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互聯網+政務”的時代機遇


    當前全球各國政府麵臨著一係列共同的現實挑戰,包括經濟複蘇緩慢、人口老齡化、自然環境汙染、城市病、恐怖襲擊等,針對這些新常態下的新問題,就中國而言,傳統政務的調控治理愈發不能滿足產業、民眾的訴求,通過創新性手段解決實際問題是提升政務能力的有效手段。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經濟發展“雙引擎”方針:一是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二是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正說明了傳統政務亟待進行公共服務化、創新市場化轉型升級。新一代政務的出路在哪裏?答案是“互聯網+”。伴隨每一次技術革新或產業改革的浪潮,都會由新的技術催生新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互聯網技術也催生了與工業時代完全不同的人際網絡新關係、產業新能力、政務新定位,個人、企業、政務這個經典三角形產生了新的生態模式與發展機遇。


    在互聯網時代,數據驅動的智慧政府以“互聯網+數據+服務”模式為發展目標。“互聯網+”給政務創新帶來了三大機遇:


    ·“互聯網+”思維:馬雲說“利他主義是互聯網的核心”,即通過服務好別人的根本需求實現自身價值與多方共贏。互聯網不擁有任何有形物質資產,數據、流量、用戶等無形資產發揮了最大作用,麵對廣闊服務對象(網民或企業)的各類需求,連接多邊混沌市場,直接對接動態變化的雙方或多方的資源與需求,製定標準規則促進生態繁榮,政府與互聯網具有一樣的“觸媒”生態作用。政府自身不以有形資產來考量,麵對所有行業與公民按需提供豐富的公共服務,製定政策引導、刺激經濟繁榮,以產業發展、民眾安居為自身成功標準,那麽當民眾生於互聯網、長於互聯網,具有分享、創新、協同、免費等互聯網精神與生活環境時,他們對政務服務的綜合需求具有同樣的期待,政府利用“互聯網+”思維重新定義、定位“政務”,會贏得全國乃至全球互聯網原住民、新老移民的歡迎與支持。


    ·“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特點是無邊界、分布式、開放共享、連接性、麵向服務,在過去20年建設的政務信息化係統以穩定的應用功能為標準、以流程職能為範圍、以係統為邊界、以強大的單點配置為升級方式,“煙囪模式”已經在it時代證明了自身的價值、成功完成了曆史使命。而“互聯網+政務”的技術架構是“平台模式”,以大規模彈性計算資源的雲計算平台為集約型國家級政務基礎設施,其上匯聚海量的跨應用、跨行業、跨地域的數據資源,分級、分類安全地開放給政府、軍隊、企業、大眾,通過大數據手段進行挖掘創新,利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洞見產業和百姓需求,形成不斷演進的政務服務應用、商業創新應用,如此能夠貫通行政壁壘、自下而上發現民意訴求、監督評估政策效果、改進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共數據橫向流動,實現大眾與政府水乳交融、市場創新、共享互利的新一代“互聯網+政務”生態平台。


    ·“互聯網+”人才:“互聯網+政務”的思想意識由人來承載、技術平台構建由人來執行,所以互聯網人才是政務轉型成敗的關鍵。新時代的政府不僅需要互聯網技術專家和工程師,更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與創新精神的“互聯網+”官員。新舊時代思想的轉變是非常挑戰政府組織的自身革新與適應能力的,不在於官員的年齡和閱曆,而是在於思想的邊界與好奇心。幸運的是我們擁有很多具有大智慧、新思路的創新型官員,在不遺餘力地推動“互聯網+政務”的意識普及、政策製定、落地推進。當然,政府組織內針對“互聯網+執政者”的人才盤點、互聯網行業輪崗並吸納互聯網專才是加速政務革新的有效方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互聯網+:從IT到DT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裏研究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裏研究院並收藏互聯網+:從IT到DT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