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島上沒有花癡
七零:被趕出家門後我轉頭嫁軍官 作者:小雙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墨南沒有什麽好隱瞞的,將華國現在最真實的情況告訴了紀元暉,沒有外頭傳得那麽恐怖,但也沒有刻意去美化什麽。
有些情況確實存在,有些人確實被迫害了,這都是事實。
紀元暉明白了,長歎一氣,“都是人禍,人心不足惹得禍,百姓遭殃受苦。”
古往今來,一直如此。
四人都沉默了好一會,宋芸開口,“休息吧,明天還有很多事要做。”
司豐年見齊墨南一直光著上身,起初以為他是貪涼快,後來見到一件丟在角落裏破損嚴重的衣裳,才知道他是沒衣服穿。
他和齊墨南身高差不多,身上穿了一件短袖,外罩一件長袖襯衣,於是脫下長袖襯衣給齊墨南。
齊墨南每天都因為自己沒衣服穿而尷尬,現在有了衣服,那種尷尬和一絲羞恥感總算消散了。
兩人身高是差不多,可身材卻差了很多,司豐年的襯衣長短合適,但扣不上。
於是司豐年又將麵料有點彈力的短袖給了齊墨南,襯衣自己穿。
原本略有些寬鬆的短袖穿在齊墨南身上,成了緊身衣,還別說,真挺好看的,很容易讓人想入非非的那種好看。
好在這個島上沒有花癡。
四人輪流守夜,每人守兩個小時左右,還是很輕鬆的,大家都睡了個好覺。
第二天一早,宋芸帶紀元暉去挖芋頭,司豐年和齊墨南在庇護所做搭建棚屋的準備工作,把長滿葉子的藤蔓變成藤條,把長短不一的樹枝削裁成合適的長短。
兩人一邊幹活一邊閑聊,說起司豐年的老家,司豐年說,“我老家是川省那邊的,都是聽我爸媽說的,我從沒去過。”
“你在y國出生的?”齊墨南問。
司豐年搖頭,“不是,我在港城出生,我爸媽過世前將我托付給師父,師父帶我去了y國定居。”
“那你在老家那邊還有親人嗎?”齊墨南問。
司豐年說:“還有個堂伯,聽說在京市開了一家很大的藥堂,和我不是一個姓,他姓古,我是隨我媽姓。現在國內不允許私人做買賣,我那堂伯也不知怎樣了。”
姓古?這可不是什麽大姓,姓古的人可少得很。
齊墨南立即想到一個人,那老頭以前也是在京市開藥堂的,後來開不成了,差點被批鬥,被許師長保到川省這邊來,不會這麽巧吧。
“你那堂伯,不會是叫古豔文吧?”齊墨南問。
司豐年一愣,脫口而出,“你怎麽知道?”隨即反應過來,“你認識我堂伯?”
齊墨南無語了,這世界就真這麽小嗎?
“認識,很熟,如果你有機會去內地,我帶你找他相認。”
司豐年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他內心是很想去那邊的,那是爺爺臨死都在念叨著想要落葉歸根的地方,那是爸媽時不時拿著老照片默默思念的故土,他一直都想去的,可又怕。
y國那邊,甚至不止y國,西方國家都把華國傳成人間煉獄般的存在,現在他知道那些傳聞大多是假的,自然也想有機會去看看。
“希望能有這個機會。”
人多幹活不累,這話不是說說的,四人聊得來,談天說地,一天時間就過去了,有吃有喝,一點都不覺得累。
一間新的棚屋搭建好,司豐年和紀元暉也不用跟齊墨南和宋芸擠了,甚至齊墨南晚上擠到了司豐年和紀元暉屋裏去。
這時紀元暉和司豐年才知道,兩人不是夫妻,隻是朋友。
嗯,碰過嘴的朋友。
宋芸其實沒所謂,隻是齊墨南心裏別扭,覺得兩人還沒結婚,不該睡在一個屋裏,對她名聲不好。之前島上沒別人,也就算了,反正他也不會做什麽不合適的舉動,現在島上來了人,他當然要顧及宋芸的名聲。
得知宋芸也是中醫後,他們在一起討論的話題更多了起來,尤其宋芸醫術還不差,甚至比現在的司豐年醫術更好,紀元暉都生出要收宋芸為徒的心思,可惜被宋芸拒絕,說她有師父了。
她確實有師父,要是認了紀元暉,就差輩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每天都會去沙灘上溜達,等著路過的船隻搭救,可惜要麽是看不見船隻影子,要麽是船離得太遠,喊破喉嚨也沒人聽得到。
“不行,我們得辦法自救,不能再等下去了。”宋芸說。
她確實歸心似箭,她估計現在她和齊墨南出事的消息已經傳回去了,這種情況下出事,說是說失蹤,但基本可以判定犧牲。她怕爸媽和子奕受不了這個打擊,必須盡快回去。
齊墨南想的和宋芸一樣,爺爺年紀大了,如果得知他犧牲的消息,會不會承受不住這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
紀元暉和司豐年當然也想離開這座荒島,在這島上雖然吃喝不愁,可時間長了肯定是不行的,他們也不想當野人。
宋芸心裏是有些忐忑的,師父原本可以在滯留荒島一個月時等來搭救他的漁船,隻是那船是港城來的,她和齊墨南不可能去港城,隻能先想辦法離開。
現在師父決定跟他們一起走,這無疑是改變了師父原本的命運軌跡,她也不知道這樣做會不會有什麽不好的後果。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都決定了,她也不多糾結,先回去再說其他。
於是四人一起想辦法,最後在測試了星板可以同時承載他們四個人的重量後,確定了將星板改裝成浮船的計劃。
正好前幾天紀元暉和司豐年出去采藥時發現了一片麻,又叫苧麻,莖皮可以用來製做麻繩,比藤條要牢固很多。
齊墨南還發現了一片龍須草,也是製做麻繩的一種材料,兩種都收集過來,到時兩種麻繩纏股在一起用,算是雙重保險。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不是在搓麻繩,就是在砍木頭做浮船的框架。
齊墨南的想法是,用木頭拚裝出一個船的外形,將星板固定在船的底部,這樣既不用擔心船會沉,又不用考慮遇到風雨時人在船上不安全容易滑落水裏的風險。
宋芸他們聽了這個想法都覺得不錯,畫了簡單的圖後,就按著這個設想來幹,中途也修修改改過,總算在七天後將船給改裝成功了。
出海前,他們將能帶的籃子簍子都裝上滿滿的熟芋頭和烤得很幹的海魚,以及一大掛後山找到的椰子,小船基本就滿了,因為沒有容器,淡水隻用椰子殼裝了一些,不多。
劃船用的槳多做了幾個,怕中途遇到意外丟失槳就麻煩了,有備無患。
出海這天,四人又興奮又緊張,前路茫茫,他們也不知道具體的方位,隻能依照天陽升起的方向來定東南西北,宋芸和齊墨南要回內地,自然是往北麵去。
有些情況確實存在,有些人確實被迫害了,這都是事實。
紀元暉明白了,長歎一氣,“都是人禍,人心不足惹得禍,百姓遭殃受苦。”
古往今來,一直如此。
四人都沉默了好一會,宋芸開口,“休息吧,明天還有很多事要做。”
司豐年見齊墨南一直光著上身,起初以為他是貪涼快,後來見到一件丟在角落裏破損嚴重的衣裳,才知道他是沒衣服穿。
他和齊墨南身高差不多,身上穿了一件短袖,外罩一件長袖襯衣,於是脫下長袖襯衣給齊墨南。
齊墨南每天都因為自己沒衣服穿而尷尬,現在有了衣服,那種尷尬和一絲羞恥感總算消散了。
兩人身高是差不多,可身材卻差了很多,司豐年的襯衣長短合適,但扣不上。
於是司豐年又將麵料有點彈力的短袖給了齊墨南,襯衣自己穿。
原本略有些寬鬆的短袖穿在齊墨南身上,成了緊身衣,還別說,真挺好看的,很容易讓人想入非非的那種好看。
好在這個島上沒有花癡。
四人輪流守夜,每人守兩個小時左右,還是很輕鬆的,大家都睡了個好覺。
第二天一早,宋芸帶紀元暉去挖芋頭,司豐年和齊墨南在庇護所做搭建棚屋的準備工作,把長滿葉子的藤蔓變成藤條,把長短不一的樹枝削裁成合適的長短。
兩人一邊幹活一邊閑聊,說起司豐年的老家,司豐年說,“我老家是川省那邊的,都是聽我爸媽說的,我從沒去過。”
“你在y國出生的?”齊墨南問。
司豐年搖頭,“不是,我在港城出生,我爸媽過世前將我托付給師父,師父帶我去了y國定居。”
“那你在老家那邊還有親人嗎?”齊墨南問。
司豐年說:“還有個堂伯,聽說在京市開了一家很大的藥堂,和我不是一個姓,他姓古,我是隨我媽姓。現在國內不允許私人做買賣,我那堂伯也不知怎樣了。”
姓古?這可不是什麽大姓,姓古的人可少得很。
齊墨南立即想到一個人,那老頭以前也是在京市開藥堂的,後來開不成了,差點被批鬥,被許師長保到川省這邊來,不會這麽巧吧。
“你那堂伯,不會是叫古豔文吧?”齊墨南問。
司豐年一愣,脫口而出,“你怎麽知道?”隨即反應過來,“你認識我堂伯?”
齊墨南無語了,這世界就真這麽小嗎?
“認識,很熟,如果你有機會去內地,我帶你找他相認。”
司豐年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這樣的機會。他內心是很想去那邊的,那是爺爺臨死都在念叨著想要落葉歸根的地方,那是爸媽時不時拿著老照片默默思念的故土,他一直都想去的,可又怕。
y國那邊,甚至不止y國,西方國家都把華國傳成人間煉獄般的存在,現在他知道那些傳聞大多是假的,自然也想有機會去看看。
“希望能有這個機會。”
人多幹活不累,這話不是說說的,四人聊得來,談天說地,一天時間就過去了,有吃有喝,一點都不覺得累。
一間新的棚屋搭建好,司豐年和紀元暉也不用跟齊墨南和宋芸擠了,甚至齊墨南晚上擠到了司豐年和紀元暉屋裏去。
這時紀元暉和司豐年才知道,兩人不是夫妻,隻是朋友。
嗯,碰過嘴的朋友。
宋芸其實沒所謂,隻是齊墨南心裏別扭,覺得兩人還沒結婚,不該睡在一個屋裏,對她名聲不好。之前島上沒別人,也就算了,反正他也不會做什麽不合適的舉動,現在島上來了人,他當然要顧及宋芸的名聲。
得知宋芸也是中醫後,他們在一起討論的話題更多了起來,尤其宋芸醫術還不差,甚至比現在的司豐年醫術更好,紀元暉都生出要收宋芸為徒的心思,可惜被宋芸拒絕,說她有師父了。
她確實有師父,要是認了紀元暉,就差輩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每天都會去沙灘上溜達,等著路過的船隻搭救,可惜要麽是看不見船隻影子,要麽是船離得太遠,喊破喉嚨也沒人聽得到。
“不行,我們得辦法自救,不能再等下去了。”宋芸說。
她確實歸心似箭,她估計現在她和齊墨南出事的消息已經傳回去了,這種情況下出事,說是說失蹤,但基本可以判定犧牲。她怕爸媽和子奕受不了這個打擊,必須盡快回去。
齊墨南想的和宋芸一樣,爺爺年紀大了,如果得知他犧牲的消息,會不會承受不住這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打擊。
紀元暉和司豐年當然也想離開這座荒島,在這島上雖然吃喝不愁,可時間長了肯定是不行的,他們也不想當野人。
宋芸心裏是有些忐忑的,師父原本可以在滯留荒島一個月時等來搭救他的漁船,隻是那船是港城來的,她和齊墨南不可能去港城,隻能先想辦法離開。
現在師父決定跟他們一起走,這無疑是改變了師父原本的命運軌跡,她也不知道這樣做會不會有什麽不好的後果。
不過現在既然已經都決定了,她也不多糾結,先回去再說其他。
於是四人一起想辦法,最後在測試了星板可以同時承載他們四個人的重量後,確定了將星板改裝成浮船的計劃。
正好前幾天紀元暉和司豐年出去采藥時發現了一片麻,又叫苧麻,莖皮可以用來製做麻繩,比藤條要牢固很多。
齊墨南還發現了一片龍須草,也是製做麻繩的一種材料,兩種都收集過來,到時兩種麻繩纏股在一起用,算是雙重保險。
接下來的日子,他們不是在搓麻繩,就是在砍木頭做浮船的框架。
齊墨南的想法是,用木頭拚裝出一個船的外形,將星板固定在船的底部,這樣既不用擔心船會沉,又不用考慮遇到風雨時人在船上不安全容易滑落水裏的風險。
宋芸他們聽了這個想法都覺得不錯,畫了簡單的圖後,就按著這個設想來幹,中途也修修改改過,總算在七天後將船給改裝成功了。
出海前,他們將能帶的籃子簍子都裝上滿滿的熟芋頭和烤得很幹的海魚,以及一大掛後山找到的椰子,小船基本就滿了,因為沒有容器,淡水隻用椰子殼裝了一些,不多。
劃船用的槳多做了幾個,怕中途遇到意外丟失槳就麻煩了,有備無患。
出海這天,四人又興奮又緊張,前路茫茫,他們也不知道具體的方位,隻能依照天陽升起的方向來定東南西北,宋芸和齊墨南要回內地,自然是往北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