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須貽同氣之光,無傷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羨兄弟之俱賢;<b>伯塤[xun]仲篪[chi]</b>(01),謂聲氣之相應。
兄弟既<b>翕</b>[xi](02),謂之<b>花萼</b>(03)相輝;兄弟聯芳,謂之<b>棠棣</b>(03)競秀。
患難相顧,似<b>鶺鴒[ji ling]</b>(04)之在原;手足分離,如<b>雁行</b>(05)之折翼。
【注釋】
(01)伯塤[xun]仲篪[chi]:兄長吹塤,兄弟奏篪,音聲相和。形容兄弟和睦相處。塤:一種用陶土燒製的吹奏樂器。篪:古時用竹管製成的樂器。
(02)翕[xi]:和好,一致。
(03)花萼、棠棣:比喻兄弟。
(04)鶺鴒[ji ling]:一種鳥的名字,常用來比喻兄弟。《詩經·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難。”
(05)雁行:像大雁一樣並行,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常用來借指兄弟。
【譯文】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的是兄弟。必須保持同胞的情誼,互致同氣連根的榮光,切莫損傷手足的交往與情分。
玉昆金友比喻兄弟皆具才能賢德;伯塤仲篪形容兄弟間意氣相合親密無間。
兄弟和睦友愛謂之花萼相輝;兄弟都才華橫溢流芳於世,稱作棠棣競秀。兄弟間患難與共,彼此顧恤喻為鶺鴒在原;手足分離則如同飛雁被折斷了翅膀一樣。
【原文】
<b>元芳季方</b>(06)俱盛德,祖太丘稱為難弟難兄;<b>宋郊宋祁</b>(07)俱中元,當時人號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b>八龍</b>(08)之佳譽;河東伯仲,有<b>三鳳</b>(09)之美名。
<b>東征破斧</b>(10),周公大義滅親;<b>遇賊爭死</b>(11),趙孝以身代弟。
<b>煮豆燃萁</b>(12),謂其相害;<b>鬥粟尺布</b>(13),譏其不容。
【注釋】
(06)元方季方:東漢陳實有子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兩人皆以才德著稱。元方的兒子長文與季方的兒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問於陳實,陳實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兩人的才德難分高下。見《世說新語·德行》。
(07)宋郊宋祁:北宋人,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兩人同時考中狀元,時人稱他們為“大宋小宋”。
(08)八龍:東漢的荀淑有八個兒子,都很有才能,時人稱他們為荀氏八龍。
(09)三鳳:唐朝河東人薛收和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都很有名,被稱為河東三鳳。
(10)東征破斧: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由周公代攝朝政,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不服,於是勾結外人發動叛亂。周公興師東征,把斧子和刀都砍壞了,最後大義滅親,殺掉了叛亂的管叔和蔡叔。
(11)遇賊爭死:西漢末年,戰亂不斷,餓殍遍野,人們以人為食。有一夥強盜抓住了趙孝的弟弟趙禮,要把他吃掉,趙孝知道消息後,把自己綁起來去見強盜,要代弟弟去死,強盜被趙孝的行為震驚和感動,於是放了他們。
(12)煮豆燃萁:魏文帝曹丕繼位後,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華,想殺掉他,於是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不然性命不保。曹植略一思索,作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間互相殘殺。
(13)鬥粟尺布: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劉長謀反,事敗後被流放到蜀地,絕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譯文】
漢代陳元方、季方皆有美盛之德,他的父親難於分出其上下。宋代宋郊、宋祁都中狀元,時人號為大宋小宋。
漢代荀淑育有八子並有才名,贏得八龍的佳譽;唐代薛收與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齊名,有三鳳的美名。
周公為了社稷大義東征三年,殺了叛亂的弟弟;漢代趙禮遇賊,趙孝欲代弟而死兄弟倆為此而爭執。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兄弟自相殘害;鬥粟尺布譏諷兄弟之間互不相容。
【原文】
兄弟鬩牆,謂兄弟之鬥狠;天生羽翼,謂兄弟之相親。
薑家<b>大被以同眠</b>(14),宋君<b>灼艾而分痛</b>(15)。
<b>田氏分財</b>(16),忽瘁庭前之荊樹;<b>夷齊讓國</b>(17),共采首陽之蕨薇。
雖曰安寧之日,不如友生;其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注釋】
(14)大被以同眠:後漢薑肱,家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俱以孝著聞。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形容兄弟十分友愛。
(15)灼艾而分痛:宋太祖之弟趙匡義一次病得厲害,太祖親為其燒艾火治病。匡義感覺疼痛,太祖取艾自灼,以示分痛。喻兄弟友愛。
(16)田氏分財:隋朝時有田真、田慶、田廣兄弟三人,在各自妻子的鼓動下商議分家,並計劃將堂前的紫荊樹也一分為三。次日清晨,紫荊樹開始枯萎,兄弟三人見狀,深為感動,決定不再分家,從此和睦相處,紫荊樹也重新枝繁葉茂。
(17)夷齊讓國:伯夷、叔齊是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欲立叔齊為國君,但叔齊認為兄長伯夷比自己賢良,應該傳位於伯夷。可是,伯夷自稱不如叔齊,也拒絕繼位。二人相讓不下,於是一起離國,投奔周文王。當時文王已薨,武王正準備伐紂,伯夷、叔齊認為武王伐紂是不義之舉,於是又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下,最終餓死。
【譯文】
兄弟感情生變,互不相容在牆根下爭鬥稱為兄弟鬩牆。兄弟鬩牆尚可同禦外來的欺侮,天生羽翼則是指兄弟為手足,如上天賜予的羽翼,生來便需互相扶持,共同抵禦外來的仇敵。
後漢薑肱天生友愛,做了長枕大被兄弟同眠;宋太祖因弟弟有病灼艾覺痛,便也灼艾以分痛。
隋朝田氏兄弟分家產,屋前紫荊樹忽然枯萎;商末伯夷、叔齊互相讓位,商朝亡後共同避居首陽山,采薇菜而食。
雖然說安寧的日子,兄弟不如朋友親密,但在世上卻沒有什麽比得上兄弟之間情誼的深重。
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須貽同氣之光,無傷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羨兄弟之俱賢;<b>伯塤[xun]仲篪[chi]</b>(01),謂聲氣之相應。
兄弟既<b>翕</b>[xi](02),謂之<b>花萼</b>(03)相輝;兄弟聯芳,謂之<b>棠棣</b>(03)競秀。
患難相顧,似<b>鶺鴒[ji ling]</b>(04)之在原;手足分離,如<b>雁行</b>(05)之折翼。
【注釋】
(01)伯塤[xun]仲篪[chi]:兄長吹塤,兄弟奏篪,音聲相和。形容兄弟和睦相處。塤:一種用陶土燒製的吹奏樂器。篪:古時用竹管製成的樂器。
(02)翕[xi]:和好,一致。
(03)花萼、棠棣:比喻兄弟。
(04)鶺鴒[ji ling]:一種鳥的名字,常用來比喻兄弟。《詩經·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難。”
(05)雁行:像大雁一樣並行,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常用來借指兄弟。
【譯文】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的是兄弟。必須保持同胞的情誼,互致同氣連根的榮光,切莫損傷手足的交往與情分。
玉昆金友比喻兄弟皆具才能賢德;伯塤仲篪形容兄弟間意氣相合親密無間。
兄弟和睦友愛謂之花萼相輝;兄弟都才華橫溢流芳於世,稱作棠棣競秀。兄弟間患難與共,彼此顧恤喻為鶺鴒在原;手足分離則如同飛雁被折斷了翅膀一樣。
【原文】
<b>元芳季方</b>(06)俱盛德,祖太丘稱為難弟難兄;<b>宋郊宋祁</b>(07)俱中元,當時人號為大宋小宋。
荀氏兄弟,得<b>八龍</b>(08)之佳譽;河東伯仲,有<b>三鳳</b>(09)之美名。
<b>東征破斧</b>(10),周公大義滅親;<b>遇賊爭死</b>(11),趙孝以身代弟。
<b>煮豆燃萁</b>(12),謂其相害;<b>鬥粟尺布</b>(13),譏其不容。
【注釋】
(06)元方季方:東漢陳實有子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兩人皆以才德著稱。元方的兒子長文與季方的兒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問於陳實,陳實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兩人的才德難分高下。見《世說新語·德行》。
(07)宋郊宋祁:北宋人,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兩人同時考中狀元,時人稱他們為“大宋小宋”。
(08)八龍:東漢的荀淑有八個兒子,都很有才能,時人稱他們為荀氏八龍。
(09)三鳳:唐朝河東人薛收和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都很有名,被稱為河東三鳳。
(10)東征破斧: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由周公代攝朝政,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不服,於是勾結外人發動叛亂。周公興師東征,把斧子和刀都砍壞了,最後大義滅親,殺掉了叛亂的管叔和蔡叔。
(11)遇賊爭死:西漢末年,戰亂不斷,餓殍遍野,人們以人為食。有一夥強盜抓住了趙孝的弟弟趙禮,要把他吃掉,趙孝知道消息後,把自己綁起來去見強盜,要代弟弟去死,強盜被趙孝的行為震驚和感動,於是放了他們。
(12)煮豆燃萁:魏文帝曹丕繼位後,嫉妒弟弟曹植的才華,想殺掉他,於是令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不然性命不保。曹植略一思索,作詩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間互相殘殺。
(13)鬥粟尺布:漢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劉長謀反,事敗後被流放到蜀地,絕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縫,一鬥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譯文】
漢代陳元方、季方皆有美盛之德,他的父親難於分出其上下。宋代宋郊、宋祁都中狀元,時人號為大宋小宋。
漢代荀淑育有八子並有才名,贏得八龍的佳譽;唐代薛收與薛德音、薛元敬叔侄三人齊名,有三鳳的美名。
周公為了社稷大義東征三年,殺了叛亂的弟弟;漢代趙禮遇賊,趙孝欲代弟而死兄弟倆為此而爭執。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兄弟自相殘害;鬥粟尺布譏諷兄弟之間互不相容。
【原文】
兄弟鬩牆,謂兄弟之鬥狠;天生羽翼,謂兄弟之相親。
薑家<b>大被以同眠</b>(14),宋君<b>灼艾而分痛</b>(15)。
<b>田氏分財</b>(16),忽瘁庭前之荊樹;<b>夷齊讓國</b>(17),共采首陽之蕨薇。
雖曰安寧之日,不如友生;其實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注釋】
(14)大被以同眠:後漢薑肱,家世名族,肱與二弟仲海,俱以孝著聞。常共臥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戀,不能別寢。形容兄弟十分友愛。
(15)灼艾而分痛:宋太祖之弟趙匡義一次病得厲害,太祖親為其燒艾火治病。匡義感覺疼痛,太祖取艾自灼,以示分痛。喻兄弟友愛。
(16)田氏分財:隋朝時有田真、田慶、田廣兄弟三人,在各自妻子的鼓動下商議分家,並計劃將堂前的紫荊樹也一分為三。次日清晨,紫荊樹開始枯萎,兄弟三人見狀,深為感動,決定不再分家,從此和睦相處,紫荊樹也重新枝繁葉茂。
(17)夷齊讓國:伯夷、叔齊是商朝孤竹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欲立叔齊為國君,但叔齊認為兄長伯夷比自己賢良,應該傳位於伯夷。可是,伯夷自稱不如叔齊,也拒絕繼位。二人相讓不下,於是一起離國,投奔周文王。當時文王已薨,武王正準備伐紂,伯夷、叔齊認為武王伐紂是不義之舉,於是又不食周粟,采薇首陽山下,最終餓死。
【譯文】
兄弟感情生變,互不相容在牆根下爭鬥稱為兄弟鬩牆。兄弟鬩牆尚可同禦外來的欺侮,天生羽翼則是指兄弟為手足,如上天賜予的羽翼,生來便需互相扶持,共同抵禦外來的仇敵。
後漢薑肱天生友愛,做了長枕大被兄弟同眠;宋太祖因弟弟有病灼艾覺痛,便也灼艾以分痛。
隋朝田氏兄弟分家產,屋前紫荊樹忽然枯萎;商末伯夷、叔齊互相讓位,商朝亡後共同避居首陽山,采薇菜而食。
雖然說安寧的日子,兄弟不如朋友親密,但在世上卻沒有什麽比得上兄弟之間情誼的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