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暉低頭沉思一會道:“老太君和姐姐不要難過,我琢磨著,這事一定是有人封鎖了消息,老太君知道,官家膝下無子,隻有賈貴妃誕下的瑞國公主存活,賈貴妃又是為了生產留下病根,所以宮裏頭還是賈貴妃專寵。我看這樣,我去聯係國舅謝耀子,看能不能叫他入宮,將消息帶給皇後。這事不宜拖延,事不宜遲,我這就動身前往聯係。”說完,向老太君深施一禮。轉身向門外行去。
步出西廂房,正琢磨著接下來事情該怎麽做,樹蔭後忽然轉出個人來,正是姐姐身邊的大丫鬟入畫。
入畫到近前深施了一禮,人畫是楊家陪嫁到甘家的陪嫁丫鬟,然後視線在高暉和東廂廳堂之間轉了轉道:“少爺,前院管家傳話進來,少爺府上林管家尋到咱們這,說江北揚州的賈老爺中午在西湖望海樓設宴,請少爺赴宴。還有,少爺最好能想辦法把姑爺讓皇上下旨召回金陵。”
高暉臉色登時沉了下來,道:“入畫,你是我們楊家過來的,近幾日多勸勸我那姐姐,我知道姐姐期望盡快為韓家誕下一兒半女,但,軍國大事,姐姐還是少參與為妙,多把心思放在小少爺身上,比什麽都強。唉!看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期望我那姐姐能省點心,不要做些有的沒得。”說完搖搖頭,向前院走去。
南夏肅宗六年,九月九日,重陽節。
今日是九月初八大朝會,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雲集大殿之外,他們卯時起行,立於呼嘯的寒風之中,隻有從二品以上重臣聚集冬暖閣。
左丞相章鑒,右丞相程元鳳,太尉賈似道,禮部尚書柴定遠,吏部尚書嶽珂,兵部尚書陳益中,戶部尚書葉夢鼎,刑部尚書江萬裏、工部尚書馬廷鸞,觀文殿大學士禦史中丞陸秀夫,昌信侯殿前都指揮室孟珙,甚至老得不象話的大理寺卿宋慈十二人在列。
同時有資格進入東暖閣的還有一人,就是奉旨巡防長江防線的太尉賈似道之下的軍政二號人物,樞密使韓淮安了。這十三人就是大周此時的最高決策機構,俗稱內閣。
而西暖閣按道理應該是國公以上的顯貴的休憩之所,但如今幾位異性國公都在江北做一線統兵大帥,現在聚在哪裏的都是柴氏藩王,都是隻知遛狗鬥雞的酒囊飯袋。
國舅太尉賈似道善於勾結內臣,往往從內侍口中,可以暗中得知次日皇帝要問之事,每每對答如流,很得寶慶帝歡心。
程元鳳擅長辭令,極有辯才,很能猜測寶慶帝心思,也每每總能迎合,所以一樣簡在帝心,雖然現在最得寵的是位列文臣之首的左丞相章鑒,但二人卻和章鑒在朝堂上鬥的有來有回,絲毫不落下風。
以文逆文,以文製武,講究的就是一個平衡,要是大臣們上下一心,那官家就成了擺飾。
這是曆朝曆代帝王的傳統,但這個度極難掌控,多少帝王玩此平衡之術最後玩脫了,成了你是我活的黨爭,最後朝政在內耗中荒廢。
或許寶慶帝覺得推自己上位的章鑒勢頭太盛了,又與程元鳳、賈似道皆是江南人氏,不願看到閣中一家獨大,隱隱有意引導三人相製之意。
大內,養心殿。
大周寶慶帝柴煜麵色蒼白的坐在禦案上,米著眼,渾濁的目光看著各部大臣。
明日是重陽節,是九九大朝之期,所以提前一日舉行朝會,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位列兩班。
這才六年時光,原本那個意氣風發,臨中山北望,氣吞萬裏如虎,勢要恢複祖宗基業的帝王,就在時光的消磨中失去了銳氣。
自己的帝位不但是江南士人推上去的,而求偏安江東以來,五十萬戰兵,五萬禁軍,幾千文武百官的俸祿都是由這些江南世家供養的。
自開國以來,太祖實行官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開海貿遠,鼓勵工商,極大地緩解曆朝曆代土地兼並的千古難題。
這也形成了江南富足甲天下,高官巨賈不在把土地作為最好的集聚財富的首選,往往一船貨物輸送到西方,能抵上萬畝良田一年的收入。
這也造就了富商巨賈多集於江南,賦稅也九成來自江南,隻要天下有難,所有救災錢糧都有江南獨自負擔,日積月累之下,南人心中逐漸集滿了怨氣。
韃靼南下,盡占北地,他們終於擺脫多年來對江北億萬臣民的供給,多年的期望,這一日終於來臨,江南文人富戶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寶慶帝每每提出北伐,都會在朝堂上受到抵製,隻因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內閣南人占了絕對優勢,官家試圖增加北人的話語權,但遭到南人的反噬,章鑒、程元鳳之流雖然常有爭執,但在北伐問題上卻能聯起手來,使北伐之議寸步難行。
自從賈氏入宮,迅速得到寶慶帝的專寵,自此官家沉迷酒色,朝政逐漸荒廢。
誰也沒有想到,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臨朝的官家還能拖著病體臨朝理政。
柴煜一言不發,隻是拿猜疑的目光將上首的大臣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才暖暖轉動眼珠道:“朕身體欠安,久未臨朝,難理國事。凡日常朝政,皆有兩位丞相和政事堂及六部堂官處之。然,軍國大事,必須報於內廷,一年來,朕於內廷不知江北現狀如何?”
韓淮安祖父韓伯兮雖以過世多年,其子也在六年前燕京陣亡,但他曆經簡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根深葉茂,門生故吏遍天下。其在內閣日久,曾任過兵部尚書、太尉、左丞相。太師等要職。
自開國以來,韓氏族中,曆來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民間直有“一家八尚書,九子十知州”的說法。
雖然現在韓家在朝中較以前影響力有所下降,當代鄆國公韓淮安隻是擔任樞密使這一從二品武職,前段時間還被賈似道排擠,到江防巡視,遠離了金陵這個權利中心,賈似道等人盡力隔絕中外,但韓家還是在高暉通過皇後謝道清把述求傳了進來。
太尉賈似道剛做出出班奏對,就被寶慶帝吃人的眼神嚇了回去,他畢竟是靠姐姐賈貴妃剛剛上位,底蘊比兩位丞相低了不止一籌。
官家既然問對武事,太尉既然不肯出頭,軍中二號人物鄆國公韓淮安又不在朝中。武臣三號人物,昌信侯、殿前都指揮使孟珙隻好看向吏部尚書嶽珂這個在朝中主戰派的主心骨。
嶽珂向孟珙輕微的點點頭,孟珙出班,“……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韃靼匪首慕容魁已稱帝於神京(洛陽)五年之久。判將張弘範,未伏其辜,統兵二十萬坐鎮彭城(徐州)與宋國公趙葵對持。去歲,宋國公攻下邳,陷陣克敵,斬韃靼大將赤勒圖於下邳。當時臣就獻言,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然,臣的奏對未得政事堂采納,反將赤勒圖首級獻於敵手,以期換的片刻安寧,趙帥的反攻反而遭到朝堂嗬斥,致使趙帥在統兵對陣之時畏首畏尾,綏靖之策不可取也,今張弘範反攻淮泗,成兵與大湖,每日大練水師,似有直取長江之勢。”
大周之西,奴首慕容魁聚蠻夷精銳步騎三十萬急功西京長安,萬勝侯楊懷玉缺兵少將,今已退守漢中,大周五京已失其四。”(五京:東京汴梁,西京長安,南京金陵,北京燕都,神京洛陽)
“淮泗一線,無關大勢,此處江水遼闊,水流湍急,我大周有十萬水師沿江布防於東線,張弘範過江機會極小,西線楊懷玉如不能守護漢中,還可以退守劍門,劍門天下雄關,有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利,利州路製置使餘玠成兵釣魚城,以作後援,這兩路都有緩衝餘地。”
“鄆國公在京之時,與臣探討過沿江防務,鄆國公言,對我朝威脅最大的是襄樊戰場,呂文德大帥的京湖路一旦失守,蠻夷大軍就可延夏口攻擊九江,此處江寬不足四十丈,兩岸相對平整,且水流舒緩,九江無險可守。”
“真如鄆國公所料,則大周危已。”
“臣以為,官家應盡起戰兵,付於鄆國公,以討蠻夷,蠻夷者,貪婪無信之輩也,強漢、盛唐不能臣也。慕容魁,鮮卑之餘孽,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官家應將義兵,陰陽並應,行天誅,恢複漢家萬裏疆土。”
這段話,閣內群臣表情各異,麵對皇帝,個個也不知該作何神情。
步出西廂房,正琢磨著接下來事情該怎麽做,樹蔭後忽然轉出個人來,正是姐姐身邊的大丫鬟入畫。
入畫到近前深施了一禮,人畫是楊家陪嫁到甘家的陪嫁丫鬟,然後視線在高暉和東廂廳堂之間轉了轉道:“少爺,前院管家傳話進來,少爺府上林管家尋到咱們這,說江北揚州的賈老爺中午在西湖望海樓設宴,請少爺赴宴。還有,少爺最好能想辦法把姑爺讓皇上下旨召回金陵。”
高暉臉色登時沉了下來,道:“入畫,你是我們楊家過來的,近幾日多勸勸我那姐姐,我知道姐姐期望盡快為韓家誕下一兒半女,但,軍國大事,姐姐還是少參與為妙,多把心思放在小少爺身上,比什麽都強。唉!看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期望我那姐姐能省點心,不要做些有的沒得。”說完搖搖頭,向前院走去。
南夏肅宗六年,九月九日,重陽節。
今日是九月初八大朝會,在京五品以上官員雲集大殿之外,他們卯時起行,立於呼嘯的寒風之中,隻有從二品以上重臣聚集冬暖閣。
左丞相章鑒,右丞相程元鳳,太尉賈似道,禮部尚書柴定遠,吏部尚書嶽珂,兵部尚書陳益中,戶部尚書葉夢鼎,刑部尚書江萬裏、工部尚書馬廷鸞,觀文殿大學士禦史中丞陸秀夫,昌信侯殿前都指揮室孟珙,甚至老得不象話的大理寺卿宋慈十二人在列。
同時有資格進入東暖閣的還有一人,就是奉旨巡防長江防線的太尉賈似道之下的軍政二號人物,樞密使韓淮安了。這十三人就是大周此時的最高決策機構,俗稱內閣。
而西暖閣按道理應該是國公以上的顯貴的休憩之所,但如今幾位異性國公都在江北做一線統兵大帥,現在聚在哪裏的都是柴氏藩王,都是隻知遛狗鬥雞的酒囊飯袋。
國舅太尉賈似道善於勾結內臣,往往從內侍口中,可以暗中得知次日皇帝要問之事,每每對答如流,很得寶慶帝歡心。
程元鳳擅長辭令,極有辯才,很能猜測寶慶帝心思,也每每總能迎合,所以一樣簡在帝心,雖然現在最得寵的是位列文臣之首的左丞相章鑒,但二人卻和章鑒在朝堂上鬥的有來有回,絲毫不落下風。
以文逆文,以文製武,講究的就是一個平衡,要是大臣們上下一心,那官家就成了擺飾。
這是曆朝曆代帝王的傳統,但這個度極難掌控,多少帝王玩此平衡之術最後玩脫了,成了你是我活的黨爭,最後朝政在內耗中荒廢。
或許寶慶帝覺得推自己上位的章鑒勢頭太盛了,又與程元鳳、賈似道皆是江南人氏,不願看到閣中一家獨大,隱隱有意引導三人相製之意。
大內,養心殿。
大周寶慶帝柴煜麵色蒼白的坐在禦案上,米著眼,渾濁的目光看著各部大臣。
明日是重陽節,是九九大朝之期,所以提前一日舉行朝會,在京五品以上的官員,全部位列兩班。
這才六年時光,原本那個意氣風發,臨中山北望,氣吞萬裏如虎,勢要恢複祖宗基業的帝王,就在時光的消磨中失去了銳氣。
自己的帝位不但是江南士人推上去的,而求偏安江東以來,五十萬戰兵,五萬禁軍,幾千文武百官的俸祿都是由這些江南世家供養的。
自開國以來,太祖實行官家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開海貿遠,鼓勵工商,極大地緩解曆朝曆代土地兼並的千古難題。
這也形成了江南富足甲天下,高官巨賈不在把土地作為最好的集聚財富的首選,往往一船貨物輸送到西方,能抵上萬畝良田一年的收入。
這也造就了富商巨賈多集於江南,賦稅也九成來自江南,隻要天下有難,所有救災錢糧都有江南獨自負擔,日積月累之下,南人心中逐漸集滿了怨氣。
韃靼南下,盡占北地,他們終於擺脫多年來對江北億萬臣民的供給,多年的期望,這一日終於來臨,江南文人富戶百姓無不歡欣鼓舞。
寶慶帝每每提出北伐,都會在朝堂上受到抵製,隻因朝堂上掌握話語權的內閣南人占了絕對優勢,官家試圖增加北人的話語權,但遭到南人的反噬,章鑒、程元鳳之流雖然常有爭執,但在北伐問題上卻能聯起手來,使北伐之議寸步難行。
自從賈氏入宮,迅速得到寶慶帝的專寵,自此官家沉迷酒色,朝政逐漸荒廢。
誰也沒有想到,已經一個多月沒有臨朝的官家還能拖著病體臨朝理政。
柴煜一言不發,隻是拿猜疑的目光將上首的大臣看了一遍又一遍,他才暖暖轉動眼珠道:“朕身體欠安,久未臨朝,難理國事。凡日常朝政,皆有兩位丞相和政事堂及六部堂官處之。然,軍國大事,必須報於內廷,一年來,朕於內廷不知江北現狀如何?”
韓淮安祖父韓伯兮雖以過世多年,其子也在六年前燕京陣亡,但他曆經簡宗、孝宗、光宗、寧宗四朝,根深葉茂,門生故吏遍天下。其在內閣日久,曾任過兵部尚書、太尉、左丞相。太師等要職。
自開國以來,韓氏族中,曆來是朝廷的中流砥柱,民間直有“一家八尚書,九子十知州”的說法。
雖然現在韓家在朝中較以前影響力有所下降,當代鄆國公韓淮安隻是擔任樞密使這一從二品武職,前段時間還被賈似道排擠,到江防巡視,遠離了金陵這個權利中心,賈似道等人盡力隔絕中外,但韓家還是在高暉通過皇後謝道清把述求傳了進來。
太尉賈似道剛做出出班奏對,就被寶慶帝吃人的眼神嚇了回去,他畢竟是靠姐姐賈貴妃剛剛上位,底蘊比兩位丞相低了不止一籌。
官家既然問對武事,太尉既然不肯出頭,軍中二號人物鄆國公韓淮安又不在朝中。武臣三號人物,昌信侯、殿前都指揮使孟珙隻好看向吏部尚書嶽珂這個在朝中主戰派的主心骨。
嶽珂向孟珙輕微的點點頭,孟珙出班,“……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韃靼匪首慕容魁已稱帝於神京(洛陽)五年之久。判將張弘範,未伏其辜,統兵二十萬坐鎮彭城(徐州)與宋國公趙葵對持。去歲,宋國公攻下邳,陷陣克敵,斬韃靼大將赤勒圖於下邳。當時臣就獻言,宜懸頭槁於蠻夷邸間,以示萬裏。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然,臣的奏對未得政事堂采納,反將赤勒圖首級獻於敵手,以期換的片刻安寧,趙帥的反攻反而遭到朝堂嗬斥,致使趙帥在統兵對陣之時畏首畏尾,綏靖之策不可取也,今張弘範反攻淮泗,成兵與大湖,每日大練水師,似有直取長江之勢。”
大周之西,奴首慕容魁聚蠻夷精銳步騎三十萬急功西京長安,萬勝侯楊懷玉缺兵少將,今已退守漢中,大周五京已失其四。”(五京:東京汴梁,西京長安,南京金陵,北京燕都,神京洛陽)
“淮泗一線,無關大勢,此處江水遼闊,水流湍急,我大周有十萬水師沿江布防於東線,張弘範過江機會極小,西線楊懷玉如不能守護漢中,還可以退守劍門,劍門天下雄關,有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利,利州路製置使餘玠成兵釣魚城,以作後援,這兩路都有緩衝餘地。”
“鄆國公在京之時,與臣探討過沿江防務,鄆國公言,對我朝威脅最大的是襄樊戰場,呂文德大帥的京湖路一旦失守,蠻夷大軍就可延夏口攻擊九江,此處江寬不足四十丈,兩岸相對平整,且水流舒緩,九江無險可守。”
“真如鄆國公所料,則大周危已。”
“臣以為,官家應盡起戰兵,付於鄆國公,以討蠻夷,蠻夷者,貪婪無信之輩也,強漢、盛唐不能臣也。慕容魁,鮮卑之餘孽,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官家應將義兵,陰陽並應,行天誅,恢複漢家萬裏疆土。”
這段話,閣內群臣表情各異,麵對皇帝,個個也不知該作何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