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夜探
七零:被趕出家門後我轉頭嫁軍官 作者:小雙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淩晨三點,正是萬籟俱寂的時候,宋芸悄無聲息的出了雜物間,沒有發出一點聲響,翻牆離開知青點,在狹窄的村道陰影裏快步穿行,很快到了目標1所在的房子外。
單看房子,和村裏其他人家沒什麽兩樣,都是一樣的石板檻,土坯牆,青瓦頂,左右兩邊的廚房和雜物間修建的略矮一些,用的茅草頂,和宋芸住的雜物間差不多樣子。
院子不大,院牆比別家略高一些,院牆上插滿了碎玻璃,一路上看過那麽多屋子,沒有誰家的院牆上插了這麽多玻璃,可見屋主的防範之心。
這點碎玻璃自然攔不住她,輕輕鬆鬆翻進院裏。
先繞著屋子走了一圈,確定了哪間屋裏有人,哪間屋裏沒人。
正如那些碎嘴子們說的那樣,這戶人家家裏的人口比較簡單,沒有老人,兩個中年夫妻和一對兒女,兒子十九,女兒十7。
四口之家,屋子卻有東西五間,夫妻倆住了一間,兒子女兒各住一間,另兩間空著,上了鎖。
這種老鎖想要打開並不難,宋芸雖然不熟練,卻也在五分鍾內將鎖都給開了。
門很老舊,一動就會發出吱呀聲,宋芸的動作極輕極慢,盡量將門的異響聲降到最低,門開了三分之一她就停下,側身進去。
屋裏看起來沒什麽特別,有一張空著的床,以及一些明顯許久未用過的老物什,宋芸猜測這間屋子應該是戶主陳平三死去的爹娘以前住的屋子。
她將屋子仔仔細細搜查了一遍,沒有找到什麽不同尋常的東西,正準備換一間屋子找時,眼角餘光掃到屋角的供桌。
供桌乍一看很正常,農村人大多家裏都會有這樣的供桌,用來祭拜近三年過世的親人,供桌上放著三個空碗,小香爐裏也沒有香,這也正常,這年月人都吃不飽,哪有多餘的糧食放在供桌上發黴,頂多拿食物來祭拜一下,然後再拿走吃掉。
怪就怪在,三個空碗裏積了一層灰,明顯是很久沒用過,桌麵也一樣積了一層灰,看得出來這家人很久都沒有祭拜先人,但香爐卻很幹淨,在手電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層淡淡的金色光圈,可見是經常有人擦拭。
這就奇怪了,整個屋子裏的東西都積了灰,唯獨這個香爐鋥亮。
宋芸立即走過去,近距離查看香爐,隻細看了一眼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這不是一隻普通的香爐,其精美程度,比她從前在博物館看過的所有香爐都更勝一籌。
拿起香爐翻看底部和爐內側,見到了爐底的刻字,竟是唐期古物。
香爐被擦得這麽幹淨,保護得很好,顯然陳平三知道這香爐的價值,擺在這裏除了供自己欣賞外,估計也是為了掩人耳目。
好吃懶做,卻過上了吃喝不愁的生活,這顯然不正常。
落滿灰塵的空屋子裏,擺著唐期古物。她都能猜到陳平三的說辭,如果這玩意被人發現,甚至看出端倪,他會說,這就是他在廢品收購站撿來的香爐,專門用來給爹娘上香用的,不知道什麽唐期不唐期。
當然,在這樣的山村裏,能認出這種唐期古物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屋子常年上鎖,怕是連家裏人都不能隨意進來,他根本不怕東西被人發現。
思路打開,有了這一件,那必然就不止這一件。
宋芸開始重新搜尋,果然又找到兩樣偽裝成尋常物件混在雜物堆裏的東西,一個裝滿發了黴的花生殼的大碗,是明期古物,隨意丟在角落,很難讓人多看兩眼的存在。
還有一個塞滿破布條的大肚瓶,瓶身上不知抹了什麽,髒兮兮的看不出本來模樣,乍一看就跟尋常瓷器差不多,可宋芸卻在擦掉瓶底的汙泥後發現了唐期古物的底款。
如果這個屋子裏隻有一樣古物,或許還能說是偶然,可這沒一會的功夫就找到三樣,這不可能是偶然。
為了不打草驚蛇,宋芸將她碰過的東西都恢複原樣,進來前腳上套了布袋子,倒是沒留下腳印,隻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印子混在屋主自己留下的腳印子裏,很難分辯清楚。
退出這間屋子,她去了另一間,另一間屋子裏堆放了更多雜物,她同樣從那些雜物裏找到好幾件偽裝隱藏的古物,這隻是她隨便一找就找到的,若大張旗鼓細細搜查,又能找到多少?還有她沒有進去的主屋裏,又有多少?
淩晨四點,宋芸離開陳平三家,悄無聲息地進入目標2家中。
她沒能在目標2家中發現可疑的古物,卻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線索。
目標2的戶主是陳大東,屋子比陳平三家可大多了,家裏人口也多,幾乎所有屋子都住了人,她沒有進那些住了人的屋也,隻在堂屋廚房雜物間這些地方看了一遍。
堂屋裏倒沒有什麽特別的,廚房就太特別了,很大很新的灶台,雙鍋灶,這在山村裏是很少見的。廚房裏的廚具一應俱全,單菜刀都有三把,碗櫃裏的碗也十分齊全,不似普通人家那麽湊合。
最關鍵的是,她在廚房梁木上發現了吊掛著的好幾塊臘肉,其中一塊隻剩一半,切口也很新鮮,顯然是剛吃過不久。
雜物間裏的雜物就更不同尋常了,別人家一床棉被能蓋幾十年都不舍得換,這陳大東家的雜物間裏堆著不少舊棉被,一看就是家裏換了新被子,舊的先不用了堆在這。
哪怕是以前的地主家,估計也做不到這麽大手筆,一口氣將家裏的所有舊棉被都換掉,全部蓋新的。
生活過於富裕了,在這樣的小山村裏,明顯是有問題的。
至於陳大東的問題,是不是和陳平三家的問題一樣,就有待查證了。
淩晨四點半,宋芸回到知青點。
上工時間是七點,知青點一般是六點吃早飯,所以負責做早飯的人一般會五點左右起床。
男女知青是分開吃的,據說以前也混在一起吃過,口糧平攤。可後來女知青們就不幹了,男知青明顯吃的更多,口糧卻平攤,這很不公平,可又算不出能讓大家都滿意的分攤比例,最後幹脆散夥,男知青吃一鍋,女知青吃一鍋,除非特殊情況大家一起吃一頓,平時都是分開吃。
單看房子,和村裏其他人家沒什麽兩樣,都是一樣的石板檻,土坯牆,青瓦頂,左右兩邊的廚房和雜物間修建的略矮一些,用的茅草頂,和宋芸住的雜物間差不多樣子。
院子不大,院牆比別家略高一些,院牆上插滿了碎玻璃,一路上看過那麽多屋子,沒有誰家的院牆上插了這麽多玻璃,可見屋主的防範之心。
這點碎玻璃自然攔不住她,輕輕鬆鬆翻進院裏。
先繞著屋子走了一圈,確定了哪間屋裏有人,哪間屋裏沒人。
正如那些碎嘴子們說的那樣,這戶人家家裏的人口比較簡單,沒有老人,兩個中年夫妻和一對兒女,兒子十九,女兒十7。
四口之家,屋子卻有東西五間,夫妻倆住了一間,兒子女兒各住一間,另兩間空著,上了鎖。
這種老鎖想要打開並不難,宋芸雖然不熟練,卻也在五分鍾內將鎖都給開了。
門很老舊,一動就會發出吱呀聲,宋芸的動作極輕極慢,盡量將門的異響聲降到最低,門開了三分之一她就停下,側身進去。
屋裏看起來沒什麽特別,有一張空著的床,以及一些明顯許久未用過的老物什,宋芸猜測這間屋子應該是戶主陳平三死去的爹娘以前住的屋子。
她將屋子仔仔細細搜查了一遍,沒有找到什麽不同尋常的東西,正準備換一間屋子找時,眼角餘光掃到屋角的供桌。
供桌乍一看很正常,農村人大多家裏都會有這樣的供桌,用來祭拜近三年過世的親人,供桌上放著三個空碗,小香爐裏也沒有香,這也正常,這年月人都吃不飽,哪有多餘的糧食放在供桌上發黴,頂多拿食物來祭拜一下,然後再拿走吃掉。
怪就怪在,三個空碗裏積了一層灰,明顯是很久沒用過,桌麵也一樣積了一層灰,看得出來這家人很久都沒有祭拜先人,但香爐卻很幹淨,在手電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一層淡淡的金色光圈,可見是經常有人擦拭。
這就奇怪了,整個屋子裏的東西都積了灰,唯獨這個香爐鋥亮。
宋芸立即走過去,近距離查看香爐,隻細看了一眼就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這不是一隻普通的香爐,其精美程度,比她從前在博物館看過的所有香爐都更勝一籌。
拿起香爐翻看底部和爐內側,見到了爐底的刻字,竟是唐期古物。
香爐被擦得這麽幹淨,保護得很好,顯然陳平三知道這香爐的價值,擺在這裏除了供自己欣賞外,估計也是為了掩人耳目。
好吃懶做,卻過上了吃喝不愁的生活,這顯然不正常。
落滿灰塵的空屋子裏,擺著唐期古物。她都能猜到陳平三的說辭,如果這玩意被人發現,甚至看出端倪,他會說,這就是他在廢品收購站撿來的香爐,專門用來給爹娘上香用的,不知道什麽唐期不唐期。
當然,在這樣的山村裏,能認出這種唐期古物的人少之又少,加上屋子常年上鎖,怕是連家裏人都不能隨意進來,他根本不怕東西被人發現。
思路打開,有了這一件,那必然就不止這一件。
宋芸開始重新搜尋,果然又找到兩樣偽裝成尋常物件混在雜物堆裏的東西,一個裝滿發了黴的花生殼的大碗,是明期古物,隨意丟在角落,很難讓人多看兩眼的存在。
還有一個塞滿破布條的大肚瓶,瓶身上不知抹了什麽,髒兮兮的看不出本來模樣,乍一看就跟尋常瓷器差不多,可宋芸卻在擦掉瓶底的汙泥後發現了唐期古物的底款。
如果這個屋子裏隻有一樣古物,或許還能說是偶然,可這沒一會的功夫就找到三樣,這不可能是偶然。
為了不打草驚蛇,宋芸將她碰過的東西都恢複原樣,進來前腳上套了布袋子,倒是沒留下腳印,隻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印子混在屋主自己留下的腳印子裏,很難分辯清楚。
退出這間屋子,她去了另一間,另一間屋子裏堆放了更多雜物,她同樣從那些雜物裏找到好幾件偽裝隱藏的古物,這隻是她隨便一找就找到的,若大張旗鼓細細搜查,又能找到多少?還有她沒有進去的主屋裏,又有多少?
淩晨四點,宋芸離開陳平三家,悄無聲息地進入目標2家中。
她沒能在目標2家中發現可疑的古物,卻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線索。
目標2的戶主是陳大東,屋子比陳平三家可大多了,家裏人口也多,幾乎所有屋子都住了人,她沒有進那些住了人的屋也,隻在堂屋廚房雜物間這些地方看了一遍。
堂屋裏倒沒有什麽特別的,廚房就太特別了,很大很新的灶台,雙鍋灶,這在山村裏是很少見的。廚房裏的廚具一應俱全,單菜刀都有三把,碗櫃裏的碗也十分齊全,不似普通人家那麽湊合。
最關鍵的是,她在廚房梁木上發現了吊掛著的好幾塊臘肉,其中一塊隻剩一半,切口也很新鮮,顯然是剛吃過不久。
雜物間裏的雜物就更不同尋常了,別人家一床棉被能蓋幾十年都不舍得換,這陳大東家的雜物間裏堆著不少舊棉被,一看就是家裏換了新被子,舊的先不用了堆在這。
哪怕是以前的地主家,估計也做不到這麽大手筆,一口氣將家裏的所有舊棉被都換掉,全部蓋新的。
生活過於富裕了,在這樣的小山村裏,明顯是有問題的。
至於陳大東的問題,是不是和陳平三家的問題一樣,就有待查證了。
淩晨四點半,宋芸回到知青點。
上工時間是七點,知青點一般是六點吃早飯,所以負責做早飯的人一般會五點左右起床。
男女知青是分開吃的,據說以前也混在一起吃過,口糧平攤。可後來女知青們就不幹了,男知青明顯吃的更多,口糧卻平攤,這很不公平,可又算不出能讓大家都滿意的分攤比例,最後幹脆散夥,男知青吃一鍋,女知青吃一鍋,除非特殊情況大家一起吃一頓,平時都是分開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