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凡之子,必異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壽。


    稱人生日,曰初度之辰;賀人逢旬,曰生申令旦。


    三朝洗兒,曰湯餅之會;周歲試周,曰晬盤之期。


    男生辰曰懸弧令旦,女生辰曰設帨佳辰。


    賀人生子,曰嵩嶽降神;自謙生女,曰緩急非益。


    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


    【注釋】


    (01)異其生:古人認為不凡的人出生時有異象。


    (02)大德之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03)初度:指初生之時。


    (04)逢旬:逢十的生日。


    (05)生申:周代賢臣申伯的降生。


    (06)令旦:好日子。


    (07)三朝洗兒:嬰兒出生第三天要洗身,並招待親友吃湯餅。


    (08)晬盤:孩子滿一歲,舉行抓周儀式。晬:嬰兒滿百日或一歲之稱。


    (09)懸弧:古時有一種風俗,生兒子時要在家門的左邊懸掛一張弓(弧),後以“懸弧”指生男。


    (10)設帨:生了女孩在門右掛一塊佩巾。


    (11)緩急非益:漢代淳於意有五個女兒,曾說“生女緩急非益”,意思是危急時沒什麽益處。


    (12)弄璋、弄瓦:古代生兒子讓他玩玉,生女兒讓她玩紡錘(即瓦),後為生男生女的代稱。


    【譯文】


    不同凡響的人,其出生時必有特異之處;有最高品德的人,必定能享高壽。


    稱人生日叫“初度之辰”;祝賀別人逢十的生日叫“生申令旦”。


    嬰兒出生三日替他沐浴,請親友宴慶,稱為“湯餅之會”;孩子周歲用盤盛物抓周稱作“晬盤之期”。


    男孩出生要在家門的左邊懸掛一張弓,稱“懸弧令旦”;女孩出生要在門右放一塊佩巾,稱“設帨佳辰”。


    祝賀他人生兒子,說是“嵩嶽降神”;自謙說生了女兒,說是“緩急非益”。


    生男孩叫“弄璋”,生女孩叫“弄瓦”。


    【原文】


    夢熊夢羆,男子之兆;夢虺夢蛇,女子之祥。


    夢蘭葉吉,鄭文公妾生穆公之奇;英物稱奇,溫嶠聞聲知桓溫之異。


    薑嫄生稷,履大人之跡而有娠;簡狄生契,吞玄鳥之卵而葉孕。


    鱗吐玉書,天生孔子之瑞;王燕投懷,夢孕張說之奇。


    弗陵太子,懷胎十四月而始生;老子道君,在孕八十一年而始誕。


    【注釋】


    (13)熊、羆:古代認為熊、羆是屬陽的動物。


    (14)虺、蛇:古代認為虺、蛇都是屬陰的動物。


    (15)夢蘭葉吉:夢見蘭葉屬吉祥之兆。古代鄭文公的妾夢見天使送她蘭花,後來果然生下鄭穆公。


    (16)溫嶠:晉代桓溫一歲時,溫嶠聽見他的哭聲,就稱讚他是奇才。


    (17)稷:即後稷。後稷是古代農業的發明者,傳說薑嫄踩了巨人的腳印後生下後稷。


    (18)簡狄生契:契是舜時的大臣,相傳簡狄吞下一枚玄鳥蛋而生下契。


    (19)麟吐玉書:傳說孔子出生前,有麒麟吐出玉書,書上說:“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為素王”。


    (20)玉燕投懷:唐代張說的母親夢見一隻玉燕投入懷中,於是懷孕生下張說。


    (21)弗陵太子:漢武帝的太子劉弗陵,懷了十四個月才生出來。


    (22)老子道君:傳說他母親懷孕八十一年,才從肋下生下他,一生下頭發就是白的,所以叫老子。


    【譯文】


    夢中見到熊和羆都是生男孩的吉兆;夢見虺和蛇都是生女兒的祥征。夢見蘭花預示吉祥,鄭文公之妾曾有因夢蘭而生穆公之奇事;英傑人物都奇特,溫嶠聽見幼年桓溫的哭聲便知他必定異於常人。


    薑嫄踩著巨人的足跡而受孕,生下周族始祖稷;簡狄吞食了玄鳥蛋而懷孕,生下商族始祖契。


    孔子誕生前,有麒麟吐出玉書,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張說之母夢玉燕飛入懷中,由此受孕而生下張說。


    漢武帝妃懷胎十四個月而生下弗陵太子;老子在母腹中孕育了八十一年,才誕生人世。


    【原文】


    晚年得子,謂之老蚌生珠;暮歲登科,正是龍頭屬老。


    賀男壽曰南極星輝,賀女壽曰中天婺煥。


    鬆柏節操,美其壽元之耐久;桑榆晚景,自謙老景之無多。


    矍鑠稱人康健,聵眊自謙衰頹。


    黃發兒齒,有壽之征;龍鍾潦倒,年高之狀。


    日月逾邁,徒自傷悲;春秋幾何,問人壽算。


    【注釋】


    (23)老蚌生珠:比喻老年得子。


    (24)暮歲登科:暮年考中狀元。


    (25)龍頭:狀元是進士考試的第一名,稱為龍頭。


    (26)南極星輝:《漢書·天文誌》載:老人星在南麵,又稱為南極星。


    (27)中天婺煥:婺,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故“中天婺煥”指賀女壽。


    (28)鬆柏節操:鬆樹與柏樹,枝繁葉茂,經冬不凋。


    (29)壽元:壽命和元氣。


    (30)桑榆晚景:太陽餘光照在桑樹和榆樹上的投影。


    (31)矍鑠:精神健旺。


    (32)聵眊:耳聾眼花。


    (33)黃發兒齒:指老人頭發變黃,長出小兒一樣的牙齒。


    (34)潦倒:體弱多病的樣子。


    (35)日月逾邁:指時光流逝。


    (36)春秋幾何:年紀多少。春秋,用來指年齡。


    【譯文】


    晚年才得兒子稱為“老蚌生珠”,頭發蒼白了才考中進士稱作“龍頭屬老”。祝賀男子之壽說“南極星輝”;祝賀女子之壽說“中天婺煥”。


    品節操守猶如鬆柏,是讚頌別人長壽健康;暮年景色好像日落桑榆,自謙年老來日無多。


    “矍鑠”是稱讚老者健康,“聵眊”是自歎精力衰頹。


    頭發由白變黃,牙齒掉而複長是長壽的象征;行動不靈活衰弱有病是年高體弱的情狀。


    時光流逝令人感歎傷悲;“春秋幾何”這是請問別人年齡的說法。


    【原文】


    稱少年曰春秋鼎盛,羨高年曰齒德俱尊。


    行年五十,當知四十九年之非;在世百年,哪有三萬六千日之樂。


    百歲曰上壽,八十曰中壽,六十曰下壽;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歲曰期頤。


    童子十歲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老者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後生固為可畏,而高年尤是當尊。


    【注釋】


    (37)春秋鼎盛:指年富力強的時候。


    (38)齒德俱尊:年齡和品德都高。


    (39)耋:七八十歲的年紀。


    (40)耄:大約七十至九十之間的年紀。


    (41)就外傅:到外麵求學。


    (42)舞勺、舞象:舞勺為兒童所習的一種樂舞。勺,一種樂器。舞象是成童所習的樂舞,是一種武舞。


    (43)後生固為可畏:青年人值得敬畏。


    (44)高年尤是當尊:年事已高的人應當尊重。


    【譯文】


    “春秋鼎盛”是稱讚別人年少;“齒德俱尊”是稱羨慕別人年高。活到了五十歲,應當知道前四十九年的過失;人活百年哪有三萬六千天都是快樂如意的。


    人有上壽、中壽、下壽的區分,百歲為上壽,八十歲是中壽,六十歲是下壽;人活到八十歲叫做“耋”,九十歲叫做“耄”,一百歲稱為“期頤”。


    兒童年滿十歲就外出拜師求學,十三歲時學習文舞,十五歲以上練習武舞。老人六十歲在鄉裏就會受敬重,七十歲在城邑裏會受到敬重,八十歲時在朝廷裏可受敬重。


    年輕人固然值得敬畏,而老年人更應該受到尊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幼學瓊林譯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程登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程登吉並收藏幼學瓊林譯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