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戰和地道戰


    一九四一年敵人加緊進攻,進行春、秋兩次大“掃蕩”,兩次“強化治安”,使冀中黨和人民對敵鬥爭的經驗有了很大提高。地雷戰和地道戰的開展,在平原遊擊戰爭史上,更是創造了新的光輝一頁。


    冀中民兵使用地雷爆炸,在一九四○年的春季反“掃蕩”鬥爭中就已經開始。當時,安國東趙、西寇兩村的民兵,把手榴彈埋在大道上,用線拉火,炸死了兩個偽軍。隨後各地民兵競相仿效,用各種土辦法製造地雷。有的用廢炮彈、廢手榴彈、破鐵壺、玻璃瓶子、罐子作殼,裏麵裝上炸藥;有的自製硫磺炸藥,自己翻砂鑄地雷外殼。這種土造地雷,成為民兵用以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


    一九四○年夏季,七分區青救會開辦爆炸人員訓練班,訓練對象,都是抽調有一定作戰經驗和有鑽研精神的人參加。第一期訓練班,共有三十人左右參加。為了便於參觀試驗,地點選在定縣造彈廠附近,訓練方法主要是口授、作簡易圖解和觀摩實物。教學內容包括群眾武裝作戰特點和作戰方式,爆炸物使用方法,土法翻砂製造彈殼,藥物配方和爆炸物製作等。著重結合敵人“掃蕩”破壞活動的情況,集思廣益,研究如何就地取材,製成殺傷敵人的爆炸物。這種爆炸物,就不隻限於地雷、手榴彈幾種形式,使用的方法也不限於投擲或掩埋,把死地雷根據實際情況去活用。這次訓練時間雖不長,但大家掌握了製造爆炸物的道理和方法,信心都很高,回去後,都成了這方麵工作的骨幹。接著,七分區又辦過幾次爆破訓練班,這就為廣泛推廣利用爆炸物打下了基礎。


    為了保密和確保安全,七分區指示各村都要建立專門的爆炸小組。為了保證解決雷殼供應,責成有翻砂廠的縣專門製造,另外各地自己還收集可以利用的容器製成爆炸物,如舊炮彈和鐵罐等。各地還互相觀摩、學習,交流經驗,取長補短,因此花樣越來越多。如利用土炮發射的拋射雷、子母雷、落地後又反跳起半人高才爆炸的跳雷,用於莊稼地小路上的趟線雷,用於地麵上的鼠夾子雷、壓簧挑線雷——這種雷,把彈簧用三根杠杆依次壓住,最後一個杆端放一個小東西就可以壓住,如碰掉壓著的小東西,土塊、石塊之類,杠杆便依次張開,彈簧即拉雷爆炸。其他還有掛雷、定向短土炮等,都是各依地形地物靈活設置。開始大多設置在敵人的交通線和保衛村莊的警戒線上,隨著村落戰、地道戰的開展,使用範圍越來越廣,如在搶種搶收中創造出的地雷陣。這就使敵人防不勝防,草木皆兵。


    在爆炸物的使用上,蠡縣、無極、定縣、安國、新樂、深澤等縣開展較早,收效也最顯著。一年多時間內,敵人被炸死傷約四百多人。


    一九四一年六月,在冀中區黨委召開組織會議期間,還專門舉辦了地雷展覽會。會上,介紹了七分區開展爆炸運動的經驗,促進了各級、各部門對爆炸運動的重視和支持。從此,爆炸運動,也即地雷戰,在整個冀中區很快推廣起來,收到了顯著成效。


    這種被日軍稱之為土八路的地雷爆炸,使敵人遭到越來越多的傷亡,並產生了極大的恐懼,卻增強了冀中軍民殺敵製勝的信心。如在破路鬥爭中,敵人要修複被破壞的設施,不僅要防我襲擾,更害怕的是不知道在什麽地方踩上地雷。如新樂縣內的鐵路線,經常被民兵拆下道釘、鐵軌夾板,在近旁埋上地雷,敵人要修複就不得不十分小心。這種破路,每次參加人數雖然不多,破壞地段也不長,但對敵人通車威脅卻很大。


    從對付敵人的“掃蕩”看,群眾武裝利用爆炸物使敵人吃了大虧。一次,敵人“掃蕩”蠡縣三區,全區民兵在敵人出動前一個夜間埋了四百多個地雷,還發動小學生挖了無數的小土坑,有埋地雷的,有不埋的,地雷或許不埋在土坑裏。有的埋地雷的地方,還用自行車帶輕輕地壓上印,表示上邊走過車,底下沒有危險;未埋地雷的地方,則故意搗起新土。虛中有實,實中有虛,使敵人畏首畏尾,心驚膽戰,大大限製了敵人的活動。


    一天拂曉,無極日軍騎兵出動到城東來,因民兵已經事先得知敵人要外出“掃蕩”的消息,即在敵人必經地段設下地雷封鎖線。敵人騎兵進入雷區觸發了地雷,驚得敵馬馱著人東跑西奔,亂作一團,被迫逃回城內。


    在安國,敵人到城南村莊“掃蕩”,沿路在兩個村挨了地雷轟炸,死傷多人。


    又一次,敵人到深澤城北宋莊一帶“掃蕩”,敵指揮官看到一個花籃,便拾起來欣賞,就在他擺弄時花籃爆炸了,當場被炸死。敵人失去指揮官,隻好撤走。


    以後,敵人外出“掃蕩”,就強迫老百姓走在前邊,企圖迫使民兵不敢使用地雷。但不久,民兵針對這種情況,製造了緩燃起爆雷,和觸發管在前地雷在後的地雷,群眾在前麵踩上引爆裝置,地雷不馬上炸,而延緩一段時間才爆炸。此時,也正是敵人行至雷炸區,因而能炸敵人,卻避免群眾傷亡。或前麵踩上觸發器,而在遠遠後邊的地雷爆炸,這就又使敵人的陰謀落空了。


    不僅如此,民兵在交通線上,還進一步地利用爆破積極地?擊敵人。如安國鄭章的敵人,企圖夜間出動包圍南張村,民兵得到這一消息,便在沙河橋一帶,著手布置工事,在橋北挖了些機槍掩體,裏邊埋設地雷,在橋口埋設兩個大型地雷,區遊擊隊在橋南隱蔽警戒。拂曉時,敵偽軍果然奔南張村來了,當他們走到橋口時,一個民兵把槍弄走了火,敵偽軍掉頭就往回跑,恰巧觸上了地雷,轟隆一聲,塵土衝天,炸死了幾個敵人,一個翻譯官被炸掉了一個腳趾。在敵偽軍驚恐萬狀之下,我伏兵四起,給予猛烈痛擊。敵人包圍南張村的企圖,就這樣慘敗了。但敵人並不甘心,不久又來包圍南張村,於是民兵在村東村西,都埋設踏火地雷,沙河南也埋設兩個。那天刮大風,一個地雷暴露到地麵上來了,敵人抱起這個地雷,洋洋得意地說:“危險物被發現了,八路軍其奈我何?”話還未說完,地雷在懷中爆炸了。驚慌的敵人正在計劃返回時,地上又一聲巨響,結果兩個鬼子被炸得粉碎。


    爆炸運動在冀中區普遍開花。新樂李各莊民兵李混子,在鐵路沿線以埋雷爆破等方法,創造了大量殺傷日偽軍的傑出戰績。冀中區曾發出號召,開展學習李混子運動。這個運動使爆炸運動更廣泛地發展,爆破能手更大量湧現,並進一步結合地區鬥爭形勢和作戰方法,發展了以地道、爆炸、高房村落工事相結合的各式地雷爆炸物。為封鎖、圍困敵人碉堡建立的聯防線、聯防區,也發展了采用攻防配合的爆炸使用方法,如有專為控製要道、伏擊與爆炸結合的機動作戰。在水鄉,設有水雷和水下障礙封鎖線等等。這些新的發展,又和縣區遊擊隊戰術的發展變化相適應相配合。所以在主力部隊少而敵人碉堡又日益增多的情況下,使區縣守望相助,限製敵人的活動,保衛生產,保衛村莊,堅持區的武裝不離區,縣的武裝不離縣,有了有力的依托。在打村落戰的村莊,以小股群眾武裝應敵,區小隊、縣大隊和群眾武裝則采用村落工事地道,即便是敵人出動大部隊,因有村落地上、地下工事和爆炸物的配合,既可以抵製強敵,又能避免自己受到重大傷亡。


    有時,民兵對敵人采取誘詐的方式。槁城有個村莊,位於滹沱河北岸,有一個土崗,敵人每次出動,必以小部隊占領土崗,作為製高點,架起機槍向我射擊。一九四一年四月間,在保衛春耕時,民兵即在東西四公村,挖好機槍掩體,裏邊埋設地雷,遊擊小組在土崗下設伏。另一部分民兵,即去據點襲擾,打了一陣土炮之後,敵人就出來反撲。追到村邊時,敵人果然爬上了土崗,剛走到機槍掩體內,地雷突然爆炸,我伏兵四起猛擊,敵人狼狽而逃。


    埋設地雷最初是在大路上,後來逐漸移到村莊附近和村內了。有許多村,號召每個小學生,利用課外遊戲時間,在村外挖三十至五十個地雷坑,後來發展到村莊附近的漫地遍野,隨處都有爆炸物,甚至柴草堆裏,都設有爆炸物。有時炸死了野兔,即將死兔送到據點,以警告敵人,幸勿走向與野兔同歸的命運。敵人經常處在一種恐怖氣氛中,不敢在夜間或拂曉前包圍襲擊村莊。人民在夜間就可以安心睡覺,不再逃到田野裏去露宿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正操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正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正操並收藏呂正操回憶錄最新章節