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盛  <h2>與眾不同的戰略是從0到1的基石</h2>戰略比執行力更重要


    互聯網的管理或者說互聯網的突圍,來自找到目標、設定好路徑,再把資源聚集。但問題是:怎麽才會有目標呢?目標該怎麽確定?如何去找路徑?


    獵豹上市以後,股價表現一直不太好,每次發布財報後估價都會下跌。其實獵豹的增長率都是120%~130%,但美國的投資人會質疑:我們的海外用戶量是不是假的?就算獵豹有那麽多用戶量,我們能否建立起足夠高的壁壘?中國的公司能不能做到海外的商業化?為什麽獵豹能做到?這些質疑就給獵豹的前景打了很大的折扣。


    我和去哪兒的聯合創始人、ceo莊辰超聊了很長時間,我給他分析:“去哪兒的收入在2015年第四季度跟獵豹差不多,增長率還比獵豹低一些;去哪兒2015年虧了12個億,而獵豹掙了幾個億。可是,去哪兒的市值是60億美元,獵豹最近才達到40億美元。”


    獵豹麵臨這麽多質疑,我為什麽還要選擇堅持這樣的道路呢?有種說法叫“現象即規律”,當某個現象發生的時候,它背後一定存在某種規律。比如,一瓶水一定不會自己燒開,但是從量子物理的理論考慮,它是有機會發生的,隻是概率太小,所以這個現象永遠不會出現。創業者看到一個現象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找到現象背後的規律。不要認為某個人成功隻是因為運氣好,因為是富二代、有關係、會忽悠等。如果我們就這樣去思考問題,就很難找到規律,規律就不能為己所用,就容易變成一個批判者而不是創業者。


    所以,創業者擁有建設性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某人做強了、某件事做成了,它就代表著某種規律。我想做遊戲的時候,拜訪了國內很多的遊戲製作人,一大部分人覺得運氣很重要,大年三十要去燒香。我覺得遊戲肯定不是這樣做好的,騰訊、暴雪的遊戲就做得很好呀,這中間一定有某種規律。尤其是連續創業者,一定要不斷地提取規律。


    創業者從最開始就應該知道,自己想做一家什麽樣的公司以及怎麽做。公司的好壞就等於戰略層與執行,或者戰略層與組織能力,就是創始人製定一個好的戰略後組織、執行得怎麽樣。創業者要把戰略方向和執行力擺在同一個維度上思考。當公司擴大到幾萬人的時候,如果組織脫節,再好的戰略也是實施不下去的。創業者一定要具備這種矛盾的能力,既能看大局,又能沉下去,這兩者的結合很重要。


    在今天的大環境下,我們通常都意識到執行很重要,方向則是我們最欠缺的地方。美國的教育背景、社會背景和國內很不一樣,它鼓勵個人開放性地思考。我們從小做的題目都是封閉性的,打鉤選擇就可以了;美國的小學生可能會做一個分析中國五千年的文化,或者紐約的空氣汙染這類開放性的題目——開放性題目和封閉性題目對人的思維的鍛煉會完全不一樣。創業者要在一個開放性的環境下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且還要有執行力,但是這兩者的重要度一定不一樣。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是執行力超強,這樣就會在執行上花越來越多的時間。一段時間後就會發現,方向的選擇被模糊了,有的時候創業者會在一個不太正確的方向上花費很多精力。創業者如何在具備執行力之後,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是更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常常想,美國公司真的是靠執行力取勝的嗎?其實美國公司跟中國、韓國、日本的公司比,在每一個環節的執行上都會弱一些。因特爾當年發明了內存芯片,但是當日本公司進入內存領域的時候,它發現自己競爭不過日本公司,隻好放棄這個領域,選擇cpu作為新方向。在這個新方向上,因特爾變成了全球最偉大的公司之一。所以美國公司最牛的地方是,它能找到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建立一個從0到1的基石。當然,它們在執行上並沒有很差,執行力差就沒有機會了,但它們用更好的方向彌補了執行上的不足。  沒有高增長的戰略要快速放棄


    尋找業務藍海的核心,就是找到不同點。在高速發展的時代,新市場不斷地湧現,尋求不同點是最經濟的回報,它比你去開兩家拚價格、毛利為負數的餐館要有機會得多。當你的競爭對手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你要從各個方麵去尋求和它不一樣的突破點。


    可是,即使你找到不一樣的點,也很難保證第一次嚐試就能成功。創業者會碰到一個困局:努力地做了創新的事情,但是沒有成功。創業者應該根據什麽判斷,自己是應該停下來,換一個新的登陸陣地再進攻,還是繼續做下去,等一段時間呢?


    本質上來說,移動互聯網時代變化越來越快,快速判斷、快速放棄是關鍵。如果你在一段時間內不能達到一個高點進入自增長狀態,或者在一段時間後就很難再增長了,那你可能就是出現某種問題了。雖然你選擇的領域有很大潛力,甚至後來有別的公司把這件事做成了,主動放棄等於浪費一個好機會。但反過來想,某個方向的機會可能很大,但它真的適合你嗎?也許正是因為你不具備在這個領域開拓的能力,所以你無法成功。


    如果現實告訴你手頭的項目或產品已經無法增長用戶或銷售額了,不管是你自身的原因,還是方向的原因,一定要把它放棄。考量是否放棄的時間不能太短,6到12個月是比較合適的。


    如果你還要堅持原來的方向,要麽改變原來的方法,因為它有問題;要麽在團隊的配備上找到最關鍵的人。


    我們習慣的思維方式是什麽?風就要吹過來了,我再等一下,等風來。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業公司的時間成本是消耗不起的,互聯網時代,機會是最大的成本。創業者要快速調整,大方向可以不改變,但是做法一定要變。


    口袋購物的王珂做了很多app,他自己覺得都不錯,但沒有一款產品獲得爆發性增長。後來他用內部的海豹突擊隊做了一個微店,增長得很快,他們就快速地迭代,到第六個月的時候,他們發展了一名關鍵用戶,通過這名用戶的推薦,微店達到一天2000萬的交易額。所以,時間是核心的標準,能夠證明你的選擇到底有沒有機會。  找到更高的維度,降維打擊


    我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獵豹才開始走海外這條路的。我們把戰略想清楚了,執行力又比競爭對手更強,那我們自然有機會取勝。但前提是,創業者一定要花很多時間去想這個戰略。


    在創業過程中,花時間去思考整個方向和商業模式的重要度,遠遠大於執行。你可能還是在執行上花更多時間,畢竟在早期創業的時候事情多而雜。但是無論你有多忙,一定要花時間去思考戰略和方向,而且要培養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以前我一直以為這個世界是線性發展的,後來發現不是的,世界是從一個維度跳到另一個維度發展的。當火發明的時候,人類跳了一次;當原子能被利用的時候,嘣咚又跳了一次。我自己在創業初期的時候,對戰略、方向的思考是極少的。開會、交報告、做ppt、找辦公室……我的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每天都很忙,每天都特別認真努力,滿心都是自豪感。但是方向和戰略是個很虛的概念,在腦海裏像沙盤推演這樣的事情做得太少,很容易就被執行帶到一個原本沒有發現的方向上去。這幾年我的心得就是,把一個東西想清楚就是一個新維度,就能站在比別人更高的維度上,執行的時候又比別人更凶狠,這兩者加在一起,你就基本上贏了。


    小米在開打之前就打了一場閉門的戰爭,每個維度的思考都做得夠深入、夠紮實,市場容量、打法、切入點等,它都想清楚了。小米剛出來的時候,所有的手機廠商都笑了,笑一個沒做過手機的人怎麽能贏。但雷軍在更高的維度上想清楚了,一旦進入手機市場就是居高臨下的打擊,這種打擊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承受的。


    還有一點,我認為執行力也是戰略的一部分,就是好的戰略是不依賴於好的執行力的。創業者經常有一種錯覺:我在創業,我很努力,團隊裏都是經驗豐富、特別牛的人,我們是最好的團隊。這些感覺全是錯的,你們絕對不是最好的團隊,你們絕對不是最有經驗的人。如果在某個領域有一家大公司要跟你競爭,它絕對能招到比你更好的人。凝聚力、號召力和夢想隻能團結一小部分人,而大公司用它大筆的資源能夠找到更多更強的人。


    我做安全軟件的時候,自己在行業內已經足夠有經驗,但我要把整個公司或者團隊的水平跟同行比較。當時的360蒸蒸日上,上市後迅速地成長,它實際上爭取到安全軟件行業除了金山、可牛外最好的人,瑞星、卡巴斯基的人全部被它爭取過去了。


    360執行力也夠強,我們更新一個版本,360一兩周之內就出一個新的版本。而且360能找到最好的設計人員,所以它每次出的版本還更漂亮。360還可以調動宣傳資源,對目標用戶說自己是最先做的。這個時候我發現,在大公司全力以赴的領域裏,我們是不可能跟它拚的。因此,創業者一定要丟掉自己的執行力比大公司更好的幻想,才能正確看待你的戰略。


    再舉一個例子,米聊和微信。米聊早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領先的,雷軍有一次給我打了電話,很開心。他說微信的百度指數才一萬多,而米聊已經十幾萬了,用戶數量每周翻倍增長。小米是一家看起來很優秀的創業公司吧,當米聊用數量在翻倍增長的時候,它的服務器的連接數量也在暴增,後來服務器就癱瘓了,因為米聊沒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後來雷軍跑到珠海,把金山做網遊的服務器調到北京,做工具開發,緊急連線。可微信有騰訊的資源做支撐,所以用戶從來不會登錄不上微信;可米聊在打仗打得最凶的時候,用戶經常會登錄不上。發布同一條消息、一張照片,微信速度快,米聊速度慢,用戶選誰呢?此外,騰訊把qq係列全部開放給微信,qq裏直接有微信鏈接,點一下就可以安裝。而且,微信的員工也不睡覺啊,創業者怎麽辦,還能變魔法讓一天多出一些時間嗎?


    反過來,小米手機怎麽會贏,或者說基本上會贏呢?雷軍在做小米手機之前就想清楚了。對傳統手機廠商來說,渠道銷量占總銷量的80%、90%,手機廠商不可能把自己的渠道摧毀掉。即使傳統手機廠商的渠道必須加價50%才賣你的產品,手機商城也得答應。如果不加這50%渠道就崩盤了,一年幾十億的銷售額,你會讓渠道崩盤嗎?不可能,唯一能摧毀渠道的隻有互聯網公司。可當時互聯網巨頭bat沒法做手機,它們不能拿出幾百人投入到這個項目裏。傳統手機廠商不可能毀掉渠道、bat不可能做手機,而傳統渠道手機的毛利達到50%,為什麽手機不能像pc一樣毛利隻占百分之幾呢?這幾件事一想通,再加上小米的團隊很強,就成就了小米手機。  差異性是小公司取勝的唯一機會


    我當年做毒霸,聚集了全公司力量,在pc端追到360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但為什麽後來追不上去了?因為這件事兒360可以做。我以前也寄希望於360的執行不如我們快,所以不停地創新,包括網購敢賠,就是用戶用了金山毒霸後如果丟錢了,我們賠用戶現金。可是,我們推出兩周後360就出了一樣的服務,我實際上成了360的產品經理。那個時候我想明白了,在360視野之內的pc安全領域的任何創新,我都是打不過的,隻不過對手的迭代周期比我晚兩周而已。而且因為360看得清方向,它可以想出一些微創新,比我們做得還好。


    所以我後來就選擇做clean master,我認為在移動工具的領域裏必須全力以赴。因為當時360剛剛打了“3q大戰”,開始做搜索,我就判斷360在搜索領域要投入大量的精銳。360的搜索模式叫流量模式,它是通過導航和瀏覽器帶過來的大量流量完成的搜索,使得360的pc瀏覽器、pc導航必須持續增加使用量才可以保證它的pc搜索,所以360必須持續投入pc瀏覽器和pc導航。而360的pc導航用戶又是安全衛士帶來的,它的安全衛士又受到qq管家和我們金山的連續衝擊,它在安全衛士上還得持續投入。


    由於360掀起了搜索這場大戰,所以它的精銳部隊在一到兩年內都得撲在搜索上,它在移動上投入的就會是第二梯隊。360在pc安全軟件領域也持續需要投入,一方麵要應對騰訊的競爭,另一方麵國內用戶增量大,不能放棄,至少也要派出第二梯隊。基於這些考慮,我選擇了國際化,就是海外這個點。360如果要競爭海外市場,最多隻能投入第三梯隊。


    移動客戶端、國際市場之外,我選擇的第三個差異化就是清理。大家都在做安全軟件,沒有本質的差異化,我就想,不如在安全軟件旁邊再開一條線,叫清理。當大部分團隊都撲在安全軟件、搜索、瀏覽器上的時候,360就算要在海外市場做清理,也隻能抽出邊緣團隊了。可是我能從珠海把二三十位骨幹從pc團隊直接調到北京來,立刻投入海外移動泛安全也就是清理領域上,由這二三十人做骨架,迅速形成100人的規模。我們當時把pc端的盈利全部用來支持海外市場,這個時候一年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預算對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有壓力的,這幾個點就保證了我們在這個戰場的勝利。


    戰術上我還會再耍一些小花招,從來不在國內宣傳我們在做海外市場了,clean master連國內版都沒有,就是奉行“哈巴狗”戰略,堅決不咬人。所以一個小公司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商業模式、戰略思路講得太清楚了。


    我看過一篇寫今夜特價酒店的文章,看完後就明白它的打法了——今夜特價酒店就是酒店裏的奧特萊斯。然後就覺得這家公司要完蛋了,怎麽能在公司規模這麽小的時候就把整個戰略思想講得那麽清楚呢?大公司直接找一群產品經理按照這個思路做就行了,後來攜程就是這麽幹的嘛!一個大公司的戰略動員能力是遠遠超出你的想象的。我們不要隻看到別的創業公司在大公司麵前崛起了,你要仔細想想是因為大公司太笨,還是它沒有這種執行力來打你,或是因為這是它邊緣的旁支業務。


    創業者在思考戰略時,一定要把執行這一環不虛無地細想,要把自己團隊的能力、自己在什麽位置、要製定怎樣的方式都想清楚,用普通部隊也能打勝仗才是你的價值。


    我問過百度創業早期引進的幾個人才,他們覺得自己的素質能力隻是中等水平。我也問過馬化騰同樣的問題,騰訊創始時的那些元老也覺得自己隻是中等。如果時光流轉回15年前,你拿到兩份offer,一份是摩托羅拉中國或ibm中國的,一份是騰訊公司的,你會去哪家公司?騰訊當年也是競爭不過跨國大公司的。


    但你要能夠看到:在最初隻有三到五個創始合作人的時候,每個人都是幹將級的;可當你的團隊擴大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平均素質就不一定這麽強大了。所以,優秀的戰略要能保證你在開戰之後就已經有七分勝算了。  海報也是戰略的一部分


    ceo和創始人的核心職責是一樣的——戰略創新。其實ceo和創始人最核心的目標就是不斷找到那個核心的點、核心的方向,用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一次創業。為什麽要不斷創新、再度創新呢?如果創業是一個階段,等你的公司擴張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你要不斷地轉型。


    獵豹上市的時候我就在想,獵豹這家公司80%~90%的資本來自用戶認可我的東西,而這個東西隻花了18個月的時間製作打磨。原來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創造這樣大的成績啊!這其實不是因為我多牛,而是這個時代的特點。


    會不會再過兩年,我又麵臨相同的事情:公司80%~90%的資本來自我這兩年內的某個重大決定。我不斷思考這個問題,甚至陷入深深的恐慌,看著一波一波的浪濤潮起潮落,後來我就不斷地去找這樣的戰略。


    找到方向,再用合適的執行力去把它做出來,我覺得這是創業者、ceo或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能力。把二者結合起來,執行力其實也是戰略的一部分,要把關鍵性的執行點作為戰略考慮進去。


    你一定要考慮到你的戰略和你的執行是不是一致的。小米的一張海報做那麽久,雷軍說如果這張海報要通達幾千萬用戶,那麽這張海報就是戰略的一部分。戰略是從方向到執行這樣直切下去的,ceo花時間在這張海報上,就是為了確保這個戰略執行下去。如果海報做得很差,用戶看了幾個字就看不懂了,那所有的東西就卡住了。你有沒有能力做到穿透性?如果沒有能力做到這個穿透性,那這件事你就不能做,因為你做了就不是好戰略,好戰略一定是能做下去的。


    很多投資人問我為什麽要先清理這個點,我心想:o2o我不會呀,電商沒搞過呀,社交是挺新鮮的,有很多激動人心的想法,但都是千億美元的公司跟我作戰啊。想了半天,還是先幹老本行,找到陝甘寧根據地,這才是適合我這家公司的戰略。在人心浮動、強者競爭的情況下,我隻能找到這個點。我還能找什麽點,做無人機嗎?我也做不了啊。  靠社會化營銷衝出大公司圍堵


    很多人說,我是一個有社會勢能的人,所以創業時比一般創業者具有更多優勢。其實,所謂的社會勢能都是事後看到的,我早年做獵豹時在國際市場上有什麽勢能呢?所謂的勢能應該是,俯衝的時候找到一個開闊地,就是所謂的藍海,而你的對手還不怎麽強,你可以迅速地建起一個比較強的陣地。


    獵豹在國內最艱難的時候,公關上完全競爭不過360。我對公司公關部說:“不要在正麵市場(雜誌、報紙)打仗了。”我們把精力花在新媒體和視頻上,不斷在微博上製造話題,還拍了很多視頻。我們拍過一個叫《回家》的微電影,實現了500多萬次點擊,還上過一次新聞。後來,我們就不停製作能在網絡上傳播的小視頻。總之,抓住社會熱點話題,不斷地做營銷,總有機會搭上一班車。這個成本並不高,獵豹當時就沒有什麽公關預算。


    獵豹瀏覽器發布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很酷的視頻,那個視頻自傳播就有100萬次。雖然我們當時沒有羅永浩錘子手機發布那樣高的爆發點,但今天重新開一場發布會,把視頻重新播出,可能會有更好的爆點。羅老師開發布會的時候,錘子手機也隻是一家創業公司,所以這件事創業公司完全可以做,而且會形成二次傳播。你可能沒羅老師那麽高的勢能,但你至少能夠做到還不錯。


    獵豹搶票軟件這件事兒是我們公關部主動發起的,做了很多社會化營銷推廣。後來還咬咬牙投了一次分眾廣告,把廣告投放到鐵道部家屬院的電梯裏,後來就被鐵道部約談了。約談的那天晚上我們很緊張,後來想了想,這件事情很值得曝光。一曝光,話題就熱起來了,大家都在討論搶票軟件到底合不合法,這就把關於一個公司的話題變成了社會化話題。


    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能力,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是創業者要不停地在這個點上想辦法,去製造這個點。這也是為什麽小米手機一開始的時候一直不打廣告,如果小米依賴廣告帶來用戶,就很容易變成一場依賴錢的遊戲。創業者要像做產品一樣去想這個問題,如果你認為引爆點很重要,就應該花足夠多的時間,總會找到引爆點。也許你會覺得這個點沒什麽,但是創業就是要從一個一個點成長上去的。


    在這個時代,我認為用戶感知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提前做一些營銷,花一些精力。某種意義上市場和產品的重要度,我覺得可能是差不多的。我畫了一個大三角,產品、pr和渠道,這個三角很重要,這個時代你的核心任務就是在短時間內引爆人群,建立認知,然後讓競爭對手來不及複製。  用目標簡化管理


    曾經有一位群英會的學員問過我:“一個ceo管理的半徑是有限的,公司員工數量在50人以下、50~100人或100~500人的不同情況下,他的管理方式會有很大的變化。從管理十幾、二十幾個人,到管理幾千人,這個過程中您的變化是什麽?”


    雷軍有一次對金山的董事會說:“我們的殺毒業務不行了,我要從外麵找一個年輕人過來,這個人30歲,沒管過大團隊,他叫傅盛。”所有董事都質疑我能管好幾百人的公司嗎?我最多帶過70人的團隊,後來金山和可牛一合並就是500人,裏麵有巨大的文化衝突,有些衝突我完全想象不到。因為我以前沒有在大公司工作過,對大公司的複雜度是沒有預期的。


    我想了很長時間,後來用了一個方式叫業務帶管理,核心還是把業務做好,積小勝為大勝,業務做好以後就有機會去把大家統一起來,至少給大家信心。為什麽長征的時候四渡赤水很重要,仔細想想四渡赤水就是來回跑嘛,但是每一次都在打小勝仗就有可能讓大家認可你。


    而且互聯網時代的管理理論應該是被重構的,羅振宇說是自由人的聯合,現在信息傳遞太簡單、太快了,你不需要以前的非常強的層級化管理去完成管理的目標。我讀《喬布斯傳》的時候發現,喬布斯也認為自己管理不了很大的公司,但他做蘋果的時候就找到一種方法,核心就是要把公司的業務變得盡量簡單。我覺得用目標去簡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有一天花了很多時間在不同的產品上的時候,你就要反思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要做,如果把公司變成一個極簡的構架的時候,就降低了管理的難度。如果整個公司就做一件事呢?它是不是就不太需要管理了?我們為什麽要去做一個很依賴管理的公司呢?


    我跟騰訊做交流的時候,覺得騰訊就是越做越薄,這是它很了不起的地方。它在300億美元時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市值2000億美元的時候,它是在自己的核心點上越做越透,把所有東西都往外開放,用投資的方式完成了企業新構架的組建。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小團隊自由組合和公司做更focus的事。大家做業務的時候,要把目標不斷地簡化,整個戰略方向變簡單,以此簡化管理,這是第一個要點。


    另外,當公司大了、人多了以後,我有一些方法可以供大家借鑒。我一直擔心文化被稀釋,公司的目標不清楚。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方麵。我們現在每一兩周就會有周例會,每一個人都可以vpn接入參加,很多時候是我們在分享做產品的理念之類的東西,這樣就使整個公司的目標更清楚。獵豹的整個組織構架是很弱的,就像2000人的創業公司,直到今天我們都沒什麽構架,幾乎沒有什麽薪酬等級,沒有一個很完善的組織構架圖,因為它老變。盡管規章製度做得不好,但事實上一測試,大家對戰略的理解,對公司目標的理解,對公司的信心都是非常高的。缺點就是到了基層員工那裏,有些東西傳遞不好。


    總之就是要通過互聯網的思路讓整個公司變得更扁平、更公開,不要擔心太多的所謂保密問題,讓大家都有參與感。用互聯網的思路管理公司,讓用戶幫助你管理,這也是小米極力推崇的粉絲文化。今天獵豹的某個產品到底受不受重視,也不是傅盛說了算,如果你在google y上評分到不了4.5分以上,如果你的4日留存、7日留存、30日留存到不了多少個點,公司就不給你資源做推廣,不給你更多的上線機會。就像一個小閉環一樣,它不跟公司內部直接發生聯係,它直接就麵對用戶了。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極大地簡化管理。


    今天我們公司有差不多2000人了,我沒有覺得我在管理上遇到了多大的瓶頸,我以前也覺得300人、500人會管不過來,其實你靠業務模式的不斷簡化是可以完成大團隊的管理的。當然慣常的方法還可以用一些。    <h2>火車頭戰略三步曲</h2>第一步:預測


    定戰略第一步是尋找方向,也叫預測,第二步是找到關鍵的破局點,第三步就是all in,把資源圍繞著它展開。


    圖4-1


    預測就是找到大風口,做快樂的豬。雷軍是我的人生榜樣,我問過很多同事一個問題:“我說你們想過沒有,今天的雷軍45歲左右,是45歲的雷軍體能好、智商高,還是30歲的雷軍體能好、智商高?”從人類曆史和人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答案肯定是30歲。可為什麽30歲的時候他做金山,做得非常痛苦,上市以後市值才三四億美元;如今花四年時間做了個小米就估值400多億美元?是因為當年的金山沒有執行力嗎?不,金山執行力超強。金山在那個時代進入了很多領域,包括多媒體播放、殺毒、詞典、遊戲、辦公等,每個業務守到今天都是幾十億或百億美元的價值。但是金山當時隻值5億美元,到今天也才值40億美元,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麽?


    雷軍在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才使得他有這樣巨大的轉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點,是他在40歲之後講的一句話:“以前是人定勝天,總覺得自己超強,過分依賴執行力,其實預測也就是找到大風口是最重要的,預測是對我們整個教育方法論的顛覆,這意味著努力未必成功。”


    我去美國時就覺得很不公平:他們工作那麽悠閑,為什麽全世界很多偉大的發明都是美國人做出來的?我們每天都這麽努力,還這麽苦,為什麽還被人家說抄襲?美國人和我們所受的教育不一樣,和我們整個人生觀都不一樣。我們信奉書山有路勤為徑,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我們的思維體係中沒有預測這一點。第一次看到“未來學家”四個字的時候我十分驚訝,怎麽還有這樣的專家呀!後來發現未來學家跟化學家也沒有什麽區別,一個背元素周期表,一個專門想未來會發生什麽。


    你不一定能夠預測得多成功,但是你要多花時間去想一想。我第一次見羅輯思維羅胖的時候,他告訴我預測就是要每隔三年、五年做一個推斷。這句話我當時不是很理解,現在慢慢想清楚了,就是想想未來三年、五年行業是怎樣一個格局,用這個思路反過來再想今天你要幹什麽。


    阿裏巴巴上市的時候,我思考了很多,我覺得阿裏巴巴上市,最成功的人不是馬雲而是孫正義。孫正義掙的錢比馬雲還多,一夜成為日本首富,但他其實不怎麽幹活兒,無非是在當年做了一個預測:電子商務很厲害,馬雲很不錯,中國市場很大,這三點合在一起,給馬雲錢就行了。孫正義就是一個乘著時光機器的人,他的時光機器就是美國,他看到美國雅虎,就在日本搞了個日本雅虎,他看到美國ebay,就在中國投資了阿裏巴巴。可見預測有多重要。


    那麽,創業者要怎麽預測呢?


    第一是穿過未來看現在。你站到一個更高的地方,找到一條正確的路的時候,怎麽走它都是正確的。路選錯了,就算全力以赴、累得要死都不行。


    第二是現象即規律。當你看到一件事情很不一樣的時候,一定不要覺得這也沒什麽了不起,那也沒什麽了不起。滴滴打車發展得這麽快,你心理上會想憑什麽,但是要馬上按住這種想法,去承認滴滴很牛,去思考為什麽滴滴能做到?o2o為什麽成長這麽快?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麽?在這裏麵我能找到什麽樣的機會?等等。


    第三是偵察兵模式,也就是試錯。派出些偵察兵,用資源換機會。在早期的時候你的資源不夠多,怎麽辦?對早期創業者,最核心的資源就是時間資源,就是快速試錯,加快迭代的周期。小步快跑的核心是什麽?它本質上就是不斷打怪。創業就是一個不斷打怪的過程,如果你一年才發布產品,別人出手早已經升了很多級了,你一出招就被別人砍死了,連一點機會都沒有。等你的公司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你就要派偵察兵,在一些方向上做一些小組化的嚐試。嚐試的第一個要求是快,第二是簡單,第三是自己不要花太多的時間,最後直接看結果。


    圖4-2


    clean master這個產品就是小團隊發現的,最初隻有四個人的小團隊在做海外市場,後來發現開始增長了,我就決定加大投入。所以做預測要放出些偵察兵。


    預測的準則我覺得就是要創造新市場,一定不要在過去的市場上糾纏。我做毒霸的時候,覺得pc是個好機會,它確實把公司救活了,是一條穩妥之路。但如果讓我重來,我絕對不做pc,我會從市場上融筆錢,直接殺進移動市場。獵豹為什麽最後選擇進入國際市場,是因為我們進移動進晚了。我們當時在做pc, pc是當時最大的收入來源,所以在原來的市場上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我提早兩年做國際市場,一定會更強,而且避免了一場持續兩年以上時間、把整個精銳全部投進去的戰爭。


    圖4-3


    當你在某個價值關係網裏花了很多時間後,你就會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越來越多的資源和人力都投入其中。例如,趨勢科技把好多優秀的個人產品研發人員都往企業市場輸送,為什麽呢?因為它在個人市場不知道怎麽做,而企業市場是它唯一的盈利來源,為了加強這個來源,就不停地派人過去。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公司每年的財報增長10%~20%,看上去當然ok。但是從大的方向上來說,公司在過去的市場投入越來越多,然後就變成了一家傳統企業。所以,不要在過去的市場糾纏。


    金山當年也是這樣的,為什麽金山市值隻有幾億美金?因為它不斷地進入一個過去的市場,跟過去的巨頭做鬥爭,這場戰役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到十年,精力和資源都會不斷地投入進去,但又很難打到底,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這叫泥潭戰爭,一旦進入泥潭,你就變得極其痛苦。


    創業一定要追求做垂直市場的第一,這個第一的意義是遠遠大於大家想象的。


    我到金山以後知道有個詞叫千年老二,就是每個領域都挺強,但是沒有在任何領域拿過第一。我們出的產品如果不夠好,用戶評論就說“千年老二隻能做這樣的產品”,這對我們是多麽大的侮辱啊!後來獵豹在上市的過程中受到非常多的質疑:你在中國行得通,在國外行得通嗎?在pc端行得通,在移動端行得通嗎?你怎麽證明你可以做好?其實我沒有辦法證明,我隻好寫了幾頁ppt證明一下,但我心裏想得很清楚:我在海外可以做第一,不管怎麽樣,我就是能做海外第一。你說中國公司全球化會不會有機會?中國公司全球化能不能成浪潮?這個浪潮是不是能把我吹起來?如果能成浪潮,我就在第一的位置上等著大家。


    在市場上做第一才會被人記住,否則你就迅速被忘記了。我們在中國的pc端繼續做一做,收入也不錯,但是這家公司就變得沒有未來。你真正變成第一以後,就可以開始從第一往下切,切出很多機會。


    我可以分享獵豹內部的幾個數據:2014年1月向海外推出安全大師cm security,推出一年後,下載量達到1億,推出18個月後,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億。這就有了第一個第一,我們還可以創造第二個第一。2014年下半年,我們又向海外發布了一個雲備份的產品叫cm backup,沒有強力去推廣已經有7000萬的注冊用戶,上傳的數據也很多,從用戶量來講,我們很有機會快速成為海外第一大個人雲存儲的提供商。


    你有了一個第一,就可以創造更多個第一。我把這稱為“火車頭理論”,全力打造好火車頭,當火車頭足夠快,你可以掛很多跑得一樣快的車廂。如果沒有這個火車頭,車廂再豪華也是沒用的。  第二步:破局點


    但是光有預測是不夠的,未來學家也未必能創業成功。當你找到了方向後,你要怎麽切進去很重要。“切”這個字很好,不是排山倒海進去,排山倒海是進不去的,或者說你沒有排山倒海的資源進去。所以預測完了之後就要尋找破局點,就是在這個方向上找到那一個點,那個點非常關鍵。


    以前有一個創業者跟我聊天,他說:“智能硬件有這麽多點,要形成閉環,我是不是應該在這些點上都布局,光做硬件不夠,還應該做軟件、數據、社區。”我說:“不對,如果你這麽做的話,就陷入跟大公司一樣的模式,你就沒有找到那個破局點在哪裏,你既沒有那麽多精力,也很難做好。”


    在你沒有突進的點的時候,你跟其他平庸的公司是一樣的,沒有機會贏。


    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就是微信紅包。騰訊以前有3000萬的支付用戶,就是打不動阿裏巴巴的支付寶。後來出了一個微信紅包,現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日均訪問量已經差不太多了,在2015年除夕那天晚上的峰值已經超過了阿裏巴巴雙十一的峰值。後來,支付寶為了對抗微信紅包,動用了多少資源,花了多少錢,找了多少合作夥伴,依然阻擋不住這個極簡破局點再次的衝擊。微信紅包打錢的那個界麵幾乎就沒怎麽改過,它就是極簡的方式,非常好用。


    這個破局點有多重要呢?這個破局點跟預測一樣重要,從創業者的角度來說,這個點就是你的生死存亡之點。找不到這樣的點,你就不可能切進去。但是破局點一定要配合大方向,否則切進去裏麵都是空的,是沒意義的,一定要配合預測。


    過去有個說法叫“體係帶單品”,但現在流行叫“單品帶體係”了。有的創始人說:“傅總,我不是產品出身,我產品做不好,可不可以介紹一個產品經理給我?”第一,我肯定不會給他介紹產品經理。我看到好的產品經理肯定會招到自己公司的,因為這樣的人才全行業都是稀缺的。第二,如果你不懂產品,還不在上麵花時間,你就找不到破局點,做不起來。蘋果手機就是找到了破局點,然後切下去,整個行業都被改掉了。


    圖4-4


    破局點的尋找,其實本質上就是產品形態的尋找。今天是用戶為王的時代,你隻要找到了用戶這個點,你是可以反向把整個產業全部掀掉的。今天不是工業時代,不是製造能力為王的時代,今天是生產過剩、消費者主導的時代。當一個英語老師都可以做手機的時候,這個時代就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了,你可以站在一個把全世界的生產能力都組織起來的點上。即便是一個英語老師,當他沒有行業背景的時候,他依然有能力去組織和製造手機,就是因為他想出了一個對用戶而言有用的,叫作美感也好、情懷也好、逼格也好的東西,他就可以把全球的製造能力都組織起來。為什麽工業時代的企業會全部都褪色掉?因為這個時代的背景全變了。


    破局點的特征就是極簡、差異化、自增長。


    圖4-5


    第一,破局點要極簡到隻剩一句話,如果一句話說不清楚可能就有問題。有次見到馬化騰,我說微信紅包做得太好了,他就給了我八個字:“移動、社交、金融、遊戲。”微信紅包厲害在哪裏,這八個字講得非常清楚。如果沒有拚手氣紅包,估計活躍度衰減80%,人們都說有了紅包價值觀都改變了,拿到兩塊錢都欣喜若狂。為什麽呢?因為他在遊戲嘛。


    我做清理軟件的時候就在想,清理這個詞全都聽得懂,全球通用,而且這個詞有深度,可以clean memory(清理記憶),也可以clean virus(清理病毒)。它有足夠的深度,又足夠簡單。在這個時代被大眾接受非常重要,要起簡單的好名字。十年前、五年前的騰訊、新浪、搜狐、網易、金山聽起來都很有逼格,但是大眾永遠不知道它在幹什麽。今天上來就是“餓了麽”,這種極簡化是要深入骨髓的,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選擇實在太多了,用戶打開的app也太多了。他們需要這種簡單。


    我第一次用snapchat的時候就覺得它很簡單。打開以後是一個照相機,簡單到直接拿來就拍照。我在日本見到snapchat的ceo的時候,問他這個界麵是誰設計的,他說是他自己設計的,我說他果然是值100億美元的ceo。我們拍照的時候往往要點這個、點那個,也許隻要五秒鍾,我們想拍攝的場景就沒有了,但snapchat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有就是差異化,它的極簡使它和facebook完全區分開了,放棄文字,隻需要視頻和保密。


    第二,破局點一定要保證差異化。如果你做了一個東西跟別人差不多,你想靠微創新、靠比別人好一點來搶占市場,從方法論上講你就要放棄這種妄想。


    第三,破局點要能自增長,這是非常重要的。我曾經很痛苦地做了一次抉擇,那時clean master是一個四五個人的團隊,它在海外市場從每天幾千的下載量漲到每天四五萬,但是我們的電池醫生每天有二三十萬的下載,國內已經有1億的用戶了。後來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跟所有vp開了一晚上的會,要把所有的資源全部投到clean master上。其實我在之前提過一次,但是被vp拒絕了。我說服vp最重要的一點是,電池醫生沒有自增長,而clean master有自增長,並且我從產品角度判斷它可以持續自增長。雖然現在兩者用戶存量差別很大,但是我要看的是新增量,看的是未來的機會。


    有人會說,有的產品特點不一樣,比如打車軟件必須找到足夠多的司機,聽說滴滴的員工有時為了滿足出租車司機的需要,自己去裝成乘客打車,讓出租車司機覺得有用戶。但是經過一個初始的冷啟動階段之後,它必須有自增長,這才是互聯網時代最大的魅力。如果沒有自增長,就說明你沒有突破。  第三步:all in


    找到破局點之後就是all in,不要有任何猶豫,應該把所有的資源尤其是你自己的資源放在這個破局點上,想盡所有的辦法,一直努力到無能為力。


    我前文提過要有偵察兵,不管是小步快跑、不斷迭代的偵察兵,還是小組化的偵察兵都要有。但是,你要把偵察兵轉化成十麵埋伏。韓信打仗時沒有那麽強的名將,他在單兵作戰上差很多,但他最後用所有的資源布了個十麵埋伏,即便是項羽也突圍不出去。


    投資者問過我clean master的壁壘在哪裏,我說從技術上講有大數據什麽的,但最重要的壁壘是在資源上。我投入了上百名工程師做clean master,這個星球上你很難找到200人的工程師團隊隻做了一個輕盈的app,所以我在這款app的每個點上的投入都比對手要強五到十倍。我還把能找到的所有推廣資源找到,迅速讓全球用戶知道這個app。我們所有高管都全力專注在這個產品上。我去過兩次美國都是為了開clean master的用戶見麵會,去分析用戶是不是喜歡我們的新版本。甚至google y上的用戶評價,都有專人給予回複,阿拉伯語會有阿拉伯語的回複,日語有日語的回複,用戶評論就會變成我們改善產品的意見庫。


    後來我們還堅決地投入資源進軍海外的移動廣告領域。這個事情比做clean master還痛苦,因為clean master是我們有經驗的領域,隻是轉換戰場打了一場仗,移動廣告我們就完全沒有經驗。於是,我們先在公司內部調動資源。我每天跟同事開例會核對各種產品,找到一個破局點,在移動廣告上不斷切入。後來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移動廣告對我們來說是巨大的風口。於是,我們在三個月之內收購了一家mobile partner,它是facebook在美國最大的廣告合作夥伴,有很強的大數據分析能力。這時候我們的資源是全力以赴地往裏投的。


    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每天都會特別糾結、不舍得,一分錢當成兩分錢花。但是當你看見了風口,就要堅決地投入,迅速地建立領先地位,如果進入膠著狀態,你花再多的錢也打不贏這場仗。這點很考驗創業者,有的時候你做晚了就喪失了機會,做早了就把公司搞死了。這種叫微妙與偉大的平衡,這就是創業的難度。這個平衡難得一塌糊塗,我們有時候實在挺不住了,閉著眼睛做決定,最後真的贏了,人家說這叫運氣,但事實上是某個規律使然。你正好在那個機會點,抓住了最好的時機。如果你有機會拿到一些風險投資,千萬不要空燒錢,大軍要按兵不動,做更多的偵察和推演,一旦發現了這樣的點,就全力以赴往前衝。


    現在想來,我們當初決定要把所有利潤投入海外市場,其實投得還不夠多。以前,海外的平均推廣成本隻要0.2~0.3美元,現在通過國內各路對手的哄抬已經是以前的兩到三倍了。三年前花同樣的錢可以獲得三倍的用戶,所以在早期堅決all in效率更高。  思考戰略的方法:現象及規律


    所有創業者從小團隊向大團隊走的時候,要邁過好幾個坎,包括產品或者專業技能上的坎,從初期小團隊遊擊模式邁入點麵結合模式的坎。既要重視在單點上突圍,也要看到更廣的機會,而且要學會用資源將兩者聚合在一起,不斷突破自己的心理界限。不要總是在你自己的範疇內把事情想小,要有大的格局觀,又要有單點突破,這是要不斷鍛煉自己的。


    預測、破局點和all in,核心就是“火車頭”(成為某個垂直市場的第一)。互聯網時代的公司就好像一台靠火車頭前進的火車,創業者的本質是要找到那個火車頭。當你的火車頭跑得足夠快的時候,你就可以在火車頭後麵不斷地掛車廂。


    獵豹是在極困難的情況下做到今天的成就,我真的要告訴大家這是血一般的創業史,能活下來是極其幸運的事。我們在極困難的情況下找方向,發現新的機會點的能力在不斷地增強,雷總跟我說你一定要找到一個地方俯衝而下,我想哪有俯衝的地方啊,抬頭一看不是360就是騰訊,連百度都參戰了,我還俯衝什麽,這不是苦命嗎?那時候就在想,怎麽辦呢?我都考慮過直接殺進硬件領域了,後來發現國際化這個點,這源於我總結出來的現象即規律。


    當時我們看穀歌排行榜,發現沒有美國公司做utility(應用程序),當時美國utility排行榜第三名叫advanced task killer,我們發現是哈爾濱的一個程序員做的。我們又發現美國圖片排行榜裏一個叫photo grid的程序不錯,又找啊找,發現是杭州的一個程序員做的。這兩人都沒出過國。我就想,現象即規律嘛,和一個中國沒有出過國的程序員相比,我不僅出過國,還有2000人,可以動用的戰略資源是上億人民幣,我全力以赴打這場仗,難道不能排到第一去嗎?想了半天我覺得這件事一定可以做到,後來就開始全力以赴了。


    我們花半年時間找到了這麽一個機會,實現了獵豹的一次成功轉身。所以大家在創業過程中,一定要不停地做這些思考,再結合自己執行的彪悍,實現真正的崛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開複 / 汪華 / 傅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開複 / 汪華 / 傅盛並收藏創業就是要細分壟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