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是一個樂語,含義甚多,解釋亦不同,通常有如下釋見:其一,指周代的南方音樂,簡稱“南”。南音始見於《左傳。成公九年》,《呂氏春秋。音律篇》、《詩。鼓鍾》及《後漢書》等都有記載。


    《左傳。成公九年》載晉侯(晉景公)在軍府命楚囚鍾儀撫琴操南音:“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問其族,曰:”泠人。‘公曰:“能樂乎?’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使與之琴,操南音。“《注》:”南音,楚聲。“


    《音律篇》雲:“禹行功,見塗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塗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塗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詩。鼓鍾》雲:“以雅以南,以籥不僭。”


    《後漢書》注,薛君章句:“南夷之樂曰南,四夷之樂唯南可以和於雅者,以其人聲及籥,不僭差也。”


    其二,南音單指《詩經。國風》中的二《南》。


    《詩。國風》中的《周南》、《召南》,地處江、漢之間,崔述《讀風偶識》說:“南者,其體本起於南方,北人效之,故名以南。”《周南》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在今洛陽以南直到武漢這一帶,而《召南》在今西安以南直至長江上遊。西周初期,周公長住在東都洛邑,召公長住在西京鎬京,東西兩地由今河南陝縣分界,後來都各自向南開拓了領地。所以按政治管轄而言,周南是周公統治下的南方,召南是召公統治下的南方。但二《南》最本質的意義應是從音樂上來看的。《周南》是豫南、江漢平原一帶的民間歌謠,《召南》是陝西、關中平原一帶的民間歌謠。這一帶都處於黃河秦嶺以南,故它的音調,自然也是南音。不過,二《南》的南音近臨周室,多受中原音


    韻的影響,周代指長江及漢水一帶之國,即南方諸侯之國,稱“南國”或“南邦”。如《詩。周南。漢廣序》:“文王之道,彼於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詩。小雅。四月》:“滔滔江漢,南國之紀。”《詩。周南。南有樛木傳》:“南,南土,謂荊楊之域。”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也稱自家的鄉土為“南土”,如《懷沙》:“汩徂南土。”據如上所載,不妨說二《南》是南國的南音,楚聲是南土的南音。也許正是由於中原文化南播的原因,故《韻會》釋:“以雅以南”的“南”為:“亦雅樂名,猶《九夏》也。”《九夏》是周代的鍾鼓樂,主要用於祭祀及宴會。《韻會》一說如可信的話,則二《南》的“南”,已由民間南音變作周代宮廷鍾鼓樂的一種了。


    其三,南音是南方的音樂。


    《白虎通。禮樂》:“南夷之樂曰南。”


    《詩。小雅。鼓鍾》:“以雅以南”毛《傳》:“南方之樂曰南。”新舊版《辭源》釋南音,均指南方音樂。是故南音,先專指楚國音樂,後泛指南方音樂。南方音樂(南音,簡稱南)是與中原音樂(雅聲,簡稱雅)相對而言的。舊版《辭源》釋:“以雅以南”:“雅為中原之樂,南謂南方之樂。”漢以後,南音常用泛指的意思。如左思《吳都賦》:“登東歌操南音”《注》:“南音,南國之音也。”但在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中,仍有南音指楚聲之意,如“北渚不堪愁,南音誰複聽?”即是一例。


    其四,南音指的是《南風》歌。


    南風歌是古代的琴歌。傳說舜彈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而天下治。其歌詩始見於《屍子》,其音調出自南方。歌詞為:“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史記。樂書》:“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大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其五,南音也就是南方的曲調——南風。


    《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高亨《詩經今注》雲:“北風就是北方曲調,南風就是南方曲調。”又雲:“風本是樂曲的通名。樂曲為什麽叫風呢?主要原因是風的聲音有高低、大小、清濁、曲直種種的不同;樂曲的音調也有高低、大小、清濁、曲直種種的不同;樂曲有似於風,所以古人稱樂為風。同時樂曲的內容和形式,一般是風俗的反映,所以樂曲稱風與風俗的風是有聯係的。


    其六,南音是泉州南音的簡稱。


    提起南音,很多人就認為是福建泉州南音。據說源出隋唐雅樂,琵琶橫抱,簫管八尺。流行於福建省閩南方言地區、台灣省及東南亞華僑聚居地區。泉州南音和古代的歌舞音樂、詞曲音樂、戲曲音樂都有密切關係,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融合了當地的民間音樂。至清代,南音蓬勃發展,遍及了閩南各城鄉,以其曲調優美,節奏徐緩,藝術風格古樸幽雅,委婉深情而深受歡迎。綜上所說,“南音”二字有諸多解釋,南音的確切解釋,如是指南方音樂還是楚國之樂,是南風還是《南風歌》,還是專指泉州南曲,尚無一統一說法,這些雖為我們提供了一些資料,但仍需深入研究方能揭開南音之謎。


    (傅豐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施宣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施宣圓並收藏千古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