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加亮一點也不怕崔衛華瞪眼,他可是曾經做過巨寇的人,要是怕縣令瞪眼,那還做個屁的巨寇。
他居然認真地,長篇大論地發表起自己的看法來:“依俺看,煤礦、鐵礦、鹽這些東西,就不該全都抓在官府手裏,就該讓普通商人也參與進來。凡是被官府管著的東西,沒有一件是搞得好的。凡是有普通商人參與進去的事情,不但價格便宜,貨品還更好。”
嶽文軒心中暗樂:喲!智多星吳用,你小子還真是牛筆啊。這麽快就看出了資本主義相對於封建主義的進步之處了。
生產資料全抓在君主手裏的,那就是封建主義製度。
生產資料被商人瓜分並掌控,就是資本主義製度。
生產資料被人民共有,就是……(防封書省略號)
生產資料的“分權”會帶來競爭,競爭會帶來更好的商品,更優惠的價格,也因有了對人才的競爭,上位者才會去提高工人待遇,想辦法把工人留在自己這裏,不讓他們跑去別人家。
競爭是必不可少的!後世各個國家都在拚命的打擊“壟斷”,就是為了避免出現生產資料集中於一人或一個公司之手的狀況,因為這對於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封建君主製天生就代表著集中,想打破君主的壟斷唯有革命一途可走。
當然,這裏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為什麽牛馬們感覺到資本家比封建君主還黑?那是因為人口過多,人力資源過剩,資本不需要為了討好人才而提高待遇進行競爭,反而是人才為了得到資本的青睞而競爭,也就是所謂的卷……這裏省略一億字。
吳加亮繼續道:“官府就會瞎搞,所有官府搞的生意,最後都要搞垮。以前官府把茶全都收為官營,結果一下子就把茶商茶農全都搞得活不下去了,紛紛造反,後來又隻能恢複一部份私營。官府搞馬政,由官府的牧場養馬,結果馬兒養不出幾匹,還又瘦又弱不堪作戰,後來王安石推行“保馬法”,又重新讓民間養馬……哼哼!官府能搞得了啥?別說煤礦和鐵礦了,最近即墨縣城這邊連鹽都快吃不上了,因為觀海鹽場投了宮大王,咱們現在要吃鹽都得走萊陽那邊運過來,真是笑死人!靠海邊的縣,居然要去別的地方進鹽,這和山上的居民還要找人買柴有什麽區別?”
一通胡說八道,把崔衛華說得腦殼有點痛。
沒見過當官的自己砸自己的台,這吳縣尉究竟何許人也?
吳加亮從來不給官場同僚訴說自己的過去,所以崔衛華還真不知道眼前這縣尉曾經是山東巨寇,當然就不太能理解他嘴裏經常都會蹦出些“反動台詞”。
嶽文軒心中暗笑:吳用你是真敢說啊!都敢直呼王安石的名字了,別的官員可能都要尊稱他一聲“舒王”或者“王文公”。
順勢問道:“那加亮先生認為,我們想弄到煤礦和鐵礦,得用什麽辦法呢?”
吳加亮:“當然是抬高價格,那些礦工又不是傻子,隻要俺們出的價不比宮大王低,他們自然願意將煤礦和鐵礦賣給我們。”
崔衛華:“這不就成了普通的做生意?價高者得?”
吳加亮:“就得普通做生意的法子,才能讓老百姓過得上好日子。若是搞以前那一套,隻準他們賣給官府,還一頭壓價,一頭抬價,哼!別說礦工要造反,這即墨縣城裏的百姓也早晚會反。”
崔衛華開始了認真思索,過了良久才輕歎了一口氣道:“吳縣尉說得有理,應按你說的做。但俺做不到,俺初來此縣,一來縣庫就是空的,沒錢沒糧,哪能抬得起來這價?而且,就算俺們把價抬起來了,礦工們也不一定肯賣給俺們了……他們已經投了賊,現在定會把以前對官府的怨氣全都撒出來。同樣價格的情況下,他們隻會賣給宮大王。”
嶽文軒心中暗想:有意思了!我們那邊的人在擔心工匠們不願意從賊,而官府的人卻在擔心礦工不願意再從官府。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啊!
說到底,誰的屁股上都是一灘爛泥巴。
嶽文軒:“我看這樣吧,城陽煤礦和王莊鎮鐵礦,甚至觀海鹽場,都由我去接觸,以我私人的名義向他們買礦、買鹽,然後再運到縣城來。隻要我出的價錢合理,那些礦工鹽丁,自然也願意賣給我一些貨,我想宮大王的人應該也沒能力把所有的貨都收去。”
崔衛華:“嶽公子願意幫忙,那是最好不過,就怕宮大王知道你是幫官府拿貨,會記恨上你,要是宮大王率眾攻打嶽家,俺就怕救援不得。”
嶽文軒:“也不一定會記恨我,依我看,宮大王還會感謝我。”
崔衛華大奇:“為何?”
吳加亮馬上就反應過來,笑道:“縣尊,您忘了一件事了。那兩個礦坑和觀海鹽場,生產出來的貨物,原本是供給整個縣城使用的,現在他們隻供給宮大王,而宮大王隻割據了幾個村莊,沒有多少人口,哪裏有這麽大的消耗?他們根本用不完這麽多礦和鹽。”
崔衛華瞬間懂了:“也即是說,宮大王其實對這麽多貨物也感覺到頭痛,想要換成錢糧呢。他總不能一直白花錢收礦,卻堆起來不用。”
吳加亮:“正是!咱們官府不便直接與賊子交易,但若有個中間人出麵,雙方的麵子都過得去。不光是咱們需要嶽公子這樣的人幫忙,宮大王其實也希望有個這樣的人,能幫他與官府牽線搭橋,交易些貨品。”
這下商議即定,再無疑惑。
崔衛華對嶽文軒一個長揖:“此事就有勞嶽公子了。”
嶽文軒:“小事一樁,我回去就安排家丁,用糧食向宮大王換取煤礦鹽,運到縣城來,還請縣尊多花點心思,組織工匠生產,多備些兵器甲胄,堆滿倉庫,等金賊來時,咱們要讓全縣青壯,個個都有兵甲可用。”
崔衛華精神一振:“有嶽公子出錢出糧相助,俺定將這事搞得好好的,畢竟,金賊若來,俺這做縣令的得第一個掉腦袋。”
兩個官兒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了。
嶽文軒把糧食交給他們,帶著空車隊走出縣城。
走得遠了,見不到縣城的城牆了,運糧隊的義軍士兵們這時候才大笑起來:“哈哈哈哈,有趣之極,那官兒還以為咱們是什麽官宦之家的家丁。”
“要取這縣城,真是易出反掌,隨時可以偽裝成運糧隊混進城中,輕而易舉就能奪了城池。”
“但是現在奪下來沒用,沒見到縣裏的百姓對咱們風評不好麽?”
“唉,這得怪俺們,沒跟著戚天將學習軍規軍紀之前,俺真的是一個爛人,俺自己想起來以前的作派,都覺得沒臉見人。”
“慢慢來,慢慢讓縣城裏的人知曉,咱們義軍和以前不一樣了。”
他居然認真地,長篇大論地發表起自己的看法來:“依俺看,煤礦、鐵礦、鹽這些東西,就不該全都抓在官府手裏,就該讓普通商人也參與進來。凡是被官府管著的東西,沒有一件是搞得好的。凡是有普通商人參與進去的事情,不但價格便宜,貨品還更好。”
嶽文軒心中暗樂:喲!智多星吳用,你小子還真是牛筆啊。這麽快就看出了資本主義相對於封建主義的進步之處了。
生產資料全抓在君主手裏的,那就是封建主義製度。
生產資料被商人瓜分並掌控,就是資本主義製度。
生產資料被人民共有,就是……(防封書省略號)
生產資料的“分權”會帶來競爭,競爭會帶來更好的商品,更優惠的價格,也因有了對人才的競爭,上位者才會去提高工人待遇,想辦法把工人留在自己這裏,不讓他們跑去別人家。
競爭是必不可少的!後世各個國家都在拚命的打擊“壟斷”,就是為了避免出現生產資料集中於一人或一個公司之手的狀況,因為這對於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是一件好事。
而封建君主製天生就代表著集中,想打破君主的壟斷唯有革命一途可走。
當然,這裏又牽涉到另一個問題,為什麽牛馬們感覺到資本家比封建君主還黑?那是因為人口過多,人力資源過剩,資本不需要為了討好人才而提高待遇進行競爭,反而是人才為了得到資本的青睞而競爭,也就是所謂的卷……這裏省略一億字。
吳加亮繼續道:“官府就會瞎搞,所有官府搞的生意,最後都要搞垮。以前官府把茶全都收為官營,結果一下子就把茶商茶農全都搞得活不下去了,紛紛造反,後來又隻能恢複一部份私營。官府搞馬政,由官府的牧場養馬,結果馬兒養不出幾匹,還又瘦又弱不堪作戰,後來王安石推行“保馬法”,又重新讓民間養馬……哼哼!官府能搞得了啥?別說煤礦和鐵礦了,最近即墨縣城這邊連鹽都快吃不上了,因為觀海鹽場投了宮大王,咱們現在要吃鹽都得走萊陽那邊運過來,真是笑死人!靠海邊的縣,居然要去別的地方進鹽,這和山上的居民還要找人買柴有什麽區別?”
一通胡說八道,把崔衛華說得腦殼有點痛。
沒見過當官的自己砸自己的台,這吳縣尉究竟何許人也?
吳加亮從來不給官場同僚訴說自己的過去,所以崔衛華還真不知道眼前這縣尉曾經是山東巨寇,當然就不太能理解他嘴裏經常都會蹦出些“反動台詞”。
嶽文軒心中暗笑:吳用你是真敢說啊!都敢直呼王安石的名字了,別的官員可能都要尊稱他一聲“舒王”或者“王文公”。
順勢問道:“那加亮先生認為,我們想弄到煤礦和鐵礦,得用什麽辦法呢?”
吳加亮:“當然是抬高價格,那些礦工又不是傻子,隻要俺們出的價不比宮大王低,他們自然願意將煤礦和鐵礦賣給我們。”
崔衛華:“這不就成了普通的做生意?價高者得?”
吳加亮:“就得普通做生意的法子,才能讓老百姓過得上好日子。若是搞以前那一套,隻準他們賣給官府,還一頭壓價,一頭抬價,哼!別說礦工要造反,這即墨縣城裏的百姓也早晚會反。”
崔衛華開始了認真思索,過了良久才輕歎了一口氣道:“吳縣尉說得有理,應按你說的做。但俺做不到,俺初來此縣,一來縣庫就是空的,沒錢沒糧,哪能抬得起來這價?而且,就算俺們把價抬起來了,礦工們也不一定肯賣給俺們了……他們已經投了賊,現在定會把以前對官府的怨氣全都撒出來。同樣價格的情況下,他們隻會賣給宮大王。”
嶽文軒心中暗想:有意思了!我們那邊的人在擔心工匠們不願意從賊,而官府的人卻在擔心礦工不願意再從官府。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啊!
說到底,誰的屁股上都是一灘爛泥巴。
嶽文軒:“我看這樣吧,城陽煤礦和王莊鎮鐵礦,甚至觀海鹽場,都由我去接觸,以我私人的名義向他們買礦、買鹽,然後再運到縣城來。隻要我出的價錢合理,那些礦工鹽丁,自然也願意賣給我一些貨,我想宮大王的人應該也沒能力把所有的貨都收去。”
崔衛華:“嶽公子願意幫忙,那是最好不過,就怕宮大王知道你是幫官府拿貨,會記恨上你,要是宮大王率眾攻打嶽家,俺就怕救援不得。”
嶽文軒:“也不一定會記恨我,依我看,宮大王還會感謝我。”
崔衛華大奇:“為何?”
吳加亮馬上就反應過來,笑道:“縣尊,您忘了一件事了。那兩個礦坑和觀海鹽場,生產出來的貨物,原本是供給整個縣城使用的,現在他們隻供給宮大王,而宮大王隻割據了幾個村莊,沒有多少人口,哪裏有這麽大的消耗?他們根本用不完這麽多礦和鹽。”
崔衛華瞬間懂了:“也即是說,宮大王其實對這麽多貨物也感覺到頭痛,想要換成錢糧呢。他總不能一直白花錢收礦,卻堆起來不用。”
吳加亮:“正是!咱們官府不便直接與賊子交易,但若有個中間人出麵,雙方的麵子都過得去。不光是咱們需要嶽公子這樣的人幫忙,宮大王其實也希望有個這樣的人,能幫他與官府牽線搭橋,交易些貨品。”
這下商議即定,再無疑惑。
崔衛華對嶽文軒一個長揖:“此事就有勞嶽公子了。”
嶽文軒:“小事一樁,我回去就安排家丁,用糧食向宮大王換取煤礦鹽,運到縣城來,還請縣尊多花點心思,組織工匠生產,多備些兵器甲胄,堆滿倉庫,等金賊來時,咱們要讓全縣青壯,個個都有兵甲可用。”
崔衛華精神一振:“有嶽公子出錢出糧相助,俺定將這事搞得好好的,畢竟,金賊若來,俺這做縣令的得第一個掉腦袋。”
兩個官兒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了。
嶽文軒把糧食交給他們,帶著空車隊走出縣城。
走得遠了,見不到縣城的城牆了,運糧隊的義軍士兵們這時候才大笑起來:“哈哈哈哈,有趣之極,那官兒還以為咱們是什麽官宦之家的家丁。”
“要取這縣城,真是易出反掌,隨時可以偽裝成運糧隊混進城中,輕而易舉就能奪了城池。”
“但是現在奪下來沒用,沒見到縣裏的百姓對咱們風評不好麽?”
“唉,這得怪俺們,沒跟著戚天將學習軍規軍紀之前,俺真的是一個爛人,俺自己想起來以前的作派,都覺得沒臉見人。”
“慢慢來,慢慢讓縣城裏的人知曉,咱們義軍和以前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