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側。
致遠鼓楫衝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
勇哉壯節首捐軀,無愧同袍誇膽識。
著名維新思想家鄭觀應的這首詩,描寫的是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戰的悲壯場麵。這天下午3點半,北洋艦隊與日本海軍已經鏖戰一百分鍾,處境困難。旗艦定遠號屢中敵彈,超勇、揚威二艦先後中炮沉沒。平遠艦中炮後駛離戰場暫避,日本艦隊由北洋艦隊的右翼向左翼回旋,駛至旗艦定遠號前方,向定遠艦進逼。情勢危急!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下令開足機輪,駛出定遠艦之前,迎戰來敵。日本四艘先鋒艦圍攻致遠艦,致遠艦連續受到十吋至十三吋重炮榴霰彈的轟擊,中彈累累,水線下受傷,艦身傾斜,彈藥將盡,但仍於“陣雲繚亂中氣象猛鷙,獨冠全軍”。鄧世昌見敵艦吉野號橫行無忌,最為凶狠,隨即命令大副陳金揆“鼓輪怒駛,且沿途鳴炮,不絕於耳,直衝日隊而來”,誌欲與日艦同歸於盡。遺憾的是,致遠艦還未來得及與吉野號相撞,就傾斜沉沒了!鄧世昌等250多名將士全部落水。鄧世昌落水後,其侍從劉忠將浮水救生艇推給他,但他卻揚臂高呼:“為殺敵而死,不要偷生!不做俘虜!”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其隨身愛犬“太陽犬”
鳧到他身邊,銜住他的手臂,被他推開了;又叼住他的發辮,不使下沉,他把犬首捺入水中,終於飲恨海底!全船將士除7人遇救,全部壯烈殉國,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悲壯頌歌。
致遠艦沉沒後,朝野震驚。光緒帝曾為鄧世昌書挽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又作詩一首發到鄧世昌祖居:”城上神威炮萬斤,枉資劇寇挫我軍。後來天道終許我,致遠深沉第一勳。“(《鄧世昌遺事及有關文獻》,刊《圖書館雜誌》1982年第2期)日本海軍也承認,致遠艦”勇敢果決,極有膽量“。(川崎三郎《日清戰史》)但是,致遠艦究竟是怎樣沉沒的,至今還是一個謎。史籍記載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中魚雷沉沒說。姚錫光所撰《東方兵事紀略》稱:“致遠藥彈盡,適與倭艦吉野值。管帶鄧世昌……謂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遂鼓快車向吉野衝突。吉野即駛避,而致遠中其魚雷,機器鍋爐迸裂,船遂左傾,頃刻沉沒。世昌死之,船眾盡殉。”姚錫光曾任駐日領事,甲午中日戰爭時正在山東巡撫李秉衡衙署任事,經常往來遼、碣、登、萊,觀察軍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他以所見所聞,參以中外記載撰成此書,記載詳贍清晰,遠勝一時諸作,向為史家所重視。1935年國民黨參謀本部第二廳第六處編印的《甲午中日戰爭紀要》即持此說。解放以後出版的著作,如丁名楠等合編的《帝同主義侵華史》(第1卷)、範文瀾的《中國近代史》(上冊)、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陳旭麓主編的《近代中國八十年》,以及孫克複、關捷的《甲午中日海戰史》、戚其章的《北洋海軍》、1979年版《辭海》,均沿用此說。鄧世昌的孫女鄧素娥在回憶鄧世昌軼事時也說致遠艦被魚雷擊中而炸裂沉沒。電影《甲午風雲》也以魚雷命中致遠艦作結尾。港台學者也采此說,如包遵彭的《中國海軍史》即是一例。
另一種是中炮沉沒說。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海戰時在定遠艦上指揮作戰。他在戰後第二天向北洋大臣報告海戰經過時說:“倭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沉者,皆由敵炮轟毀。“(故宮博物院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盛宣懷檔案中保留了參戰官兵在1895年3月總結海軍利弊的呈文近十件,鎮遠艦槍炮官曹嘉祥、守備饒鳴衢的呈文說:”譬如致(元)、靖(遠)兩船,請換截堵水門之橡皮,年久破爛,而不能修整,故該船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守備高承錫的呈文說:”水師戰船貴有鐵甲,甲厚則船堅,交鋒之際,經戰持久,不易沉沒。如大東溝之役,超勇、揚威、致遠皆因無甲,故中炮即透入機艙,進水沉沒。“(《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甲午中日戰爭》)當時參戰的外國軍官泰萊在《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中說:”為敵炮所沉者三艦,其中有一為忠勇之鄧君所統之致遠艦。“”躬履行間“的水師提督英國軍官斐物曼特而對林樂知說:”致遠既受重傷,誌欲與敵艦同歸於盡,……不料日炮畢萃於其艦,獨中沉淵之禍,慘哉!“(蔡爾康譯編《中東戰紀本末》)主”中炮沉沒“說的,均為海戰參加者。親見目睹之說,自然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參戰目擊者都說致遠艦是中敵炮致沉,而治史者卻眾口一辭:中魚雷而沉。於是致遠艦沉沒的真相,也就成為至今未解開的一個謎。
(夏雲)
致遠鼓楫衝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
勇哉壯節首捐軀,無愧同袍誇膽識。
著名維新思想家鄭觀應的這首詩,描寫的是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戰的悲壯場麵。這天下午3點半,北洋艦隊與日本海軍已經鏖戰一百分鍾,處境困難。旗艦定遠號屢中敵彈,超勇、揚威二艦先後中炮沉沒。平遠艦中炮後駛離戰場暫避,日本艦隊由北洋艦隊的右翼向左翼回旋,駛至旗艦定遠號前方,向定遠艦進逼。情勢危急!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為保護旗艦,下令開足機輪,駛出定遠艦之前,迎戰來敵。日本四艘先鋒艦圍攻致遠艦,致遠艦連續受到十吋至十三吋重炮榴霰彈的轟擊,中彈累累,水線下受傷,艦身傾斜,彈藥將盡,但仍於“陣雲繚亂中氣象猛鷙,獨冠全軍”。鄧世昌見敵艦吉野號橫行無忌,最為凶狠,隨即命令大副陳金揆“鼓輪怒駛,且沿途鳴炮,不絕於耳,直衝日隊而來”,誌欲與日艦同歸於盡。遺憾的是,致遠艦還未來得及與吉野號相撞,就傾斜沉沒了!鄧世昌等250多名將士全部落水。鄧世昌落水後,其侍從劉忠將浮水救生艇推給他,但他卻揚臂高呼:“為殺敵而死,不要偷生!不做俘虜!”義不獨生,奮擲自沉。其隨身愛犬“太陽犬”
鳧到他身邊,銜住他的手臂,被他推開了;又叼住他的發辮,不使下沉,他把犬首捺入水中,終於飲恨海底!全船將士除7人遇救,全部壯烈殉國,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悲壯頌歌。
致遠艦沉沒後,朝野震驚。光緒帝曾為鄧世昌書挽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又作詩一首發到鄧世昌祖居:”城上神威炮萬斤,枉資劇寇挫我軍。後來天道終許我,致遠深沉第一勳。“(《鄧世昌遺事及有關文獻》,刊《圖書館雜誌》1982年第2期)日本海軍也承認,致遠艦”勇敢果決,極有膽量“。(川崎三郎《日清戰史》)但是,致遠艦究竟是怎樣沉沒的,至今還是一個謎。史籍記載主要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中魚雷沉沒說。姚錫光所撰《東方兵事紀略》稱:“致遠藥彈盡,適與倭艦吉野值。管帶鄧世昌……謂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是艦,則我軍可以集事,遂鼓快車向吉野衝突。吉野即駛避,而致遠中其魚雷,機器鍋爐迸裂,船遂左傾,頃刻沉沒。世昌死之,船眾盡殉。”姚錫光曾任駐日領事,甲午中日戰爭時正在山東巡撫李秉衡衙署任事,經常往來遼、碣、登、萊,觀察軍情,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他以所見所聞,參以中外記載撰成此書,記載詳贍清晰,遠勝一時諸作,向為史家所重視。1935年國民黨參謀本部第二廳第六處編印的《甲午中日戰爭紀要》即持此說。解放以後出版的著作,如丁名楠等合編的《帝同主義侵華史》(第1卷)、範文瀾的《中國近代史》(上冊)、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陳旭麓主編的《近代中國八十年》,以及孫克複、關捷的《甲午中日海戰史》、戚其章的《北洋海軍》、1979年版《辭海》,均沿用此說。鄧世昌的孫女鄧素娥在回憶鄧世昌軼事時也說致遠艦被魚雷擊中而炸裂沉沒。電影《甲午風雲》也以魚雷命中致遠艦作結尾。港台學者也采此說,如包遵彭的《中國海軍史》即是一例。
另一種是中炮沉沒說。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海戰時在定遠艦上指揮作戰。他在戰後第二天向北洋大臣報告海戰經過時說:“倭船快,炮亦快且多。對陣時彼或夾攻,或圍繞,其失火被沉者,皆由敵炮轟毀。“(故宮博物院編《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盛宣懷檔案中保留了參戰官兵在1895年3月總結海軍利弊的呈文近十件,鎮遠艦槍炮官曹嘉祥、守備饒鳴衢的呈文說:”譬如致(元)、靖(遠)兩船,請換截堵水門之橡皮,年久破爛,而不能修整,故該船中炮不多時,立即沉沒。“守備高承錫的呈文說:”水師戰船貴有鐵甲,甲厚則船堅,交鋒之際,經戰持久,不易沉沒。如大東溝之役,超勇、揚威、致遠皆因無甲,故中炮即透入機艙,進水沉沒。“(《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甲午中日戰爭》)當時參戰的外國軍官泰萊在《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中說:”為敵炮所沉者三艦,其中有一為忠勇之鄧君所統之致遠艦。“”躬履行間“的水師提督英國軍官斐物曼特而對林樂知說:”致遠既受重傷,誌欲與敵艦同歸於盡,……不料日炮畢萃於其艦,獨中沉淵之禍,慘哉!“(蔡爾康譯編《中東戰紀本末》)主”中炮沉沒“說的,均為海戰參加者。親見目睹之說,自然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了。
參戰目擊者都說致遠艦是中敵炮致沉,而治史者卻眾口一辭:中魚雷而沉。於是致遠艦沉沒的真相,也就成為至今未解開的一個謎。
(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