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知道在河北的五十三軍萬福麟老而無能,又擔心發生變故,決定派黃顯聲任五十三軍副軍長兼一一九師師長,準備取而代之。劉瀾波隨黃顯聲到石家莊,著手改造五十三軍,還從冀南邀請一部分共產黨員參加工作。按照周恩來與張學良會談決定,五十三軍準備配合冀綏方麵的紅軍作戰。這時,南京政府派高惜冰、黃恒洗到五十三軍,收買了萬福麟,又打黃顯聲的主意。黃顯聲和劉瀾波一起嚴厲駁斥了說客,使他們悻悻地離開了五十三軍。西安事變時,東北講武堂學生代表和北平大學生一再動員萬福麟奮起響應,他竟無理拒絕,學生們氣憤之下唾罵而去。張學良送蔣介石到南京後被扣押,萬福麟竟然將黃顯聲軟禁了一個時期。


    在東北、西北各界愛國人士和東北軍、十七路軍軍內中共黨員的共同努力下,張學良與楊虎城溝通了思想,東北軍與十七路軍的團結日益緊密。聯共抗日逐漸成為兩軍廣大官兵的一致要求,最終形成了東北軍、十七路軍和紅軍“三位一體”聯合抗日的局麵。


    此時,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已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各界人士紛紛要求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團結禦侮。


    “九一八”事變五周年,西安群眾召開紀念大會,公開貼出“放棄安內不攘外的政策”、“團結抗日,共赴國難”的標語。張學良戎裝接見群眾代表,高度讚揚他們的愛國熱情。


    與此同時,蔣介石卻加緊了對張學良、楊虎城的逼迫。十月二十二日,蔣介石親自到西安督戰,布置“剿共”的計劃。張學良苦苦哀求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蔣介石卻大發雷霆:“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我叫你去死,你就得去死!”十月二十九日,蔣介石到洛陽進一步作“剿共”部署,張學良再次向蔣介石苦諫,又遭蔣介石訓斥。十二月四日,蔣介石又到西安臨潼,張學良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聲淚俱下,與蔣介石據理力爭。蔣介石拍案大叫:“現在你就是拿槍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計劃也不能改變!”張學良又請楊虎城再去勸蔣介石一次,做到仁至義盡。結果仍然是白費口舌。此刻的張學良已痛切感到,除發動兵諫,別無他路可走。


    “一二·九”紀念日,西安學生舉行抗日請願,蔣介石下令:如不服從,格殺勿論。張學良怕學生作無謂犧牲,親自趕到滻水橋勸阻,並向學生保證:“請相信我張學良和你們是一樣的思想、一樣的心。我保證一周內以事實答複大家的要求。”


    緊張而秘密的兵諫準備已經就緒。十二月十二日晨,張學良、楊虎城終於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通電全國,提出停止內戰,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派共同抗日救國等主張。張學良采取兵諫的方式逼蔣抗日,完全為形勢所迫,甚至也可以說是蔣介石自己的行為逼迫而致。


    西安事變時,我在張學良公館擔任內勤工作,就住在張學良私邸東樓。


    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楊虎城隨即邀請中共代表來西安共商大計。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趕赴西安,向張學良、楊虎城闡明了我黨主張和平解決事變的意見。在三方共同努力下,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從而逐漸形成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創了全麵抗戰的局麵。


    周恩來同誌一行十二人到西安後也住在張公館東樓,當時我和周的隨行人員羅瑞卿、許建國等常有接觸,和參加西安事變的地下黨員劉鼎、宋黎等朝夕相處。


    不料,張學良竟自行決定親自送蔣介石回南京。


    西安事變發生後兩星期,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上午,張學良身著戎裝(張學良平時很少穿軍裝)來到我們住處,告訴同誌會成員說,他即將伴送蔣介石回南京。我們都感到很驚訝,勸他不要去。他堅決不聽,還說三日內準回。當時我們認為蔣介石絕不會放他回來,他既不聽同誌會的勸阻,也不告知周恩來同誌。在一次幹部會上他曾非常鄭重地說:“我為什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扣留蔣介石?主要是為爭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假如我們拖延不決,不盡快把蔣介石送回南京,將會出現比今天更大的內亂。那我張學良真是萬世不赦的罪人。我一定自殺,以謝國人!”大家很受感動。張學良行前還留下手諭,致何、王、繆、董各軍長及各師長:在他離陝之際,萬一發生事故,切請聽從楊虎城、於學忠指揮。並請楊虎城代理他的職務,統帥東北軍(於學忠時為甘肅省主席兼五十一軍軍長,何柱國為騎兵軍軍長,王以哲為六十七軍軍長,繆流為五十七軍軍長,董英斌是總參謀長、前任五十七軍軍長。這些部隊幾乎包括東北軍的絕大部分,隻有萬福麟五十三軍留駐河北保定、石家莊一帶)。然後就義無反顧自己下樓開車送蔣介石到機場,一同上了飛機。當周恩來得知後趕到機場,飛機已經起飛。果然不出人們預料,蔣介石一到南京就背信棄義,反而扣押了張學良。


    半個世紀過去了,最使我們這些親身經曆過西安事變的人感慨的是,至今台灣當局有人還在歪曲西安事變的曆史真相。假如曆史真的照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發展下去,不管對蔣介石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後果都將是不堪?想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恰恰是張學良、楊虎城挽救了蔣介石,是中國人民和共產黨挽救了蔣介石。當然,從蔣介石本人來說,在曆史潮流的推動下,他總算是接受了全國人民的抗日要求,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曆史證明,誰高舉抗日的旗幟,全國人民就擁護誰;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采取不抵抗政策,就必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因此說,張學良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從私人關係上講,他多次支持並有功於蔣介石。而蔣介石卻恩將仇報,極端狹隘地對待張學良,對此,世界正義人民都憤懣不平。千古功臣,竟遭千古奇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正操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正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正操並收藏呂正操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