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創業者,一定要將項目、團隊、資源等整合之後,再考慮是否要開公司。開公司是創業的最後一步,而非第一步。創業絕不是先開個公司然後拉人死撐,這樣的創業無異於自殘。因此,我們下麵講述的如何運作一個創業型企業,一定是在仔細考慮過前麵所提出的很多問題並得到答案之後才考慮的問題。從創業角度上來說,前麵八章講的是“如何做正確的事情”,下麵展開的是“如何將事情做正確”。 <h2>9.1 除了開公司,你還有哪些選擇?</h2>
一說到創業,很多人就想到開公司。但實際上創業除了開公司,還有很多選擇。
正如我們在前麵提到的,即便是在企業就業,也可以是為今後創業做準備。我們創業時應該多給自己幾個路徑選擇,去請教有過同樣行業創業經驗的人,問問他們的建議,到底從哪一個方式起步更合適。
像很多文化創意公司,一開始就是合夥人工作室啟動,需要開票就去稅務開票,等做出規模、業務穩定、團隊磨合之後再成立公司。 <h2>9.2 公司注冊那些事兒</h2>9.2.1 選擇合夥人
注冊公司其實很簡單,在注冊公司之前,要想清楚你是一個人幹還是幾個人一起幹?考慮到大部分公司需要“業務+市場”,其他財務可以外包,行政後勤可以兼顧,但至少有一個主管技術,一個主管市場的分工。
合夥人之所以願意和你一起合作,是因為有公司股份,這個股份在注冊公司之前就應該談清楚。
小公司選擇合夥人最麻煩,大家往往是因為衝動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手。
如何才能選對選好合夥人呢?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有的人你看不慣,但他有一些你沒有的資源,你非得拉他合作;有的人現在不在乎錢,等有錢了你發現他最在乎的就是錢。
人都是會變的,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所以選擇合夥人標準如果能做到兩條就很好:1.是用得上的關鍵資源;2.人品互相信任能坦誠溝通最好。
我們的建議是:小公司創業盡量不要找太多合夥人,人越多越容易為利益鬧不愉快。
如果選擇合夥人,要用文字條款把雙方責任、義務、付出、回報方式說清楚,寫明白,但作為剛創業的人,很多事情自己都搞不清楚,想寫明白太難,所以往往先指望哥們義氣一起幹,但將來很可能留下各種麻煩。
換句話說一個人不願意用文字約定遊戲規則,他能否成為一個好合夥人,也是個問題。 9.2.2 給公司起名字
注冊公司之前,要把自己的公司名稱想好。公司起名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1.你的經營範圍,不同的經營範圍公司後麵帶的名字是不同的。例如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可以做軟硬件、賣產品、做服務。但叫管理谘詢公司就不合適賣產品。有的行業,例如叫培訓公司,需要申請資質,不是自己想起就可以起的,這方麵可以找專業注冊代理公司谘詢。
2.公司名稱是否想包含中國或者省份開頭?如果你要叫中國xx公司、中華xx公司,是有一些限製要求的,建議去當地工商部門谘詢。
3.公司名稱應該好讀好記。
4.名稱的可視化,最好容易設計成logo,便於別人聯想。
5.名稱要有唯一性,先到當地工商網站搜索,看你要注冊的公司名稱是否被別人占用。
6.公司名稱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是否是一個有傳播性的好名字,當然也可以在各種新媒體上用產品名作為推廣主體。 9.2.3 選擇公司注冊代理商
公司要成立,得到工商部門審批,同時開通銀行賬戶,有一係列手續要辦。現在國家鼓勵創業,手續流程越來越簡便,很多孵化器也提供免費服務,現在成立公司的注冊資金也不做硬性要求。但要想快點把公司成立起來,我們建議還是找一家當地注冊代理公司谘詢。注冊代理公司都熟悉流程,通過他們辦理效率非常高。往往是你自己要跑一個月的事情,他們一周搞定,收費也不高,所有程序辦下來,也就800~1500左右。
一般代理公司要注冊人的身份證原件、公司營業地點證明(一份購房合同或租房合同)、注冊範圍、注冊地點。
他們會推薦你選擇他們熟悉的工商稅務部門和銀行,不過要特別注意,有的代理公司把注冊的銀行、稅務辦到和你公司地理位置比較遠的地方,後續辦理業務會麻煩很多。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他們對口的稅務部門在哪裏,是哪個銀行。
銀行基本戶最好在家或公司附近,最好谘詢代理公司,此外稅務要盡量辦在當地扶持政策多的地區,這就取決於你在哪裏拿的公司租房合同或購房合同。
代理公司不僅僅得幫你辦理工商注冊,還有銀行開基本戶,也就是公司的納稅賬戶,然後到當地的國稅地稅部門登記,便於後期報稅。
很多地方規定一般服務行業,地稅一個月一報,國稅一個季度一報,但如果做產品經營範圍,那麽國稅也要一個月一報。
所謂報稅,不隻是關於公司業務,公司沒有業務也要報稅,隻是不用交稅。長期延誤報稅時間,就會接到稅務方麵的罰款,如果罰款不及時繳清,就要按金額的3%交滯納金,滯納金滾起來金額非常驚人。 9.2.4 請個好會計
開公司不能沒有會計。會計的作用主要是規範做賬。
一般剛創業的小公司沒有必要請專職會計,可以請會計代理公司做賬。每個月隻需要在約定時間把各種財務票據給會計,可以提出你的要求,以便會計更合理地統計成本,算出真實的企業利潤(目前稅法規定對企業利潤征收25%的企業經營所得稅)。
一般公司內部做日常經營成本的合規票據有五類:差旅費、交通費、人力工資、辦公用品、房租水電費,所以在生活中要有意識收集或開設票據。
在武漢請這樣的一個兼職會計,根據你的業務複雜程度在200~600元之間,如果過於複雜,一個月600元都談不下來,說明公司發展不錯,應該請專職會計了。
很多工商注冊代辦公司也代辦會計,或者有熟悉的會計公司推薦,不妨向他們了解一下。 <h2>9.3 怎樣節約公司的辦公成本?</h2>9.3.1 控製租房成本
剛開始創業,最好節約成本。如果在家創業,那把家裏的空間和人都利用起來,老爸、老媽管飯管後勤,確實可以節約不少精力和資金。
如果你家不在當地,能否把宿舍或寢室先湊合成辦事處,買個打印、電話、傳真一體化機器,輔助寬帶、筆記本,一切也盡可掌控。
如果公司有了第一筆、第二筆合同,業務可能就漸漸忙起來,幾個合作夥伴窩在又是公司又是家的環境中工作,長期下去很難帶出職業的正規軍。
如果公司準備擴大經營規模,沒有一個正規的工作環境,也很難招到新員工。
萬一客戶想上門溝通業務,那你就尷尬了,雖然客戶曉得你剛起步,但看到你公司辦公環境,會對後期的合作失去信心。
一旦公司業務走上正軌,就必須考慮為自己的公司租一個商業辦公環境。
入駐寫字樓,氣派體麵,天然就有一種精英感。不過寫字樓不僅僅是租金高,物業費也相對比較貴。
退而求其次,租商住兩用型的樓盤,比如現在流行的loft戶型,這種房間上下兩層,裝修適合辦公,靠馬路臨街,和寫字樓功能一樣,租金和普通商品房相同,而且物業費不高。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從創業辦公室到員工寢室一並提供,這也是值得優先考慮的入駐選擇,裏麵的水電場地辦公家具在一定期限內全部免費,而且還提供創業扶持政策。不過入駐創業基地就有各種檢查接待填報表,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凡事有利有弊,需要創業者自己衡量。 9.3.2 安裝固定電話
公司穩定下來後,根據業務類型,可以考慮裝一部固定電話。
固定電話有幾個好處:第一,費用低,一般都可以和寬帶捆綁,增加費用不多;第二,可以將電話號碼印在公司名片上,暗示客戶公司有固定辦公場所,提升公司形象;第三,如果有員工需要外聯,可以使用座機,相對手機更好控製成本。
此外補充一個建議,公司可以買一個打印、傳真、複印一體機,足夠維持一個小公司日常辦公電話打印傳真各項需要,投入也不高。
電話增值服務很多,是否考慮開通公司定製鈴聲,客戶打電話,你人不在或者一時不能接,可以錄製一段留言提醒各位如何聯係你,比如手機號碼或其他可以聯係的方式。
強烈建議,固話選擇當地主流供應商,對公司而言,穩定的服務比節約一點點成本更重要。有些非主流供應商資費便宜,但是如果作為公司固定電話,會讓人一看就以為是騷擾電話,反而得不償失。 9.3.3 添置辦公家具
公司開張,人手就慢慢多了,這時就要添置辦公用具。公司剛起步,還處於三五條槍的階段,對家具的要求不必太高,等有了正現金流,再花費在門麵功夫上。
到哪裏買家具呢?
第一,當地家具城,一般比較貴,不推薦。
第二,電腦大世界家具廣場,各種辦公家具應有盡有,價格很便宜,而且可以送貨上門,推薦。
第三,二手家具回收市場,到百度或穀歌搜索二手家具回收,找你附近的回收公司,可以淘到自己需要的家具。
飲水機、微波爐、電磁爐、咖啡機、電動車等這些小家電也要適當考慮,有的可以節約員工餐飲成本,有的可以提升工作環境滿意度,有的能提高辦公效率。
一切開支都是為了讓公司運營得更好,出色的公司唯一評判標準是:能否賺到錢,而不是看你裝修多漂亮,多會花錢!
現在有些創業公司,裝修講情懷,員工講福利,但是沒有充足的資金,就這樣燒錢簡直就是犯罪! 9.3.4 做好現金流規劃
關於創業,很多人往往會低估維持一個公司的最低成本,隻考慮房租、日常運營成本還有人力成本,很多“小錢”沒有考慮在內,導致需要用錢時現金流準備不足。
我們以下麵三個假設為例,用一個案例替大家分析一下,小公司運營一年至少需要多少成本。
1.假如公司是服務業,全年營業稅各種稅不超過6%。
2.假如你是老板兼員工兼會計,就暫不辦社保,沒有工會。
3.你公司沒辦公地,暫時蝸居在你家裏。
按這個表計算,像這樣的小公司,即便什麽都不做,一個月的開銷就要3000元,如果公司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那麽公司就要破產了。
這裏的前提還是在公司不請會計、不打點疏通各種關係、不雇用員工、不外出跑業務,創業者拿的收入比普通上班族還低的情況下。
公司要發展,擴大員工規模,那麽每增加一個員工,都要考慮按工資費用2倍的預算來核定自己的運營成本。工資支付是剛性成本,考慮交納社保、管理費用、員工業務活動成本,還有應幫你賺取的利潤,按2倍計算並不高。
但即使你每個月現金收入3000元,公司也許還得破產。因為這些錢不是可以分擔到每個月慢慢支出的,有的是集中在年頭年尾的花銷。也就是說,有的月份需要6000元支出,如果公司每個月隻有3000元進賬,就會出現1個月現金虧空,要麽你關門,要麽你就得去借錢先補上窟窿,等賺到錢再還,但你得支付利息。
作為創業者要考慮這些支出的總量,每個季度和每個月支出的時間點,進而計算自己的項目啟動資金遭遇資金的壓力點,要做好統籌規劃。
到這裏,你就應該學到財務的第一課,一定要平衡資金,不是現在這個月平衡,至少要在一個較長的自然周期內(例如一年)是平衡的,那麽你對資金的用途一定要不光看到現在的用途,也要看到將來的用途,公司才不會遇到財務風險。
平衡資金,就要求你在外麵賺的錢要比你做業務直接支付的成本高,否則你做業務花費了1000元,收入1000元,你的資金是0,哪裏有錢支付其他費用?
所以必須做業務花費1000元,這是成本,營業額3000元,這是收入,收入減去成本的2000元,這個費用叫毛利。
做老板的財務第二課就是,一定要有利潤。沒有利潤的生意就會造成虧空,導致現金流出現問題。
為什麽說利潤是毛利呢?因為按照稅法,如果利潤當季沒有被成本抵消完,那就是純利潤,就必須繳納25%所得稅。所以企業老板還得操心成本賬要和利潤賬盡量持平,這樣可以合理避稅。
即使有利潤也未必是好生意,因為假如一筆錢10000元,投進一個項目可以掙5000元,但要做一年。另一個項目隻需要投入1000元,掙200元,但一周就賺到了,那麽後者一年能做50周,可以掙10000元,遠遠超過第一個項目的收益。這種項目就叫資金可以快速回籠快速周轉,資金周轉率好的項目。假如你的資金周轉率不高,那意味著你的公司要做大,會需要進行較大規模的融資。
所以有經驗的創業者會盡量選擇能平衡現金流、有利潤、資金周轉快的項目啟動,賺到錢再去折騰需要現金流消耗,但做大了能從資本或其他渠道獲得巨大回報的生意。
下麵的三張表,是創業者都應該努力去消化和理解的。
個體工商戶賣熱幹麵收入計算模式一覽表
小公司賣熱幹麵收入計算模式一覽表
連鎖餐館賣熱幹麵收入計算模式一覽表
最後一張表格餐館的純利潤率可以達到12%,這在傳統行業是一個很好的業績。這三張表也相對淺顯地告訴大家從個體戶到正規公司財務收入計算的區別,值得大家學習、體會。
另外你們可能也發現了,公司規模變大之後,企業家未必就能比做個體戶賺到更多錢,但是企業家養活了更多的人,帶動了就業和經濟發展,這正是他們應該得到尊重的地方。 <h2>9.4 做一個靠譜的老板</h2>9.4.1 減少固定成本,增加激勵成本
做什麽都要花費,開公司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一年什麽都不幹,都要花錢,這種不管做不做業務都必須花費的成本,叫固定成本。所以創業者需要把固定成本做小,這樣來自於資金的壓力就小了。
那外出做業務都要花錢怎麽辦?做成激勵成本。
什麽是激勵成本?
比如一名員工月固定工資是600元,這是每個月你給員工付出的固定成本,然後告訴員工通信費、差旅費,都從業務提成中獎勵,這個提成就是激勵成本。
有激勵成本支出,說明一定有業務進來,有錢賺才有激勵成本,沒有賺錢就隻需要承擔固定成本。 9.4.2 養成收集發票習慣
公司運營就要發生成本,但不是所有成本的都可以在會計上計入的。
在會計上一般無條件認可的成本包括:
1.工資及繳納的各種社保。
2.差旅費。你在賓館的住宿費、長途車票(往返)等。
3.城市交通費。例如公交、的士的費用,車的油票等。
4.通信費。
5.辦公用品費。
6.水電煤氣物業費。
7.固定資產購買。開公司,就要買辦公用具,電腦、桌椅等必須要求別人開正規發票,這些必須計入成本。擴大一點,也包括你公司對外購買的一切產品或服務,都需要發票,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成本。 9.4.3 管好辦公用品
辦公當然需要辦公用品,現代社會辦公用品非常多,看似花費不大,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大費用。
要配齊打印機的墨、打印紙、中性筆、配白板的油性筆。嚴格養成盡量不打印,用電子文件溝通的習慣。打印非對外文件,盡量雙麵打印。
圖釘、各種文件袋、各種小夾子、回形釘、訂書機、訂書釘、印章膠泥等,單價不高但經常使用,盡量節約。
工牌、發票夾、記賬本等,加起來也是一筆小開支。
還有工作筆記本、便條紙、膠水、剪刀、檔案袋、信封、公司文化牌、名片本、筆筒、煙灰缸、廢紙簍、衛生紙、衛生工具(抹布、拖把、掃把桶)都是小東西,但基本都是耗材,公司不停運轉,這些費用就不停發生,不注意控製,就容易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或者公物私用的弊端。
現代辦公用品,特別是文件夾、文件盒、文件袋,樣式多,外形設計很可愛,有的人喜歡一次買很多備用,想著省得自己以後反複跑,其實沒必要,一次性是可以打點折扣,但這些都是成本,花了就收不回。
創業者在剛起步的時候,最不值錢的往往是時間,最值錢的往往是資金來源。等創業者有資金,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分配才是最關鍵的。 9.4.4 吃飯是個大問題
新開的小公司,特別是在隻有幾個小夥計的情況下,千萬別忽視吃飯問題。
如果是在家辦公,可以搭夥,沾沾父母的光,如果在外麵辦公,中午、晚上很可能要在公司附近解決就餐問題。所以租房子的時候,一定要考察公司周邊的盒飯點。
一般而言,寫字樓附近有很多外賣點,創業者要了解每家的價格、菜樣、口感等因素,盒飯口味不好、價格貴、衛生差,不但營養跟不上,還容易打擊員工的士氣。
而且吃飯最好選擇公司附近的就餐點,或者方便送外賣的地方,否則為了吃飯要走很遠,或者外賣資源緊張,盒飯總是最後送來,也讓人頭疼。
這些事情,創業者必須操心,不然員工會說:飯都吃不好,還搞什麽事?! 9.4.5 提高員工對公司滿意度
既然是小公司,人才反而更重要,能不能留住合格的員工,是建立公司競爭力很重要的法寶。這就要想一些辦法讓員工提高對公司的滿意度。
辦法1:
為辦公室配一個帶電和過濾器的飲水機,然後在旁邊放上茶葉和速溶袋裝咖啡。(建議為每個人每天發一包,這樣可以控製濫用,這樣過年、過節收的那些禮品就有用途了。)
辦法2:
為員工每個月發一卷衛生紙,質量一定要好過員工自己家用的。(10個員工,一個月也就20元錢)
辦法3:
堅持天天安排清潔辦公室的衛生間,並配上明亮的燈光和密封性好的門。(這個不花錢,但感覺非常好,一個重視廁所的公司一定會重視自己的員工和客戶)
辦法4:
中午堅持為員工提供工作餐,把訂餐權交給他們,你付費,這種福利對員工影響巨大。(這個成本有點高,規模不大的時候,3~5個人完全值得一試,節約工作時間,而且順便交流工作想法,其實是創造一種非正式溝通的場合)
辦法5:
為每個員工每月報銷100元話費,考慮到本地資費越來越便宜,對大部分員工,他們幾乎都用不完,所以憑票報,實報實銷,這樣員工在外麵打電話時憑空多了一股豪氣,我的可以報銷,做業務盡管放心打。
辦法6:
按月報銷當天往返的公交車費。(請員工提供的士或公交卡充值票,可以做財務成本)
辦法7:
逢年過節給員工發100~500元購物卡。
辦法8:
在時令季節,到果蔬市場購買水果,讓員工帶回家和親人們分享。
辦法9:
給所有員工統一配筆和本子,好本子可以用一年,筆可以按月發。
辦法10:
社保之外為員工辦理一個團體醫療險。一個人其實隻要30~50元一年。
辦法11:
每個月請員工帶朋友做一次家庭聚餐(這樣便宜,每個人可以分享一道自己的拿手菜),然後一起玩桌遊等遊戲。
辦法12:
經常組織員工參加一些體育活動,盡量利用自己辦公室周邊的區域免費進行,例如羽毛球,有塊空地就可以開始了。
辦法13:
在公司訂幾份有檔次的期刊或報紙,大家可以帶回家或午休時間去借閱。
辦法14:
在辦公室把燈光弄得明亮一點,光線不好也會降低工作效率,製造壓抑的情緒。
辦法15:
假如要裝空調,先為員工裝,他們會非常感謝你。
辦法16:
堅決不拖欠員工工資,絕對保證按時足額發放。這個是關鍵中的關鍵。
這些方法都很簡單,也好操作,假如你有興趣,不妨組合幾樣適合你的辦法試試。 9.4.6 聚焦尋找現金流客戶
創業者在創業階段不要相信什麽管理大師、管理體係,關鍵是你是否擁有現金流客戶。
什麽是現金流客戶?
就是這些客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給你提供穩定的資金,比方在兩三年內,至少一年內可以提供你維持生存的資金,讓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至於操心生存,然後才能談得上發展。
很多公司生存很多年了,我們認為它還是創業公司。因為他的公司根本沒有穩定的客戶,今年做市場,明年還要重新做新市場。沒有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就算規模再大,門麵再光鮮,也是說垮就垮。
所以創業者要騰出精力專注客戶,想辦法把客戶變成一種穩定的關係或者服務,變成長期合作。沒有這樣一批客戶存在,你的公司永遠在創業。
現金流客戶的開發過程,時髦的說法就是尋找商業模式。其實很多時候商業模式一目了然,關鍵是如何說服有資源的人選擇你,要用行動證明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至於內部管理,永遠是解決了生存壓力後的事情,創業投入太多精力做內控基本是無價值的內耗,創業公司要凝聚一切能力去響應客戶,把客戶忠誠度,哪怕是短期的培養起來,這很重要,也是關鍵。 <h2>9.5 創業者如何培養團隊?</h2>9.5.1 何時去找幫手
企業一旦打開局麵,創業者就不可能事事親為,必須考慮選拔幫手來幫助自己。
有了幫手和新的資源,創業者的精力多少會得到一些釋放。既然有了員工,必然會帶來效應,員工總會告訴你需要更多人手才能完成現在的工作量,你所需要的團隊會越來越大。
在計劃招兵買馬之前,建議創業者問自己三個問題:
1.員工的工作你咬咬牙是否可以做下來?如果你能做下來,就不要先忙著請人,自己做畢竟更節省成本。
2.員工對現金流的壓力是否在你的控製範圍內?不要指望人多業務自然就會上升,往往是人多成本先上升。如果沒有把握建議再積累積累更妥當。
3.是否考慮要找一個像樣的辦公室,否則沒有一個工作的環境,員工就沒有真正的歸屬感,沒工作環境和歸屬感的公司,很難留住員工,留不住的員工,招來幹什麽?
如果創業者認為業務已經發展到自己透支體力都無法完成的話,創業者就應該考慮找資源來幫助你了。 9.5.2 找怎樣的員工來幫你?
獨木不成林,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般而言至少要兩個人才能把公司做起來,一個人負責業務和對外溝通(包括一些行政聯係,例如稅務),一個人負責業務溝通和實施,確保項目進行過程不出問題。即使是賣產品,也得一個人負責渠道,一個人負責銷售,一個人兼管全部比較困難。
所以首先要找能幫你分擔一部分業務的人。很多創業者在招人時有個短板,很難開得起待遇,但創業就是要精兵強將,但真要是精兵強將,就是合夥給股份,也不一定願意給你打工。
有經驗的創業者往往把標準降低為找老實聽話的,能踏實做事情,先把常規工作包給他,把有挑戰性的工作給自己,然後逐步把他培養成能做事的人。
但很多創業者不這麽想,好不容易看到一個發展的機會,為什麽請一些沒有用或者說沒有本事的人來幫自己,自己還得教他們,管他們?
所以有經驗的創業者會先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劃分,一類是有技術含量,但有專業資源可以做的,選擇外包,自己騰出精力做自己最有比較優勢的事情。這樣的工作內容很多,例如快遞、代理記賬,都是類似的業務。
外包的好處是在不降低質量的情況下獲得生產力,不過要支付相對高的成本,影響業務重要和緊急的事情,要麽親力親為,要麽外包,不能隻圖省錢或省心。
另外一類工作可以標準化,沒有技術含量,但有工作量,讓幫手幹這個工作,把自己精力解放出來。
但很多創業者的問題在於:
第一,沒有想清楚哪些工作是工作量型的,哪些是技術含量高需要外包型的,結果找來的人工作量型的吃不飽,外包型的工作一團糟,自己成了救火車。
第二,工作量型的工作不搞標準化分解。所謂標準化,就是固定程序、固定工時、固定檢查、績效捆綁,這些都要設計清楚,第一個好處是可以控製質量,第二個好處是找來的人不容易降低質量標準,以求完成工作量。
不搞標準化就容易導致服務質量出現所謂的遞減現象。越遠離創業者,服務的質量和態度就越差。
不過對大部分創業者而言,能否想清楚這個標準化的關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管理成長的第一步,合理區分自己的業務活動和類型,找到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完成。 9.5.3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一旦開始創業,麵臨的就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業務問題,也包括管理問題。創業者必須快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我們提供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招:親自寫管理製度
所謂管理製度,其實無非是上班考勤製度、財務報銷製度、工資績效製度、收入提成製度、固定資產管理這五大類,這些管理製度一定要親自寫,寫的時候問自己五個問題:
1.這個製度是想達到什麽管理目的呢?
2.為什麽這個製度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3.我現在的企業需要管理這個問題嗎?
4.這個方法適合我現在的企業水平嗎?
5.能不能讓製度寫得讓人一看就明白?
堅持這樣寫完所有的製度,你這個創業者就是沒讀過mba,也比大多數mba強。很多mba除了會一些工具和分析方法,並沒有認真思考過最基本的製度和人性的關係。
第二招:別和員工坐在一個房間
公司小,或者隻有三五個人,擠在一起當然沒問題,等有了一定規模,核心創業者還是要給自己留下私密辦公空間。
你和員工坐在一起,第一個問題,你要表現得很忙還是很閑?
你忙,員工閑,你生氣,員工不得不表現出很忙,也許是真忙。
你閑,員工忙,員工氣,老板不得不表現出很忙,也許是假忙。
第二,有些業務問題,要不要回避下員工?你和客戶討價還價這些通話要不要擋一擋,那些找你催這費那費的人,你滿腹委屈的時候是不是要避一避?
第三,員工遇上業務麻煩,你指導還是不指導?不指導,你在他身邊看著他不自在,你一插手,員工未必會感謝你,反而失去工作積極主動性。
第三招:設置中層防火牆,記得要保護中層
剛開公司的創業者很多沒有管理經驗,想管人卻不知道怎樣管。
如果你是有超強個人魅力的創業者,能讓員工服服帖帖,那是好事。但如果你缺乏管理經驗,公司有規模後什麽事情都自己直接處理,就容易讓員工把所有不滿和矛盾都集中對準你這個新手管理者,沒有轉圜餘地。
其實辦法很簡單,創業者老板不要直接麵向員工,哪怕公司隻有5個人,也搞個中層經理,一般的事情請他去處理。你發現問題不要直接批評普通員工,去批評你的中層,然後你的中層自然會去管理普通員工。不過這中層情商要好,知道自己是唱白臉的,領導需要唱紅臉。
日本公司總經理很少批評底層員工,對底層員工很和藹,但他經常當著員工的麵訓斥中層,讓普通員工很爽,但普通員工犯錯了,找總經理也不行,他會說按流程處理,請直接領導負責處理。
所以我們要記住,任何時候員工投訴中層,要記得維護中層的威信,越過中層管理,就等於允許員工直接接受你管理。讓中層處理員工矛盾,要按規程處理,不插手。假如中層做得不對,單獨溝通,事後補救,這樣中層的管理能力和意識也就慢慢上來了。
第四招:大事慢斷,小事立定
創業者在小事情上不要優柔寡斷,像今天去哪裏吃飯,員工聚會搞個什麽形式,要麽放權手下處理,要麽手下請示,立即決策,這是分分鍾解決的事情。
但如果把這些不影響業務的小事情決策作風引入到對公司業務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上,絕對要出大問題。
記住很多時候:慢比快“快”。大問題求找對方向,而不是效率;小事情求盡快處理,而不是目標。
特別是員工向老板投訴,客戶投訴員工服務,財務投訴員工報銷玩心眼時,不要立即輕信某一方的話,一定要多問幾個相關人員。可以學電視裏老板或領導的做法,說:好,我知道了,等我馬上了解下情況,幾天之內給你回複。
這一問,估計你犯錯誤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這不就等於管理水平提高了嗎?
第五招:習慣開例會
公司不論大小,一定要堅持開例會,是一個月一次還是一周,甚至是每天,可以自己去定義。
開例會需要設計會議議程、準備會議主題、討論工作問題、提供解決辦法。開例會的關鍵是一定要總結上次例會談到的問題是否解決,形成對業務的持續監控和反饋。
假如你對自己腦袋記憶力沒信心,請每次認真做例會筆記,這個過程不斷堅持,你的管理水平就會不斷提升。
很多創業者是不忙時想起開會,忙時就不開了。這樣不行,必須找時間堅持開,任何製度隻有你尊重它才會成為製度,否則就讓大家都明白了,老板說的事情,是今天想起來了就問,明天忘了就不記得了,他們自然就曉得如何對付你了。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開例會不要拘泥於形式。像秋葉老師的團隊,例會就是每天晚上通過qq討論組溝通,所有的信息大家都可以看到,有意見都可以保存,隨時可以查找,還不需要大家額外花時間集中,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解決。 9.5.4 抓管理不如抓提成
在小公司,老板別把員工當朋友,和員工交心不如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管理水平不如研究如何調度員工積極性。而調動員工積極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設計大家有信心去做的提成製度。
很多創業小公司的提成製度,歸結為一個字,累!
又不是跨國公司,把方方麵麵考慮周全,員工搞不懂,老板算不清,我建議創業初期大家不妨約定一個大的分配原則,收入多少錢進來,成本不能超過多少,提成大約是多少,不妨粗線條一點。
這種分配稍為粗糙,但這樣的好處是大家努力做,做到了自然有回報;壞處是不夠精細,難免成本核算也粗,分配也未必公平,但這個是小問題。認真產生管理成本,小公司一嚐試管理行為加強核算就和大公司一樣產生內耗。
大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很難,大家有力使不出,不內耗公司就容易跑變形;
小公司業務發展慢了就死,大家要拚命做事,一內耗公司就容易耗幹淨。
讓員工把精力要放在公司的業務擴張上,最好的辦法是讓每個員工的績效製度直接和業務掛鉤。
一般來說,公司員工希望得到的利益與公司規劃未必是一致的,經常會有衝突。比如創業者希望員工按時按質完成工作,完不成加班加點都是應該的,這是責任心。但員工認為為了工作搞到天天加班,偶爾可以,經常就不行,應該給加班費,否則就消極罷工。
公司不可能指望員工長期犧牲個人利益去成全公司利益,所以創業者得多從激勵製度上想辦法。如果讓員工收入和項目回款掛鉤,那麽他們就做得快、做得好,客戶滿意,就容易回款,他們自己會考慮要不要抓緊做完。 9.5.5 讓員工養成書麵化作業習慣
沒有職業習慣的創業者往往都喜歡口頭溝通,但成立公司還是要慢慢養成做事認證據、留憑證的習慣,養成書麵化作業的習慣。
具體來講:
1.重要票據移交,應由移交雙方有一個簽字確認,否則萬一找不到了,也可以搞清楚是誰的保管責任。
2.工作匯報應形成文檔,特別是重要的工作如果有匯報、會議,都應該做記錄,把要點和要落實的工作寫清楚。
3.外出工作應登記,外地出差應提供備忘錄,要讓領導知道你去了哪裏,辦什麽事情,該不該報銷相關費用。
4.物質發放應簽字記錄,不僅僅自己的工資要簽字,代領工資、物資都要簽字。
5.會議結論應成文確認,別以為嘴巴落實了就是落實了,否則員工也會用嘴巴執行的,還是應成文,無可抵賴,必須要落實。
養成書麵記錄的習慣,未必要用很多紙張,現在電腦普及,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平台做記錄、分享,既節約成本,又便於分享。
不過要求員工這樣做,創業者自己就要先做到,否則員工也難以堅持下來。 9.5.6 讓自己公司規範起來的方法
1.統一公司郵箱和電話。不要每個人用自己的郵箱。統一公司名片上的郵件地址,不允許帶個人地址。另外請務必留當地主流電信公司(電信或聯通)的座機號碼,座機號碼不是用來讓別人找你的,現在都有手機,而是讓別人相信你有固定辦公地點的。
2.用相對好一點的紙印公司名片,哪裏省不出這點錢?一包煙就可以讓你整個團隊的名片紙張上個檔次。
3.給公司做一個合適的網站,網站不一定花費貴,而是內容和圖片設計符合自己的業務定位。網站首頁是門麵,一定要美觀大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錯亂無章的排版和錯別字對企業形象傷害極大。
4.設計標準的傳真表頭,網上有模板,微軟的office online網站上也有模板,不費事,就是要記著這點,規範的模板還不容易漏關鍵信息。
5.為公司的重要文檔建立統一的模板,特別是需要提供給用戶的計劃、備忘錄、方案等,采用統一的風格和排版,會給客戶留下專業的印象,很多小公司的創業者幾乎沒有排版的審美能力,看方案就知道是小團隊的作品,很難賣出好價錢。
6.做一個好的公司介紹ppt,沒有大樓,不等於沒有精彩的ppt,可以談你的業務,談你的服務特色、產品特色、經營方向。這不需要花錢,但要用腦筋,一個創業者連這個門麵功夫都不肯動腦筋,估計公司也不成氣候。
7.給員工配統一的服裝,這會花錢,但效果很不錯。不過這個最好創業者堅持穿西服、打領帶做表率,員工就願意接受工裝。另外做工裝盡量用好料子,這代表的也是公司的臉麵。
8.假如沒錢,就給員工配帶照片的胸牌,這個能立竿見影提升形象。
9.假如員工小有規模,給他們配統一的帶公司logo的筆和本子,其實成本貴不了多少,大量購買,和正常買價格是一樣的。
10.堅持辦公室搞4s管理,其實就是要求辦公室桌麵下班前自己整理幹淨,員工養成物歸其位的習慣。5s、6s的就不用了,畢竟太麻煩。
11.注意更新會議室的報紙夾和雜誌,注意清理煙灰缸,會議的遺留物應該在會議結束後立即清理。
12.不允許員工在辦公桌上吃飯,髒是小事情,時間長了一定招老鼠。
其實所謂的“正規”“專業”主要體現在細節方麵。一個公司若能把細節管理好,就容易讓人覺得這個公司值得信賴。 9.5.7 製定製度要考慮可操作性第一
有的公司規定員工遲到三次就無條件辭退,結果員工八點半就到大樓了,電梯每次排隊半個多鍾頭,經常遲到,給領導一解釋,也能理解,就不計較,這樣的話這個製度就是形同廢紙。
好的流程和製度一定要可操作,而且嚴格執行,才能成為公司的法律,否則所有的製度都會被慢慢突破,最終無人遵守了。
大部分製度之所以被扭曲變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度製定的時候就不具備可操作性,所以不得不妥協。既然如此,就不要定那些不能操作的製度。
以下都是從各個公司日常管理製度中找到的不容易操作的部分:
1.“禁止員工上網聊天。”——你要麽幹脆封qq,要麽用專用的聊天工具,例如員工統一用skpye,不用qq。
2.“禁止員工上班時間看和工作無關的網站。”——這個邊界太模糊,不如用業績來考核。
3.“禁止員工用公司電話打私人電話。”——很難監控,抓住一次漏掉多數,被抓的不服氣。現在電話費便宜,不如封了長途功能,或者提供電話錄音功能。
4.“禁止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睡覺。”——如果是吃零食、串崗、聊天、大聲喧嘩或做其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呢?
5.“任何人不得代替他人簽到。”——這不如買指紋打卡機,或者和工牌綁定。
6.“員工在休假前,應將手中緊急的業務向適當的同事交接清楚,如因未交接或交接不當而延誤業務或影響其他人的工作的,減發當月績效工資的5%。如導致客戶投訴的,減發當月績效工資的10%。”——關鍵是交接清楚這個沒辦法界定。不如簡單要求辦理一個交接單,雙方簽字確定即可。
7.“員工應時刻維護公司的利益,禁止任何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從公司拿辦公用品回家用算不算侵犯公司利益?很多人都是這麽幹的,邊界模糊,法不責眾。
8.“不得打聽同事工資,違者罰款。”——其實中國人就是喜歡打聽,真有不打聽的,都是待遇比一般人好很多的。
9.“不得在公司電腦上插入私人u盤。”——不如封電腦的usb口,開了就難禁止。
10.“嚴禁拷貝公司文件到私人電腦。”——不如裝加密軟件管理係統。
11.“每次電話通話以三分鍾為限。”——這個是不可能操作的。
12.“長途電話的使用必須經過部門主管的批準。”——這部門主管真沒價值,就幹這些事情。
辦公司製定製度要考慮到人是活的、業務是活的、具體事情是複雜的,公司很多日常經營活動,除了守住幾條必要的底線之外,大部分時候不得不隨時做各種各樣的變通,凡是經常要變通的,不建議做成剛性的製度。
好的製度設計是讓大家的工作行為產生的業績和公司的管理目標匹配,不是讓大家產生不必要的監控成本、相互猜疑和不平等的心理。 9.5.8 哪些業務不能交給員工做
既然是一起創業,要尊重自己的員工,但別把員工當兄弟。
公司得有公司的樣,員工隻要不是老板,就永遠不會和老板的心思一模一樣,這個道理,做老板的都想過。
假如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
1.讓員工知道公司的財務機密,比如在忙不過來的時候讓員工去辦理一些銀行會計事宜。
2.在關係沒有徹底搞定的情況下,讓員工負責核心客戶的商務工作。
3.在客戶還沒有依賴你的服務情況下,就讓員工去全麵接手負責業務。
4.和員工大談特談你的商業夢想,也許是夢想,也許包含了你的商業核心創新點。
5.讓員工拿著公司合同章去簽合同。
6.讓員工替你招人,甚至麵試還有培訓。
7.讓員工設計部門製度和流程。
不管什麽時候,把底牌給自己多留一張。一個創業者之所以會覺得創業過程鍛煉人,是因為創業讓你親曆很多事情,而不是很多事情讓你手下替你親曆,否則你就是在出錢培養一個好創業者。 9.5.9 離職員工還得防
員工離職總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講的是好合好散,將來彼此都發展了,未必不是生意上新的合作資源。
但員工離職好合好散的少,一肚子怨氣的多,有怨氣會怎麽辦?
無非四個麻煩:
1.借公司的物品不歸還。
公司押著工資獎金不兌現,我借公司的筆記本電腦就不還,最後往往是員工拿電腦跑了,公司把該報銷的、該發的獎金工資扣下了。員工要是主動把東西交了,就是沒談判籌碼了,在中國,小公司管理不規範的地方多,還不如提前規範。
2.拿公司資料跑路。
公司的資料大多無用,但員工習慣是能複製的就複製了,這個沒辦法,好在員工能拿的資料也沒什麽值錢的,隻要關係和技術核心不泄密,就不怕。
3.人之將走,其言也偏激。
人要是死了,其言也善,人要是離職,其言往往偏激,問題是對底層員工而言,他們相信同類,不相信老板。特別是一些玩小勾當的小老板,員工本來就不滿,這麽一說,兔死狐悲,覺得自己也該離職走的人大有人在。
別太擔心,普通員工沒這麽大煽動力,他們沒下家不會輕易走。所以創業者遇到非核心員工要離職,建議快刀斬亂麻,立即清退,不給他在公司過多的工作交接時間,最好一天搞完。小公司也應該沒那麽多要交接的事情吧,怕是離職前一起大聊所謂公司的陰暗麵!公司略微吃點虧,錢的地方看開點,和減少負麵言論相比,值得!
如果是重要員工,不如開個歡送會,留下彼此感念的餘地,將來也是生意場上合作夥伴。
4.想挖公司的客戶。
有些員工離開是為了自己創業,這個時候公司的客戶會不會被他們帶跑,很難講。老板如果知道負責客戶的員工離職,必須立即主動安排和客戶溝通,防止意外。
每當有重要員工離職,還建議小老板們和其他員工做一次一對一的較為深入的溝通談話,了解把握其他員工動態,防止出現連帶離職效應,那樣就麻煩了。
一說到創業,很多人就想到開公司。但實際上創業除了開公司,還有很多選擇。
正如我們在前麵提到的,即便是在企業就業,也可以是為今後創業做準備。我們創業時應該多給自己幾個路徑選擇,去請教有過同樣行業創業經驗的人,問問他們的建議,到底從哪一個方式起步更合適。
像很多文化創意公司,一開始就是合夥人工作室啟動,需要開票就去稅務開票,等做出規模、業務穩定、團隊磨合之後再成立公司。 <h2>9.2 公司注冊那些事兒</h2>9.2.1 選擇合夥人
注冊公司其實很簡單,在注冊公司之前,要想清楚你是一個人幹還是幾個人一起幹?考慮到大部分公司需要“業務+市場”,其他財務可以外包,行政後勤可以兼顧,但至少有一個主管技術,一個主管市場的分工。
合夥人之所以願意和你一起合作,是因為有公司股份,這個股份在注冊公司之前就應該談清楚。
小公司選擇合夥人最麻煩,大家往往是因為衝動而結合,因為了解而分手。
如何才能選對選好合夥人呢?這個沒有標準答案,有的人你看不慣,但他有一些你沒有的資源,你非得拉他合作;有的人現在不在乎錢,等有錢了你發現他最在乎的就是錢。
人都是會變的,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所以選擇合夥人標準如果能做到兩條就很好:1.是用得上的關鍵資源;2.人品互相信任能坦誠溝通最好。
我們的建議是:小公司創業盡量不要找太多合夥人,人越多越容易為利益鬧不愉快。
如果選擇合夥人,要用文字條款把雙方責任、義務、付出、回報方式說清楚,寫明白,但作為剛創業的人,很多事情自己都搞不清楚,想寫明白太難,所以往往先指望哥們義氣一起幹,但將來很可能留下各種麻煩。
換句話說一個人不願意用文字約定遊戲規則,他能否成為一個好合夥人,也是個問題。 9.2.2 給公司起名字
注冊公司之前,要把自己的公司名稱想好。公司起名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1.你的經營範圍,不同的經營範圍公司後麵帶的名字是不同的。例如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可以做軟硬件、賣產品、做服務。但叫管理谘詢公司就不合適賣產品。有的行業,例如叫培訓公司,需要申請資質,不是自己想起就可以起的,這方麵可以找專業注冊代理公司谘詢。
2.公司名稱是否想包含中國或者省份開頭?如果你要叫中國xx公司、中華xx公司,是有一些限製要求的,建議去當地工商部門谘詢。
3.公司名稱應該好讀好記。
4.名稱的可視化,最好容易設計成logo,便於別人聯想。
5.名稱要有唯一性,先到當地工商網站搜索,看你要注冊的公司名稱是否被別人占用。
6.公司名稱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上是否是一個有傳播性的好名字,當然也可以在各種新媒體上用產品名作為推廣主體。 9.2.3 選擇公司注冊代理商
公司要成立,得到工商部門審批,同時開通銀行賬戶,有一係列手續要辦。現在國家鼓勵創業,手續流程越來越簡便,很多孵化器也提供免費服務,現在成立公司的注冊資金也不做硬性要求。但要想快點把公司成立起來,我們建議還是找一家當地注冊代理公司谘詢。注冊代理公司都熟悉流程,通過他們辦理效率非常高。往往是你自己要跑一個月的事情,他們一周搞定,收費也不高,所有程序辦下來,也就800~1500左右。
一般代理公司要注冊人的身份證原件、公司營業地點證明(一份購房合同或租房合同)、注冊範圍、注冊地點。
他們會推薦你選擇他們熟悉的工商稅務部門和銀行,不過要特別注意,有的代理公司把注冊的銀行、稅務辦到和你公司地理位置比較遠的地方,後續辦理業務會麻煩很多。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他們對口的稅務部門在哪裏,是哪個銀行。
銀行基本戶最好在家或公司附近,最好谘詢代理公司,此外稅務要盡量辦在當地扶持政策多的地區,這就取決於你在哪裏拿的公司租房合同或購房合同。
代理公司不僅僅得幫你辦理工商注冊,還有銀行開基本戶,也就是公司的納稅賬戶,然後到當地的國稅地稅部門登記,便於後期報稅。
很多地方規定一般服務行業,地稅一個月一報,國稅一個季度一報,但如果做產品經營範圍,那麽國稅也要一個月一報。
所謂報稅,不隻是關於公司業務,公司沒有業務也要報稅,隻是不用交稅。長期延誤報稅時間,就會接到稅務方麵的罰款,如果罰款不及時繳清,就要按金額的3%交滯納金,滯納金滾起來金額非常驚人。 9.2.4 請個好會計
開公司不能沒有會計。會計的作用主要是規範做賬。
一般剛創業的小公司沒有必要請專職會計,可以請會計代理公司做賬。每個月隻需要在約定時間把各種財務票據給會計,可以提出你的要求,以便會計更合理地統計成本,算出真實的企業利潤(目前稅法規定對企業利潤征收25%的企業經營所得稅)。
一般公司內部做日常經營成本的合規票據有五類:差旅費、交通費、人力工資、辦公用品、房租水電費,所以在生活中要有意識收集或開設票據。
在武漢請這樣的一個兼職會計,根據你的業務複雜程度在200~600元之間,如果過於複雜,一個月600元都談不下來,說明公司發展不錯,應該請專職會計了。
很多工商注冊代辦公司也代辦會計,或者有熟悉的會計公司推薦,不妨向他們了解一下。 <h2>9.3 怎樣節約公司的辦公成本?</h2>9.3.1 控製租房成本
剛開始創業,最好節約成本。如果在家創業,那把家裏的空間和人都利用起來,老爸、老媽管飯管後勤,確實可以節約不少精力和資金。
如果你家不在當地,能否把宿舍或寢室先湊合成辦事處,買個打印、電話、傳真一體化機器,輔助寬帶、筆記本,一切也盡可掌控。
如果公司有了第一筆、第二筆合同,業務可能就漸漸忙起來,幾個合作夥伴窩在又是公司又是家的環境中工作,長期下去很難帶出職業的正規軍。
如果公司準備擴大經營規模,沒有一個正規的工作環境,也很難招到新員工。
萬一客戶想上門溝通業務,那你就尷尬了,雖然客戶曉得你剛起步,但看到你公司辦公環境,會對後期的合作失去信心。
一旦公司業務走上正軌,就必須考慮為自己的公司租一個商業辦公環境。
入駐寫字樓,氣派體麵,天然就有一種精英感。不過寫字樓不僅僅是租金高,物業費也相對比較貴。
退而求其次,租商住兩用型的樓盤,比如現在流行的loft戶型,這種房間上下兩層,裝修適合辦公,靠馬路臨街,和寫字樓功能一樣,租金和普通商品房相同,而且物業費不高。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從創業辦公室到員工寢室一並提供,這也是值得優先考慮的入駐選擇,裏麵的水電場地辦公家具在一定期限內全部免費,而且還提供創業扶持政策。不過入駐創業基地就有各種檢查接待填報表,影響公司正常經營,凡事有利有弊,需要創業者自己衡量。 9.3.2 安裝固定電話
公司穩定下來後,根據業務類型,可以考慮裝一部固定電話。
固定電話有幾個好處:第一,費用低,一般都可以和寬帶捆綁,增加費用不多;第二,可以將電話號碼印在公司名片上,暗示客戶公司有固定辦公場所,提升公司形象;第三,如果有員工需要外聯,可以使用座機,相對手機更好控製成本。
此外補充一個建議,公司可以買一個打印、傳真、複印一體機,足夠維持一個小公司日常辦公電話打印傳真各項需要,投入也不高。
電話增值服務很多,是否考慮開通公司定製鈴聲,客戶打電話,你人不在或者一時不能接,可以錄製一段留言提醒各位如何聯係你,比如手機號碼或其他可以聯係的方式。
強烈建議,固話選擇當地主流供應商,對公司而言,穩定的服務比節約一點點成本更重要。有些非主流供應商資費便宜,但是如果作為公司固定電話,會讓人一看就以為是騷擾電話,反而得不償失。 9.3.3 添置辦公家具
公司開張,人手就慢慢多了,這時就要添置辦公用具。公司剛起步,還處於三五條槍的階段,對家具的要求不必太高,等有了正現金流,再花費在門麵功夫上。
到哪裏買家具呢?
第一,當地家具城,一般比較貴,不推薦。
第二,電腦大世界家具廣場,各種辦公家具應有盡有,價格很便宜,而且可以送貨上門,推薦。
第三,二手家具回收市場,到百度或穀歌搜索二手家具回收,找你附近的回收公司,可以淘到自己需要的家具。
飲水機、微波爐、電磁爐、咖啡機、電動車等這些小家電也要適當考慮,有的可以節約員工餐飲成本,有的可以提升工作環境滿意度,有的能提高辦公效率。
一切開支都是為了讓公司運營得更好,出色的公司唯一評判標準是:能否賺到錢,而不是看你裝修多漂亮,多會花錢!
現在有些創業公司,裝修講情懷,員工講福利,但是沒有充足的資金,就這樣燒錢簡直就是犯罪! 9.3.4 做好現金流規劃
關於創業,很多人往往會低估維持一個公司的最低成本,隻考慮房租、日常運營成本還有人力成本,很多“小錢”沒有考慮在內,導致需要用錢時現金流準備不足。
我們以下麵三個假設為例,用一個案例替大家分析一下,小公司運營一年至少需要多少成本。
1.假如公司是服務業,全年營業稅各種稅不超過6%。
2.假如你是老板兼員工兼會計,就暫不辦社保,沒有工會。
3.你公司沒辦公地,暫時蝸居在你家裏。
按這個表計算,像這樣的小公司,即便什麽都不做,一個月的開銷就要3000元,如果公司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那麽公司就要破產了。
這裏的前提還是在公司不請會計、不打點疏通各種關係、不雇用員工、不外出跑業務,創業者拿的收入比普通上班族還低的情況下。
公司要發展,擴大員工規模,那麽每增加一個員工,都要考慮按工資費用2倍的預算來核定自己的運營成本。工資支付是剛性成本,考慮交納社保、管理費用、員工業務活動成本,還有應幫你賺取的利潤,按2倍計算並不高。
但即使你每個月現金收入3000元,公司也許還得破產。因為這些錢不是可以分擔到每個月慢慢支出的,有的是集中在年頭年尾的花銷。也就是說,有的月份需要6000元支出,如果公司每個月隻有3000元進賬,就會出現1個月現金虧空,要麽你關門,要麽你就得去借錢先補上窟窿,等賺到錢再還,但你得支付利息。
作為創業者要考慮這些支出的總量,每個季度和每個月支出的時間點,進而計算自己的項目啟動資金遭遇資金的壓力點,要做好統籌規劃。
到這裏,你就應該學到財務的第一課,一定要平衡資金,不是現在這個月平衡,至少要在一個較長的自然周期內(例如一年)是平衡的,那麽你對資金的用途一定要不光看到現在的用途,也要看到將來的用途,公司才不會遇到財務風險。
平衡資金,就要求你在外麵賺的錢要比你做業務直接支付的成本高,否則你做業務花費了1000元,收入1000元,你的資金是0,哪裏有錢支付其他費用?
所以必須做業務花費1000元,這是成本,營業額3000元,這是收入,收入減去成本的2000元,這個費用叫毛利。
做老板的財務第二課就是,一定要有利潤。沒有利潤的生意就會造成虧空,導致現金流出現問題。
為什麽說利潤是毛利呢?因為按照稅法,如果利潤當季沒有被成本抵消完,那就是純利潤,就必須繳納25%所得稅。所以企業老板還得操心成本賬要和利潤賬盡量持平,這樣可以合理避稅。
即使有利潤也未必是好生意,因為假如一筆錢10000元,投進一個項目可以掙5000元,但要做一年。另一個項目隻需要投入1000元,掙200元,但一周就賺到了,那麽後者一年能做50周,可以掙10000元,遠遠超過第一個項目的收益。這種項目就叫資金可以快速回籠快速周轉,資金周轉率好的項目。假如你的資金周轉率不高,那意味著你的公司要做大,會需要進行較大規模的融資。
所以有經驗的創業者會盡量選擇能平衡現金流、有利潤、資金周轉快的項目啟動,賺到錢再去折騰需要現金流消耗,但做大了能從資本或其他渠道獲得巨大回報的生意。
下麵的三張表,是創業者都應該努力去消化和理解的。
個體工商戶賣熱幹麵收入計算模式一覽表
小公司賣熱幹麵收入計算模式一覽表
連鎖餐館賣熱幹麵收入計算模式一覽表
最後一張表格餐館的純利潤率可以達到12%,這在傳統行業是一個很好的業績。這三張表也相對淺顯地告訴大家從個體戶到正規公司財務收入計算的區別,值得大家學習、體會。
另外你們可能也發現了,公司規模變大之後,企業家未必就能比做個體戶賺到更多錢,但是企業家養活了更多的人,帶動了就業和經濟發展,這正是他們應該得到尊重的地方。 <h2>9.4 做一個靠譜的老板</h2>9.4.1 減少固定成本,增加激勵成本
做什麽都要花費,開公司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一年什麽都不幹,都要花錢,這種不管做不做業務都必須花費的成本,叫固定成本。所以創業者需要把固定成本做小,這樣來自於資金的壓力就小了。
那外出做業務都要花錢怎麽辦?做成激勵成本。
什麽是激勵成本?
比如一名員工月固定工資是600元,這是每個月你給員工付出的固定成本,然後告訴員工通信費、差旅費,都從業務提成中獎勵,這個提成就是激勵成本。
有激勵成本支出,說明一定有業務進來,有錢賺才有激勵成本,沒有賺錢就隻需要承擔固定成本。 9.4.2 養成收集發票習慣
公司運營就要發生成本,但不是所有成本的都可以在會計上計入的。
在會計上一般無條件認可的成本包括:
1.工資及繳納的各種社保。
2.差旅費。你在賓館的住宿費、長途車票(往返)等。
3.城市交通費。例如公交、的士的費用,車的油票等。
4.通信費。
5.辦公用品費。
6.水電煤氣物業費。
7.固定資產購買。開公司,就要買辦公用具,電腦、桌椅等必須要求別人開正規發票,這些必須計入成本。擴大一點,也包括你公司對外購買的一切產品或服務,都需要發票,這些都是真實發生的成本。 9.4.3 管好辦公用品
辦公當然需要辦公用品,現代社會辦公用品非常多,看似花費不大,但累積起來也是一筆大費用。
要配齊打印機的墨、打印紙、中性筆、配白板的油性筆。嚴格養成盡量不打印,用電子文件溝通的習慣。打印非對外文件,盡量雙麵打印。
圖釘、各種文件袋、各種小夾子、回形釘、訂書機、訂書釘、印章膠泥等,單價不高但經常使用,盡量節約。
工牌、發票夾、記賬本等,加起來也是一筆小開支。
還有工作筆記本、便條紙、膠水、剪刀、檔案袋、信封、公司文化牌、名片本、筆筒、煙灰缸、廢紙簍、衛生紙、衛生工具(抹布、拖把、掃把桶)都是小東西,但基本都是耗材,公司不停運轉,這些費用就不停發生,不注意控製,就容易養成大手大腳的習慣,或者公物私用的弊端。
現代辦公用品,特別是文件夾、文件盒、文件袋,樣式多,外形設計很可愛,有的人喜歡一次買很多備用,想著省得自己以後反複跑,其實沒必要,一次性是可以打點折扣,但這些都是成本,花了就收不回。
創業者在剛起步的時候,最不值錢的往往是時間,最值錢的往往是資金來源。等創業者有資金,管理好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分配才是最關鍵的。 9.4.4 吃飯是個大問題
新開的小公司,特別是在隻有幾個小夥計的情況下,千萬別忽視吃飯問題。
如果是在家辦公,可以搭夥,沾沾父母的光,如果在外麵辦公,中午、晚上很可能要在公司附近解決就餐問題。所以租房子的時候,一定要考察公司周邊的盒飯點。
一般而言,寫字樓附近有很多外賣點,創業者要了解每家的價格、菜樣、口感等因素,盒飯口味不好、價格貴、衛生差,不但營養跟不上,還容易打擊員工的士氣。
而且吃飯最好選擇公司附近的就餐點,或者方便送外賣的地方,否則為了吃飯要走很遠,或者外賣資源緊張,盒飯總是最後送來,也讓人頭疼。
這些事情,創業者必須操心,不然員工會說:飯都吃不好,還搞什麽事?! 9.4.5 提高員工對公司滿意度
既然是小公司,人才反而更重要,能不能留住合格的員工,是建立公司競爭力很重要的法寶。這就要想一些辦法讓員工提高對公司的滿意度。
辦法1:
為辦公室配一個帶電和過濾器的飲水機,然後在旁邊放上茶葉和速溶袋裝咖啡。(建議為每個人每天發一包,這樣可以控製濫用,這樣過年、過節收的那些禮品就有用途了。)
辦法2:
為員工每個月發一卷衛生紙,質量一定要好過員工自己家用的。(10個員工,一個月也就20元錢)
辦法3:
堅持天天安排清潔辦公室的衛生間,並配上明亮的燈光和密封性好的門。(這個不花錢,但感覺非常好,一個重視廁所的公司一定會重視自己的員工和客戶)
辦法4:
中午堅持為員工提供工作餐,把訂餐權交給他們,你付費,這種福利對員工影響巨大。(這個成本有點高,規模不大的時候,3~5個人完全值得一試,節約工作時間,而且順便交流工作想法,其實是創造一種非正式溝通的場合)
辦法5:
為每個員工每月報銷100元話費,考慮到本地資費越來越便宜,對大部分員工,他們幾乎都用不完,所以憑票報,實報實銷,這樣員工在外麵打電話時憑空多了一股豪氣,我的可以報銷,做業務盡管放心打。
辦法6:
按月報銷當天往返的公交車費。(請員工提供的士或公交卡充值票,可以做財務成本)
辦法7:
逢年過節給員工發100~500元購物卡。
辦法8:
在時令季節,到果蔬市場購買水果,讓員工帶回家和親人們分享。
辦法9:
給所有員工統一配筆和本子,好本子可以用一年,筆可以按月發。
辦法10:
社保之外為員工辦理一個團體醫療險。一個人其實隻要30~50元一年。
辦法11:
每個月請員工帶朋友做一次家庭聚餐(這樣便宜,每個人可以分享一道自己的拿手菜),然後一起玩桌遊等遊戲。
辦法12:
經常組織員工參加一些體育活動,盡量利用自己辦公室周邊的區域免費進行,例如羽毛球,有塊空地就可以開始了。
辦法13:
在公司訂幾份有檔次的期刊或報紙,大家可以帶回家或午休時間去借閱。
辦法14:
在辦公室把燈光弄得明亮一點,光線不好也會降低工作效率,製造壓抑的情緒。
辦法15:
假如要裝空調,先為員工裝,他們會非常感謝你。
辦法16:
堅決不拖欠員工工資,絕對保證按時足額發放。這個是關鍵中的關鍵。
這些方法都很簡單,也好操作,假如你有興趣,不妨組合幾樣適合你的辦法試試。 9.4.6 聚焦尋找現金流客戶
創業者在創業階段不要相信什麽管理大師、管理體係,關鍵是你是否擁有現金流客戶。
什麽是現金流客戶?
就是這些客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給你提供穩定的資金,比方在兩三年內,至少一年內可以提供你維持生存的資金,讓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內不至於操心生存,然後才能談得上發展。
很多公司生存很多年了,我們認為它還是創業公司。因為他的公司根本沒有穩定的客戶,今年做市場,明年還要重新做新市場。沒有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就算規模再大,門麵再光鮮,也是說垮就垮。
所以創業者要騰出精力專注客戶,想辦法把客戶變成一種穩定的關係或者服務,變成長期合作。沒有這樣一批客戶存在,你的公司永遠在創業。
現金流客戶的開發過程,時髦的說法就是尋找商業模式。其實很多時候商業模式一目了然,關鍵是如何說服有資源的人選擇你,要用行動證明他們的選擇沒有錯。
至於內部管理,永遠是解決了生存壓力後的事情,創業投入太多精力做內控基本是無價值的內耗,創業公司要凝聚一切能力去響應客戶,把客戶忠誠度,哪怕是短期的培養起來,這很重要,也是關鍵。 <h2>9.5 創業者如何培養團隊?</h2>9.5.1 何時去找幫手
企業一旦打開局麵,創業者就不可能事事親為,必須考慮選拔幫手來幫助自己。
有了幫手和新的資源,創業者的精力多少會得到一些釋放。既然有了員工,必然會帶來效應,員工總會告訴你需要更多人手才能完成現在的工作量,你所需要的團隊會越來越大。
在計劃招兵買馬之前,建議創業者問自己三個問題:
1.員工的工作你咬咬牙是否可以做下來?如果你能做下來,就不要先忙著請人,自己做畢竟更節省成本。
2.員工對現金流的壓力是否在你的控製範圍內?不要指望人多業務自然就會上升,往往是人多成本先上升。如果沒有把握建議再積累積累更妥當。
3.是否考慮要找一個像樣的辦公室,否則沒有一個工作的環境,員工就沒有真正的歸屬感,沒工作環境和歸屬感的公司,很難留住員工,留不住的員工,招來幹什麽?
如果創業者認為業務已經發展到自己透支體力都無法完成的話,創業者就應該考慮找資源來幫助你了。 9.5.2 找怎樣的員工來幫你?
獨木不成林,一個好漢三個幫。
一般而言至少要兩個人才能把公司做起來,一個人負責業務和對外溝通(包括一些行政聯係,例如稅務),一個人負責業務溝通和實施,確保項目進行過程不出問題。即使是賣產品,也得一個人負責渠道,一個人負責銷售,一個人兼管全部比較困難。
所以首先要找能幫你分擔一部分業務的人。很多創業者在招人時有個短板,很難開得起待遇,但創業就是要精兵強將,但真要是精兵強將,就是合夥給股份,也不一定願意給你打工。
有經驗的創業者往往把標準降低為找老實聽話的,能踏實做事情,先把常規工作包給他,把有挑戰性的工作給自己,然後逐步把他培養成能做事的人。
但很多創業者不這麽想,好不容易看到一個發展的機會,為什麽請一些沒有用或者說沒有本事的人來幫自己,自己還得教他們,管他們?
所以有經驗的創業者會先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劃分,一類是有技術含量,但有專業資源可以做的,選擇外包,自己騰出精力做自己最有比較優勢的事情。這樣的工作內容很多,例如快遞、代理記賬,都是類似的業務。
外包的好處是在不降低質量的情況下獲得生產力,不過要支付相對高的成本,影響業務重要和緊急的事情,要麽親力親為,要麽外包,不能隻圖省錢或省心。
另外一類工作可以標準化,沒有技術含量,但有工作量,讓幫手幹這個工作,把自己精力解放出來。
但很多創業者的問題在於:
第一,沒有想清楚哪些工作是工作量型的,哪些是技術含量高需要外包型的,結果找來的人工作量型的吃不飽,外包型的工作一團糟,自己成了救火車。
第二,工作量型的工作不搞標準化分解。所謂標準化,就是固定程序、固定工時、固定檢查、績效捆綁,這些都要設計清楚,第一個好處是可以控製質量,第二個好處是找來的人不容易降低質量標準,以求完成工作量。
不搞標準化就容易導致服務質量出現所謂的遞減現象。越遠離創業者,服務的質量和態度就越差。
不過對大部分創業者而言,能否想清楚這個標準化的關節,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管理成長的第一步,合理區分自己的業務活動和類型,找到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完成。 9.5.3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一旦開始創業,麵臨的就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業務問題,也包括管理問題。創業者必須快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我們提供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招:親自寫管理製度
所謂管理製度,其實無非是上班考勤製度、財務報銷製度、工資績效製度、收入提成製度、固定資產管理這五大類,這些管理製度一定要親自寫,寫的時候問自己五個問題:
1.這個製度是想達到什麽管理目的呢?
2.為什麽這個製度能達到這個目的呢?
3.我現在的企業需要管理這個問題嗎?
4.這個方法適合我現在的企業水平嗎?
5.能不能讓製度寫得讓人一看就明白?
堅持這樣寫完所有的製度,你這個創業者就是沒讀過mba,也比大多數mba強。很多mba除了會一些工具和分析方法,並沒有認真思考過最基本的製度和人性的關係。
第二招:別和員工坐在一個房間
公司小,或者隻有三五個人,擠在一起當然沒問題,等有了一定規模,核心創業者還是要給自己留下私密辦公空間。
你和員工坐在一起,第一個問題,你要表現得很忙還是很閑?
你忙,員工閑,你生氣,員工不得不表現出很忙,也許是真忙。
你閑,員工忙,員工氣,老板不得不表現出很忙,也許是假忙。
第二,有些業務問題,要不要回避下員工?你和客戶討價還價這些通話要不要擋一擋,那些找你催這費那費的人,你滿腹委屈的時候是不是要避一避?
第三,員工遇上業務麻煩,你指導還是不指導?不指導,你在他身邊看著他不自在,你一插手,員工未必會感謝你,反而失去工作積極主動性。
第三招:設置中層防火牆,記得要保護中層
剛開公司的創業者很多沒有管理經驗,想管人卻不知道怎樣管。
如果你是有超強個人魅力的創業者,能讓員工服服帖帖,那是好事。但如果你缺乏管理經驗,公司有規模後什麽事情都自己直接處理,就容易讓員工把所有不滿和矛盾都集中對準你這個新手管理者,沒有轉圜餘地。
其實辦法很簡單,創業者老板不要直接麵向員工,哪怕公司隻有5個人,也搞個中層經理,一般的事情請他去處理。你發現問題不要直接批評普通員工,去批評你的中層,然後你的中層自然會去管理普通員工。不過這中層情商要好,知道自己是唱白臉的,領導需要唱紅臉。
日本公司總經理很少批評底層員工,對底層員工很和藹,但他經常當著員工的麵訓斥中層,讓普通員工很爽,但普通員工犯錯了,找總經理也不行,他會說按流程處理,請直接領導負責處理。
所以我們要記住,任何時候員工投訴中層,要記得維護中層的威信,越過中層管理,就等於允許員工直接接受你管理。讓中層處理員工矛盾,要按規程處理,不插手。假如中層做得不對,單獨溝通,事後補救,這樣中層的管理能力和意識也就慢慢上來了。
第四招:大事慢斷,小事立定
創業者在小事情上不要優柔寡斷,像今天去哪裏吃飯,員工聚會搞個什麽形式,要麽放權手下處理,要麽手下請示,立即決策,這是分分鍾解決的事情。
但如果把這些不影響業務的小事情決策作風引入到對公司業務發展有重大影響的事情上,絕對要出大問題。
記住很多時候:慢比快“快”。大問題求找對方向,而不是效率;小事情求盡快處理,而不是目標。
特別是員工向老板投訴,客戶投訴員工服務,財務投訴員工報銷玩心眼時,不要立即輕信某一方的話,一定要多問幾個相關人員。可以學電視裏老板或領導的做法,說:好,我知道了,等我馬上了解下情況,幾天之內給你回複。
這一問,估計你犯錯誤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這不就等於管理水平提高了嗎?
第五招:習慣開例會
公司不論大小,一定要堅持開例會,是一個月一次還是一周,甚至是每天,可以自己去定義。
開例會需要設計會議議程、準備會議主題、討論工作問題、提供解決辦法。開例會的關鍵是一定要總結上次例會談到的問題是否解決,形成對業務的持續監控和反饋。
假如你對自己腦袋記憶力沒信心,請每次認真做例會筆記,這個過程不斷堅持,你的管理水平就會不斷提升。
很多創業者是不忙時想起開會,忙時就不開了。這樣不行,必須找時間堅持開,任何製度隻有你尊重它才會成為製度,否則就讓大家都明白了,老板說的事情,是今天想起來了就問,明天忘了就不記得了,他們自然就曉得如何對付你了。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開例會不要拘泥於形式。像秋葉老師的團隊,例會就是每天晚上通過qq討論組溝通,所有的信息大家都可以看到,有意見都可以保存,隨時可以查找,還不需要大家額外花時間集中,利用碎片時間就可以解決。 9.5.4 抓管理不如抓提成
在小公司,老板別把員工當朋友,和員工交心不如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管理水平不如研究如何調度員工積極性。而調動員工積極性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設計大家有信心去做的提成製度。
很多創業小公司的提成製度,歸結為一個字,累!
又不是跨國公司,把方方麵麵考慮周全,員工搞不懂,老板算不清,我建議創業初期大家不妨約定一個大的分配原則,收入多少錢進來,成本不能超過多少,提成大約是多少,不妨粗線條一點。
這種分配稍為粗糙,但這樣的好處是大家努力做,做到了自然有回報;壞處是不夠精細,難免成本核算也粗,分配也未必公平,但這個是小問題。認真產生管理成本,小公司一嚐試管理行為加強核算就和大公司一樣產生內耗。
大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很難,大家有力使不出,不內耗公司就容易跑變形;
小公司業務發展慢了就死,大家要拚命做事,一內耗公司就容易耗幹淨。
讓員工把精力要放在公司的業務擴張上,最好的辦法是讓每個員工的績效製度直接和業務掛鉤。
一般來說,公司員工希望得到的利益與公司規劃未必是一致的,經常會有衝突。比如創業者希望員工按時按質完成工作,完不成加班加點都是應該的,這是責任心。但員工認為為了工作搞到天天加班,偶爾可以,經常就不行,應該給加班費,否則就消極罷工。
公司不可能指望員工長期犧牲個人利益去成全公司利益,所以創業者得多從激勵製度上想辦法。如果讓員工收入和項目回款掛鉤,那麽他們就做得快、做得好,客戶滿意,就容易回款,他們自己會考慮要不要抓緊做完。 9.5.5 讓員工養成書麵化作業習慣
沒有職業習慣的創業者往往都喜歡口頭溝通,但成立公司還是要慢慢養成做事認證據、留憑證的習慣,養成書麵化作業的習慣。
具體來講:
1.重要票據移交,應由移交雙方有一個簽字確認,否則萬一找不到了,也可以搞清楚是誰的保管責任。
2.工作匯報應形成文檔,特別是重要的工作如果有匯報、會議,都應該做記錄,把要點和要落實的工作寫清楚。
3.外出工作應登記,外地出差應提供備忘錄,要讓領導知道你去了哪裏,辦什麽事情,該不該報銷相關費用。
4.物質發放應簽字記錄,不僅僅自己的工資要簽字,代領工資、物資都要簽字。
5.會議結論應成文確認,別以為嘴巴落實了就是落實了,否則員工也會用嘴巴執行的,還是應成文,無可抵賴,必須要落實。
養成書麵記錄的習慣,未必要用很多紙張,現在電腦普及,完全可以利用網絡平台做記錄、分享,既節約成本,又便於分享。
不過要求員工這樣做,創業者自己就要先做到,否則員工也難以堅持下來。 9.5.6 讓自己公司規範起來的方法
1.統一公司郵箱和電話。不要每個人用自己的郵箱。統一公司名片上的郵件地址,不允許帶個人地址。另外請務必留當地主流電信公司(電信或聯通)的座機號碼,座機號碼不是用來讓別人找你的,現在都有手機,而是讓別人相信你有固定辦公地點的。
2.用相對好一點的紙印公司名片,哪裏省不出這點錢?一包煙就可以讓你整個團隊的名片紙張上個檔次。
3.給公司做一個合適的網站,網站不一定花費貴,而是內容和圖片設計符合自己的業務定位。網站首頁是門麵,一定要美觀大方;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錯亂無章的排版和錯別字對企業形象傷害極大。
4.設計標準的傳真表頭,網上有模板,微軟的office online網站上也有模板,不費事,就是要記著這點,規範的模板還不容易漏關鍵信息。
5.為公司的重要文檔建立統一的模板,特別是需要提供給用戶的計劃、備忘錄、方案等,采用統一的風格和排版,會給客戶留下專業的印象,很多小公司的創業者幾乎沒有排版的審美能力,看方案就知道是小團隊的作品,很難賣出好價錢。
6.做一個好的公司介紹ppt,沒有大樓,不等於沒有精彩的ppt,可以談你的業務,談你的服務特色、產品特色、經營方向。這不需要花錢,但要用腦筋,一個創業者連這個門麵功夫都不肯動腦筋,估計公司也不成氣候。
7.給員工配統一的服裝,這會花錢,但效果很不錯。不過這個最好創業者堅持穿西服、打領帶做表率,員工就願意接受工裝。另外做工裝盡量用好料子,這代表的也是公司的臉麵。
8.假如沒錢,就給員工配帶照片的胸牌,這個能立竿見影提升形象。
9.假如員工小有規模,給他們配統一的帶公司logo的筆和本子,其實成本貴不了多少,大量購買,和正常買價格是一樣的。
10.堅持辦公室搞4s管理,其實就是要求辦公室桌麵下班前自己整理幹淨,員工養成物歸其位的習慣。5s、6s的就不用了,畢竟太麻煩。
11.注意更新會議室的報紙夾和雜誌,注意清理煙灰缸,會議的遺留物應該在會議結束後立即清理。
12.不允許員工在辦公桌上吃飯,髒是小事情,時間長了一定招老鼠。
其實所謂的“正規”“專業”主要體現在細節方麵。一個公司若能把細節管理好,就容易讓人覺得這個公司值得信賴。 9.5.7 製定製度要考慮可操作性第一
有的公司規定員工遲到三次就無條件辭退,結果員工八點半就到大樓了,電梯每次排隊半個多鍾頭,經常遲到,給領導一解釋,也能理解,就不計較,這樣的話這個製度就是形同廢紙。
好的流程和製度一定要可操作,而且嚴格執行,才能成為公司的法律,否則所有的製度都會被慢慢突破,最終無人遵守了。
大部分製度之所以被扭曲變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度製定的時候就不具備可操作性,所以不得不妥協。既然如此,就不要定那些不能操作的製度。
以下都是從各個公司日常管理製度中找到的不容易操作的部分:
1.“禁止員工上網聊天。”——你要麽幹脆封qq,要麽用專用的聊天工具,例如員工統一用skpye,不用qq。
2.“禁止員工上班時間看和工作無關的網站。”——這個邊界太模糊,不如用業績來考核。
3.“禁止員工用公司電話打私人電話。”——很難監控,抓住一次漏掉多數,被抓的不服氣。現在電話費便宜,不如封了長途功能,或者提供電話錄音功能。
4.“禁止員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睡覺。”——如果是吃零食、串崗、聊天、大聲喧嘩或做其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呢?
5.“任何人不得代替他人簽到。”——這不如買指紋打卡機,或者和工牌綁定。
6.“員工在休假前,應將手中緊急的業務向適當的同事交接清楚,如因未交接或交接不當而延誤業務或影響其他人的工作的,減發當月績效工資的5%。如導致客戶投訴的,減發當月績效工資的10%。”——關鍵是交接清楚這個沒辦法界定。不如簡單要求辦理一個交接單,雙方簽字確定即可。
7.“員工應時刻維護公司的利益,禁止任何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從公司拿辦公用品回家用算不算侵犯公司利益?很多人都是這麽幹的,邊界模糊,法不責眾。
8.“不得打聽同事工資,違者罰款。”——其實中國人就是喜歡打聽,真有不打聽的,都是待遇比一般人好很多的。
9.“不得在公司電腦上插入私人u盤。”——不如封電腦的usb口,開了就難禁止。
10.“嚴禁拷貝公司文件到私人電腦。”——不如裝加密軟件管理係統。
11.“每次電話通話以三分鍾為限。”——這個是不可能操作的。
12.“長途電話的使用必須經過部門主管的批準。”——這部門主管真沒價值,就幹這些事情。
辦公司製定製度要考慮到人是活的、業務是活的、具體事情是複雜的,公司很多日常經營活動,除了守住幾條必要的底線之外,大部分時候不得不隨時做各種各樣的變通,凡是經常要變通的,不建議做成剛性的製度。
好的製度設計是讓大家的工作行為產生的業績和公司的管理目標匹配,不是讓大家產生不必要的監控成本、相互猜疑和不平等的心理。 9.5.8 哪些業務不能交給員工做
既然是一起創業,要尊重自己的員工,但別把員工當兄弟。
公司得有公司的樣,員工隻要不是老板,就永遠不會和老板的心思一模一樣,這個道理,做老板的都想過。
假如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會:
1.讓員工知道公司的財務機密,比如在忙不過來的時候讓員工去辦理一些銀行會計事宜。
2.在關係沒有徹底搞定的情況下,讓員工負責核心客戶的商務工作。
3.在客戶還沒有依賴你的服務情況下,就讓員工去全麵接手負責業務。
4.和員工大談特談你的商業夢想,也許是夢想,也許包含了你的商業核心創新點。
5.讓員工拿著公司合同章去簽合同。
6.讓員工替你招人,甚至麵試還有培訓。
7.讓員工設計部門製度和流程。
不管什麽時候,把底牌給自己多留一張。一個創業者之所以會覺得創業過程鍛煉人,是因為創業讓你親曆很多事情,而不是很多事情讓你手下替你親曆,否則你就是在出錢培養一個好創業者。 9.5.9 離職員工還得防
員工離職總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講的是好合好散,將來彼此都發展了,未必不是生意上新的合作資源。
但員工離職好合好散的少,一肚子怨氣的多,有怨氣會怎麽辦?
無非四個麻煩:
1.借公司的物品不歸還。
公司押著工資獎金不兌現,我借公司的筆記本電腦就不還,最後往往是員工拿電腦跑了,公司把該報銷的、該發的獎金工資扣下了。員工要是主動把東西交了,就是沒談判籌碼了,在中國,小公司管理不規範的地方多,還不如提前規範。
2.拿公司資料跑路。
公司的資料大多無用,但員工習慣是能複製的就複製了,這個沒辦法,好在員工能拿的資料也沒什麽值錢的,隻要關係和技術核心不泄密,就不怕。
3.人之將走,其言也偏激。
人要是死了,其言也善,人要是離職,其言往往偏激,問題是對底層員工而言,他們相信同類,不相信老板。特別是一些玩小勾當的小老板,員工本來就不滿,這麽一說,兔死狐悲,覺得自己也該離職走的人大有人在。
別太擔心,普通員工沒這麽大煽動力,他們沒下家不會輕易走。所以創業者遇到非核心員工要離職,建議快刀斬亂麻,立即清退,不給他在公司過多的工作交接時間,最好一天搞完。小公司也應該沒那麽多要交接的事情吧,怕是離職前一起大聊所謂公司的陰暗麵!公司略微吃點虧,錢的地方看開點,和減少負麵言論相比,值得!
如果是重要員工,不如開個歡送會,留下彼此感念的餘地,將來也是生意場上合作夥伴。
4.想挖公司的客戶。
有些員工離開是為了自己創業,這個時候公司的客戶會不會被他們帶跑,很難講。老板如果知道負責客戶的員工離職,必須立即主動安排和客戶溝通,防止意外。
每當有重要員工離職,還建議小老板們和其他員工做一次一對一的較為深入的溝通談話,了解把握其他員工動態,防止出現連帶離職效應,那樣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