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心悅誠服


    【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1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湯以七十裏,文王以百裏。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雲(4):‘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5),此之謂也。”


    【注釋】


    1假:借,憑借。2待:等待,引申為依靠。3贍:充足。4《詩》雲:引自《詩經·大雅·文王有聲》。5思:助詞,無義。


    【譯文】


    孟子說:“用武力而假借仁義的人可以稱霸,所以稱霸必須是大國。用道德而實行仁義的人可以使天下歸服,使天下歸服的不一定是大國--商湯王隻有方圓七十裏,周文王隻有方圓一百裏,用武力征服別人的,別人並不是真心服從他,隻不過是力量不夠罷了;用道德使人歸服的,是心悅誠服,就像七十個弟子歸服孔子那樣。《詩經》說:‘從西從東,從南從北,無不心悅誠服。’正是說的這種情況。”


    【讀解】


    與孔子在《論語。子路》和《論語·季氏》中的有關論述一樣,都是講的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孔孟一脈相承,采用的,是攻心為上,以柔克剛的政治方針、


    後世諸葛亮七擒盂獲,可以說正是活學活用孔盂思想的典型。成都武候詞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肖,從古知兵非好戰”其實也正是表達的這種思想。


    值得提出來略加討論的是:以德服人到底還要不要力?


    從曆史和現實的種種情況來看,似乎還是離不開力。就以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情況為例,當諸葛亮第一次放走孟獲後,眾將都感到不理解,一起來問諸葛亮。諸葛亮笑了笑說:“我要捉他,就像在口袋中取東西一樣容易,但隻有使他口服心服,南方才會真正平定。”可見,諸葛亮之所以敢於七擒七縱,還有賴於軍事上的絕對優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叫做“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不然是開不得玩笑的,那就很可能成為放龍歸海,放虎歸山,有自食其果的危害了。


    由此看來,以德服人還得與以力服人結合起來。隻不過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為了談。”隻有以德服人,攻心為上才能長治久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孟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孟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孟子並收藏孟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