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類就非常難得,每年隻有節日裏,比如春浣節、秋狩節,年祭日,村子裏會有肉分發下來,才能添點葷味。
三妮兒對吃方麵覺得奇怪,倒並不在於每年隻能吃三次肉,似乎她感覺中,肉類稀少是正常的,但是,那些飯和菜!
米粒咬在嘴裏,總是韌韌滑滑的,飯吃下去,就會有一股清香從嘴裏一直漫到肚子裏,嚼起來一粒是一粒,彈性非常好。
三妮兒感覺中,這飯應該是非常珍貴的,因為這個奇怪的感覺,她從來把每粒米都用湯匙拈進嘴裏,才肯罷休。
最早吃飯時,手上不得勁,湯匙用不好,曾經把幾個米粒落在地上,讓她心疼個半死。
直到飯桌全收掉了,她依舊不甘心地望著那幾個米粒,沒辦法,爹爹苦笑地抱著她勸了好久,終於,直到爹爹特別找了個小竹筒,將米粒裝進去留著,保證明天一定把這幾個米粒丟到河裏喂魚吃去,決不會浪費,她才肯乖乖地不拗著,讓娘替她洗了澡,被抱上床睡覺。
還有蔬菜水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好幾種不同的素菜上桌,每天下午都有水果吃,這就夠奇怪的了,而且這些蔬菜和果子的味道還好得不得了。
基本上,三妮兒家做菜不大放油,隻白水煮煮加點鹽的素菜就那麽好吃,嚼在嘴裏讓人不舍得咽下去,感覺中,這些菜和水果都是很貴重的東西,一般人家是吃不到的。
問題是,張家明明就是小田村最普通的種田人家。
雖然日常生活中,的確有些讓三妮兒感覺奇怪的地方,這種沒來由的感覺,還真是稀奇古怪。可小田村人人都這樣,三妮兒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就不以為怪了。
再大了些,三妮兒四歲了,不再糾結於那些奇怪的感覺,心思就更多地放在了觀察日常生活之中。
爹爹張鋤頭名字很鄉土,長相也平淡,但非常神氣,或者說“氣質”,眼睛閃亮有神,一點也不象個種田的。
娘親鍾蘭玉呢,很俏麗風流,鳳眼流波,爽朗明快,兩個哥哥的好相貌都是從娘那兒傳下去的。
大哥張寒露,九月十號生日,比三妮兒大五歲,眉眼長得象娘,臉型和鼻子嘴巴象爹,天生聰敏靈巧,腦子很是機靈。
二哥張驚蟄,二月五號生日,比三妮兒大三歲,五官也肖似娘親,但臉型卻更象舅家人,虎頭虎腦的,頭腦雖然不比大哥好,可武藝方麵的天賦,可要比大哥好的多,剛進學半年,大哥學了二年才學會的一套拳,他已經完全學會了,更開始學習私塾中教的第二套拳法了,和大哥的進度一模一樣不說,甚至有趕超的趨勢。
喜得秋狩節時上門送肉食的大舅二舅連連誇講,說他更象鍾家人。
而三妮兒的大名是張小寒,生日是十二月初二,她長得要比兩個哥哥更好點,可以說完美地融合了爹娘兩個人的優點,再加上點嬰兒肥和雪白的皮膚,整個兒象個雪堆出來似的。
說她現在四歲,十足隻不過出生了三年二個月多點,沒辦法,她的生日太好了,滿月裏就過了年,得算上一歲,雖然總覺得心裏埋著些什麽還挖不出來——她的那些莫明感覺,就和那些什麽聯係著——但三妮兒學會了不強求,隻記下這一筆,有機會總能夠找出來的,更多的時間,她開始仔細探查四下環境,關心要怎麽把日子過好。
不再每天發呆之後,三妮兒就開始纏著爹爹帶她出去玩,聽爹爹教她,這塊田種的是紫豔粟,那邊田裏種的是胭脂醉,再那邊是黃萌玉、最外圍的是玉茗香……
爹爹告訴她,張家莊附近的住戶,都是種糧食蔬菜的,蔬菜呢種起來比較麻煩,但種的數量沒有糧食多,所以,以後再慢慢教她認,先給她講講各種糧食的區別。
張鋤頭邊指著那些剛冒出的小芽,邊摸出一整株的植株,讓她最後會長成什麽樣子。
看到紫豔粟,張小寒腦子裏冒出的詞是“高梁”,再仔細瞧,一莖上長著五個穗子,每個穗枝上都結有五顆穀種,整穗紫豔粟上總共隻結出二十五顆穀物,每顆都有黃豆大小,顏色是豔紫色的,質地象紫色翡翠縷刻而成一般的。
而胭脂醉,讓張小寒腦子裏冒出兩個詞眼,“長杠豆”“水晶”,照例不明其意,小寒也丟開不理,隻仔細打量著那細細長長的豆莢般的長莖,朱紅色的皮很硬實,剝開後,裏麵是菱形的細小紅色晶顆,玲瓏剔透,在陽光下折射出漂亮的紅彩。翻開的莖皮內側是白色的,泛著淡淡的酒味,難怪會叫胭脂醉呢。
至於黃萌玉,倒沒讓張小寒的腦子裏亂冒什麽詞,就是一整叢金黃色的發絲般細的莖絲堆簇在一起,但握住整束莖叢,倒過來抖一抖,就能夠看出發絲叢中埋著的一顆顆紅豆大小的“橄欖”狀穀實,黃澄澄的,質感如玉一般。
“耶!”張小寒吐了吐舌頭,好象頭發堆裏埋藏著的大虱子,這個聯象有點濉
最後就是讓張小寒腦子裏崩出“玉米”這個字眼的玉茗香了,一層薄薄的外皮包著的結在圓形莖球上的白白的六角形小顆粒,掀開外皮後,象小小的“蜂巢”!
一路走著,一路父女倆把糧食都認了個全。
還告訴這四種糧食分別是給誰吃的,象他們家,哥哥們和她吃的,就是玉茗香,爹爹和娘吃的是黃萌玉,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糧食,但煮成飯後看起來就差不多。
胭脂醉呢,則是三大娘,二伯祖他們吃的。
而紫豔粟這種很難種、產量也少的頂極糧食,隻有村裏那些德高望眾的老祖才有資格吃。
每年,除了老祖們吃的以外,其他多餘的紫豔粟,基本不是賣出去,就是釀造成酒,祭祖的時候,每人才能夠分到一小杯。
又笑眯眯地逗她,“還記不記得去年有一次你睡了三天的事情?”
小寒想起來了,那是去年春節裏,娘抱著她,爹爹抱著二哥,大哥跟在爹身邊,一齊在外麵凍了好久,雖然被大衣服包著,小寒還是冷得夠嗆。
回來後,大哥用筷子頭沾了點什麽紫色稠漿喂她,甜津津怪好吃的,然後她就睡著了,醒來後,才知道自己已經睡了三天。
原來,那就是祭祖後,分給各家的紫豔粟酒了?
說到祭祖,三妮兒又有一陣子恍惚,不知怎麽衝口而出,“祭祖之外,應該也有上墳的吧?怎麽我從沒見到過墳墓呢?我們張家的祖墳在哪兒呢?我們家從不上墳的嗎?”
張鋤頭一怔,笑了,“三妮兒好聰明,祖墳都在山坳裏頭呢。”
張小寒想了想,“就是葛家莊後麵的山吧?”這是大哥嘮叨她時說過的。
張鋤頭又笑了,“是啊,葛家莊後麵的山腳處,其實離鍾家莊也不遠,以後等你長大了,能夠跑得更遠些了,就能夠看見了。”
“又哄我,”張小寒嘟起嘴,“能夠跑遠時,就得去私塾了,大哥和二哥都是這樣的,哪可能跑到山腳去玩呢。”
“又不遠,”張鋤頭可不承認是哄騙女兒,“你大哥二哥不是每天回家吃了水果,就一起跑去河邊玩?祖墳的位置,離河邊也沒多遠啊。”
張小寒真糊塗了,“不遠?可是看上去……”看上去明明非常遠,否則怎麽會象被層層霧嵐隔遮著似的?“還有,離河最近的不是鍾家莊嗎?大哥二哥天天跑去外公、大舅、二舅家玩的?”
“等你長大了,自己跑跑就知道了。”張鋤頭眼神一閃,憂慮之色又顯於眉間,隨即隱沒,“不過小孩子家是不能去上墳的,生怕衝撞了,前兩年不是每年都有一天把你和二哥放到鄰居鐵犁叔家裏的,那天就是我們帶著你大哥去上墳的日子,今年再去的話,還要帶上你二哥,你呢還小,又是女孩子,等你入了私,上個一年學,就能夠和我們一齊去上墳了。”張鋤頭看看天色,“該吃午飯了,咱們回家吧。”
回家的一路上,張小寒又癡癡地望著遠山的方向呆了好久,一直等走到了家裏,才猛然冒出一句,“村裏不養雞鴨牲畜的嗎?”
鍾蘭玉一怔,望了丈夫一眼,臉色也似憂又謎的,“那是胡家莊的事兒,山那邊一片地方,他們養了不老少呢,我們莊子裏可不能養,田裏的糧食會被糟蹋掉的。”
張小寒還是陷在那種似夢非夢的狀態中,恍惚地說道,“我記得,種田是要用到牛馬驢騾之類大牲口的吧?”
鍾蘭玉將女兒接進懷裏,半是擔心地用冷水毛巾擦她的臉,“你是從哪兒知道這個的?”
三妮兒對吃方麵覺得奇怪,倒並不在於每年隻能吃三次肉,似乎她感覺中,肉類稀少是正常的,但是,那些飯和菜!
米粒咬在嘴裏,總是韌韌滑滑的,飯吃下去,就會有一股清香從嘴裏一直漫到肚子裏,嚼起來一粒是一粒,彈性非常好。
三妮兒感覺中,這飯應該是非常珍貴的,因為這個奇怪的感覺,她從來把每粒米都用湯匙拈進嘴裏,才肯罷休。
最早吃飯時,手上不得勁,湯匙用不好,曾經把幾個米粒落在地上,讓她心疼個半死。
直到飯桌全收掉了,她依舊不甘心地望著那幾個米粒,沒辦法,爹爹苦笑地抱著她勸了好久,終於,直到爹爹特別找了個小竹筒,將米粒裝進去留著,保證明天一定把這幾個米粒丟到河裏喂魚吃去,決不會浪費,她才肯乖乖地不拗著,讓娘替她洗了澡,被抱上床睡覺。
還有蔬菜水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有好幾種不同的素菜上桌,每天下午都有水果吃,這就夠奇怪的了,而且這些蔬菜和果子的味道還好得不得了。
基本上,三妮兒家做菜不大放油,隻白水煮煮加點鹽的素菜就那麽好吃,嚼在嘴裏讓人不舍得咽下去,感覺中,這些菜和水果都是很貴重的東西,一般人家是吃不到的。
問題是,張家明明就是小田村最普通的種田人家。
雖然日常生活中,的確有些讓三妮兒感覺奇怪的地方,這種沒來由的感覺,還真是稀奇古怪。可小田村人人都這樣,三妮兒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也就不以為怪了。
再大了些,三妮兒四歲了,不再糾結於那些奇怪的感覺,心思就更多地放在了觀察日常生活之中。
爹爹張鋤頭名字很鄉土,長相也平淡,但非常神氣,或者說“氣質”,眼睛閃亮有神,一點也不象個種田的。
娘親鍾蘭玉呢,很俏麗風流,鳳眼流波,爽朗明快,兩個哥哥的好相貌都是從娘那兒傳下去的。
大哥張寒露,九月十號生日,比三妮兒大五歲,眉眼長得象娘,臉型和鼻子嘴巴象爹,天生聰敏靈巧,腦子很是機靈。
二哥張驚蟄,二月五號生日,比三妮兒大三歲,五官也肖似娘親,但臉型卻更象舅家人,虎頭虎腦的,頭腦雖然不比大哥好,可武藝方麵的天賦,可要比大哥好的多,剛進學半年,大哥學了二年才學會的一套拳,他已經完全學會了,更開始學習私塾中教的第二套拳法了,和大哥的進度一模一樣不說,甚至有趕超的趨勢。
喜得秋狩節時上門送肉食的大舅二舅連連誇講,說他更象鍾家人。
而三妮兒的大名是張小寒,生日是十二月初二,她長得要比兩個哥哥更好點,可以說完美地融合了爹娘兩個人的優點,再加上點嬰兒肥和雪白的皮膚,整個兒象個雪堆出來似的。
說她現在四歲,十足隻不過出生了三年二個月多點,沒辦法,她的生日太好了,滿月裏就過了年,得算上一歲,雖然總覺得心裏埋著些什麽還挖不出來——她的那些莫明感覺,就和那些什麽聯係著——但三妮兒學會了不強求,隻記下這一筆,有機會總能夠找出來的,更多的時間,她開始仔細探查四下環境,關心要怎麽把日子過好。
不再每天發呆之後,三妮兒就開始纏著爹爹帶她出去玩,聽爹爹教她,這塊田種的是紫豔粟,那邊田裏種的是胭脂醉,再那邊是黃萌玉、最外圍的是玉茗香……
爹爹告訴她,張家莊附近的住戶,都是種糧食蔬菜的,蔬菜呢種起來比較麻煩,但種的數量沒有糧食多,所以,以後再慢慢教她認,先給她講講各種糧食的區別。
張鋤頭邊指著那些剛冒出的小芽,邊摸出一整株的植株,讓她最後會長成什麽樣子。
看到紫豔粟,張小寒腦子裏冒出的詞是“高梁”,再仔細瞧,一莖上長著五個穗子,每個穗枝上都結有五顆穀種,整穗紫豔粟上總共隻結出二十五顆穀物,每顆都有黃豆大小,顏色是豔紫色的,質地象紫色翡翠縷刻而成一般的。
而胭脂醉,讓張小寒腦子裏冒出兩個詞眼,“長杠豆”“水晶”,照例不明其意,小寒也丟開不理,隻仔細打量著那細細長長的豆莢般的長莖,朱紅色的皮很硬實,剝開後,裏麵是菱形的細小紅色晶顆,玲瓏剔透,在陽光下折射出漂亮的紅彩。翻開的莖皮內側是白色的,泛著淡淡的酒味,難怪會叫胭脂醉呢。
至於黃萌玉,倒沒讓張小寒的腦子裏亂冒什麽詞,就是一整叢金黃色的發絲般細的莖絲堆簇在一起,但握住整束莖叢,倒過來抖一抖,就能夠看出發絲叢中埋著的一顆顆紅豆大小的“橄欖”狀穀實,黃澄澄的,質感如玉一般。
“耶!”張小寒吐了吐舌頭,好象頭發堆裏埋藏著的大虱子,這個聯象有點濉
最後就是讓張小寒腦子裏崩出“玉米”這個字眼的玉茗香了,一層薄薄的外皮包著的結在圓形莖球上的白白的六角形小顆粒,掀開外皮後,象小小的“蜂巢”!
一路走著,一路父女倆把糧食都認了個全。
還告訴這四種糧食分別是給誰吃的,象他們家,哥哥們和她吃的,就是玉茗香,爹爹和娘吃的是黃萌玉,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糧食,但煮成飯後看起來就差不多。
胭脂醉呢,則是三大娘,二伯祖他們吃的。
而紫豔粟這種很難種、產量也少的頂極糧食,隻有村裏那些德高望眾的老祖才有資格吃。
每年,除了老祖們吃的以外,其他多餘的紫豔粟,基本不是賣出去,就是釀造成酒,祭祖的時候,每人才能夠分到一小杯。
又笑眯眯地逗她,“還記不記得去年有一次你睡了三天的事情?”
小寒想起來了,那是去年春節裏,娘抱著她,爹爹抱著二哥,大哥跟在爹身邊,一齊在外麵凍了好久,雖然被大衣服包著,小寒還是冷得夠嗆。
回來後,大哥用筷子頭沾了點什麽紫色稠漿喂她,甜津津怪好吃的,然後她就睡著了,醒來後,才知道自己已經睡了三天。
原來,那就是祭祖後,分給各家的紫豔粟酒了?
說到祭祖,三妮兒又有一陣子恍惚,不知怎麽衝口而出,“祭祖之外,應該也有上墳的吧?怎麽我從沒見到過墳墓呢?我們張家的祖墳在哪兒呢?我們家從不上墳的嗎?”
張鋤頭一怔,笑了,“三妮兒好聰明,祖墳都在山坳裏頭呢。”
張小寒想了想,“就是葛家莊後麵的山吧?”這是大哥嘮叨她時說過的。
張鋤頭又笑了,“是啊,葛家莊後麵的山腳處,其實離鍾家莊也不遠,以後等你長大了,能夠跑得更遠些了,就能夠看見了。”
“又哄我,”張小寒嘟起嘴,“能夠跑遠時,就得去私塾了,大哥和二哥都是這樣的,哪可能跑到山腳去玩呢。”
“又不遠,”張鋤頭可不承認是哄騙女兒,“你大哥二哥不是每天回家吃了水果,就一起跑去河邊玩?祖墳的位置,離河邊也沒多遠啊。”
張小寒真糊塗了,“不遠?可是看上去……”看上去明明非常遠,否則怎麽會象被層層霧嵐隔遮著似的?“還有,離河最近的不是鍾家莊嗎?大哥二哥天天跑去外公、大舅、二舅家玩的?”
“等你長大了,自己跑跑就知道了。”張鋤頭眼神一閃,憂慮之色又顯於眉間,隨即隱沒,“不過小孩子家是不能去上墳的,生怕衝撞了,前兩年不是每年都有一天把你和二哥放到鄰居鐵犁叔家裏的,那天就是我們帶著你大哥去上墳的日子,今年再去的話,還要帶上你二哥,你呢還小,又是女孩子,等你入了私,上個一年學,就能夠和我們一齊去上墳了。”張鋤頭看看天色,“該吃午飯了,咱們回家吧。”
回家的一路上,張小寒又癡癡地望著遠山的方向呆了好久,一直等走到了家裏,才猛然冒出一句,“村裏不養雞鴨牲畜的嗎?”
鍾蘭玉一怔,望了丈夫一眼,臉色也似憂又謎的,“那是胡家莊的事兒,山那邊一片地方,他們養了不老少呢,我們莊子裏可不能養,田裏的糧食會被糟蹋掉的。”
張小寒還是陷在那種似夢非夢的狀態中,恍惚地說道,“我記得,種田是要用到牛馬驢騾之類大牲口的吧?”
鍾蘭玉將女兒接進懷裏,半是擔心地用冷水毛巾擦她的臉,“你是從哪兒知道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