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良<b>緣</b>(01)由<b>夙締</b>(02),佳<b>偶</b>(03)自<b>天成</b>(04)。
<b>蹇[jiǎn]修</b>(05)與<b>柯人</b>(06),皆是媒妁之號;<b>冰人</b>(07)與<b>掌判</b>(08),悉是<b>傳言</b>(09)之人。
禮須<b>六禮</b>(10)之周,<b>好合</b>(11)二姓之好。
女嫁曰<b>於歸</b>(12),男婚曰<b>完娶</b>(13)。
婚姻論財,<b>夷虜之道</b>(14);<b>同姓不婚</b>(15),周禮則然。
女家受<b>聘禮</b>(16),謂之<b>許纓</b>(17);新婦<b>謁</b>(18)祖先,謂之廟見。
【注釋】
(01)緣:緣分,姻緣。
(02)夙締:早就注定了。夙,早。締,結。
(03)偶:配偶、夫妻。
(04)天成:上天成就的。
(05)蹇[jiǎn]修:《楚辭·離騷》中有這樣一句話:“吾令蹇修以為理。”王逸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而劉良注:“令蹇修為媒以通辭理也。”後來稱媒人為“蹇修”。《歧路燈》有“隻為譚宅此時蹇修聯影,也就水語聒聰。”
(06)柯人:《詩經》中寫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後來也稱媒人為“柯人”。
(07)冰人:《晉書·索紞傳》中記載,索紞通占卜善解夢,有人夢見自己站在冰上與冰下的人通話,索紞解說道:“冰上是陽,冰下則為陰,你在冰上與冰下人說話,是為陰陽作媒介。”此人不久果然為人做媒。後來則稱媒人為“冰人”、“冰媒”、“冰上人”、“冰台”。
(08)掌判:《周禮》中有“掌萬民之判”的說法。鄭玄注:“判,半也。得藕為合,主合其半,成夫婦也。”就是把媒人稱為“掌判”。
(09)傳言:傳話的人,這裏指傳達男女兩家的話,就是我們說的媒人。
(10)六禮:古時候,婚嫁的六個禮儀程序。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禮節。
(11)好合:結合的意思。
(12)於歸:古時候稱女子出嫁為“歸”,《詩經》中有“之子於歸”的說法。
(13)完娶:完成娶親的意思,是婚嫁禮儀的最後一個程序。
(14)夷虜之道:古代指邊遠落後的野蠻民族的愚昧行為。夷虜,古時候對中原以外的民族的稱呼。
(15)同姓不婚:婚姻禁忌,始於周代。同姓不婚是最根本的方法,可以起到維係人倫的作用。
(16)聘禮: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禮品,表示願意娶女方為妻,女方收下禮品,則表示應允。
(17)許纓:許婚的意思。纓,繩子。女子同意嫁人,就係上一條繩子,表示已有歸屬。
(18)謁:拜見或進見的意思。
【譯文】
美滿的姻緣,是由前世的緣分所締結的;佳妙的配偶,是由上天所撮合的。蹇修與柯人都是媒妁的別號;冰人和掌判是指傳言的媒人。
婚姻的成立要經過周全的六禮,這樣才能使兩姓結合成美滿的婚姻。女子出嫁稱做於歸,男子結婚稱完娶。
婚姻論財是野蠻民族的愚昧行為,同姓不結婚,從周代起便是如此。
女方接受聘禮,稱為許纓;新婦初入家門,到家廟謁見祖先稱為廟見。
【原文】
<b>文定</b>(19)納采,皆為<b>行聘</b>(20)之名;女嫁男婚,謂了<b>子平之願</b>(21)。
<b>聘儀</b>(22)曰<b>雁幣</b>(23),卜妻曰<b>鳳占</b>(24)。
成婚之日曰<b>星期</b>(25),傳命之人曰<b>月老</b>(26)。
<b>下采</b>(27)即是納幣,<b>合巹</b>[jin](28)係是交杯。
<b>執巾櫛</b>[zhi](30),<b>奉箕帚</b>(31),皆女家自謙之詞;<b>嫻姆訓</b>(32),<b>習內則</b>(33),皆男家稱女之說。
<b>綠窗</b>(34)是貧女之室,<b>紅樓</b>(35)是富女之居。
<b>姚夭</b>(36)謂婚姻之及時,摽[biào]梅(37)謂婚期之已過。
【注釋】
(19)文定:訂婚的意思。男方確定婚期後,就把日期寫在婚帖上,然後備禮通知女方。
(20)行聘:下聘禮的意思。
(21)子平之願:子平就是漢代人向長,字子平。向長在女兒出嫁、兒子娶妻之後就去遊覽五嶽名山,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22)聘儀:行聘的禮物。
(23)雁幣:因為雁不再次尋偶,所以將雁作聘禮叫雁幣。
(24)鳳占:卜妻的意思。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懿氏想把女兒嫁給陳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得吉,是“鳳凰於飛,和鳴鏗鏘”。
(25)星期:農曆七月初七。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詩經》中“三星在天”是用來描寫結婚的晚上,後來就把結婚的日子叫做星期。
(26)月老:月下老人,也稱月老。民間傳說專門司掌人間婚姻的神仙。
(27)下采:納彩禮。男方向女方下聘禮。
(28)合巹[jin]:新人進洞房,揭開新娘頭蓋行合巹禮。巹[jin],古代結婚時用的酒器。
(30)執巾櫛[zhi]:侍奉丈夫沐浴梳頭。古代用“執巾櫛”為妻子的謙稱。
(31)奉箕帚:拿著撮箕掃帚清掃門庭,後來用“箕帚”作為妻子的代稱。
(32)嫻姆訓:熟悉女教師的訓誡。姆,古代指能以婦道教育未出嫁女子的老婦。
(33)習內則:學習古代貴族婦女侍奉父母、舅姑的禮節,還有貴族子弟侍奉長輩的禮節。
(34)綠窗:綠色的窗戶,指貧窮女孩子住的房子。
(35)紅樓:紅色的繡樓,是富家女住的樓閣。白居易有詩:“綠窗貧家女,衣上無珍珠,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36)桃夭:《詩經》有“桃之夭夭”名篇。歌頌女子出嫁,後來則用它來描寫女子出嫁及時,也泛指男女青年及時娶嫁。
(37)摽[biào]梅:摽是落下的意思。指梅子成熟以後落下來。《詩經》中也有“摽有梅,其實七兮”的句子,來寫女子已過了出嫁的年齡。
【譯文】
問名、納采都是六禮中的禮節,既問名又納采就合著陳敬仲鳳鳴的吉占;女出嫁男成婚,了了向子平素來的心願。行聘的禮物叫雁幣,占卜婚姻吉凶叫鳳占。成親的那一天稱為星期,成親有了日子,就預先訂立吉期;傳達兩家的意見,完全要靠媒妁之人從中牽引。
古時婚禮中,男方要送給女方雁鳥當做聘禮,加上其他象征吉祥意義的聘禮,聘禮非常豐隆;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洞房內合飲交杯酒,用瓢瓜切成兩半做成的酒杯;新婚之夜宴請賓客,氣氛非常和樂。
侍奉梳洗的事情,親自操持灑掃的工作,是出嫁女兒的自謙之詞;嫻熟女師的教訓,勤習內室的禮儀,是幫助丈夫的賢德,是男家稱讚對方女兒的讚語。
綠影遮蔽窗前,可憐憫的是貧窮人家的女子;紅樓之間夾著道路,誇張的是富有人家的女兒。
盛開的桃花,姿容是少見的美好,色澤鮮明,男女成婚,正合仲春的時令;梅樹上的梅子都已落了下來,隻剩下了七個,又隻剩下了三個,未婚的女子感歎,已過了出嫁的吉期。
【原文】
<b>禦溝題葉</b>(38),於祐始得宮娥;<b>繡幕牽絲</b>(39),元振幸獲美女。
漢武與景帝論婦,欲將<b>金屋貯嬌</b>(40);<b>韋固與月老論婚</b>(41),始知赤繩係足。
<b>朱陳</b>(42)一村而結好,<b>秦晉</b>(43)兩國以聯姻。
<b>藍田種玉</b>(44),<b>雍伯</b>(45)之緣;<b>寶窗選婚</b>(46),林甫之女。
架<b>鵲橋</b>(47)以渡河,牛女相會;<b>射雀屏</b>(48)而中目,唐高得妻。
<b>至若</b>(49)禮重親迎,所以正人倫之始;<b>詩首好逑</b>(50),所以崇<b>王化之原</b>(51)。
【注釋】
(38)禦溝題葉:唐代人於祐曾在皇宮水溝中拾到一片有宮女題詩的樹葉,於是於祐也題詩於樹葉上,然後讓樹葉漂回宮中,恰巧又被該女子撿到。後來皇帝放宮女出嫁,於祐與娶回的宮女一談,才知道此女正是那位與自己互相題詩的宮女。
(39)繡幕牽絲:唐代宰相張嘉貞想讓荊州都督郭元振做他的女婿,於是對郭元振說:“我有五個女兒,各拿著一根絲在幕後,你任牽一根,牽到誰,就讓她嫁給你。”結果郭元振得到他的三女兒。後來指促成締結婚姻為牽線或牽絲。
(40)金屋貯嬌:漢武帝劉徹小的時候,其姑母長公主指著左右侍女讓他挑妻,他都不要。姑母最後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問:“阿嬌好嗎?”劉徹笑著說:“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後來,武帝果然娶阿嬌,並立她為皇後。後來用“金屋貯嬌”形容寵愛妻妾,也指娶妻或納妾。
(41)韋固與月老論婚:韋固,唐朝人,傳說唐代韋固年少時路經宋城,看見月光之下有一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裏翻一本書,而他身邊則放著一個裝滿紅色繩子的大布袋。隻要係到男女雙方的腳上,任他們互為仇家、貧富不同或相距再遠,也注定要成為夫妻。後來用“月下老人”為媒人的代稱。
(42)朱陳:古村的名字,村中隻有陳姓和朱姓兩族人,所以兩姓世代聯姻。唐白居易《朱陳村》詩序:“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後來用“朱陳之好”稱兩家結成姻親。
(43)秦晉: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世代互為婚嫁。後稱聯姻、婚配關係為“秦晉之好”泛指兩家聯姻。
(44)藍田種玉:藍田為山的名字,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
(45)雍伯:應為伯雍,即楊伯雍。楊伯雍行孝好義,於是有人送他一顆石頭說,種下去可以長出美玉,也可以娶得好妻子。後來楊果然得到了美玉,並用此作為聘禮娶到徐氏嬌女。
(46)寶窗選婿:李林甫為了選女婿,他在牆上開一個暗窗,每有弟子來拜見,就讓她的六個女兒在窗下觀看,自選女婿。
(47)鵲橋:傳說織女和牛郎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卻被王母分隔銀河兩岸,每年隻準他們在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天晚上讓喜鵲架成橋梁,使他們夫妻相會歡聚。
(48)射雀屏:隋朝竇毅的女兒,才貌出眾,竇毅認為自己的女兒不能隨便嫁與他人。於是竇毅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約定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兒許配給他。李淵兩箭各射中一目,遂迎娶其女,就是後來的竇皇後。後來用“雀屏射目”來描寫選婿或求婚。
(49)至若:就是至於的意思。
(50)《詩》首好逑:《詩經》中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放在第一篇。
(51)王化之原:就是王道教化的本原。
【譯文】
禦溝中彼此傳遞紅葉上題寫的詩,於祐和宮女韓夫人終成眷屬;在幕外牽著紅絲線,郭元振有幸娶得美女。
漢武帝兒時曾對景帝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韋固與月老談起婚姻事,才知道紅線係足以成姻緣。
朱、陳兩姓居一村,代代結成好姻緣。秦晉兩國交好,世世通婚。
藍田種玉,楊雍伯締結美妙的姻緣;李淵射中屏風上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竇毅女為妻,是唐高祖時的盛事。至於說古禮重視親迎,這是因為婚姻是人倫之始,必須端正;《詩經》將君子好逑列為首篇,正是為了崇尚王道教化的基本源流。
良<b>緣</b>(01)由<b>夙締</b>(02),佳<b>偶</b>(03)自<b>天成</b>(04)。
<b>蹇[jiǎn]修</b>(05)與<b>柯人</b>(06),皆是媒妁之號;<b>冰人</b>(07)與<b>掌判</b>(08),悉是<b>傳言</b>(09)之人。
禮須<b>六禮</b>(10)之周,<b>好合</b>(11)二姓之好。
女嫁曰<b>於歸</b>(12),男婚曰<b>完娶</b>(13)。
婚姻論財,<b>夷虜之道</b>(14);<b>同姓不婚</b>(15),周禮則然。
女家受<b>聘禮</b>(16),謂之<b>許纓</b>(17);新婦<b>謁</b>(18)祖先,謂之廟見。
【注釋】
(01)緣:緣分,姻緣。
(02)夙締:早就注定了。夙,早。締,結。
(03)偶:配偶、夫妻。
(04)天成:上天成就的。
(05)蹇[jiǎn]修:《楚辭·離騷》中有這樣一句話:“吾令蹇修以為理。”王逸注:“蹇修,伏羲氏之臣也。”而劉良注:“令蹇修為媒以通辭理也。”後來稱媒人為“蹇修”。《歧路燈》有“隻為譚宅此時蹇修聯影,也就水語聒聰。”
(06)柯人:《詩經》中寫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後來也稱媒人為“柯人”。
(07)冰人:《晉書·索紞傳》中記載,索紞通占卜善解夢,有人夢見自己站在冰上與冰下的人通話,索紞解說道:“冰上是陽,冰下則為陰,你在冰上與冰下人說話,是為陰陽作媒介。”此人不久果然為人做媒。後來則稱媒人為“冰人”、“冰媒”、“冰上人”、“冰台”。
(08)掌判:《周禮》中有“掌萬民之判”的說法。鄭玄注:“判,半也。得藕為合,主合其半,成夫婦也。”就是把媒人稱為“掌判”。
(09)傳言:傳話的人,這裏指傳達男女兩家的話,就是我們說的媒人。
(10)六禮:古時候,婚嫁的六個禮儀程序。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種禮節。
(11)好合:結合的意思。
(12)於歸:古時候稱女子出嫁為“歸”,《詩經》中有“之子於歸”的說法。
(13)完娶:完成娶親的意思,是婚嫁禮儀的最後一個程序。
(14)夷虜之道:古代指邊遠落後的野蠻民族的愚昧行為。夷虜,古時候對中原以外的民族的稱呼。
(15)同姓不婚:婚姻禁忌,始於周代。同姓不婚是最根本的方法,可以起到維係人倫的作用。
(16)聘禮: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禮品,表示願意娶女方為妻,女方收下禮品,則表示應允。
(17)許纓:許婚的意思。纓,繩子。女子同意嫁人,就係上一條繩子,表示已有歸屬。
(18)謁:拜見或進見的意思。
【譯文】
美滿的姻緣,是由前世的緣分所締結的;佳妙的配偶,是由上天所撮合的。蹇修與柯人都是媒妁的別號;冰人和掌判是指傳言的媒人。
婚姻的成立要經過周全的六禮,這樣才能使兩姓結合成美滿的婚姻。女子出嫁稱做於歸,男子結婚稱完娶。
婚姻論財是野蠻民族的愚昧行為,同姓不結婚,從周代起便是如此。
女方接受聘禮,稱為許纓;新婦初入家門,到家廟謁見祖先稱為廟見。
【原文】
<b>文定</b>(19)納采,皆為<b>行聘</b>(20)之名;女嫁男婚,謂了<b>子平之願</b>(21)。
<b>聘儀</b>(22)曰<b>雁幣</b>(23),卜妻曰<b>鳳占</b>(24)。
成婚之日曰<b>星期</b>(25),傳命之人曰<b>月老</b>(26)。
<b>下采</b>(27)即是納幣,<b>合巹</b>[jin](28)係是交杯。
<b>執巾櫛</b>[zhi](30),<b>奉箕帚</b>(31),皆女家自謙之詞;<b>嫻姆訓</b>(32),<b>習內則</b>(33),皆男家稱女之說。
<b>綠窗</b>(34)是貧女之室,<b>紅樓</b>(35)是富女之居。
<b>姚夭</b>(36)謂婚姻之及時,摽[biào]梅(37)謂婚期之已過。
【注釋】
(19)文定:訂婚的意思。男方確定婚期後,就把日期寫在婚帖上,然後備禮通知女方。
(20)行聘:下聘禮的意思。
(21)子平之願:子平就是漢代人向長,字子平。向長在女兒出嫁、兒子娶妻之後就去遊覽五嶽名山,然後再也沒有回來。
(22)聘儀:行聘的禮物。
(23)雁幣:因為雁不再次尋偶,所以將雁作聘禮叫雁幣。
(24)鳳占:卜妻的意思。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懿氏想把女兒嫁給陳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得吉,是“鳳凰於飛,和鳴鏗鏘”。
(25)星期:農曆七月初七。民間傳說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詩經》中“三星在天”是用來描寫結婚的晚上,後來就把結婚的日子叫做星期。
(26)月老:月下老人,也稱月老。民間傳說專門司掌人間婚姻的神仙。
(27)下采:納彩禮。男方向女方下聘禮。
(28)合巹[jin]:新人進洞房,揭開新娘頭蓋行合巹禮。巹[jin],古代結婚時用的酒器。
(30)執巾櫛[zhi]:侍奉丈夫沐浴梳頭。古代用“執巾櫛”為妻子的謙稱。
(31)奉箕帚:拿著撮箕掃帚清掃門庭,後來用“箕帚”作為妻子的代稱。
(32)嫻姆訓:熟悉女教師的訓誡。姆,古代指能以婦道教育未出嫁女子的老婦。
(33)習內則:學習古代貴族婦女侍奉父母、舅姑的禮節,還有貴族子弟侍奉長輩的禮節。
(34)綠窗:綠色的窗戶,指貧窮女孩子住的房子。
(35)紅樓:紅色的繡樓,是富家女住的樓閣。白居易有詩:“綠窗貧家女,衣上無珍珠,紅樓富家女,金縷繡羅襦。”
(36)桃夭:《詩經》有“桃之夭夭”名篇。歌頌女子出嫁,後來則用它來描寫女子出嫁及時,也泛指男女青年及時娶嫁。
(37)摽[biào]梅:摽是落下的意思。指梅子成熟以後落下來。《詩經》中也有“摽有梅,其實七兮”的句子,來寫女子已過了出嫁的年齡。
【譯文】
問名、納采都是六禮中的禮節,既問名又納采就合著陳敬仲鳳鳴的吉占;女出嫁男成婚,了了向子平素來的心願。行聘的禮物叫雁幣,占卜婚姻吉凶叫鳳占。成親的那一天稱為星期,成親有了日子,就預先訂立吉期;傳達兩家的意見,完全要靠媒妁之人從中牽引。
古時婚禮中,男方要送給女方雁鳥當做聘禮,加上其他象征吉祥意義的聘禮,聘禮非常豐隆;新婚之夜,新郎新娘在洞房內合飲交杯酒,用瓢瓜切成兩半做成的酒杯;新婚之夜宴請賓客,氣氛非常和樂。
侍奉梳洗的事情,親自操持灑掃的工作,是出嫁女兒的自謙之詞;嫻熟女師的教訓,勤習內室的禮儀,是幫助丈夫的賢德,是男家稱讚對方女兒的讚語。
綠影遮蔽窗前,可憐憫的是貧窮人家的女子;紅樓之間夾著道路,誇張的是富有人家的女兒。
盛開的桃花,姿容是少見的美好,色澤鮮明,男女成婚,正合仲春的時令;梅樹上的梅子都已落了下來,隻剩下了七個,又隻剩下了三個,未婚的女子感歎,已過了出嫁的吉期。
【原文】
<b>禦溝題葉</b>(38),於祐始得宮娥;<b>繡幕牽絲</b>(39),元振幸獲美女。
漢武與景帝論婦,欲將<b>金屋貯嬌</b>(40);<b>韋固與月老論婚</b>(41),始知赤繩係足。
<b>朱陳</b>(42)一村而結好,<b>秦晉</b>(43)兩國以聯姻。
<b>藍田種玉</b>(44),<b>雍伯</b>(45)之緣;<b>寶窗選婚</b>(46),林甫之女。
架<b>鵲橋</b>(47)以渡河,牛女相會;<b>射雀屏</b>(48)而中目,唐高得妻。
<b>至若</b>(49)禮重親迎,所以正人倫之始;<b>詩首好逑</b>(50),所以崇<b>王化之原</b>(51)。
【注釋】
(38)禦溝題葉:唐代人於祐曾在皇宮水溝中拾到一片有宮女題詩的樹葉,於是於祐也題詩於樹葉上,然後讓樹葉漂回宮中,恰巧又被該女子撿到。後來皇帝放宮女出嫁,於祐與娶回的宮女一談,才知道此女正是那位與自己互相題詩的宮女。
(39)繡幕牽絲:唐代宰相張嘉貞想讓荊州都督郭元振做他的女婿,於是對郭元振說:“我有五個女兒,各拿著一根絲在幕後,你任牽一根,牽到誰,就讓她嫁給你。”結果郭元振得到他的三女兒。後來指促成締結婚姻為牽線或牽絲。
(40)金屋貯嬌:漢武帝劉徹小的時候,其姑母長公主指著左右侍女讓他挑妻,他都不要。姑母最後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問:“阿嬌好嗎?”劉徹笑著說:“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後來,武帝果然娶阿嬌,並立她為皇後。後來用“金屋貯嬌”形容寵愛妻妾,也指娶妻或納妾。
(41)韋固與月老論婚:韋固,唐朝人,傳說唐代韋固年少時路經宋城,看見月光之下有一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裏翻一本書,而他身邊則放著一個裝滿紅色繩子的大布袋。隻要係到男女雙方的腳上,任他們互為仇家、貧富不同或相距再遠,也注定要成為夫妻。後來用“月下老人”為媒人的代稱。
(42)朱陳:古村的名字,村中隻有陳姓和朱姓兩族人,所以兩姓世代聯姻。唐白居易《朱陳村》詩序:“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後來用“朱陳之好”稱兩家結成姻親。
(43)秦晉: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世代互為婚嫁。後稱聯姻、婚配關係為“秦晉之好”泛指兩家聯姻。
(44)藍田種玉:藍田為山的名字,在陝西省藍田縣東南。
(45)雍伯:應為伯雍,即楊伯雍。楊伯雍行孝好義,於是有人送他一顆石頭說,種下去可以長出美玉,也可以娶得好妻子。後來楊果然得到了美玉,並用此作為聘禮娶到徐氏嬌女。
(46)寶窗選婿:李林甫為了選女婿,他在牆上開一個暗窗,每有弟子來拜見,就讓她的六個女兒在窗下觀看,自選女婿。
(47)鵲橋:傳說織女和牛郎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卻被王母分隔銀河兩岸,每年隻準他們在七月七日相會一次。這天晚上讓喜鵲架成橋梁,使他們夫妻相會歡聚。
(48)射雀屏:隋朝竇毅的女兒,才貌出眾,竇毅認為自己的女兒不能隨便嫁與他人。於是竇毅在屏風上畫了兩隻孔雀,約定射中孔雀眼睛的,就把女兒許配給他。李淵兩箭各射中一目,遂迎娶其女,就是後來的竇皇後。後來用“雀屏射目”來描寫選婿或求婚。
(49)至若:就是至於的意思。
(50)《詩》首好逑:《詩經》中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放在第一篇。
(51)王化之原:就是王道教化的本原。
【譯文】
禦溝中彼此傳遞紅葉上題寫的詩,於祐和宮女韓夫人終成眷屬;在幕外牽著紅絲線,郭元振有幸娶得美女。
漢武帝兒時曾對景帝說:“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韋固與月老談起婚姻事,才知道紅線係足以成姻緣。
朱、陳兩姓居一村,代代結成好姻緣。秦晉兩國交好,世世通婚。
藍田種玉,楊雍伯締結美妙的姻緣;李淵射中屏風上孔雀的眼睛,而娶得竇毅女為妻,是唐高祖時的盛事。至於說古禮重視親迎,這是因為婚姻是人倫之始,必須端正;《詩經》將君子好逑列為首篇,正是為了崇尚王道教化的基本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