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車糧食送給崔衛華了,但這些糧食能不能落實在老百姓手裏,嶽文軒心裏沒底。


    昨晚睡覺前刷了一會兒抖音,結果他刷到一個視頻,網友給某男孩捐款70萬,男孩最後隻收到500元。


    這就他娘的很操蛋!


    於是,第二天大清早剛起床,嶽文軒就開始考慮“怎麽監督自己捐的善款”問題了。


    派人去盯?不靠譜!


    最好的辦法還是自己切身體驗。


    眼光掃過自己的玩具櫃,馬上就看到了一個著名人物手辦:星爺版武狀元蘇乞兒。


    這個人物也不知道能不能放得進去。


    總之試一試吧。


    拿起蘇乞兒手辦,往沙盤裏一放……


    咦?


    成功放進去了!


    嶽文軒大喜,趕緊下令:“打一套降龍十八掌。”


    蘇乞兒手辦:“???”


    手辦居然不聽命令,甚至露出了迷惑不解的表情。


    嶽文軒心叫不妙,趕緊附身手辦,得到它的能力。一附身馬上就明白過來,這蘇乞兒就和上次的後羿一樣,“超現實”的部份被沙盤給“淨化”,剩下的隻是他符合常理的部份。


    常理版蘇乞兒其實也不是史實人物,而是“民間傳說人物”,原名蘇燦,廣東人,第五十二代丐幫幫主,根本就不會什麽降龍十八掌,隻會打醉拳,所以又叫醉拳蘇乞兒。


    這還是嶽文軒第一次召喚“非史實人物”,蘇乞兒是完全隻存在於民間傳說裏的人物,根本沒有正史可靠,能成功地使用,說明沙盤並不禁止使用虛構人物,但是這個人物的能力必須符合“常理”,至少要在物理上能講得通。


    嶽文軒把蘇乞兒的頭發弄亂,左手拿個破木碗,右手杵著拐杖,慢慢悠悠,走到了縣城……


    剛到縣城門口,就見到一個新招募的衙役,在城門口大聲嚷嚷:“縣尊有令,今日開始,官糧鋪子開始賣糧了,開始賣糧了……”


    他的身邊已經圍了一大群人,三教九流都有,趁著那衙役吆喝的間隔,便有人急問:“官糧多少錢一鬥啊?”


    那衙役笑道:“100文一鬥!”


    此時,山東地區的糧價已經漲到了粟米350文一鬥,非常的昂貴。老百姓們聽到衙役說出來的“100文一鬥”這個價格,都在懷疑自己耳朵廢了。


    個個臉現古怪之色。


    衙役道:“沒聽錯,就是100文一鬥。別在這裏圍著我了,快去官鋪購買吧,對了,每家每戶這次隻限購買一鬥,不準多買。”


    嶽文軒聽到這裏,心裏倒是暗讚了一句:限購!很聰明!我送來的十幾車糧如果不限購,有錢人一口就全吃完了,然後又抬高價格來賣,最後普通百姓還是吃不上。那個叫崔衛華的縣令,在這方麵倒是顯得機靈。但是,你這個限購政策要如何才能落實呢?怎麽提防羊毛黨排完隊買了糧之後,轉一圈換身衣服又來買一次?


    他剛想到這裏,就聽到那衙役叫道:“你們回家把戶籍找出來,拿上戶籍去才能購買。每一戶買了一鬥糧都要登記在冊,免得奸詐之輩換了衣服又去買一次。”


    嶽文軒暗讚:好辦法!崔衛華可以的嘛。


    這時候已經有不少百姓急匆匆地跑開了,回家拿戶籍買糧,生怕跑慢了糧賣光了。


    嶽文軒慢吞吞走到那衙役麵前,問道:“沒有戶籍怎麽辦啊?”


    衙役轉頭過來看他,見一乞丐,穿得破破爛爛,嘴裏說的也不是本地口音,要聽懂他說的話都老費勁了,不免露出嫌棄之色:“看你穿得這鳥樣,就算有戶籍,也沒錢買吧。”


    嶽文軒:“你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然無言以對。”


    衙役:“沒錢買糧,就去衙前廣場,那裏有個棚子施粥,不要錢。隻是粥裏故意摻了點沙子,莫怪俺沒提醒你,那東西不好吃。”


    嶽文軒一聽就懂了,免費施的粥裏故意摻沙子,弄得難以下咽,是為了防止不缺錢的人跑去薅羊毛,搞得真正快餓死的人無粥可吃。


    就和後世的專家提議“公租房裏不配廁所”是一樣的道理。


    “湖南4個公租房小區清退766戶公職人員”的新聞還曆曆在目。


    才四個小區,就有766套低價的公租房被公職人員侵占,放眼全國,不敢想像是什麽數量。所以,不配廁所的提案很靠譜,雖然會給窮人造成一些困擾,但至少能讓他們有個地方遮風擋雨。


    要從製度建設上堵住漏洞,而不是用道德去堵。


    嶽文軒對崔衛華的印象分開始上漲了,上一次接觸這個縣令,沒有感覺到他有什麽過人之處,還以為是個普通的渣渣,現在看來,他在“內政”這一方麵,還是有點手段嘛。


    義軍裏不缺能打架的,缺的是崔衛華這種人。


    利用金軍下一次攻打過來的時機,把他賺進義軍吧。


    嶽文軒抬步走進城裏,向著施粥棚走去……


    一路上經過好兩條街道,街上都有衙役在喊著同樣的話,宣傳官糧開賣,免費施粥的事情。


    城中百姓拿著戶籍,匆匆向著糧鋪走。


    不時有人從嶽文軒身邊擦過……


    一對穿著打扮像讀書人的父子也去買糧的,父親大約四五十歲,兒子看起來二十歲左右,手上拿著糧袋,一邊走還一邊低聲聊著天:“爹,官府怎麽突然就有平價糧食賣了啊?”


    “聽說是隱居在嶗山中的嶽大善人,給縣城送了大量的糧食來,而且後續還有糧食送到。”


    “奇了,以前怎麽沒聽說過嶗山上有什麽姓嶽的大戶人家?”


    “噓!”做父親的聲音明顯壓低了:“那縣令是外地來的,不明即墨縣的情況。普通小民見識短淺,也不知道縣裏有多少大戶。但像咱家這種讀過書,見聞稍稍多一點的都知道,嶗山裏根本沒有什麽嶽大善人。這事心知肚明即可,可別聲張,就怕明白的人多了,這糧就沒了。”


    “啊?”兒子嚇了一跳:“那這嶽大善人會是什麽人?”


    父親低聲道:“山精鬼魅、狐狸妖怪,都不會大發善心給咱們送糧,那便隻能是神仙了。”


    兒子:“父親,子不語怪力亂神!”


    父親:“《論語·述而》你倒是背得清楚……但你沒見過那嶽大善人,為父昨日在城門口親眼見到,他肌膚溫潤如玉,不是凡人之相。舉手投足,皆有出塵之氣,定是仙人無疑。但他不說自己是神仙,俺們就得假裝不知道,否則惱了仙人,就不派糧了。”


    兒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盤上的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十二變並收藏沙盤上的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