采用仰攻戰法,不可主觀教條對待之。這是兵家不可不加具體分析研究的問題。戰國末期,即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年)的趙國救韓反擊秦軍的閼與之戰,趙軍之所以能夠比較順利地打敗秦軍,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趙軍統帥趙奢作戰指導的正確。他奉命率軍離開國都邯鄲三十裏後,采取止軍不前、增壘示敵以固守不戰之法,來麻痹秦軍,使敵人失去戰鬥警覺;爾後乘敵不備,“乃卷甲而趨之”,以突然行動迫近秦軍,收到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之效。在雙方即將展開決戰之際,他又一反“有以軍事諫者死”的前令,適時采納了軍士許曆“先據北山”的正確建議,迅即發兵萬人先敵控扼了北山製高點;待秦軍剛到,立足未穩之際,立即“縱兵擊之”,打敵措手不及,結果大敗秦軍,遂解除了閼與之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