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姨媽見賈母婉拒幫忙,心中失望,卻不敢多言,將特意從江寧帶來的各種人情土物酬獻了,也沒心思吃榮國府的接風治席,便告辭離開。
王夫人將薛姨媽送至二門,見妹妹背影蕭索,她心中酸楚,卻無可奈何。
薛姨媽鬱鬱回到王第,神色頹唐,步履沉重。
薛寶釵、薛蟠見薛姨媽如此模樣,無須多問,便知此行指望落空。
薛寶釵上前攙扶薛姨媽,柔聲道:“媽辛苦了,且歇息吧。”
薛姨媽搖頭歎息,握住薛寶釵的手,道:“事到如今,咱們唯有去求那薑念了。他實乃深不可測,與那十三王爺極親厚,那十三王爺為了他向聖上告發,才致咱們家遭此禍事。他……他相中了你的,甚是喜愛你,你……你又已許給他為妾的。你去求他,他再去請動十三王爺,縱然不能保住你舅舅的京營節度使之位,至少也可保住咱們家的皇商之位!”
薛寶釵:“……”
這個媽,又來這一套了!
這一刻,薛寶釵不禁想起之前在江寧被薛姨媽勸著登門給薑念道歉。
而現在,薛姨媽又要讓她登門去求薑念幫忙了。
薛寶釵纖指攥得絹帕生皺,苦悶道:“媽莫怪女兒無禮!此番是咱們想違背許妾文約,請舅舅去降伏他,舅舅與他大鬧了一場,逼他請動了十三王爺……咱們因此遭了禍事,卻又要去求他幫忙,豈不荒唐可笑?”
薛姨媽神色淒楚:“我曉得你言之有理,然事已至此,咱們唯有求他,才有機會保住咱們家的皇商之位啊!這皇商招牌若砸了,你父親九泉之下何以瞑目?我的兒,媽……媽求你了,為了咱們薛家,你再受一回委屈,可好?這回媽與你一塊兒去求他,可好?”
薛寶釵其實不愛哭的,眼下卻委屈得長睫毛顫動,眸中水光瀲灩。
她終究點了點頭,珊瑚珠耳墜於蒼白頰邊輕晃,低聲道:“那咱們就一塊兒去。”
薛姨媽看了眼薛蟠,薛蟠驚了一跳,生怕這個媽也叫他一塊兒去。他可不願去丟這種臉,此前他引王子騰去威逼薑念,讓他對薑念懷愧於心。
不待薛姨媽開口,薛蟠便搶先道:“你們去吧,我……我不去的。”
薛姨媽瞪了他一眼,也不勸他去了,知道他去了也沒多大作用,關鍵是要薛寶釵去。
當即,薛姨媽與薛寶釵乘坐馬車,前往位於東郊的薑家。
就在昨天,薛姨媽還因為那所陳舊小宅院而鄙夷薑念,薛寶釵也因為那所陳舊小宅院而看輕薑念,對自己的未來心懷憂慮。
而在今日,這對母女竟要去那所陳舊小宅院求薑念了……
……
……
給秦家的三千兩銀子的賠償,王子騰親自交給了忠怡親王,且當麵向忠怡親王認罪服軟。
王子騰知道,必是忠怡親王在泰順帝麵前陳奏,泰順帝又上稟太上皇景寧帝,方致他與薛家皆受懲處。
盡管王子騰自傲驕橫,卻也知道,事到如今,他應該討好忠怡親王,如此,以後才更可能重登高位,重返朝堂核心。
忠怡親王命親信護衛鮑彥,將三千兩的銀票給薑念送去,讓薑念轉交給秦家。
於是,鮑彥攜著三千兩的銀票,策馬前往神京城東郊,行至薑家小宅院宅門外,下馬叩門。
守門的是小廝董豐,他輕啟門扉,得知來者何人後,忙回稟薑念。
薑念親自來到宅門迎接,隻見他麵含微笑,拱手道:“鮑護衛快請進!”
依大慶官場禮儀,正四品及以上的官員,都可被稱為“大人”。
鮑彥乃從三品的武官,自然可以。
不過,鮑彥念及十三王爺與薑念親厚,昨日他與薑念共騎一馬送薑念回家時,便讓薑念以後稱他“鮑護衛”。
鮑彥隨薑念入了內院,見這座小宅院相較昨日他隨十三王爺來的時候,已是煥然一新。已精心整理打掃過了,昨日內院中淩亂堆放的床、榻、桌、椅、凳等物品,都已搬進了屋內,而昨日空蕩的屋內,則已擺了不少物品。
薑念將鮑彥請入堂屋,就座後命粗使丫鬟琪兒給鮑彥奉上香茶。
鮑彥自懷中取出了三千兩的銀票,遞給了薑念,將景寧帝、泰順帝對昨日之事的懲處決定告訴了薑念,言辭頗為客氣。他這個三十多歲的王府一等護衛,仿佛把年僅十五歲的薑念視為了平輩朋友。
薑念聽罷,心中滿意,這樣的懲處結果,比他預想中的要好。
心中暗想:“王子騰惹到我這個氣運之子,豈有好下場?”
有點可惜的是,薛家的皇商沒了。原本他還打算,納薛寶釵為妾後,可以用薛家的皇商之位謀利。轉而一想,對他而言,一個皇商之位,估計也沒多大用處。薛家如今最有用的是家產……
辦完了差事,鮑彥便要告辭離開,薑念忽然掏出一張銀票塞進了他手裏,溫聲道:“昨日就勞鮑護衛送我回來,今日又勞你辛苦奔波,此乃一點心意,權作茶資,還望笑納。”
鮑彥看了眼銀票,發現是一百兩銀子,也不故作推辭,笑道:“念哥兒客氣,謝了。”
對鮑彥而言,一百兩銀子,不少但也不算多,多了或少了,他都會猶豫要不要收了。
薑念將鮑彥送到宅門外,目送著鮑彥策馬離開。
顯然,他是故意要結交鮑彥這位十三王爺的親信一等護衛。
薑念揣著三千兩的銀票,朝隔壁秦家走去,準備將銀票給秦可卿,三千兩都給了。
剛步入秦家內院,薑念便聽到一陣唱名聲:“寧國府賈珍賈老爺到!”
依大慶喪葬禮儀,探喪吊唁時常有唱名之儀。
所謂唱名之儀,指的是,在吊唁者入靈堂祭拜前,高聲通報吊唁者的身份姓名。這是對逝者的尊重,是方便主家知曉吊唁者是何人,也是對吊唁者的禮貌。尤其是在官宦大戶人家,唱名更常見。
此時薑念聽到唱名聲,眉頭微微一皺,隻見一個衣飾奢靡浮華看上去年近四十的男人,邁步走進了靈堂。
“賈珍來了,嗬!”
王夫人將薛姨媽送至二門,見妹妹背影蕭索,她心中酸楚,卻無可奈何。
薛姨媽鬱鬱回到王第,神色頹唐,步履沉重。
薛寶釵、薛蟠見薛姨媽如此模樣,無須多問,便知此行指望落空。
薛寶釵上前攙扶薛姨媽,柔聲道:“媽辛苦了,且歇息吧。”
薛姨媽搖頭歎息,握住薛寶釵的手,道:“事到如今,咱們唯有去求那薑念了。他實乃深不可測,與那十三王爺極親厚,那十三王爺為了他向聖上告發,才致咱們家遭此禍事。他……他相中了你的,甚是喜愛你,你……你又已許給他為妾的。你去求他,他再去請動十三王爺,縱然不能保住你舅舅的京營節度使之位,至少也可保住咱們家的皇商之位!”
薛寶釵:“……”
這個媽,又來這一套了!
這一刻,薛寶釵不禁想起之前在江寧被薛姨媽勸著登門給薑念道歉。
而現在,薛姨媽又要讓她登門去求薑念幫忙了。
薛寶釵纖指攥得絹帕生皺,苦悶道:“媽莫怪女兒無禮!此番是咱們想違背許妾文約,請舅舅去降伏他,舅舅與他大鬧了一場,逼他請動了十三王爺……咱們因此遭了禍事,卻又要去求他幫忙,豈不荒唐可笑?”
薛姨媽神色淒楚:“我曉得你言之有理,然事已至此,咱們唯有求他,才有機會保住咱們家的皇商之位啊!這皇商招牌若砸了,你父親九泉之下何以瞑目?我的兒,媽……媽求你了,為了咱們薛家,你再受一回委屈,可好?這回媽與你一塊兒去求他,可好?”
薛寶釵其實不愛哭的,眼下卻委屈得長睫毛顫動,眸中水光瀲灩。
她終究點了點頭,珊瑚珠耳墜於蒼白頰邊輕晃,低聲道:“那咱們就一塊兒去。”
薛姨媽看了眼薛蟠,薛蟠驚了一跳,生怕這個媽也叫他一塊兒去。他可不願去丟這種臉,此前他引王子騰去威逼薑念,讓他對薑念懷愧於心。
不待薛姨媽開口,薛蟠便搶先道:“你們去吧,我……我不去的。”
薛姨媽瞪了他一眼,也不勸他去了,知道他去了也沒多大作用,關鍵是要薛寶釵去。
當即,薛姨媽與薛寶釵乘坐馬車,前往位於東郊的薑家。
就在昨天,薛姨媽還因為那所陳舊小宅院而鄙夷薑念,薛寶釵也因為那所陳舊小宅院而看輕薑念,對自己的未來心懷憂慮。
而在今日,這對母女竟要去那所陳舊小宅院求薑念了……
……
……
給秦家的三千兩銀子的賠償,王子騰親自交給了忠怡親王,且當麵向忠怡親王認罪服軟。
王子騰知道,必是忠怡親王在泰順帝麵前陳奏,泰順帝又上稟太上皇景寧帝,方致他與薛家皆受懲處。
盡管王子騰自傲驕橫,卻也知道,事到如今,他應該討好忠怡親王,如此,以後才更可能重登高位,重返朝堂核心。
忠怡親王命親信護衛鮑彥,將三千兩的銀票給薑念送去,讓薑念轉交給秦家。
於是,鮑彥攜著三千兩的銀票,策馬前往神京城東郊,行至薑家小宅院宅門外,下馬叩門。
守門的是小廝董豐,他輕啟門扉,得知來者何人後,忙回稟薑念。
薑念親自來到宅門迎接,隻見他麵含微笑,拱手道:“鮑護衛快請進!”
依大慶官場禮儀,正四品及以上的官員,都可被稱為“大人”。
鮑彥乃從三品的武官,自然可以。
不過,鮑彥念及十三王爺與薑念親厚,昨日他與薑念共騎一馬送薑念回家時,便讓薑念以後稱他“鮑護衛”。
鮑彥隨薑念入了內院,見這座小宅院相較昨日他隨十三王爺來的時候,已是煥然一新。已精心整理打掃過了,昨日內院中淩亂堆放的床、榻、桌、椅、凳等物品,都已搬進了屋內,而昨日空蕩的屋內,則已擺了不少物品。
薑念將鮑彥請入堂屋,就座後命粗使丫鬟琪兒給鮑彥奉上香茶。
鮑彥自懷中取出了三千兩的銀票,遞給了薑念,將景寧帝、泰順帝對昨日之事的懲處決定告訴了薑念,言辭頗為客氣。他這個三十多歲的王府一等護衛,仿佛把年僅十五歲的薑念視為了平輩朋友。
薑念聽罷,心中滿意,這樣的懲處結果,比他預想中的要好。
心中暗想:“王子騰惹到我這個氣運之子,豈有好下場?”
有點可惜的是,薛家的皇商沒了。原本他還打算,納薛寶釵為妾後,可以用薛家的皇商之位謀利。轉而一想,對他而言,一個皇商之位,估計也沒多大用處。薛家如今最有用的是家產……
辦完了差事,鮑彥便要告辭離開,薑念忽然掏出一張銀票塞進了他手裏,溫聲道:“昨日就勞鮑護衛送我回來,今日又勞你辛苦奔波,此乃一點心意,權作茶資,還望笑納。”
鮑彥看了眼銀票,發現是一百兩銀子,也不故作推辭,笑道:“念哥兒客氣,謝了。”
對鮑彥而言,一百兩銀子,不少但也不算多,多了或少了,他都會猶豫要不要收了。
薑念將鮑彥送到宅門外,目送著鮑彥策馬離開。
顯然,他是故意要結交鮑彥這位十三王爺的親信一等護衛。
薑念揣著三千兩的銀票,朝隔壁秦家走去,準備將銀票給秦可卿,三千兩都給了。
剛步入秦家內院,薑念便聽到一陣唱名聲:“寧國府賈珍賈老爺到!”
依大慶喪葬禮儀,探喪吊唁時常有唱名之儀。
所謂唱名之儀,指的是,在吊唁者入靈堂祭拜前,高聲通報吊唁者的身份姓名。這是對逝者的尊重,是方便主家知曉吊唁者是何人,也是對吊唁者的禮貌。尤其是在官宦大戶人家,唱名更常見。
此時薑念聽到唱名聲,眉頭微微一皺,隻見一個衣飾奢靡浮華看上去年近四十的男人,邁步走進了靈堂。
“賈珍來了,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