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文軒在旁邊偷聽父子倆說話,心裏不禁吐槽:你又說不要聲張,別讓人聽到,但你聲音又不小,我在旁邊偷聽了個清清楚楚啊。
吐完槽,不禁又暗笑:他早就知道,冒充隱居大戶的事情,其實用不了多久就會穿幫的。畢竟本地人又不傻,而且崔衛華和吳加亮早晚都會去“嶽府”拜訪,到時候就會穿幫了。
不過穿幫就穿幫吧,無所謂!
嶽文軒不怕穿幫,反正再過幾個月,金兵第四次大規模攻宋就要開始了,到時候就算沒穿幫,也得攤牌。
他跟著百姓們跑到官糧鋪,馬上就見到崔衛華,還有個不認識的官員,應該是主簿,縣尉吳加亮也在,親率著葉師傅、李小龍兩人,還有一大群弓手在糧鋪前維護秩序。
全縣僅有的三個官全在這裏了,縣民們哪敢鬧妖蛾子,連擁擠和吵鬧都不敢,全都乖乖拿著戶籍,排隊買糧,那糧鋪的掌櫃每賣出一鬥糧,便在一個賬簿上記下:某戶於某日某時,購買糧食一鬥。
還讓那買了糧的人在這一行字後麵按個手印。
嶽文軒暗暗點了點頭,轉身又去了施粥的地方,這裏有一群幹吏搭了個棚子,用大鍋煮著稀粥,那鍋裏的粥肉眼可見的不太幹淨,裏麵混著黑乎乎的沙子,還混得不少。
隻要稍稍有點小錢餓不死的人,就看不上這玩意兒,還真是沒有普通人來薅羊毛,排在施粥棚前的,全是真正的窮人,餓得麵黃肌瘦,風吹可倒的那種。
嶽文軒在遠處探頭探臉,剛看了一眼,就見到一個衙役對著他招手:“那乞丐,你探頭探腦做什麽?過來吃啊!又不要你錢。”
嶽文軒:“我還不餓。”
衙役:“盡他娘的說瞎話,不餓你來這裏做啥?是不是才破家沒多久,還沒習慣做乞丐,抹不下麵子?”
嶽文軒:“……”
衙役打了一碗粥過來,強行塞進了嶽文軒手裏:“都走到這個地步了,就別在意麵子了,該吃白食就吃白食,別他娘的不好意思。”
嶽文軒:“……”
這他娘的,這口沙子我是吃還不吃呢?
用0.32秒考慮一下。
嶽文軒還是決定試試。
勺了一小勺,往嘴裏一塞……哢嚓哢嚓,滿嘴嚼沙子的口感……
啊!我操!
扛不住。
好不容易把粥吃完,一隊從遠處走過來,鑽進了縣衙門旁邊的一幢建築物裏,嶽文軒好奇地看著,給他遞粥的衙役就笑道:“看什麽看?想和他們一樣攬活啊?他們的活一般人攬不了。”
嶽文軒:“他們做啥的?”
衙役:“他們都是官坊匠人,前些天沒錢沒糧,開不了工,但現在咱們有錢有錢了,縣尊把他們召回來,打造兵器甲胄,以備下一次抵禦金賊時用。”
嶽文軒心中點了點頭。
衙役:“俺看你穿得雖然破爛,這身子骨兒還算不錯,年紀也不大,不妨去吳縣尉那邊應征做個弓手,等金賊來時,也一起奮力殺賊。”
嶽文軒咧嘴:“弓手隻要良家子吧?我這種連戶籍都沒有的浪流乞丐……會要麽?”
衙役:“吳縣尉與別的那些縣尉不同,以前的縣尉招弓手隻要良家子,吳縣尉可不管這麽多,什麽人他都敢要的。上次俺聽到他說漏嘴,還飆出一句‘越是凶狠的越好,良家子反而不想要’。”
嶽文軒心中暗笑:那當然了,這吳縣尉是巨寇出身,又不是普通正路子官員,當然沒正路子官員那麽講究。
把粥碗還給衙役,道了個謝,嶽文軒走進小巷子裏,最後給手辦下個令:在即墨縣城裏做好乞丐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
他準備把蘇乞兒丟在這裏讓他浪,這縣城的情況比自己想像中還好,生產力在恢複。以後每過幾天,他就可以把意識切到蘇乞兒身上,隨時微服私訪,掌握縣城的民生狀況。
意識切回了沙盤外麵……
剛回來,就發現東廟子村這邊,一個“仙匠”正在和錢卓群說話。
這個“仙匠”是個火藥匠,又叫火藥作,是嶽文軒昨天晚上才放進沙盤裏的明朝匠人,給他的命令當然是造火藥,需要什麽材料找錢卓群要。
這火藥作花了一晚上時間在東廟子村外麵找了一個遠離村莊的石頭山坡,算是找好建火藥作坊的場地,然後才找錢卓群商量。
嶽文軒把注意力轉過去時,正好聽到那火藥作對錢卓群道:“我需要在村外石坡上建一個作坊,還需要硝石、硫磺和木炭。”
作坊是小事,隨便一隊民工就能搭起來,至於後麵這三樣東西,對於錢卓群這樣的商人來說,也不是什麽陌生東西,一聽就懂:“仙匠哥哥要造火藥?”
火藥作:“是的,造火藥。”
錢卓群忍不住問道:“是要做來製作火箭、火球嗎?”
宋朝已經開始在軍事中應用火藥,但是運用範圍非常的小,通常用來包裹在箭頭上,製作成火箭。或者將火藥包成一個火藥包,用拋石機丟到敵軍陣中燃燒。
這樣使用火藥是因為宋朝的火藥硝石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大約在60%左右。由於對火藥燃燒和爆炸原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配方中的成分相對粗糙,雜質較多。所以宋朝的火藥威力很弱,基本上就隻能燃燒一下,就隻能做火箭和火球。
但明朝就不一樣了,明代對火藥研究的更加深入,配方得到了很大的改進。硝石的比例大幅提高,通常能達到75%-80%左右,這使得火藥的威力明顯增強。同時,明代還在火藥中添加了其他輔助成分,如桐油、鬆香等。這些成分的加入可以改變火藥的性能,比如使火藥更容易黏附在武器表麵,或者使燃燒更加持久穩定。
明朝的火藥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火銃”、“火槍”一類更加牛筆的運用方法。
那火藥作聽到“火箭”、“火球”這兩個詞,臉上不禁露出了不屑的表情:“這是些什麽古老的破爛?我要做的火藥才不會用在這些破爛上。”
錢卓群:“啊?那要用來做什麽?”
火藥作沒什麽文化,不擅表達,隻好道:“說不清楚,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錢卓群心想:莫不是又要造什麽仙家兵器?不管了!反正配合仙匠不會錯的。
“仙匠哥哥放心,你要的這三樣東西,都不難找。硝石和硫磺都可以在城陽煤礦那邊弄到,木炭我們也能輕易製出來。我先安排人給你搭個工坊,在工坊搭好時,這三樣材料保準到位。”
吐完槽,不禁又暗笑:他早就知道,冒充隱居大戶的事情,其實用不了多久就會穿幫的。畢竟本地人又不傻,而且崔衛華和吳加亮早晚都會去“嶽府”拜訪,到時候就會穿幫了。
不過穿幫就穿幫吧,無所謂!
嶽文軒不怕穿幫,反正再過幾個月,金兵第四次大規模攻宋就要開始了,到時候就算沒穿幫,也得攤牌。
他跟著百姓們跑到官糧鋪,馬上就見到崔衛華,還有個不認識的官員,應該是主簿,縣尉吳加亮也在,親率著葉師傅、李小龍兩人,還有一大群弓手在糧鋪前維護秩序。
全縣僅有的三個官全在這裏了,縣民們哪敢鬧妖蛾子,連擁擠和吵鬧都不敢,全都乖乖拿著戶籍,排隊買糧,那糧鋪的掌櫃每賣出一鬥糧,便在一個賬簿上記下:某戶於某日某時,購買糧食一鬥。
還讓那買了糧的人在這一行字後麵按個手印。
嶽文軒暗暗點了點頭,轉身又去了施粥的地方,這裏有一群幹吏搭了個棚子,用大鍋煮著稀粥,那鍋裏的粥肉眼可見的不太幹淨,裏麵混著黑乎乎的沙子,還混得不少。
隻要稍稍有點小錢餓不死的人,就看不上這玩意兒,還真是沒有普通人來薅羊毛,排在施粥棚前的,全是真正的窮人,餓得麵黃肌瘦,風吹可倒的那種。
嶽文軒在遠處探頭探臉,剛看了一眼,就見到一個衙役對著他招手:“那乞丐,你探頭探腦做什麽?過來吃啊!又不要你錢。”
嶽文軒:“我還不餓。”
衙役:“盡他娘的說瞎話,不餓你來這裏做啥?是不是才破家沒多久,還沒習慣做乞丐,抹不下麵子?”
嶽文軒:“……”
衙役打了一碗粥過來,強行塞進了嶽文軒手裏:“都走到這個地步了,就別在意麵子了,該吃白食就吃白食,別他娘的不好意思。”
嶽文軒:“……”
這他娘的,這口沙子我是吃還不吃呢?
用0.32秒考慮一下。
嶽文軒還是決定試試。
勺了一小勺,往嘴裏一塞……哢嚓哢嚓,滿嘴嚼沙子的口感……
啊!我操!
扛不住。
好不容易把粥吃完,一隊從遠處走過來,鑽進了縣衙門旁邊的一幢建築物裏,嶽文軒好奇地看著,給他遞粥的衙役就笑道:“看什麽看?想和他們一樣攬活啊?他們的活一般人攬不了。”
嶽文軒:“他們做啥的?”
衙役:“他們都是官坊匠人,前些天沒錢沒糧,開不了工,但現在咱們有錢有錢了,縣尊把他們召回來,打造兵器甲胄,以備下一次抵禦金賊時用。”
嶽文軒心中點了點頭。
衙役:“俺看你穿得雖然破爛,這身子骨兒還算不錯,年紀也不大,不妨去吳縣尉那邊應征做個弓手,等金賊來時,也一起奮力殺賊。”
嶽文軒咧嘴:“弓手隻要良家子吧?我這種連戶籍都沒有的浪流乞丐……會要麽?”
衙役:“吳縣尉與別的那些縣尉不同,以前的縣尉招弓手隻要良家子,吳縣尉可不管這麽多,什麽人他都敢要的。上次俺聽到他說漏嘴,還飆出一句‘越是凶狠的越好,良家子反而不想要’。”
嶽文軒心中暗笑:那當然了,這吳縣尉是巨寇出身,又不是普通正路子官員,當然沒正路子官員那麽講究。
把粥碗還給衙役,道了個謝,嶽文軒走進小巷子裏,最後給手辦下個令:在即墨縣城裏做好乞丐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
他準備把蘇乞兒丟在這裏讓他浪,這縣城的情況比自己想像中還好,生產力在恢複。以後每過幾天,他就可以把意識切到蘇乞兒身上,隨時微服私訪,掌握縣城的民生狀況。
意識切回了沙盤外麵……
剛回來,就發現東廟子村這邊,一個“仙匠”正在和錢卓群說話。
這個“仙匠”是個火藥匠,又叫火藥作,是嶽文軒昨天晚上才放進沙盤裏的明朝匠人,給他的命令當然是造火藥,需要什麽材料找錢卓群要。
這火藥作花了一晚上時間在東廟子村外麵找了一個遠離村莊的石頭山坡,算是找好建火藥作坊的場地,然後才找錢卓群商量。
嶽文軒把注意力轉過去時,正好聽到那火藥作對錢卓群道:“我需要在村外石坡上建一個作坊,還需要硝石、硫磺和木炭。”
作坊是小事,隨便一隊民工就能搭起來,至於後麵這三樣東西,對於錢卓群這樣的商人來說,也不是什麽陌生東西,一聽就懂:“仙匠哥哥要造火藥?”
火藥作:“是的,造火藥。”
錢卓群忍不住問道:“是要做來製作火箭、火球嗎?”
宋朝已經開始在軍事中應用火藥,但是運用範圍非常的小,通常用來包裹在箭頭上,製作成火箭。或者將火藥包成一個火藥包,用拋石機丟到敵軍陣中燃燒。
這樣使用火藥是因為宋朝的火藥硝石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大約在60%左右。由於對火藥燃燒和爆炸原理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配方中的成分相對粗糙,雜質較多。所以宋朝的火藥威力很弱,基本上就隻能燃燒一下,就隻能做火箭和火球。
但明朝就不一樣了,明代對火藥研究的更加深入,配方得到了很大的改進。硝石的比例大幅提高,通常能達到75%-80%左右,這使得火藥的威力明顯增強。同時,明代還在火藥中添加了其他輔助成分,如桐油、鬆香等。這些成分的加入可以改變火藥的性能,比如使火藥更容易黏附在武器表麵,或者使燃燒更加持久穩定。
明朝的火藥也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火銃”、“火槍”一類更加牛筆的運用方法。
那火藥作聽到“火箭”、“火球”這兩個詞,臉上不禁露出了不屑的表情:“這是些什麽古老的破爛?我要做的火藥才不會用在這些破爛上。”
錢卓群:“啊?那要用來做什麽?”
火藥作沒什麽文化,不擅表達,隻好道:“說不清楚,做出來你就知道了。”
錢卓群心想:莫不是又要造什麽仙家兵器?不管了!反正配合仙匠不會錯的。
“仙匠哥哥放心,你要的這三樣東西,都不難找。硝石和硫磺都可以在城陽煤礦那邊弄到,木炭我們也能輕易製出來。我先安排人給你搭個工坊,在工坊搭好時,這三樣材料保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