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貨幣極其複雜,形製五花八門,質料多種多樣,幣值高低不一,大小甚為懸殊。幾百年來,許多學者撰寫了不少專門研究我國貨幣的專著,如彭信威的《中國貨幣史》、王獻唐的《中國古代貨幣通考》等等。他們對我國貨幣的起源、演變、形狀、文字、書體、幣值等都有詳盡的論述,但究竟我國古代有多少種貨幣,至今無人統計過。今將曆史上幾種主要貨幣加以介紹,以一斑而窺全豹,使讀者略見端倪。


    人們常常把珍貴的東西,稱為寶貝。寶字簡化前的繁體字寫成交。從漢字結構來看,不管珍貴或寶貝,都離不開貝,可見人們對貝的看重。翻開字典,我們看到很多與價值有關的漢字,都和貝相聯係,如財、貨、資、貧、賤等字。人類最先使用貝作為裝飾品,後來發展成貨幣。3000年前的商周時代,人們把貝串起來使用,一串成為一個單位,稱為朋。後因真貝不多,就用仿製品,這樣就出現了蚌殼、軟石、獸骨、青銅製作的貨貝,這是我國最早的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霸一方。文化上百家爭鳴,經濟上繁榮發展,反映在作為價值尺度的流通手段的貨幣上,它的形狀也就各種各樣。當時主要有四大形式。第一種是布幣,它是由農具鏟子演變來的。最早的布幣,首空可以納柄,稱為空首布。有些製作特別粗大的空首布,長15厘米,寬9厘米以上,同農具鏟子最為接近,它是早期的布幣。到戰國時,發展成為攜帶方便的平首布,布首不空,變成平實,形體縮小,種類繁多。單是布的足部和肩部就可分為尖的、平的、圓的。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人民銀行儲蓄圖徽的周圍,就是由平首布連綴構成齒輪而組成的。第二種是刀市。它是由實用刀演化而來的,原形未變,但是各地使用的刀市不同。如燕國的明刀,尖首、圓環,數量最多,出土範圍也最廣,以河北為中心,直到東北,甚至朝鮮、日本也有發現。齊國的刀幣最大,長19厘米,每枚重達45至48克,甚至有重達56克的,製作精整。第三種是環錢。圓形圓孔,可能是從紡輪演變來的,現在發現最早的環錢是垣字錢和共字錢。第四種是蟻鼻錢,可能是銅貝的高級形態,錢的形狀仿海貝橢圓形,正麵凸起,上麵有的陰文,看來像人麵,俗稱鬼臉錢。它是楚國的貨幣。在楚國還流行一種豆腐幹形的金幣。


    呈塊狀,上鑄數方或數十方圖章形文字“郢愛”等,俗稱印子金。使用時往往將其鑿成小塊,含金量達98%,是中國最早的金幣。以上是舉其犖犖大者,各種貨幣細辨之,幾乎沒有一個雷同。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也統一貨幣,標準的銅幣是半兩錢,外圓內方,象征著當時中國人的宇宙觀天圓地方說。從此以後,一直到清朝,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都沿用這種外圓內方形式的銅錢。漢初銅錢由民間自由鑄造,輕重大小不一。到漢武帝時,貨幣的鑄造權統一在國家手裏,元鼎四年(前113年)開始鑄造五銖錢。五銖錢輕重大小適宜,使用時間長達700多年,是中國曆史上最成功的貨幣。王莽的幣製改革,采用寶貨製,在中國貨幣史上是一個例外,它有金、銀、龜、貝、銅等五物六名二十八品。至今留傳下來的“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造型別致,上部為圓形方孔,下部為長條刀形。其中”一刀“兩字用黃金鑲嵌而成,至今金光閃閃。為曆代所珍視。東漢大科學家張衡作詩詠之:“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東漢末年,公孫述在四川鑄鐵錢,這是中國最早的鐵錢。中國銅錢有紀元年號的,始於南朝劉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所鑄的“孝建四銖錢”。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五銖錢,鑄開元通寶錢。大小仍以王銖錢為標準。“開元”含義是開辟一個新紀元。錢幣從唐朝起,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而改稱寶,或通寶,或元寶,或重寶,並冠以當時年號,這一體例一直繼續到清末。到清朝光緒年間,開始用機器鑄幣,這時出現中無方孔,正麵為“光緒元寶”,背有蟠龍花紋的銅元。使用了2000多年的外圓內方的銅錢,到這時結束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宋代的“交子”。中國曆史上最大的紙幣,要算明朝洪武八年發行的“大明通行寶鈔”,其“壹貫”麵值的寶鈔,長約36厘米,寬約22厘米,而最小的紙幣是近代發行的,其大小如現在火柴盒的貼花紙。中國的貨幣,種類繁多,千姿百態,五花八門,形式各異,其特點之一是貨幣鑄造和流通的地方性,遍地開花,更使貨幣趨於複雜。就目前所看到的形狀,有海貝形、鏟形、刀形、豆腐幹形、圓形、長方形、上圓下長條刀形、有孔的、無孔的等。質料有海貝、蚌殼、軟石、獸骨、龜甲、金、銀、銅、鐵、鉛、鋁、鎳、銻、紙、皮、帛等。幣值有毫、錢、分、角、元,甚至達陸拾億元一張的鈔票。在近代鈔票的發行者中有官銀局、票號、銀行、錢莊,甚至有些村鎮廠礦發行的有價值證券,也作為地區鈔票流通,中國古代貨幣的極端複雜性,是世界各國所罕見的。因而至今無人對中國古代貨幣做過係統的統計工作,而且也是難以統計的。所以中國古代貨幣究竟有多少種,包括多少種形狀、多少種質料等等,始終是一個難以說清的問題。


    (蔡繼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古之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施宣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施宣圓並收藏千古之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