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4>一、傳世文獻(基本按四部分類排序)</h4>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


    (西漢)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東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南朝宋)範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西晉)陳壽:《三國誌》,(南朝宋)裴鬆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唐)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唐)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唐)姚思廉:《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北齊)魏收:《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李百藥:《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


    (唐)魏征等:《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


    (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李延壽:《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


    《國語》,(三國)韋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東晉)常璩:《華陽國誌》,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疏》,(清)楊守敬、熊會貞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上海:上海書店,2005年。


    (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二十五史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六韜》,北京:中華書局,1971年。


    《武經七書》,駢宇騫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十八卷本),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十四卷本),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唐)徐堅編:《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北宋)李昉等編:《太平禦覽》,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校箋》,徐震堮校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南北朝)庾信:《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梁)蕭統編:《文選》,(唐)李善注,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影印本。


    (南朝宋)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影印本。


    [古羅馬]愷撒:《高盧戰記》,任炳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古羅馬]愷撒:《內戰記》,任炳湘、王士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年。  <h4>二、研究論著(按音序排序)</h4>


    alex rnd, “review: once more into the stirrups: lynn white jr., mediev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i>technology and culture</i>, vol. 44, no. 3 (jul., 2003).


    [美]阿徹·瓊斯:《西方戰爭藝術》,劉克儉等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日]安田二郎:《六朝政治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3年。


    bernard s. bachrach, “charles martel, mounted shockbat, the stirrup, and feudalism”, <i>studies in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history</i>, 7 (1970).


    白建鋼:《西漢步、騎兵兵種初探》,《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


    c. w. bishop. j. needham, <i>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i>, 6 v., cambridge, 1954–1983, v. 1.


    chauncey s. goodrich, “the saddles of the bronze horses of lei-t’ai”, <i>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i>, vol. 106, no. 1, sinological studies dedicated to edward h. schafer (jan. – mar., 1986).


    常彧:《從突騎到甲騎具裝—魏晉南北朝騎兵之演進》,《中國中古史研究》(第九期),台北:蘭台出版社,2009年。


    常彧:《漢畫像石中“胡漢交戰圖”與兩漢的突騎—兩漢騎兵變革與中國古代騎兵分類》,《國學研究》(第二十八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琳國:《論晉末劉宋軍功家族的三種類型》,《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4期。


    陳金鳳:《魏晉南北朝中間地帶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陳金鳳、楊炳祥:《元嘉北伐新論》,《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


    陳寅恪:《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陳寅恪:《金明館叢稿初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


    陳勇:《劉裕與晉宋之際的寒門士族》,《曆史研究》1984年第6期。


    [日]川勝義雄:《六朝貴族製社會研究》,徐穀梵、李濟滄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美]狄宇宙:《古代中國與其強鄰:東亞曆史上遊牧力量的興起》,賀嚴、高書文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


    高至喜:《長沙兩晉南朝隋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59年第3期。


    [日]宮川尚誌:《六朝史研究》(政治·社會篇),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1956年。


    顧準:《顧準文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


    郭黎安:《六朝建都與軍事重鎮的分布》,《中國史研究》1999年第4期。


    郭天翔:《含山縣的“三關”“六口”》,《含山文史資料》(第三輯),政協含山縣委員會出版,2007年。


    何榮昌:《略論六朝的江防》,《六朝史論集》,合肥:黃山書社,1993年。


    胡阿祥:《東晉南朝的守國形勢—兼說中國曆史上的南北對立》,《江海學刊》1998年第4期。


    [美]黃仁宇:《萬曆十五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


    嵇果煌:《中國三千年運河史》,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8年。


    吉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吉林集安的兩座高句麗墓》,《考古》1977年第2期。


    [美]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唐曉峰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


    藍永蔚:《春秋時期的步兵》,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長沙:嶽麓書社,1989年。


    李慶發:《朝陽袁台子東晉壁畫墓》,《文物》1984年第6期。


    李文才:《義熙伐蜀與晉末宋初政局》,《河北學刊》2001年第1期。


    黎瑤渤:《遼寧北票縣西官營子北燕馮素弗墓》,《文物》1973年第3期。


    連雲港市博物館、中國文物研究所:《尹灣漢墓簡牘綜論》,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年。


    林幹:《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日]林巳奈夫:《刻在石頭上的世界:畫像石述說的古代中國的生活和思想》,唐利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劉彩玉:《論肥水源與“江淮運河”》,《曆史研究》1960年第3期。


    柳涵:《北朝的鎧馬騎俑》,《考古》1959年第2期。


    魯力:《劉宋初年的方鎮格局與荊揚之爭》,《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十八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


    羅新:《中古北族名號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羅宗真:《馬鐙與煉丹術─紀念李約瑟博士援華50周年》,《東南文化》1994年第4期。


    lynn white, “technology and invention in the middle ages”, <i>speculum</i>, vol. 15, no. 2(apr., 1940).


    lynn white, “the study of medieval technology, 1924–1974: personal reflections”,<i> technology and culture</i>, vol. 16, no. 4 (oct., 1975).


    lynn white, <i>medieval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i>,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lynn white, “the act of invention: causes, contexts, continuities and consequences”,<i> technology and culture</i>, vol. 3, no. 4, (autumn, 1962).


    馬騏、高韻柏、周克來:《將軍嶺古“江淮運河”的考察及發現》,《長江水利史論文集》,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0年。


    龐駿:《東晉士族與兵權—側重於僑四姓士族掌兵權之研究》,《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2期。


    秦兵:《五兵說質疑》,《考古》1986年第4期。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陵二號兵馬俑坑發掘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年。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1974—1984)》,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西安南郊草廠坡村北朝墓的發掘》,《考古》1959年第6期。


    陝西省文管會、博物館,鹹陽市博物館楊家灣漢墓發掘小組:《鹹陽楊家灣漢墓發掘簡報》,《文物》1977年第10期。


    史念海:《論濟水和鴻溝》(上、中、下),《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第1—3期。


    史念海:《論我國曆史上東西對立的局麵和南北對立的局麵》,《中國曆史地理論叢》1992年第1輯。


    蘇小華:《論魏晉南北朝時期騎兵戰術的新發展》,《浙江社會科學》2009年第10期。


    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曆代戰爭史》,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83年。


    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叢》,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陶賢都:《劉裕霸府政治述論》,《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田餘慶:《拓跋史探》,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3年。


    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thomas j. barfield, “the hsiung-nu imperial confederacy: organization and foreign policy”, <i>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i>, vol.41, no.1, 1981.


    萬繩楠整理:《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合肥:黃山書社,1987年。


    王鑫義:《東晉南北朝時期的淮河流域漕運》,《安徽史學》1999年第1期。


    王延武:《兩晉南朝的治“蠻”機構與“蠻族”活動》,《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3期。


    王永平:《論宋武帝劉裕之文化素養及其文化傾向》,《史學月刊》2009年第2期。


    王永平、高榮華:《略論“元嘉之治”及其北伐》,《揚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第2期。


    [美]巫鴻:《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柳揚、岑河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日]小尾孟夫:《六朝都督製研究》,廣島:溪水社,2001年。


    楊泓:《騎兵和甲騎具裝》,《文物》1977年第10期。


    楊泓:《中國古代馬具的發展和對外影響》,《文物》1984年第9期。


    楊泓:《騎兵和甲騎具裝二論》,《華學》(第三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


    楊泓:《逝去的風韻:楊泓談文物》,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楊恩玉、胡阿祥:《“元嘉之治”與“梁武帝之治”盛衰探因》,《理論學刊》2009年第3期。


    楊鈞:《巢肥運河》,《地理學報》1958年第1期。


    俞偉超主編:《中國畫像石全集》(第二卷),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年。


    袁俊卿:《南京象山5號、6號、7號墓清理簡報》,《文物》1972年第11期。


    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張國剛:《唐代藩鎮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張金龍:《北魏政治史》,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年。


    張文強:《中國魏晉南北朝軍事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張雪岩:《集安縣兩座高句麗積石墓的清理》,《考古》1979年第1期。


    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朱大渭、張文強:《中國軍事通史·兩晉南北朝軍事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碩並收藏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