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以他的詩歌創作,豐富了我國絢麗多采的文化寶庫。但是,杜甫生前並不得誌,晚年更是流離漂泊,在貧病交加之中停止了他的歌唱,死於湘江水上一條小船裏。他死後,兒子宗武無力葬父,隻好把父親的棺材權厝著,直到40多年後,孫子嗣業才借助於乞討,安葬這位生前窮愁潦倒、死後名垂千秋的祖父。由於詩人這段催人淚下的曲折曆史,遂產生了杜甫逝世之後葬於何處這樣一個聚訟千載的問題。


    杜甫的墓地究竟在何處?曆史上有四種不同的說法,即湖南的耒陽縣、嶽陽縣、平江縣、河南的偃師縣。


    據《耒陽縣誌》,杜甫“初避亂入蜀,往依嚴武。武卒,蜀亂,複移夔州。大曆三年下峽,至荊南,遊衡山,將適郴州,依舅氏攝十二郎,僑居耒陽。值江水暴漲,涉旬不得食,聶令具舟迎之,饋以牛炙白酒。一夕大醉,宿江上酒家,為水漂溺。遺靴洲上,聶令徙置,為墳墓焉。”《耒陽縣誌》這段杜甫卒於耒陽之說,本於新、舊《唐書》,新、舊《唐書》都說杜甫卒於耒陽。從“一夕大醉,宿江上酒家,為水漂溺,遺靴洲上,聶令徙置,為墳墓焉”等句看,杜甫溺死江中,為水漂走,連屍體都找不到,隻好拾起他被水漂在洲上的靴子作墳,實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如此則耒陽的杜甫墓,其實隻是一個衣冠塚。又據史載,耒陽的杜甫墓在耒陽縣城北郊二裏,於景定年間修建,明嘉靖中知縣馬宣重修。唐代詩人元應杜甫之孫嗣業的請求,寫了一篇《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元為杜甫寫的墓誌甚為重要,是杜甫墓在河南偃師、湖南嶽陽、平江三種說法的重要依據,所以先將墓誌摘錄如下:“適遇子美之孫嗣業,啟子美之柩之襄,袝於偃師。途次於荊,雅知餘愛其大父之為文,拜餘為誌。辭不能絕,今因係其官閥而銘其卒葬雲……甫字子美,……舟下荊楚間,竟以寓卒,旅殯嶽陽,享年五十有九。……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歿,命其子嗣業。嗣業貧無以給喪,收拾乞匄,焦勞晝夜,去子美歿後餘四十年,然後卒先人之誌,亦足為難矣。”


    河南《偃師縣誌》(孫星衍、湯毓倬同撰)卷四《陵墓誌》據《舊唐書》和元撰的杜甫墓誌,稱杜甫墓在偃師:“杜甫墓在縣西土婁村。明《一統誌》:杜甫墓在首陽山,《通誌》:杜甫墓在土婁村,元和八年元微之誌其墓。毓倬按:《舊唐書》甫本傳載,宗武子嗣業,遷甫之柩歸葬於偃師縣西首陽山之前。唐元墓誌亦雲,啟子美之柩之襄,袝事於偃師。袝著,袝當陽侯之墓也。是杜甫墓在偃師土婁,毫無疑義,……杜公墓乾隆初年村民侵為麥地,邑令朱續誌訪出,造塋樹碑,載《藝文誌》。”


    清代同治《巴陵縣誌》卷二十《塚墓》則據元撰的杜甫墓誌說杜甫墓在嶽陽:“杜甫墓在嶽州,今不知其處。按元微之墓誌,扁舟下湘江,竟以寓卒,旅殯嶽陽,是杜墓在嶽陽也。元和中,孫嗣業遷墓偃師,後人遂失其殯處。”從“元和中,孫嗣業遷墓偃師,後人遂失其殯處”等句看,《巴陵縣誌》實際上是說嶽陽曾有過杜甫的權厝塚,後來由於嗣業把杜甫墓遷去偃師,連權厝塚也沒有了。清代同時有杜甫墓在平江之說,此說較杜甫墓在嶽陽之說更早。嘉慶《平江縣誌》卷二十一《塚墓》:“左拾遺杜甫墓在小田。按元微之墓誌,旅殯嶽陽四十餘年。平為嶽屬,嶽陽之殯,直言平耳。歸袝固宗武意中事,而大曆幹戈擾攘,殯不果歸,流寓而遂家焉,無足怪者。“《平江縣誌》認為杜甫墓在平江小田,這是由於杜甫靈柩在大曆年間因戰亂歸喪未成,而杜甫的子孫也就在平江生活下來。清同治《平江縣誌》沿襲《嘉慶誌》的記載說:”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甫墓在縣南三十裏小田。“李元度《杜工部墓考》也認為杜甫墓在平江小田:”元誌稱扁舟下荊楚間,卒以旅卒,旅殯嶽陽,嶽屬別無杜墓,遺跡在小田無疑。……同治癸酉九月,餘與麻邑侯維緒、陳學博之紀,張提刑嶽齡,同訪公墓於小田馬鬣,固無恙也。“


    綜上述,杜甫墓在何處雖有四種說法,但實際上耒陽隻是衣冠塚,嶽陽隻是權厝家,隻有是在河南偃師還是在湖南平江,這一問題學術界雖曾有過爭鳴,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看法,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許山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施宣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施宣圓並收藏千古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