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2月11日,麥克唐納率侵略軍一千一百五十名,攜火炮四門、馬克沁機槍四挺,越過則利拉山口,於13日占領了仁進岡,14日進占通向江孜的重要門戶——春丕。由於西藏地方政府對英軍入侵方向判斷錯誤,主要兵力在幹壩一帶設防,以致亞東至帕裏一帶險要地點無兵把守,敞開了門戶。結果,英軍不費一槍一彈即占領了春丕一帶的邊寨要地。接著,榮赫鵬率後續部隊到達,春丕成了侵略軍的兵營和軍事物資貯存地。這時,西藏地方政府急調軍隊去帕裏防守,但為時已晚。12月18日,麥克唐納率由七百九十五名步騎兵組成的輕裝縱隊繼續北犯,20日抵達帕裏,奪取了帕裏宗政府儲存的火藥和武器。由於風雪嚴冬,道路險狹難行,英軍的給養極為困難,“燃料幾完全缺乏”1,再向前推進已不可能。麥克唐納隻得命令兩個連駐紮帕裏,自率其餘部隊返回春丕,籌措給養、燃料。這時,趕到帕裏前線的藏軍準備組織反擊,卻被駐藏大臣裕鋼下達的“沿途地方文武官,隻能理阻,不準與英兵生事”2的命令所阻,結果失去一次殲敵的極好機會。
1904年1月4日,麥克唐納與榮赫鵬又率軍從春丕出發,越過帕裏,於8日推進到堆拉。榮赫鵬率部分侵略軍留在堆拉,與拉薩派來的代表進行“談判”,麥克唐納則率部再次返回春丕,進行休整和籌集給養。
西藏地方代表多次要求英國侵略軍撤回亞東,均被榮赫鵬拒絕。當時,西藏地方政府從各地征調的軍隊兩千餘人,已趕到堆拉以北的曲眉仙角(堆拉北七裏)和古魯(堆拉北二十裏)一帶,構築了兩道石牆,組織防禦。3月初,守軍又增至三千餘人,共六個代本。其中來自拉薩兩個代本,日喀則兩個代本,江孜、丁日各一個代本。這些部隊屬於臨時調集,未經訓練。其總指揮降巴丹增,前線指揮萊丁色,副指揮郎色林,都無戰爭經驗,以致在兵力部署、作戰指揮等方麵都存在許多漏洞。
占領堆拉的英軍僅是一支力量不大的先遣隊(有步槍四百支、火炮二門、機槍二挺),而且天時地利對其非常不利。侵略軍不適應高原缺氧和風雪嚴寒的氣候,很多人患有肺炎,已有十二名死亡,不少人凍傷致殘。由於風雪猛烈,前後方聯係經常梗斷,加之牲畜勞累和染疫而死者十之八九,以致運力劇減,供應十分困難。而西藏守軍仍未趁機向英軍發起反擊,也未切斷敵人兵力薄弱的運輸線,結果又喪失了一次有利的戰機。
3月中旬,英軍完成了進攻江孜的準備。3月28日,麥克唐納率工兵四個連、步兵三個半連及野戰救護隊、戰地工程隊等,攜炮四門、馬克沁機槍若幹挺,抵達堆拉。與此同時,榮赫鵬致函新任駐藏大臣有泰(升泰之弟),橫蠻地提出要進至江孜“談判”,並威脅西藏守軍不得抵抗。3月31日,麥克唐納、榮赫鵬率侵略軍一千三百餘人,由堆拉出發,分三路向北推進。西藏當局派代表前去勸阻,要求英軍撤至亞東談判,榮赫鵬不予理睬。當英軍接近曲眉仙角藏軍陣地時,榮赫鵬又耍陰謀詭計,要求雙方停火談判。藏軍受騙,未予射擊。麥克唐納卻暗中調動兵力,命令第八廓爾喀步兵營從左翼迂回,搶占山頭。西藏守軍發覺後,竟放棄山上陣地,退至攔阻牆內。隨後,英軍於山之右側部署了機槍和炮兵陣地,騎兵在平地展開,從三麵將一千五百餘名藏軍包圍。這時,榮赫鵬原形畢露,限令藏軍在十五分鍾之內繳械投降。藏軍前線指揮萊丁色嚴詞拒絕,麥克唐納便突然下令開火。藏軍在非常不利的條件下,毫不畏懼,用手中的大刀、長矛、鐵叉與英軍展開白刃格鬥,打死打傷英軍官兵十五人。後在敵人的交叉火力射擊下,萊丁色、郎色林和七百餘名藏軍相繼犧牲,餘部撤向古魯,守衛第二道防線。英軍追至古魯,藏軍再次奮起抵抗,終因傷亡過大而後撤。
曲眉仙角和古魯之戰,藏軍共傷亡一千四百餘人,“但是沒有一個向敵人屈膝投降”1,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英國侵略軍的殘酷屠殺,更加激起了西藏人民的無比憤怒,進一步點燃了廣大西藏人民群眾反侵略的熊熊烈火。
1904年1月4日,麥克唐納與榮赫鵬又率軍從春丕出發,越過帕裏,於8日推進到堆拉。榮赫鵬率部分侵略軍留在堆拉,與拉薩派來的代表進行“談判”,麥克唐納則率部再次返回春丕,進行休整和籌集給養。
西藏地方代表多次要求英國侵略軍撤回亞東,均被榮赫鵬拒絕。當時,西藏地方政府從各地征調的軍隊兩千餘人,已趕到堆拉以北的曲眉仙角(堆拉北七裏)和古魯(堆拉北二十裏)一帶,構築了兩道石牆,組織防禦。3月初,守軍又增至三千餘人,共六個代本。其中來自拉薩兩個代本,日喀則兩個代本,江孜、丁日各一個代本。這些部隊屬於臨時調集,未經訓練。其總指揮降巴丹增,前線指揮萊丁色,副指揮郎色林,都無戰爭經驗,以致在兵力部署、作戰指揮等方麵都存在許多漏洞。
占領堆拉的英軍僅是一支力量不大的先遣隊(有步槍四百支、火炮二門、機槍二挺),而且天時地利對其非常不利。侵略軍不適應高原缺氧和風雪嚴寒的氣候,很多人患有肺炎,已有十二名死亡,不少人凍傷致殘。由於風雪猛烈,前後方聯係經常梗斷,加之牲畜勞累和染疫而死者十之八九,以致運力劇減,供應十分困難。而西藏守軍仍未趁機向英軍發起反擊,也未切斷敵人兵力薄弱的運輸線,結果又喪失了一次有利的戰機。
3月中旬,英軍完成了進攻江孜的準備。3月28日,麥克唐納率工兵四個連、步兵三個半連及野戰救護隊、戰地工程隊等,攜炮四門、馬克沁機槍若幹挺,抵達堆拉。與此同時,榮赫鵬致函新任駐藏大臣有泰(升泰之弟),橫蠻地提出要進至江孜“談判”,並威脅西藏守軍不得抵抗。3月31日,麥克唐納、榮赫鵬率侵略軍一千三百餘人,由堆拉出發,分三路向北推進。西藏當局派代表前去勸阻,要求英軍撤至亞東談判,榮赫鵬不予理睬。當英軍接近曲眉仙角藏軍陣地時,榮赫鵬又耍陰謀詭計,要求雙方停火談判。藏軍受騙,未予射擊。麥克唐納卻暗中調動兵力,命令第八廓爾喀步兵營從左翼迂回,搶占山頭。西藏守軍發覺後,竟放棄山上陣地,退至攔阻牆內。隨後,英軍於山之右側部署了機槍和炮兵陣地,騎兵在平地展開,從三麵將一千五百餘名藏軍包圍。這時,榮赫鵬原形畢露,限令藏軍在十五分鍾之內繳械投降。藏軍前線指揮萊丁色嚴詞拒絕,麥克唐納便突然下令開火。藏軍在非常不利的條件下,毫不畏懼,用手中的大刀、長矛、鐵叉與英軍展開白刃格鬥,打死打傷英軍官兵十五人。後在敵人的交叉火力射擊下,萊丁色、郎色林和七百餘名藏軍相繼犧牲,餘部撤向古魯,守衛第二道防線。英軍追至古魯,藏軍再次奮起抵抗,終因傷亡過大而後撤。
曲眉仙角和古魯之戰,藏軍共傷亡一千四百餘人,“但是沒有一個向敵人屈膝投降”1,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英國侵略軍的殘酷屠殺,更加激起了西藏人民的無比憤怒,進一步點燃了廣大西藏人民群眾反侵略的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