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走的是窩棚的外圍。
朱允炆也沒有勇氣再走窩棚中間的路,外圈災民少,味道也好一點。
再走個幾百步,轎子已經等他了。
他決定回城了。
遠處衝來一匹快馬,好像是黃子澄來了。
路過一座棚子,裏麵似乎很熱鬧。
“必須捐錢,朝廷可不缺糧!”
“咱受皇恩,災民嗷嗷待哺,自然要捐的。”
“我捐一千兩!”
“我捐三千兩!”
“我五千兩!”
“……”
片刻時間,裏麵的單人捐款額已經到了五千兩。
朱允炆很欣慰,民心可用啊!
聽說朝廷在召集商人募集錢糧,這個棚子裏應該是了。
他正要進去看看,就聽到有人說道:
“聽說有皇孫來了,他捐嗎?”
“你活膩歪了?別瞎說!”
朱允炆愣住了,說的是自己。
他停了下來傾聽。
“這捐不捐,看的是良心!”
“你別亂說,捐你自己的!”
“貴人肯定捐的,他們錦衣玉食,肯定第一個捐。”
“哼!我不信他會捐!”
“我也不信!”
“咱也不信!”
“再胡說,扔你出去啊!”
“……”
“貴人不需要捐!你們快滾!”似乎有小吏在嗬斥。
朱允炆怒了。
看不起誰呢?
不就幾個錢嗎?
他咳嗽一聲,緩緩道:
“誰說本王不捐的。”
棚子裏瞬間鴉雀無聲。
他轉頭掃了一眼跟隨的官吏,大聲道,
“本王捐一萬兩。”
其實,他對錢沒什麽概念,
但是棚子裏都到五千兩了,他不能少於這個數。
嘶!
周圍的官吏都震驚了!
“殿下仁義!”
“殿下豪爽!”
“殿下……”
眾人一陣誇讚,朱允炆很得意,矜持地點點頭。
黃子澄的快馬到了,
聽到朱允炆捐一萬兩,他差點聲叫出來。
他當即吩咐侍衛,將棚裏的人全帶出來。
侍衛衝了進去,很快又出來了。
“黃編撰,裏麵沒人!”
眾人都不相信,
“剛才那麽熱鬧!”
黃子澄大步進去,隻見裏麵蛛網亂掛,桌凳上積滿塵土,似乎很久沒人來了。
旭日高升,他卻打了個冷顫。
殿下是被算計了!
還是吃的啞巴虧。
走出屋,看看四周,不是災民,就是跟隨地官吏、侍衛。
黃子澄拱手道:
“殿下,時候不早,該回宮了。”
朱允炆早就受夠了這裏的一切,立刻點頭:
“回宮!”
~
乾清宮。
朱元璋正在用午膳。
“雲奇,炆兒今天觀政結束了?”
周雲奇回道:
“陛下,殿下中午前回宮了。”
朱元璋夾了一筷子菜,扔嘴裏嚼了嚼,
“這孩子做的好!”
查賬、查糧,本是禦史幹的活,都被他給幹了,還幹的很好,捉了一窩小耗子。
小太監進來,抱著一摞奏折。
“都是誰的?”朱元璋問道。
周雲奇接過去看了眼,
“陛下,有開國公的,還有……”
“哦,常升回京了?拿來咱瞧瞧。”
翻開奏折,原來是代朱允熥上的。
朱允熥沒有上奏折的權力,隻能依附師長。
一般是太子妃呂氏,
可是,他和呂氏的關係很一般,
開國公常升是他的舅父,這也符合朝廷的規製。
朱元璋一邊喝湯,一邊看,
請奏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希望準許他挑選商人,現場招募人手,主要是老幼婦孺。
朱允熥保證,是適合他們的勞作,
這些人不會被虐待,不會被盤剝。
朱元璋提筆寫道,
【準】
方案很好,考慮的也很周全,
如果做好了,朝廷今年冬天的賑濟任務就輕鬆多了。
隻是他很好奇,什麽商家願意要一群老弱?
“雲奇,去告訴熥兒,朕準了。”
~
東宮。
朱允熥下學後沒有出宮,姐姐江都來了,還勇敢地留下來用膳。
江都沒有問觀政的事,她知道這裏都是太子妃的人。
看弟弟很輕鬆,話裏話外都透著自信,
她也就放心了。
畢竟弟弟有牙牌,很容易得到兩個國公府的支持。
但是她的心裏還有些擔憂,宮裏都在傳,朱允炆表現的很好,陛下、群臣都讚不絕口。
弟弟會不會被比下去?
江都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筷子,
“我飽啦!”
朱允熥卻大口吃的香甜,
每次姐姐來了,小院子才有了生機。
江都輕聲道:
“慢點兒吃,吃快了對胃不好的!”
正說著話,乾清宮來了一個太監,傳了老朱的口諭,
“朕已閱,準奏。”
送走太監,江都忍不住問道:
“你奏請了什麽呀?”
一旁的宮人都支起了耳朵。
江都急忙擺著白胖的小手,
“算啦,你吃飯吧,吃飯。”
朱允熥笑道,
“其實,也沒……”
院子裏突然傳來一聲怪叫:
“熥侄兒!”
江都被逗笑了,眼睛成了月牙兒,
“這誰呀?”
不等朱允熥回答,朱權、朱植已經闖了進來。
江都起身見禮,然後告辭了。
朱允熥上下打量朱植,
“病好了?”
朱權笑道:
“他比野豬還能嚎,哪還有病。”
朱允熥將兩人迎進書房,趕走了宮人。
朱權擔憂道:
“熥侄兒,你二哥很秀啊!你小心被比下去了。”
朱允熥笑道:
“咱不和誰比,做好自己就行了。”
朱植看看外麵,低聲道:
“上午,你哥捐了一萬兩白銀。”
朱允熥吃了一驚,
“他是瘋了嗎?”
~
“你是瘋了嗎?”呂氏氣急敗壞,
“一萬兩!”
“炆殿下,你怎麽不說十萬兩呢?”
朱允炆心裏嘀咕,其實他想說十萬兩的,
但是和捐款的“商戶”懸殊太大,他放棄了。
朱允炆有些不服氣,
“一萬兩很多嗎?”
在皇宮,珍珠如土,金銀如鐵,他對金錢完全沒有概念。
母妃是不是太小氣了?
興高采烈地回來,迎接的卻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太掃興了!
呂氏冷哼一聲,
“郡王殿下,你三年的俸祿都不夠。”
朱允炆縮縮脖子,終於知道,一萬兩銀子不是一筆小錢。
呂氏忍著怒火,說道:
“捐獻都是捐糧食、寶鈔、布匹,哪有人一張口就幾百、上千兩銀子的?”
“那就是個局!”
朱允炆懵了,上當了?!
呂氏語重心長道:
“老吏宿猾!你要吸取教訓!”
“孩兒知道了。”
朱允炆搓著袖口,十分喪氣。
臨結束被人擺了一道,搞成了虎頭蛇尾。
“那,銀子怎麽辦?”
朱允炆小心地問道。
“滾!”
~
呂氏叫來錢嬤嬤,問道:
“沙冠英怎麽說?”
錢嬤嬤躬身道:
“稟娘娘,沙指揮已經派人去尋訪了。”
“骸骨呢?”
“稟娘娘,骸骨都在江寧縣衙,保存完好。”
“明天朱允熥去觀政,沙冠英有什麽安排呢?”
“稟娘娘,沙指揮說,會安排人去江堤。”
呂氏滿意地點點頭,
誰也不能搶了我兒的風頭。
朱允炆也沒有勇氣再走窩棚中間的路,外圈災民少,味道也好一點。
再走個幾百步,轎子已經等他了。
他決定回城了。
遠處衝來一匹快馬,好像是黃子澄來了。
路過一座棚子,裏麵似乎很熱鬧。
“必須捐錢,朝廷可不缺糧!”
“咱受皇恩,災民嗷嗷待哺,自然要捐的。”
“我捐一千兩!”
“我捐三千兩!”
“我五千兩!”
“……”
片刻時間,裏麵的單人捐款額已經到了五千兩。
朱允炆很欣慰,民心可用啊!
聽說朝廷在召集商人募集錢糧,這個棚子裏應該是了。
他正要進去看看,就聽到有人說道:
“聽說有皇孫來了,他捐嗎?”
“你活膩歪了?別瞎說!”
朱允炆愣住了,說的是自己。
他停了下來傾聽。
“這捐不捐,看的是良心!”
“你別亂說,捐你自己的!”
“貴人肯定捐的,他們錦衣玉食,肯定第一個捐。”
“哼!我不信他會捐!”
“我也不信!”
“咱也不信!”
“再胡說,扔你出去啊!”
“……”
“貴人不需要捐!你們快滾!”似乎有小吏在嗬斥。
朱允炆怒了。
看不起誰呢?
不就幾個錢嗎?
他咳嗽一聲,緩緩道:
“誰說本王不捐的。”
棚子裏瞬間鴉雀無聲。
他轉頭掃了一眼跟隨的官吏,大聲道,
“本王捐一萬兩。”
其實,他對錢沒什麽概念,
但是棚子裏都到五千兩了,他不能少於這個數。
嘶!
周圍的官吏都震驚了!
“殿下仁義!”
“殿下豪爽!”
“殿下……”
眾人一陣誇讚,朱允炆很得意,矜持地點點頭。
黃子澄的快馬到了,
聽到朱允炆捐一萬兩,他差點聲叫出來。
他當即吩咐侍衛,將棚裏的人全帶出來。
侍衛衝了進去,很快又出來了。
“黃編撰,裏麵沒人!”
眾人都不相信,
“剛才那麽熱鬧!”
黃子澄大步進去,隻見裏麵蛛網亂掛,桌凳上積滿塵土,似乎很久沒人來了。
旭日高升,他卻打了個冷顫。
殿下是被算計了!
還是吃的啞巴虧。
走出屋,看看四周,不是災民,就是跟隨地官吏、侍衛。
黃子澄拱手道:
“殿下,時候不早,該回宮了。”
朱允炆早就受夠了這裏的一切,立刻點頭:
“回宮!”
~
乾清宮。
朱元璋正在用午膳。
“雲奇,炆兒今天觀政結束了?”
周雲奇回道:
“陛下,殿下中午前回宮了。”
朱元璋夾了一筷子菜,扔嘴裏嚼了嚼,
“這孩子做的好!”
查賬、查糧,本是禦史幹的活,都被他給幹了,還幹的很好,捉了一窩小耗子。
小太監進來,抱著一摞奏折。
“都是誰的?”朱元璋問道。
周雲奇接過去看了眼,
“陛下,有開國公的,還有……”
“哦,常升回京了?拿來咱瞧瞧。”
翻開奏折,原來是代朱允熥上的。
朱允熥沒有上奏折的權力,隻能依附師長。
一般是太子妃呂氏,
可是,他和呂氏的關係很一般,
開國公常升是他的舅父,這也符合朝廷的規製。
朱元璋一邊喝湯,一邊看,
請奏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希望準許他挑選商人,現場招募人手,主要是老幼婦孺。
朱允熥保證,是適合他們的勞作,
這些人不會被虐待,不會被盤剝。
朱元璋提筆寫道,
【準】
方案很好,考慮的也很周全,
如果做好了,朝廷今年冬天的賑濟任務就輕鬆多了。
隻是他很好奇,什麽商家願意要一群老弱?
“雲奇,去告訴熥兒,朕準了。”
~
東宮。
朱允熥下學後沒有出宮,姐姐江都來了,還勇敢地留下來用膳。
江都沒有問觀政的事,她知道這裏都是太子妃的人。
看弟弟很輕鬆,話裏話外都透著自信,
她也就放心了。
畢竟弟弟有牙牌,很容易得到兩個國公府的支持。
但是她的心裏還有些擔憂,宮裏都在傳,朱允炆表現的很好,陛下、群臣都讚不絕口。
弟弟會不會被比下去?
江都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筷子,
“我飽啦!”
朱允熥卻大口吃的香甜,
每次姐姐來了,小院子才有了生機。
江都輕聲道:
“慢點兒吃,吃快了對胃不好的!”
正說著話,乾清宮來了一個太監,傳了老朱的口諭,
“朕已閱,準奏。”
送走太監,江都忍不住問道:
“你奏請了什麽呀?”
一旁的宮人都支起了耳朵。
江都急忙擺著白胖的小手,
“算啦,你吃飯吧,吃飯。”
朱允熥笑道,
“其實,也沒……”
院子裏突然傳來一聲怪叫:
“熥侄兒!”
江都被逗笑了,眼睛成了月牙兒,
“這誰呀?”
不等朱允熥回答,朱權、朱植已經闖了進來。
江都起身見禮,然後告辭了。
朱允熥上下打量朱植,
“病好了?”
朱權笑道:
“他比野豬還能嚎,哪還有病。”
朱允熥將兩人迎進書房,趕走了宮人。
朱權擔憂道:
“熥侄兒,你二哥很秀啊!你小心被比下去了。”
朱允熥笑道:
“咱不和誰比,做好自己就行了。”
朱植看看外麵,低聲道:
“上午,你哥捐了一萬兩白銀。”
朱允熥吃了一驚,
“他是瘋了嗎?”
~
“你是瘋了嗎?”呂氏氣急敗壞,
“一萬兩!”
“炆殿下,你怎麽不說十萬兩呢?”
朱允炆心裏嘀咕,其實他想說十萬兩的,
但是和捐款的“商戶”懸殊太大,他放棄了。
朱允炆有些不服氣,
“一萬兩很多嗎?”
在皇宮,珍珠如土,金銀如鐵,他對金錢完全沒有概念。
母妃是不是太小氣了?
興高采烈地回來,迎接的卻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
太掃興了!
呂氏冷哼一聲,
“郡王殿下,你三年的俸祿都不夠。”
朱允炆縮縮脖子,終於知道,一萬兩銀子不是一筆小錢。
呂氏忍著怒火,說道:
“捐獻都是捐糧食、寶鈔、布匹,哪有人一張口就幾百、上千兩銀子的?”
“那就是個局!”
朱允炆懵了,上當了?!
呂氏語重心長道:
“老吏宿猾!你要吸取教訓!”
“孩兒知道了。”
朱允炆搓著袖口,十分喪氣。
臨結束被人擺了一道,搞成了虎頭蛇尾。
“那,銀子怎麽辦?”
朱允炆小心地問道。
“滾!”
~
呂氏叫來錢嬤嬤,問道:
“沙冠英怎麽說?”
錢嬤嬤躬身道:
“稟娘娘,沙指揮已經派人去尋訪了。”
“骸骨呢?”
“稟娘娘,骸骨都在江寧縣衙,保存完好。”
“明天朱允熥去觀政,沙冠英有什麽安排呢?”
“稟娘娘,沙指揮說,會安排人去江堤。”
呂氏滿意地點點頭,
誰也不能搶了我兒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