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得知此事以後,非常震怒,打算將武臣等人的家屬全部族滅,並且出兵進擊他們。陳王的相國房君勸諫說:“秦朝還沒有滅亡,您如果誅殺武臣等人的家屬,就等於又增加了一個如同秦朝的強敵。您不如承認武臣的地位,並派出使臣向他們祝賀,並且命令他們急速率軍向西進擊秦朝,這樣他們就會兩敗俱傷,我們就可以坐收漁人之利了。”陳王同意了這個意見,把武臣等人的家屬遷徙到宮裏軟禁起來,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然後,陳王派出使者祝賀趙王,讓他趕快出兵進擊關中。張耳、陳餘勸武臣說:“大王在趙地稱王,這不是楚國的本意,現在,來祝賀您,這不過是陳王的權宜之計,您千萬不要相信。楚國滅亡秦朝以後,必定會對趙國用兵。所以,希望大王不要率軍西進,而是北進來攻取燕、代等地,同時南進收服河內地區,以此來擴充土地、增加實力。趙國如果能夠南麵占據了黃河,北麵擁有燕、代地區,即使日後楚國戰勝了秦朝,也不敢來壓製強大的趙國。”武臣十分同意這個建議,因此沒有向西出兵,而是四處擴張,派出韓廣所部去攻取燕地,李良所部去攻取常山,張黶所部去攻取上黨。


    <b>仆從救趙王</b>


    韓廣率軍到了燕地,沒想到一到了燕就自立為燕王,說:“武臣能自立為王,我為什麽就不能?”於是,趙王武臣與張耳、陳餘率軍向北攻打燕國的邊境。一次,趙王在空閑的時候外出遊玩,不料卻被燕軍捉住。燕國的將軍把他囚禁起來,提出要求,讓他分給自己趙國的一半土地,才可以將他釋放,趙國使者頻頻前往交涉,燕將軍總是將他們殺掉,並堅決要求割地才放人,弄得張耳、陳餘實在沒有辦法。


    趙軍中有一名足智多謀的夥夫,他得知此事以後,對同一個帳篷中的夥伴們說:“如果要我替趙國去燕國遊說,不久我就會與趙王同車而歸。”夥伴們都笑話他說:“我國的使者去了十幾批,剛一到達便被殺掉。你憑借什麽去營救大王啊?”這位仆從沒有說什麽,隻是笑了笑。不久,他暗地裏跑到了燕軍的營中。燕將軍接見了他。他問燕將軍:“您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嗎?”燕將軍說:“你不過是想要救你的大王罷了。”仆從又問道:“您知道張耳、陳餘是怎樣的人嗎?”燕將軍回答說:“他們是當世的賢人。”仆從接著問道:“您知道他們的內心是怎樣想的嗎?”燕將軍回答說:“與你的想法是一樣的。”這時,仆從突然笑了起來。燕將軍被弄糊塗了。


    於是,仆從解釋說:“將軍還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想法。武臣、張耳、陳餘,他們幾個人隻是揮舞了幾下馬鞭,便占領了趙地的幾十座城池,他們各自心裏都想稱王。在這個亂世裏,難道會有人願意終身做個臣子嗎?臣子與君王兩者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他們考慮到當時的大勢剛定,還不敢三分天下、各自為王,便權且按照年紀的大小,先擁立武臣為王,以此來維係趙地的民心。現在,趙地的百姓已經歸附了他們,於是,這兩個人也想要裂地稱王,隻是沒有遇到合適的時機。現在,將軍把趙王囚禁了起來,這兩個人表麵上要營救趙王,實際上是想要借您的手來殺掉他。如此,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分裂趙地,而各自稱王了。一個趙國就可以輕易地來攻打燕國,那麽,如果是兩位賢王互相提挈,再打著聲討殺害先王罪人的旗號,燕國的滅亡恐怕就指日可待了。”燕將軍聽過這番話以後,認為有道理,便下令釋放了趙王。這位仆從親自駕著車護送趙王回國。


    <b>李良的反叛</b>


    李良平定了常山以後,回來向武臣複命,武臣又派他去攻取太原。李良到達石邑的時候,秦軍已經封鎖了井陘關,他無法前進。秦軍的將領派人轉給李良一封信,說這是秦二世派專使送來的。信沒有封口,內容大致是,李良曾經服侍過秦二世,秦二世也很喜歡他。如果李良能夠叛離趙國、歸附秦朝,朝廷就會赦免他的罪過,還會賜給他高官厚祿。李良看過信以後,懷疑此信的真假。很快,他決定返回邯鄲,請求援兵,攻下井陘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記新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林、劉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林、劉偉並收藏史記新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