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帝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然而曆來對他的繪畫方麵的評價卻分歧很大。有說他是“米點山水”的創造者;有的則認為米芾根本就談不上是一個畫家。由於米芾畫跡無一件得以留存,米芾畫究竟係何麵目,就像謎一般撲朔迷離。
米帝,字元章(初名黻,自元祐六年後改芾)。祖籍太原,後遷襄陽(今湖北襄陽)。生活於公元十世紀下半葉(關於米芾的生卒年有多種說法,因與本文無關,不贅述)。
《宋史。米芾傳》:“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南宋鄧椿《畫繼》謂米芾“嚐曰:”伯時病右手後,餘始作畫。以李常師吳生,終不能去其氣,餘乃取彼高古,不使一筆入吳生。又李筆神采不高,餘為睛目麵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師而能,惟作古忠賢像也。‘又嚐與伯時論分布次第,作《子敬書練裙圖》,複作支、許、王、謝於山水間縱步,自掛齋室。又以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格,因信筆為之,多煙雲掩映樹木,不取堡細。“元夏文彥《圖繪寶鑒》謂米芾“天資高邁,書法入神。作畫喜寫古賢像,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發露,怪怪奇奇,枯木鬆石,自有奇思。”
明董其昌《容台別集》:“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詩至少陵,書至魯公,畫至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上述評論,對米芾畫的推崇可謂備至,明清時候,一些論家則開始對米芾畫提出了異議。
明李日華《恬致堂集》:“……迨蘇玉局、米南宮(米芾)輩,以才豪揮霍,借翰墨為戲具,故於酒邊談次,率意而為之而無不妙。然亦是天機變幻,終非畫手。”
明王世貞《藝苑後言論畫》:“畫家中目無前輩,高自標樹,毋如米元章。此君雖有氣韻,不過一端之學,半日之功耳。然不免推尊顧(愷之)、陸(探微),恐是好名,未必真合。”
照他們的說法,米芾隻能率意為之,圖些“模糊山”、“懵懂雲”之類的“墨戲”,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畫家了。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評論?有人認為有兩方麵的原因。第一,元季以降的評論家,畫家們多著重於研習、闡述“米氏雲山”,很少涉及米芾畫的其它題材。第二個原因是由米芾自己的話造成的,他在《畫史》中自述:“李公麟病右手三年,餘始作畫。”有的論家據此推算出米於1103年(李公麟於元符三年,即1100年病痹致仕)開始學畫,至其謝世僅五年光景,因此認為他以如此短暫的年月是很難創作出很有功夫的作品來,隻能畫他那雲煙一片的“米氏雲山”了。其實,對米芾“李公麟病右手三年,餘始作畫”這句話,是不能隻從字麵上算計時間的。米芾是一個善詼諧戲謔的人,此話故弄玄虛的成分居多,故意把開始作畫的時間說得遲一些,標榜文人學士畫畫有別於一般畫工,隻不過作為他們詞翰之餘遣興而已,以示高雅。再說,“作畫”不能作“學畫”解,毋寧指其畫風業已形成,自認為可以拿出來示人的意思也許更為合理可信。
由於今天很難找到米芾畫的真跡,莫說傳神人物,就是米氏雲山亦都是靠不住的贗品。然米芾書法作品傳世頗多,今人啟功先生在覽觀米芾《珊瑚帖》真跡後,寫下這麽一段話:“米老號稱能畫,世又嚐以扁圓點一派山水畫之創始人歸之米老,自《芥子園畫傳》以大混點、小混點分屬大小米,於是米老又與大混點牢不可分,而米老之冤,遂不可雪!亦此老自詡畫法有以自取也。何以言之?《畫史》言嚐與李伯時言分布次第,又言所畫《子敬書練裙圖》歸於權要,宜若大有可觀者,而進呈皇帝禦覽之作,卻為兒子友仁之《楚山清曉圖》,已殊可異。世傳所謂米畫者若幹,可信為宋畫者無幾,可定為米氏者又無幾,可辨為大米者,竟無一焉。今此珊瑚筆架之圖,應是今存米老畫之確切真跡矣。但觀其行筆潦草,寫筆架及扡坐之形,並不能似,倘非依附帖文,殆不可識為何物。即其筆劃起落處,亦缺交代,此雖戲作,而一臠知味,其畫法技能,不難推測。《畫史》所言‘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之格者,因信筆作之’等語,但可作顛語觀。再觀其‘樹石不取細,意似便已’雲者,實自預為解嘲之地也。不作當行畫家,固無損於米老,而大混點竟得與米老長辭,亦自茲始!詎非米老之幸也哉?”(見《啟功叢稿》)
也有人對啟功先生“米芾不會作畫論”作過辨析。文人畫是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個特殊問題,作為早期文人畫家米芾的畫,是純表性遊戲的,它不強調繪畫功力,不講究形似,而是一種率意任性的筆墨揮灑,它采取最簡單的表形方式和表現易於表現的物象,是一種不是畫家的畫,而是徹底的文人畫。
至於米芾傳世繪畫作品的真偽,學術界更多爭議。不少論著斷言,米芾的“雲山”真跡,至今無一遺存。
米芾是不是畫家?米芾會不會作畫?米芾的畫究竟是何種麵貌?至今難免令人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羅文中)
米帝,字元章(初名黻,自元祐六年後改芾)。祖籍太原,後遷襄陽(今湖北襄陽)。生活於公元十世紀下半葉(關於米芾的生卒年有多種說法,因與本文無關,不贅述)。
《宋史。米芾傳》:“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南宋鄧椿《畫繼》謂米芾“嚐曰:”伯時病右手後,餘始作畫。以李常師吳生,終不能去其氣,餘乃取彼高古,不使一筆入吳生。又李筆神采不高,餘為睛目麵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師而能,惟作古忠賢像也。‘又嚐與伯時論分布次第,作《子敬書練裙圖》,複作支、許、王、謝於山水間縱步,自掛齋室。又以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格,因信筆為之,多煙雲掩映樹木,不取堡細。“元夏文彥《圖繪寶鑒》謂米芾“天資高邁,書法入神。作畫喜寫古賢像,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發露,怪怪奇奇,枯木鬆石,自有奇思。”
明董其昌《容台別集》:“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詩至少陵,書至魯公,畫至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上述評論,對米芾畫的推崇可謂備至,明清時候,一些論家則開始對米芾畫提出了異議。
明李日華《恬致堂集》:“……迨蘇玉局、米南宮(米芾)輩,以才豪揮霍,借翰墨為戲具,故於酒邊談次,率意而為之而無不妙。然亦是天機變幻,終非畫手。”
明王世貞《藝苑後言論畫》:“畫家中目無前輩,高自標樹,毋如米元章。此君雖有氣韻,不過一端之學,半日之功耳。然不免推尊顧(愷之)、陸(探微),恐是好名,未必真合。”
照他們的說法,米芾隻能率意為之,圖些“模糊山”、“懵懂雲”之類的“墨戲”,談不上是一個真正的畫家了。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評論?有人認為有兩方麵的原因。第一,元季以降的評論家,畫家們多著重於研習、闡述“米氏雲山”,很少涉及米芾畫的其它題材。第二個原因是由米芾自己的話造成的,他在《畫史》中自述:“李公麟病右手三年,餘始作畫。”有的論家據此推算出米於1103年(李公麟於元符三年,即1100年病痹致仕)開始學畫,至其謝世僅五年光景,因此認為他以如此短暫的年月是很難創作出很有功夫的作品來,隻能畫他那雲煙一片的“米氏雲山”了。其實,對米芾“李公麟病右手三年,餘始作畫”這句話,是不能隻從字麵上算計時間的。米芾是一個善詼諧戲謔的人,此話故弄玄虛的成分居多,故意把開始作畫的時間說得遲一些,標榜文人學士畫畫有別於一般畫工,隻不過作為他們詞翰之餘遣興而已,以示高雅。再說,“作畫”不能作“學畫”解,毋寧指其畫風業已形成,自認為可以拿出來示人的意思也許更為合理可信。
由於今天很難找到米芾畫的真跡,莫說傳神人物,就是米氏雲山亦都是靠不住的贗品。然米芾書法作品傳世頗多,今人啟功先生在覽觀米芾《珊瑚帖》真跡後,寫下這麽一段話:“米老號稱能畫,世又嚐以扁圓點一派山水畫之創始人歸之米老,自《芥子園畫傳》以大混點、小混點分屬大小米,於是米老又與大混點牢不可分,而米老之冤,遂不可雪!亦此老自詡畫法有以自取也。何以言之?《畫史》言嚐與李伯時言分布次第,又言所畫《子敬書練裙圖》歸於權要,宜若大有可觀者,而進呈皇帝禦覽之作,卻為兒子友仁之《楚山清曉圖》,已殊可異。世傳所謂米畫者若幹,可信為宋畫者無幾,可定為米氏者又無幾,可辨為大米者,竟無一焉。今此珊瑚筆架之圖,應是今存米老畫之確切真跡矣。但觀其行筆潦草,寫筆架及扡坐之形,並不能似,倘非依附帖文,殆不可識為何物。即其筆劃起落處,亦缺交代,此雖戲作,而一臠知味,其畫法技能,不難推測。《畫史》所言‘山水古今相師,少有出塵之格者,因信筆作之’等語,但可作顛語觀。再觀其‘樹石不取細,意似便已’雲者,實自預為解嘲之地也。不作當行畫家,固無損於米老,而大混點竟得與米老長辭,亦自茲始!詎非米老之幸也哉?”(見《啟功叢稿》)
也有人對啟功先生“米芾不會作畫論”作過辨析。文人畫是中國繪畫發展的一個特殊問題,作為早期文人畫家米芾的畫,是純表性遊戲的,它不強調繪畫功力,不講究形似,而是一種率意任性的筆墨揮灑,它采取最簡單的表形方式和表現易於表現的物象,是一種不是畫家的畫,而是徹底的文人畫。
至於米芾傳世繪畫作品的真偽,學術界更多爭議。不少論著斷言,米芾的“雲山”真跡,至今無一遺存。
米芾是不是畫家?米芾會不會作畫?米芾的畫究竟是何種麵貌?至今難免令人霧失樓台,月迷津渡。
(羅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