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不說話,一雙眼看了看黎叔,轉身走入了正堂。黎叔猶豫了一下,轉身跟自己人示意了一下,刀疤臉一馬當先地走了進去。
梓楊跟老王最後進去,老王嘟噥道,這破門破戶的,門檻還挺高。
梓楊低頭看了一下,這門檻有一尺多高,巴掌寬厚,顯然是整根木材做成的,結實穩重,倒是相當氣派,跟剛才破落的“大門”有點風格不相稱。
這正堂裏空間還很大,一行十來個人站在裏麵倒也不顯得擁擠,由於已到黃昏,裏麵很不敞亮。
一尊一人高的石像豎在在眾人對麵,座在一尊一米多高兩米多寬的石基上麵,這座石像年代久遠,表麵坑坑窪窪,做工也非常粗糙,漆麵都已經掉光了,要不仔細分辨的話,都看不出這是個人來。石像基座前麵有兩個破舊的厚草甸子,想來是給前來跪拜的人用,看上麵的浮塵,似乎有好些日子沒被人跪過了。
老王低聲道,“這破廟,怎麽連個香爐都沒有?”
老王雖然故意壓低嗓音,但是他那個音量,基本上所有人都能聽到。
這時角落有一個蒼老的聲音道:“當年有個香爐的,破四舊的時候被人搬走了。”眾人嚇了一跳,轉身看昏暗的角落裏,一枚火星在煙鬥上忽閃忽閃,一絲青煙輕輕嫋嫋的升起。長煙杆的盡頭,依稀有個人坐在木椅上。
這時啪的一聲,小黑擦亮火柴,點亮石座上的油燈,眾人這才看清廳堂的完整麵貌。
那個中氣很足的老頭正坐在一把太師椅上抽煙袋,神態悠然,姿勢緩慢,山羊胡一翹一翹,專心地盯著煙草的明滅,雙目根本就不看眾人。
老者背後一麵牆上掛著一個灌木條編製的大簸箕,足有一米長寬的樣子,梓楊知道,這東西是鄉下人用來剝玉米、花生,曬麥子糧食的東西。除此之外,正堂裏空空蕩蕩,簡陋的可以。兩邊各是一個側室,老頭沒有邀請,眾人也不好意思參觀。
老王又道,“香爐沒有,功德箱倒是在啊”,說罷指了下雕像前擺著的一個灰黑的木箱子,上麵有個細窄開口,想來是往裏塞錢用。
山羊胡不搭理他,專心地觀察著煙鬥上的火光。
老王不依不饒地說,“你這個態度,讓我們怎麽祭拜啊,我這還有一肚子的願望呐!!”
山羊胡仍自顧自地說:“心誠則靈。”
眼看局勢有點僵,黎叔打著哈哈說,“沒錯沒錯,老人家就是有道行,心誠則靈”,說罷跪在墊子上拜了兩拜,起身往功德箱裏塞了一張十元大鈔。黎叔手下幾個漢子也上去跪拜,分別貢獻了一元到兩元不等。
老王也不客氣,大大咧咧的跪在墊子上,嘴裏胡咧咧著什麽什麽大仙,保佑弟子將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梓楊也上去跪拜了一下,心裏暗暗說祝自己父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猶豫了一下,又祝女孩子在天之靈安息。起身也往功德箱裏塞了10塊錢,老王在旁邊大方的一揮手:“我那份也算在裏麵了!”
眾人一一跪拜完畢,大堂裏又恢複寂靜,山羊胡謝謝也不說一聲,黑小子垂手站在他身旁,眾人空手站在那裏,場麵又再度尷尬。
黎叔上前作揖道:“老丈,您看這天色已晚,我們一行人過來走了半天,現在這時候回去一來天黑看不到路,二來我們人生路不熟,是否能在這邊借住一宿?等天亮後再返程?――我們可以付住宿錢。”
山羊胡不置可否,隔了一會兒看黎叔站那兒也沒有走的意思,這時候一袋煙也抽完了,山羊胡在腳上磕了磕煙灰,“管住不管吃。”
黎叔立刻滿臉堆滿笑容,“沒問題沒問題,我們自己帶的幹糧,有葷有素,要不老人家一起吃?”
山羊胡這次沒說不行,看樣子是默許。黎叔大喜,忙吩咐手下把牛羊肉,饃饃,辣子、鹹菜等取出來(帶的還很齊全),小黑接過來,拿到旁邊廂房裏去熱菜熱飯。原來右邊的側室竟然是個廚房。
梓楊覺得白吃白住不好意思,也把路上帶著準備當零食的羊肉若幹貢獻了出來。心裏暗自發愁,這帶的幹糧,一半被老王給吃了,剩下這點貢獻出來了,這回去的路上隻能吃陝北風充饑了。
如果梓楊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他就絕對不會為餓肚子擔心了。
------------
第二十七章:草上飛
當下小黑把飯菜熱好,端到東廂房的一個大木桌上,這個地方估計是太過偏遠的緣故,竟然沒有通電,眾人隻能就著油燈或蹲或站,圍在一起飽餐一頓。
席間黎叔跟山羊胡搭話,老頭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應著,梓楊從談話內容裏大概知道,這地方原來是個古廟,祖上不知何年何月就有,但是因為地勢偏遠,所以天長日久逐漸破落下來,文革時期紅衛兵來抄家破四舊,結果發現這廟破舊的已經不需要人再破了,隻得乘興而來,悻悻而歸。
臨走的時候把院子裏的香爐給端了,本來想把雕像砸了,結果這雕像是整塊石頭雕砌而成,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幹動,當下胡亂扔了幾塊石頭,表示已經破除一切牛鬼蛇神,凱旋而去。
吃飯完收拾碗筷,山羊胡說這東廂房比較大一些,西廂房小一些,你們幾個人自己看著住。說罷也不跟眾人囉嗦,直接背著手回到正堂,小黑也亦步亦隨地跟在後麵,看來這爺兩兒是住在這正堂的側室裏。
黎叔看山羊胡不提住宿費的事,自己也就不說。
當下眾人一商議,黎叔人多就住在東廂房,梓楊跟老王“委屈”一下,住在西廂房。陝北這個地方住的都是土炕,炕上隻有黑乎乎的涼席,好在現在是夏天不需要被褥,晚上山頭倒也涼快,蚊蟲不擾。
這廟裏水電不通,老王在院子裏灌了一肚子涼水,回到廂房抱著肚子說,“這牛肉幹,真鹹”,說罷倒頭就要睡。
梓楊躺在炕上,雙手抱在頭後,望著黑乎乎的梁頂說:“你不覺得這地方到處都透著奇怪?”
老王氣呼呼地說,“我們兩個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好好的旅館不住,跑到這鳥地方體驗生活,還有比這更奇怪的?你這個人啊,就是想得太多。睡吧睡吧!”這家夥就是心大,經曆過這麽多怪事之後還能保持“天真無邪”,真是虱子多了不愁,怪事兒見多了就不怪了。
梓楊不打算讓老王睡覺,仍舊說道,“黎叔那幫人就不說了,這老狐狸做事都有很強的目的性,不知道安得什麽心。你看這一老一少兩個人,處處都是疑點,我來分析給你聽啊。”
“第一,這名義上是古廟,你看除了有尊石像之外,哪裏還有個廟的樣子?連幅對聯都沒有。那石像也奇怪,說佛不是佛,說觀音不是觀音,說是將軍……從關二哥到嶽飛,我看過那麽多將軍廟,從來沒見過這麽不講究的將軍像。而且那石座也很奇怪……”
老王打斷他道,“這能比麽?這窮的鳥都不稀罕來拉屎的地方,能有多講究啊?你該真不會相信了那莫老三的神鬼傳奇吧?我看你怎麽跟黎叔一個德行。”
梓楊又自顧自地道,“第二,既然這老丈說這裏是個廟,但是你看他跟他孫子,非佛非道,一點也不像神職人員的樣子。我們跪拜進貢,他一點表示也沒有,不但不念經,連聲謝謝也不說。而且葷腥不忌,我們吃飯的時候,這爺孫兩專揀肉吃……”
老王這時已經沒了聲息,梓楊以為他聽的入了神,又接著分析道:“第三……”
“呼、呼……”老王震天的鼾聲已經響起。
老王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他解決所有難題的方法隻有一個——睡覺,簡單又有效!
梓楊歎口氣,心想無知真是幸福啊,想了一會兒心事,不知過了多久,竟然也昏睡過去。
次日淩晨,5點左右的時候,梓楊突然驚醒!
從上高中的時候,他就得了神經衰弱,外麵有什麽細微聲音很容易驚醒。這時候他聽到外麵悉悉索索,似乎有什麽細碎的聲音,幾乎可以微弱到不計,梓楊看窗戶上有破的地方,便湊上前觀看,這一看一下子睡意全無,脊背發涼,頭上汗毛直豎。
此時月正中天,地麵物事已經清晰可見,院中央擺著一隻大簸箕,簸箕沿上站著那山羊胡老者,腳蹬千層底,黑布纏腿,身穿對襟黑褂,沉腰探步,含胸拔背,雙手為拳,擺了個開山之勢,氣定神閑,一時定住不動,猶如雕像一般。
約莫過了半支煙的功夫,老者變拳為掌,雙手如封似閉,抱懷若虛,在那簸箕沿上緩緩走了起來。
最詭異的是,那簸箕中竟然空無一物!
梓楊心想,這簸箕底為圓弧,就算一塊磚頭放在上麵都無法放穩,看那山羊胡雖然身材不高,人卻精壯,百十來斤總歸有的,在簸箕沿上行走卻如履平地,那簸箕如灌了鉛一般,紋絲不動。
那山羊胡雙手仍舊緩緩擺勢,腳下卻逐步加快,到後來如飛一般迅疾而行,直讓人看花了眼。這山羊胡子老頭就在夜幕中如鬼魅一般飛舞,周圍萬籟寂靜,似乎連蚊蟲也收了叫聲。
梓楊跟老王最後進去,老王嘟噥道,這破門破戶的,門檻還挺高。
梓楊低頭看了一下,這門檻有一尺多高,巴掌寬厚,顯然是整根木材做成的,結實穩重,倒是相當氣派,跟剛才破落的“大門”有點風格不相稱。
這正堂裏空間還很大,一行十來個人站在裏麵倒也不顯得擁擠,由於已到黃昏,裏麵很不敞亮。
一尊一人高的石像豎在在眾人對麵,座在一尊一米多高兩米多寬的石基上麵,這座石像年代久遠,表麵坑坑窪窪,做工也非常粗糙,漆麵都已經掉光了,要不仔細分辨的話,都看不出這是個人來。石像基座前麵有兩個破舊的厚草甸子,想來是給前來跪拜的人用,看上麵的浮塵,似乎有好些日子沒被人跪過了。
老王低聲道,“這破廟,怎麽連個香爐都沒有?”
老王雖然故意壓低嗓音,但是他那個音量,基本上所有人都能聽到。
這時角落有一個蒼老的聲音道:“當年有個香爐的,破四舊的時候被人搬走了。”眾人嚇了一跳,轉身看昏暗的角落裏,一枚火星在煙鬥上忽閃忽閃,一絲青煙輕輕嫋嫋的升起。長煙杆的盡頭,依稀有個人坐在木椅上。
這時啪的一聲,小黑擦亮火柴,點亮石座上的油燈,眾人這才看清廳堂的完整麵貌。
那個中氣很足的老頭正坐在一把太師椅上抽煙袋,神態悠然,姿勢緩慢,山羊胡一翹一翹,專心地盯著煙草的明滅,雙目根本就不看眾人。
老者背後一麵牆上掛著一個灌木條編製的大簸箕,足有一米長寬的樣子,梓楊知道,這東西是鄉下人用來剝玉米、花生,曬麥子糧食的東西。除此之外,正堂裏空空蕩蕩,簡陋的可以。兩邊各是一個側室,老頭沒有邀請,眾人也不好意思參觀。
老王又道,“香爐沒有,功德箱倒是在啊”,說罷指了下雕像前擺著的一個灰黑的木箱子,上麵有個細窄開口,想來是往裏塞錢用。
山羊胡不搭理他,專心地觀察著煙鬥上的火光。
老王不依不饒地說,“你這個態度,讓我們怎麽祭拜啊,我這還有一肚子的願望呐!!”
山羊胡仍自顧自地說:“心誠則靈。”
眼看局勢有點僵,黎叔打著哈哈說,“沒錯沒錯,老人家就是有道行,心誠則靈”,說罷跪在墊子上拜了兩拜,起身往功德箱裏塞了一張十元大鈔。黎叔手下幾個漢子也上去跪拜,分別貢獻了一元到兩元不等。
老王也不客氣,大大咧咧的跪在墊子上,嘴裏胡咧咧著什麽什麽大仙,保佑弟子將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梓楊也上去跪拜了一下,心裏暗暗說祝自己父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猶豫了一下,又祝女孩子在天之靈安息。起身也往功德箱裏塞了10塊錢,老王在旁邊大方的一揮手:“我那份也算在裏麵了!”
眾人一一跪拜完畢,大堂裏又恢複寂靜,山羊胡謝謝也不說一聲,黑小子垂手站在他身旁,眾人空手站在那裏,場麵又再度尷尬。
黎叔上前作揖道:“老丈,您看這天色已晚,我們一行人過來走了半天,現在這時候回去一來天黑看不到路,二來我們人生路不熟,是否能在這邊借住一宿?等天亮後再返程?――我們可以付住宿錢。”
山羊胡不置可否,隔了一會兒看黎叔站那兒也沒有走的意思,這時候一袋煙也抽完了,山羊胡在腳上磕了磕煙灰,“管住不管吃。”
黎叔立刻滿臉堆滿笑容,“沒問題沒問題,我們自己帶的幹糧,有葷有素,要不老人家一起吃?”
山羊胡這次沒說不行,看樣子是默許。黎叔大喜,忙吩咐手下把牛羊肉,饃饃,辣子、鹹菜等取出來(帶的還很齊全),小黑接過來,拿到旁邊廂房裏去熱菜熱飯。原來右邊的側室竟然是個廚房。
梓楊覺得白吃白住不好意思,也把路上帶著準備當零食的羊肉若幹貢獻了出來。心裏暗自發愁,這帶的幹糧,一半被老王給吃了,剩下這點貢獻出來了,這回去的路上隻能吃陝北風充饑了。
如果梓楊知道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他就絕對不會為餓肚子擔心了。
------------
第二十七章:草上飛
當下小黑把飯菜熱好,端到東廂房的一個大木桌上,這個地方估計是太過偏遠的緣故,竟然沒有通電,眾人隻能就著油燈或蹲或站,圍在一起飽餐一頓。
席間黎叔跟山羊胡搭話,老頭也是有一搭沒一搭地應著,梓楊從談話內容裏大概知道,這地方原來是個古廟,祖上不知何年何月就有,但是因為地勢偏遠,所以天長日久逐漸破落下來,文革時期紅衛兵來抄家破四舊,結果發現這廟破舊的已經不需要人再破了,隻得乘興而來,悻悻而歸。
臨走的時候把院子裏的香爐給端了,本來想把雕像砸了,結果這雕像是整塊石頭雕砌而成,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幹動,當下胡亂扔了幾塊石頭,表示已經破除一切牛鬼蛇神,凱旋而去。
吃飯完收拾碗筷,山羊胡說這東廂房比較大一些,西廂房小一些,你們幾個人自己看著住。說罷也不跟眾人囉嗦,直接背著手回到正堂,小黑也亦步亦隨地跟在後麵,看來這爺兩兒是住在這正堂的側室裏。
黎叔看山羊胡不提住宿費的事,自己也就不說。
當下眾人一商議,黎叔人多就住在東廂房,梓楊跟老王“委屈”一下,住在西廂房。陝北這個地方住的都是土炕,炕上隻有黑乎乎的涼席,好在現在是夏天不需要被褥,晚上山頭倒也涼快,蚊蟲不擾。
這廟裏水電不通,老王在院子裏灌了一肚子涼水,回到廂房抱著肚子說,“這牛肉幹,真鹹”,說罷倒頭就要睡。
梓楊躺在炕上,雙手抱在頭後,望著黑乎乎的梁頂說:“你不覺得這地方到處都透著奇怪?”
老王氣呼呼地說,“我們兩個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好好的旅館不住,跑到這鳥地方體驗生活,還有比這更奇怪的?你這個人啊,就是想得太多。睡吧睡吧!”這家夥就是心大,經曆過這麽多怪事之後還能保持“天真無邪”,真是虱子多了不愁,怪事兒見多了就不怪了。
梓楊不打算讓老王睡覺,仍舊說道,“黎叔那幫人就不說了,這老狐狸做事都有很強的目的性,不知道安得什麽心。你看這一老一少兩個人,處處都是疑點,我來分析給你聽啊。”
“第一,這名義上是古廟,你看除了有尊石像之外,哪裏還有個廟的樣子?連幅對聯都沒有。那石像也奇怪,說佛不是佛,說觀音不是觀音,說是將軍……從關二哥到嶽飛,我看過那麽多將軍廟,從來沒見過這麽不講究的將軍像。而且那石座也很奇怪……”
老王打斷他道,“這能比麽?這窮的鳥都不稀罕來拉屎的地方,能有多講究啊?你該真不會相信了那莫老三的神鬼傳奇吧?我看你怎麽跟黎叔一個德行。”
梓楊又自顧自地道,“第二,既然這老丈說這裏是個廟,但是你看他跟他孫子,非佛非道,一點也不像神職人員的樣子。我們跪拜進貢,他一點表示也沒有,不但不念經,連聲謝謝也不說。而且葷腥不忌,我們吃飯的時候,這爺孫兩專揀肉吃……”
老王這時已經沒了聲息,梓楊以為他聽的入了神,又接著分析道:“第三……”
“呼、呼……”老王震天的鼾聲已經響起。
老王是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人,他解決所有難題的方法隻有一個——睡覺,簡單又有效!
梓楊歎口氣,心想無知真是幸福啊,想了一會兒心事,不知過了多久,竟然也昏睡過去。
次日淩晨,5點左右的時候,梓楊突然驚醒!
從上高中的時候,他就得了神經衰弱,外麵有什麽細微聲音很容易驚醒。這時候他聽到外麵悉悉索索,似乎有什麽細碎的聲音,幾乎可以微弱到不計,梓楊看窗戶上有破的地方,便湊上前觀看,這一看一下子睡意全無,脊背發涼,頭上汗毛直豎。
此時月正中天,地麵物事已經清晰可見,院中央擺著一隻大簸箕,簸箕沿上站著那山羊胡老者,腳蹬千層底,黑布纏腿,身穿對襟黑褂,沉腰探步,含胸拔背,雙手為拳,擺了個開山之勢,氣定神閑,一時定住不動,猶如雕像一般。
約莫過了半支煙的功夫,老者變拳為掌,雙手如封似閉,抱懷若虛,在那簸箕沿上緩緩走了起來。
最詭異的是,那簸箕中竟然空無一物!
梓楊心想,這簸箕底為圓弧,就算一塊磚頭放在上麵都無法放穩,看那山羊胡雖然身材不高,人卻精壯,百十來斤總歸有的,在簸箕沿上行走卻如履平地,那簸箕如灌了鉛一般,紋絲不動。
那山羊胡雙手仍舊緩緩擺勢,腳下卻逐步加快,到後來如飛一般迅疾而行,直讓人看花了眼。這山羊胡子老頭就在夜幕中如鬼魅一般飛舞,周圍萬籟寂靜,似乎連蚊蟲也收了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