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中,“中國”與“瓷器”是一個詞,這說明,很早時期歐洲人認識中國是和瓷器聯係在一起的。瓷器15世紀時就傳入歐洲,在中外交流中占有重要位置。德國卡賽爾郎德博物館至今還藏有一件中國明代青瓷碗。曆史上,中國和亞、歐等國瓷器交易極為頻繁,而且數量巨大。據今人研究,在1602—1682年間,僅荷蘭東印度公司販運的中國瓷器就有一千六百多萬件。瓷器以其優雅精致的品質,為中國贏得了好名聲。在公元17至18世紀歐洲將中國理想化的思潮中,瓷器扮演著重要角色。我們在當時風行歐洲的洛可可風格中,也多少可以看出以瓷器、園林為代表的“中國風”的影響。


    瓷器是中國文明史上的重要物品。瓷器的前身是陶器,釉陶是瓷器產生的基礎。大約在公元1世紀時,中國就出現了瓷器。到了宋代(960—1279)瓷器進入了成熟期。宋瓷代表中國瓷器的最高水平,當時有鈞、定、官、哥、汝五大名窯,各窯的瓷器均具創造性,一直是後代模仿的對象。自元代開始,景德鎮開始成為中國的瓷器中心。


    鬥彩團花鳥茶杯   明成化


    中國瓷器瑩然可玩,沉靜的色彩,透明的胎體,優雅的圖案,精巧的形狀,都是一代一代瓷器藝人追求的目標。青銅器、陶器、瓷器都是中國人喜愛之物,但風格各有不同。瓷器雖沒有陶器的古樸,卻多了一些細膩;沒有青銅器那樣肅穆,卻多了一種輕巧和優雅。


    瓷器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名片,這個名片中凝聚著中國文化的信息,也體現了中國人的審美追求。


    折枝花卉紋碗   明宣德  自然天成之美


    熟悉中國瓷器的人都知道,很多瓷器布滿了不規則的裂紋,瓷學術語叫“開片”。開片本來是瓷器製作中的缺陷,到了北宋卻變成了人們的追求,而且這一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它是中國瓷器的典型特征之一。


    開片是瓷器釉麵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是由瓷器內部應力作用所產生的,當釉麵的伸縮程度超出它的彈性區間極限時,就會出現釉層斷裂和位移現象,產生裂痕。瓷坯和釉的膨脹係數不同,瓷器燒焙後,在冷卻的過程中,釉層的收縮率比坯料大,內部應力不平衡,這也是導致瓷麵裂痕的重要原因。


    灰青葵口碗   南宋


    一種缺陷,竟然變成一種審美追求,其中的內涵很值玩味。


    哥窯(浙江龍泉)是宋代諸窯中追求開片的典範。上海博物館藏有兩件哥窯瓷,開片很美,都是宋代作品,一件是葵口碗,一件是輪花碗。兩件藏品碗口自然如花,開片細密,縱橫有致。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元代哥窯魚耳爐,在米色釉上,有細碎的開片,裂紋就像一片樹葉上的紋理,漸漸伸展,脈絡相連。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哥窯米色三足爐,也是一件著名的作品,係南宋時作品。釉質不透明,紋理縱橫,古樸天然,如同一件遠古時期的法器。


    哥窯魚耳爐   元


    宋代汝窯也追求裂紋的表現,但紋理與哥窯不同,重視脈絡。前人談汝窯的特點時說:“青如天,麵如玉,蟬翼紋,晨星稀。”前兩句說的是色彩和品相特點,後二句說的就是開片特征。“蟬翼紋”,是說它的開片很薄,如蟬的翅膀,或隱或現。晨星稀,是說汝瓷以瑪瑙入釉,釉麵的裂痕有不同角度的斜開片,稀稀落落,寥若晨星,對著光照,產生不同的反射效果,極有意味。


    上海博物館藏有北宋汝窯青瓷盤,器的底盤上有芝麻葉的紋理,由一主脈生出很多支脈,每一支脈又形成很多的支脈,紋理細密,脈絡清晰,很耐看。


    龍泉窯青瓷束口碗   南宋


    中國瓷器追求紋理,其中隱藏著深厚的哲學內蘊和美學旨趣。中國文化有重視紋理的習俗。三千多年前中國流行一種占卜方式:龜占,就是通過火燒龜殼所形成的紋理來判斷吉凶。中國美學中還有一條重要原理: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如一陣風吹在湖麵上,水麵形成漣漪紋理,自然而然。中國人將這視為自然天成之美。


    中國瓷器追求裂紋,就是追求自然天成的趣味。瓷器是人工的藝術,但最反對人工的痕跡。瓷器上麵好的裂紋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不可預料的。人工畫出的裂紋,顯出匠氣,也就沒有自然的美。冰裂紋和幾何線條不同,幾何線條是機械的,橫來直去,如果瓷器都畫成這樣的線條,機械的意味就濃了,那也不是自然的美。


    哥窯青瓷膽瓶   元


    追求自然天成的意味,不僅在冰裂紋中有體現,它也是中國瓷器的整體追求。沒有自然之美,就沒有中國的瓷器。瓷器是人工做成的,但中國人卻要做得沒有人工痕跡,做得就像天然生成一樣。這是中國瓷器的一條始終不渝的準則。


    比如中國瓷器的色彩,就追求自然的意味。宋瓷以天青、天藍為貴。前人形容天青說:“雨過天青雲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說的就是自然天成的意味。


    青瓷龍紋洗   南宋  純淨如青花


    瓷器追求純淨優雅的美,這在青花瓷中體現最為充分。


    青花瓷是中國瓷器的典型形態,明清兩代出口的瓷器中,八成是青花瓷。青花瓷在唐代之前就有了,而真正形成規模並有傑出創造則是在元代,明代是青花瓷的成熟期,中國青花瓷器的大量珍品出自這個時代。青花瓷還與一個地名有關,這就是中國的瓷都景德鎮,自元代在景德鎮創造出令人心醉的青花之後,明清兩代這裏一直是中國瓷器的中心,皇家的官窯也設立於此。青花瓷也成了中國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在材料上,它的秘訣就是氧化鈷,以氧化鈷在白色的胎體上作畫,然後上釉,經過高溫燒製便成了青花。因為氧化鈷一經高溫,就變成藍色。乳白色的底子,上麵加上清澈的藍色,外麵罩上透明的釉,形成鮮潔光亮、清雅透明的效果。


    這些鈷料是青花成功的關鍵。氧化鈷是稀缺之物,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都是被稱為“蘇料”的鈷料,這公認是最好的鈷料。這些材料主要產自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明中期以後這類材料少了,便用其他鈷料代替,但效果沒有氧化鈷好。


    永樂青花和宣德青花是青花瓷的至上之品,在明永樂、宣德年間由景德鎮出產。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宣德折枝花卉紋碗,造型古樸淡雅,花卉描寫生動,質白細膩,泛淡青色,而青花發色有滲青和暈散現象,形成白與藍之間的交融。花卉的線條柔和從容,布局不鬆不緊。


    把蓮四季花卉紋盤   明宣德


    台北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一宣德把蓮四季花卉紋盤,內壁有菊、蓮、梔子、石榴、芍藥、芙蓉、茶花等十三朵花,外壁畫花卉若幹,盤的中心則畫一把蓮花——佛教以蓮花為聖花,所以中國瓷器中多有此花。白胎晶瑩透亮,花紋雖多,但繁而不雜,純淨的白色和優雅的淡青相配,產生極為雅致的效果。


    青花何以在中國瓷壇獨占鼇頭,主要因為它與中國人長期追求的文化和美學精神相契合,這就是平淡天真、自然從容。


    青花   明永樂


    中國人認為,最高的美是一種平淡天然的美,任何過於造作、文飾的藝術,都與這種精神相違背。青花作為中國瓷器的代表,以白色和藍色所構成的簡潔清雅世界,表現寧靜清潔的美。青花瓷器有一種靜氣,看這樣的瓷器可以平息人心的浮躁,將人的心靈從喧囂的世界中拉回。青花是一種單色彩繪,色彩上看起來比較單調,這也正是青花的特點。沒有過分的裝飾,沒有刻意的誇張,優雅而平靜。青花瓷追求透明的感覺,元明時期的官窯青花瓷,白色的胎質非常薄,在透明的白色中,著以藍色的花紋,幹淨爽利,給人一種高風絕塵的感覺。  含蓄內斂的境界


    中國瓷器多體現儒家美學的特點,在它溫潤細膩的追求中,可以看出儒家溫柔敦厚的美學傾向;在它含蓄蘊藉的風格中,也可看出儒家美學內斂的氣質。


    宋代是中國儒學複興的時代,也是瓷器成熟的時期,二者之間絕非巧合。儒家思想促使了宋瓷的突出發展,溫潤而內斂的儒家審美準則給造瓷者很大的啟發。宋代瓷器追求內在的質感,這一傳統在後代一直被遵循。它的表現方式,不是“放”,而是“藏”。正是這“藏”,使得中國瓷器很耐看,有餘味。


    釉裏紅三友玉壺春瓶   明洪武


    元代景德鎮始創的釉裏紅瓷器,就是“藏”的代表。釉裏紅與青花是元代景德鎮創造的兩大瓷器品種,釉裏紅燒製難度大,沒有青花那樣流行。但釉裏紅有很高的品位,這種瓷器在明代洪武年間得到進一步發展,今天收藏界對洪武釉裏紅的癡迷,也說明它的價值。


    釉裏紅的燒製方式與青花大體相同,不同的是,青花作畫的材料是氧化鈷,而釉裏紅用的是氧化銅,銅料呈銅紅色,以銅紅色繪出圖案,再罩上透明釉,經高溫燒製,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釉裏紅風味。白色的胎質上著以紅色的圖案,既鮮亮又內斂,既溫潤又不誇張。


    釉裏紅纏枝蓮紋執壺   明洪武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洪武釉裏紅三友玉壺春瓶,以釉下紅繪出紋飾,腹下有蓮瓣紋一周,肩腹間繪有芭蕉湖石、竹叢等小景,如同一幅元代書齋山水,而且平添了一種優雅內蘊的意味。


    儒家美學強調溫潤細膩,但又推崇一種內在的力的衝蕩。外表就像平靜的水麵,幾乎不泛一絲漣漪,裏麵卻含有漩渦,衝突在內部展開。這在瓷器中也有體現。


    鬥彩瓷器,就是這種思想的反映。鬥彩創製於明代的成化期。鬥彩,要經過兩次彩畫過程。燒製之前,在白色的胎質上繪以青花輪廓線,燒製之後,再在第一次所繪的畫麵上,以紅、黃、綠、紫等色填彩。


    鬥彩是釉下彩和釉上彩的結合。釉下和釉上是彩釉的兩種類別,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的彩瓷叫釉下彩;在燒後的瓷器上彩繪,經過二次烘燒,這樣的彩瓷,叫釉上彩。鬥彩使得釉下彩和釉上彩相映相爭,盎然成趣,內藏和外露造成了一種力的衝蕩形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成化鬥彩團花鳥茶杯,兩次上彩,不僅增加了層次感,顯然也賦予了它更多的表現力。  造型和畫意


    瓷器是綜合性的藝術,好的瓷器如雕塑,需要有引人注目的造型,對於瓷器欣賞而言,造型往往能先聲奪人。


    中國瓷器中,有一種白瓷,乳白色的胎質,再飾以淡淡的花紋,有浮雕的感覺。宋代定窯的白瓷最為出名。後代的白瓷多受到定瓷影響。清道光年間的白釉印花小罐,是白色係的瓷器。它的形狀雖然與一般小罐沒有多大差別,但內部嵌有五色花瓣的暗花,在簡潔素雅之外,又暗藏美豔。以它作放棋子的罐子,實在是精美至極。


    郊壇下官窯粉青菊花式盤   南宋


    中國瓷器還追求畫意,瓷器中一般都有圖案,這些圖案往往取自山水和花鳥畫。瓷器藝人多善畫。這就像中國的園林,設計者往往是畫家。在明清的瓷器上,精美的造型,奇妙的色彩質地,與生動的畫麵相互引發,別具趣味。


    由於受到西方繪畫傳統的影響,明末清初以來,瓷器繪製中,還融入了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如對光影的追求和對陰影的注意,使畫麵富有立體感。流行於清時的粉彩就是如此。


    哥窯青瓷單把杯   元


    粉彩被稱為軟彩,以區別於那些不注意層次變化的彩畫。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粉彩九桃圖天球瓶,其中所用粉彩不同於以前的彩瓷,這裏不取繁複出現的五彩,而是注意色彩的層次變化,注意陰影,畫麵有立體感,寫實性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文化讀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朗、朱良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朗、朱良誌並收藏中國文化讀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